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鸭共生中鸭的放养密度及作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稻田中,放养鸭子的密度为10,20和30只/667m2.根据试验田的面积,将110只巢湖麻鸭随机分为4组,经58 d的稻鸭共生试验表明,稻鸭共生技术具有良好的稻田除虫、除草和防水稻病害效果.在稻田中放养鸭子20 只/667 m2时,具有良好的鸭只生长情况和最高的水稻产量,为最佳放养密度.  相似文献   

2.
绿色食品共生鸭的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利用稻鸭共生技术生产绿色食品,从基地卫生防疫、投入品的监管、饲养管理过程、疫病防治等方面对稻鸭共生中鸭的生产关键技术进行探讨,使产品达到绿色食品标准,以进一步提高稻鸭共生技术的产品附加值和为加大推广应用该技术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望江县合成圩稻鸭共生技术试验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鸭共生技术是一项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围绕大面积推广,从稻鸭品种的选择、田间工程建设、共生鸭田间管理、稻鸭共生技术效果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稻鸭共生技术具有显著的除虫、除草、施肥等效果,而且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稻鸭共生技术引进吸收与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了稻鸭共生技术在安徽实施进展情况,介绍了稻鸭共生技术在引进基础上的创新和取得的成果,并指出了稻鸭共生技术发展中的问题和注意要点。  相似文献   

5.
稻田养鸭是将雏鸭放入稻田中,实行稻鸭共栖的一项技术。鸭子在稻田里,以水田里浮游生物等天然饲料为营养,鸭粪直接排泄到稻田里,为稻田提供优质有机肥料,可使水稻增产8%左右。因此,稻田养鸭可以获得稻鸭双丰收。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鸭稻共作技术"是日本水稻专家古野隆雄等发明的全新的生态型农业新技术.2000年"鸭稻共作"传到中国,2001年开始在广东、江苏、福建、湖南等地区研究推广.其中,江苏省丹阳市和广东省增城市的示范基地规模可能是最大的.所谓"鸭稻共作"技术,是指将小鸭放入稻田,利用鸭子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子不间断的活动刺激水稻生长,同时鸭子的粪便可作为肥料,在稻田有限的空间里生产出无公害大米和优质肉鸭.  相似文献   

7.
稻鸭共作是一项卓越的生态农业技术、是亚洲共同的技术。稻鸭共作起源于我国古代的稻田养鸭技术,是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相结合的典范。稻鸭共作中充分利用、挖掘了鸭的生物学特性。鸭子集多项稻田作业于一身,鸭子为水稻除虫、除草、旋肥、中耕浑水、刺激生长,可谓是巧夺天工。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鸭的生物学特性就有了多方面的了解,是对稻田养鸭和现代稻鸭共作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稻鸭共生技术对水体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研究调查了大面积实施稻鸭共生技术地区的稻田表面水和周围流域河水以及水生生物相.结果表明,稻鸭共生田表面水的EC、COD、T-N等值与传统栽培田水质相比普遍增高,稻鸭共生期间稻田排水易导致水质污染,为了防止周边水质的污染,需要彻底做好水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9.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即日本的“合鸭农法”,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的环保型农业技术,对我国发展环保型农业、生产健康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2000年我国从日本引进“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后,许多地方如安徽、江苏、浙江、湖南、云南等省已经开始规范地实施该技术,在示范推广过程中,取得了较明显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据介绍,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就是在秧栽插活棵7~10天后,将当地中小型脱温雏鸭(7~10天)全天24小时都放入稻田,直至水稻抽穗灌浆后收回鸭子,稻鸭共生时间约70天左右。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查阅和学习相关资料,研究相关实验内容,对中国"稻鸭共育"生态养殖模式进行了阐述与总结。主要简述了中国近10年稻鸭共育模式的养殖方式与方法,归纳了各地区较为通用的养殖流程,重点为不使用农药、仅依靠鸭子采食方式除虫除草,每公顷饲养200~250羽当地适用品种的雏鸭,稻秧存活后下田,共生70~80d。研究结果表明,稻鸭共育这一模式具有天然优势同时尚存不完善之处。稻鸭共育可以保护土地环境、增强土壤肥力,同时生产出绿色无污染的优质水稻与健康成鸭,节省了农药肥料以及鸭饲料的投入,据不完全统计每公顷可增加两千元以上的收入。各地区稻种与鸭种的选择和培育尚待进一步研究,稻鸭共育模式的配套生产管理技术较为模糊,还存在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稻鸭共生技术操作规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鸭共生生态种养技术具有明显的除草、除虫、防病、施肥、中耕浑水、刺激水稻植株生长、节省农药和养鸭饲料、改善稻米品质的效果,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尤其具有突出的生态环保效益,已在国内外得到广泛推广应用.根据在安徽省推广稻鸭共生技术的生产实践,结合安徽省实际情况,从环境条件、品种选择、水稻育秧、鸭苗育雏、田间设施、管理措施、后期育肥、运输等方面全面探讨和阐述了稻鸭共生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标准化.  相似文献   

