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腾飞  黄森  张继澍 《北方园艺》2011,(16):185-187
以‘亚特’猕猴桃为试材,研究了1-MCP处理对果实采后生理和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处理能够抑制猕猴桃果实采后乙烯释放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增加,推迟果实乙烯和呼吸峰出现的时间,降低乙烯和呼吸峰值;抑制猕猴桃果实硬度和淀粉含量的下降,延缓可溶性固形物和葡萄糖含量的上升速度,但对VC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1-MCP处理对‘亚特,猕猴桃有良好的贮藏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2.
中华猕猴桃与美味猕猴桃生物学特性及生产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华猕猴桃与美味猕猴桃物候期和生长结果习性的观察,发现中华猕猴桃物候期早于美味猕猴桃;短、中、长果枝和徒长结果枝所占的百分比,前者平均分别为50.1%、36.7%、12.7%和0,后者为11.1%、19.1%、47.9%和22.0%.说明中华猕猴桃以短果枝结果为主,美味猕猴桃则以长果枝结果为主.在产量和果实品质上,两者亦有显著差异.中华猕猴桃表现为:结果早、前期产量高、早熟和果实维生素C含量高,果实耐藏力和商品性不及美味猕猴桃.  相似文献   

3.
1-甲基环丙烯处理对软枣猕猴桃果实软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软枣猕猴桃为试材,研究了果实采后不同浓度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软枣猕猴桃果实软化中果实品质、乙烯释放量和呼吸强度、细胞壁成分含量和果胶分解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处理明显延缓了软枣猕猴桃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上升、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和果实硬度下降速度;1-MCP处理抑制了软枣猕猴桃果实的呼吸峰值,推迟了软枣猕猴桃果实乙烯发生高峰出现的时间;抑制了软枣猕猴桃果实中果胶、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降低了软枣猕猴桃果实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峰值,而且推迟了软枣猕猴桃果实β?半乳糖醛酸酶活性峰值的出现。可见,1-MCP处理显著延缓了软枣猕猴桃果实的软化。  相似文献   

4.
试验采用0.5μL/L 1-MCP保鲜剂+PE保鲜袋包装,研究3种成熟度[采收硬度分别为(15±0.5)、(12±0.5)、(9±0.5)kg/cm2]猕猴桃果实在-1℃贮藏效果,进而确定猕猴桃长期贮藏适宜采收成熟度。结果表明:当猕猴桃采收硬度为(12±0.5)kg/cm2时,贮藏120天后,果实腐烂率3.9%,失重率2.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40%,维生素C含量820.0 mg/kg,可滴定酸含量1.12%,果实正常后熟,保鲜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处理;采收硬度为(15±0.5)、(9±0.5)kg/cm2猕猴桃果实贮藏期不应超过90天。  相似文献   

5.
用1 L/L的1-MCP处理秦美猕猴桃果实后入冷库贮藏,3个月后取出置于室温下,以空白处理为对照,定期测定猕猴桃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MCP处理能延长猕猴桃果实贮藏时间,有效延迟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下降、抑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升、降低维生素C含量损失,保持果实良好外观品质和较高营养价值,保存猕猴桃固有风味。  相似文献   

6.
不同采收期对金魁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金魁猕猴桃为试材,对不同采收期果实在常温下进行后熟品质比较分析,以探讨金魁猕猴桃最适采收期。结果表明,采收期不同而导致猕猴桃果实后熟品质差异较大。早期采收(10月18、23、30日,相应果实发育期分别为168天、175天、182天)时,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较高,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低(<6.5%),干物质含量亦较低(<19%);果实后熟品质较差,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偏低,可滴定酸含量偏高,固酸比偏低。晚期采收(11月20日,相应果实发育期为203天)的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明显降低,固酸比较高,果实硬度下降较快,失重与腐烂严重,后熟软化期明显缩短。谢花后189~196天采收的金魁猕猴桃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6.6%以上,干物质含量为19%以上;后熟果实固酸比较高,失重与腐烂较低,果实硬度下降平缓,后熟期较长。后熟软化后其果实仍保持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与干物质含量,表明这段时间为金魁猕猴桃的适宜采收期。  相似文献   

7.
以引种的11株‘Hort-16A’黄金猕猴桃和4个野生猕猴桃株群为试材,研究果实的表型性状变异及单果质量、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还原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的差异,并进行主成分分析,以期改良品种的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有果形、被毛量、果脐性状3种果实表型性状的变异;果实糖酸含量变异系数较小,维生素C含量变异系数较大,且维生素C含量与糖含量呈负相关;不同的野生型植株在不同的营养品质中其变异系数不一样。野生型猕猴桃和变异株猕猴桃在维生素C含量上有很大差异,但随果实在树上蓄留时间的延长维生素C含量均会降低,可以明显发现变异株猕猴桃的维生素C含量下降的速度比较快;野生型猕猴桃和突变型猕猴桃总酸含量变化差异较小,成熟后均随时间的延长含量下降。利用主成分分析将6个果实性状简化成相对独立的2个主要因子,这2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可以达74.5%。第1主成分为营养品质因子,方差贡献率为54.84%,第2主成分定义为外形指标因子,方差贡献率为19.65%。  相似文献   