12.
浅谈稻鸭共生的生态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鸭共生是以稻田为基础,种稻为中心,家鸭野生放养为特点的一种种养相结合的生态模式。稻鸭共生生产技术就是在秧栽插活棵后,将雏鸭放入稻田,营造动植物之间共生的良好环境。鸭子为水稻除虫、除草、施肥、中耕、刺激生长,稻田为鸭子提供劳作、生活、休息的场所,两者相互依赖、相得益彰。达到节省养鸭饲料,提高鸭肉品质,减少或不使用有机化肥和农药,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出无公害、无农药残留的安全优质大米和鸭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大面积稻鸭共生地区养鸭所带来的恶臭和水系污染问题,并探讨稻鸭共生和紫云英轮作对周围环境和水稻生长等的影响,试验设四个处理组,分别为:稻鸭共生组(T1)、稻鸭共生+紫云英轮作组(T2)、稻田种紫云英不养鸭组(T3)、稻田不养鸭不种紫云英的传统种稻对照组(CK).结果表明:稻鸭共生和紫云英轮作能使水稻生长更良好,得到更高的水稻产量;稻鸭共生和紫云英轮作对稻鸭农业的农业用水水质污染改善有效果;稻鸭共生和紫云英轮作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相比对照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达0.54 g/kg,并能提高土壤中速效养份的含量;稻鸭共生和紫云英轮作,能较好地起到杂草和虫害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稻鸭共生就是以种植水稻为主,将鸭子放牧饲养在稻田内,形成一种种养结合的饲养模式.娄门鸭是在特定环境中选育出来的江苏省著名地方品种,其属于蛋用和肉用兼用型的优良品种.将稻秧培栽成活后再把娄门雏鸭放养于稻田中,这就形成了稻谷与鸭子共同生长的良好关系.因为娄门鸭在采食稻田害虫和杂草的基础上,排泄出来的粪便类废弃物成为稻子生长的良好肥料,这样不仅能够节省养鸭成本,还可以促进稻子的生长,在提高鸭子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的同时,还可以减少稻田使用肥料和农药的残留,进而为广大农民增加丰厚的收益.  相似文献   

15.
《中国家禽》2006,28(16):34-3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发展有机食品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在米东新区羊毛工镇雷家塘村率先引入了日本“稻鸭共作技术”,并取得了成功。目前,羊毛工镇准备将这项技术逐步在全镇推广。实行稻鸭共作,鸭子在稻田里来回游动,可以提高水稻根部的温度,有利于壮大稻子根系;同时,鸭子把稻田里的杂草吃掉后,减少了人工拔草的次数,降低了劳动强度;在“圈养”过程中,鸭子的粪便更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可以增加水稻的养分。  相似文献   

16.
稻鸭共作是利用鸭子具有除草、除虫、中耕浑水,刺激水稻生长及鸭粪肥田的作用,以水稻田的基础,采取家鸭野养为特点的生态化生产形式,它不仅能较大程度地减少稻、鸭的种养成本,而且更具有无害化生产的效果,确保了稻、鸭产品的质量和风味。  相似文献   

17.
鸭、稻共作就是将雏鸭放入栽插后十天左右的秧苗田,让其在田间活动栖息,直到水稻抽穗为止(约80d左右)。利用鸭子旺盛的杂食性,消灭秧田杂草和害虫,促进水稻生长。同时,鸭子粪便可作为肥料,在稻田有限的空间里生产出无公害大米和优质鸭肉。鸭、稻共作是目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种新的饲养模式。现就鸭、稻共作实用技术介绍如下:1鸭、稻共作基地的设计1.1基地的环境要求用于实施鸭稻共作生产的田块必须远离工业污染,远离村镇,相对僻静,人为干扰少;水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壤肥  相似文献   

18.
选择548羽18d的健康无病、体重相近(728.20±21.27g)吉安红毛鸭二元杂鸭,根据饲养方式和补饲量不同随机分为舍饲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研究其生长性能及屠宰性能.结果表明,稻鸭共生模式下,补饲量为舍饲自由采食量的47.79%~61.44%时,对鸭的料肉比无明显影响,稻鸭共生可以极显著降低鸭的料肉比,以全期日均补饲量为99.77g时为佳;稻鸭共生可以改善鸭的肉用性能,提高腿肌率,降低胸肌率,补饲量越高,鸭的生长性能越高而屠宰性能相对越差,生产中可根据市场需求适当调整补饲量.  相似文献   

19.
稻鸭共生模式对绍兴鸭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探讨稻鸭共生模式与地面常规平养模式及稻鸭共生模式下不同饲养水平对绍兴鸭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稻鸭组鸭与对照组鸭相比,在体重、日增重、饲料转化比等指  相似文献   

20.
<正>一稻鸭共作的关键技术1鸭的饲养管理鸭品种选择:必须选择体型中小、适应性好、抗病力强、适于在稻间放养的品种,如浙江绍鸭、高邮麻鸭。鸭子下田时间:从秧苗的生长要求看,手插秧最早栽后7天,机插秧最早栽后10天以上,过早会损伤秧苗造成缺穴。从鸭子来看,在下田前必须在秧田附近选一地势较高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