8.
氮肥减施对猕猴桃产量与果实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长猕猴桃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氮肥减施处理对猕猴桃产量、果实品质、施肥效果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减施10%处理的猕猴桃产量最高,较常规施肥处理增产11.4%;氮肥减施处理的猕猴桃大果率均有所增加;随氮肥施用量的减少,猕猴桃果实p H值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氮肥减施10%处理的果实糖度最高;氮肥减施20%处理的果实蛋白质含量最高,氮肥减施10%处理的果实磷、钾含量最高;氮肥减施10%处理的肥料农学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均高于常规施肥处理;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氮肥减施10%处理的猕猴桃利润率较高。总体来看,氮肥减施10%~20%对提高猕猴桃产量、果实品质、施肥效果及经济效益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龙山红是在四川省都江堰市紫坪镇海拔1 200 m处发现的猕猴桃两性花新品种,属美味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变种彩色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 var.coloris)。在3个不同海拔地区试验,龙山红花蕾期套袋坐果率达81.71%,部分花粉在蔗糖液中培养后萌发并长出花粉管;植物学特征与美味猕猴桃相同;果实长椭圆形,无缢痕,扁平率1.14,单果重50.0~80.0 g,果实褐色,果面密被棕色硬毛,果梗短,最外层果肉绿色,中柱外围的心室部分果肉淡红色,香气浓,心皮30个左右,中柱白色,单果有种子640粒左右,种子千粒重1.73 g,鲜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60%,总糖含量10.20%,总酸含量1.87%,维生素C含量651.00 mg/kg;在四川省都江堰市海拔1 100 m处,果实成熟期10月中下旬;抗寒、抗病和抗湿。  相似文献   

10.
猕猴桃中熟新品种华优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优是我们从中华猕猴桃与美味猕猴桃的自然杂交后代中选育的猕猴桃中熟新品种。果实椭圆形,单果重80.0~110.0 g,果实棕褐色,绒毛稀少、细小;果皮较厚,较难剥离,果心细,柱状,乳白色;果肉黄色或黄绿色,肉质细,汁液多,香气浓,风味甜,品质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7.36%,总酸含量1.06%,维生素C含量1 618.00μg/g;冷藏条件下,可贮藏5个月左右;在陕西周至,果实9月中旬成熟,猕猴桃溃疡病病株率较低。2007年1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猕猴桃新品种皖金的采后贮藏特点,明晰其适宜的贮藏温度及包装膜袋厚度。【方法】试验分为两部分:首先将部分果实分别放入(0±0.5)℃、(1±0.5)℃、(2±0.5)℃,相对湿度(90±5)%冷库以及常温(CK1)下贮藏,定期取样测定相关指标,确定皖金适宜贮藏温度;在上述适宜贮温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贮藏条件,采用不同厚度(0.01、0.03、0.05 mm)的聚乙烯(polyethylene,PE)膜袋密封包装果实,未包装果实为对照(CK2),筛选膜袋厚度。【结果】(1±0.5)℃贮藏温度下,果实贮藏保鲜效果较好,与(2±0.5)℃处理相比延长了有效贮藏期,与(0±0.5)℃处理相比显著降低了冷害的发生;在(1±0.5)℃下,不同厚度的膜袋包装处理与对照相比均可减缓果实硬度下降,延长有效贮藏期,延缓果实冷害的发生。其中0.03 mm PE膜袋处理果实贮藏效果更优。【结论】在(1±0.5)℃贮藏条件下,0.03 mm PE膜袋处理对延长皖金猕猴桃果实的贮藏保鲜期、减缓冷害发生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皖金1号’是从大别山山核桃天然群体中选出的新品种。青果出籽率40.25% ~ 47.25%;坚果综合性状优良,单果质量3.20 ~ 4.12 g,纵径2.06 ~ 2.24 cm,横径1.96 ~ 2.08 cm,果形指数1.04 ~ 1.06,核壳厚0.82 ~ 1.04 mm。出仁率44.35% ~ 51.82%,种仁含粗脂肪63.04% ~ 64.15%(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90.72% ~ 92.46%),粗蛋白5.98% ~ 6.53%。种皮单宁含量较高,加工需延长脱涩时间。8 ~ 10年生树坚果产量1 360 ~ 1 840 kg ? hm-2。早实,丰产,适应性和抗逆性强。  相似文献   

13.
路鑫 《蔬菜》2022,(12):64-67
摘要:湘辣762是以702a不育系为母本,以自交系簇生朝天椒RC17-580为父本配制的杂交一代中熟品种。 果实小羊角形,单生朝天,果长9.8 cm、果宽1.6 cm、果肉厚0.12 cm,青果深绿色,熟果鲜红光亮,一致性 好,单果质量8.64 g;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1.509 g/kg,辣椒素含量2.167 g/kg,干物质含量27.56%,味香辣, 丰产性好,易干制、油分高、干物质含量高,适合作鲜椒、剁酱或干制加工;综合抗性和适应强,抗疫 病,中抗炭疽病及病毒病;耐寒性和耐旱性强。平均鲜椒667 m2 产量高达1 794.4 kg,干椒667 m2 产量高达 394.0 kg,鲜干比例为4.55。适合在贵州、河南及安徽等地区春夏季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14.
西瓜新品种华蜜冠龙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华蜜冠龙是安徽省农作物新品种引育中心以自交系08-5为母本、10-13为父本杂交而成的中晚熟有籽西瓜新品种。全生育期92~100d,果实发育期32~33d。植株长势稳健,抗逆性强,易坐果。果实椭圆形,果皮翠绿上覆墨绿色细齿带;瓜瓤红色,瓤质脆,中心可溶性固形物11%左右。单果质量6~7kg,667m2商品瓜产量3300~4000kg。于2008年3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湖北、安徽、江西和湖南等省露地种植或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15.
鲜食枣新品种‘皖枣1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枣1号’是从安徽省阜阳地方枣种质资源中选育出的早中熟、优质、丰产、适应性强的鲜食枣新品种。果实圆形,平均单果质量17.04g,最大26.76g,可食率98.0%,肉质酥脆、多汁、细腻无渣,风味极甜。抗病能力强。在合肥9月上旬成熟,发育期85~90d。适应范围广,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黄岩地区几个常栽荸荠品种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可可 《长江蔬菜》2013,(18):130-132
对桂林荸荠、安徽荸荠、本地荸荠3个荸荠品种的植物学性状、商品性、品质、产量、产值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安徽荸荠与本地荸荠在植物学特性方面具高度相似性,但安徽荸荠经济性状方面较优;桂林荸荠肉质细嫩,化渣爽口,是优质的水果型品种,而安徽荸荠产量高、球茎大、糖度高、耐贮运,农户应根据当地市场的消费需求与习惯,合理安排种植品种和种植比例。  相似文献   

17.
叶振风  樊基胜  贾兵  樊胜华  朱立武 《园艺学报》2018,45(Z2):2729-2730
‘徽王2号’是从北高丛越橘‘布里吉塔’早熟芽变中选育出的新品种。平均单果质量2.26 g,果实扁圆形,果形指数0.7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40%,有机酸含量3.18%,维生素C含量46.70 mg ? kg-1,花青素含量49.51 mg ? kg-1,盛果期产量18 t ? hm-2。在安徽省沿江地区,果实6月上中旬开始采收。  相似文献   

18.
‘圣桑2号’是将引进的果桑资源经离子束辐射诱变桑芽,单芽嫁接后在其后代中选育出的优良新品种。3月上旬萌动,先叶后花,每个新芽产生3 ~ 6个桑葚。果长2 ~ 4 cm,单果质量3 ~ 5 g,始熟期5月上旬,成熟后紫褐色,果期45 d,产量48 t ? hm-2。果实花青素含量高达1.97 g ? kg-1,蛋白质含量2.26%,总糖1.81%,总酸5.08 g ? kg-1。该品种适应性广、抗性强,适合安徽省境内栽培。  相似文献   

19.
软籽石榴新品种‘红玉石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玉石籽’是从‘玉石籽’营养系变异中选育出的石榴新品种。果皮全面着色, 平均单果质量、百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出汁率分别比对照品种‘玉石籽’提高33.4%、16.8%、2.7%和3.0%。软籽, 核硬度3.31 kg/ cm2。植株抗褐斑病、干腐病, 丰产, 皖中地区9月中下旬果实成熟。  相似文献   

20.
张慧君  戴祖云  宋运贤  张飞  张岩  李建华  王强 《园艺学报》2020,47(Z2):3021-3022
‘甜包1号’是采用系统选育方法,从安徽省淮北地方品种‘包瓜’原始群体中选育出来的,适合酱制的甜瓜新品种。植株生长健壮,子蔓和孙蔓均可结果,单株坐果3 ~ 4 个,全生育期75 ~ 80 d。单果质量0.50 ~ 0.96 kg。中抗白粉病,中抗霜霉病。第1生长周期产量38 250 kg · hm-2,第2生长周期产量41 250 kg · hm-2。适宜安徽淮河以北春季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