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甬优6号在闽清县试种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甬优6号系浙江省宁波市农科院用甬粳2号与K^264806配组育成的籼粳杂交稻组合,2005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4年参加福建省晚稻区试,平均产量449.96kg/667m^2,比对照两优2163增产3.15%,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甬优6号系浙江省宁波市农科院用甬粳2号与K^268406配组育成的籼粳杂交稻组合,2005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4年参加福建省晚稻区试,平均产量449.96kg/667m^2,比对照两优2163增产3.15%,达到极显著水平;2005年续试平均产量453.5kg/667m^2,比对照两优2163增产7.34%,达到极显著水平。2005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2007020)。  相似文献   

3.
超级稻新品种“天优3301”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优3301系福建省农科院重点实验室用天丰A×闽恢3301培育而成的超级稻新组合,2006年和2007年参加全省晚稻新品种区试,平均每667m。产量分别为504.73kg和502.21kg,分别比对照汕优63增产14.04%和13.74%,两年均达到极显著增产水平,居参试品种第一位,全省各区试点增产点率100%,是近年来省区试增产幅度较大的品种,2008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8年引进惠安县螺阳镇试种20hm^2,平均每667m^2产量556.50kg,表现高产、优质,适宜惠安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明两优527     
明两优527是: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选育的香型软米两系不育系明香10S与蜀恢527配制而成的优质香型软米两系杂交稻新组合。2007-2008年参加广西区区试,两年区试平均产量508.19kg/666.7m~2,  相似文献   

5.
Ⅱ优122是三明市农科所用三系不育系Ⅱ-32A与明恢122配组而成的三系杂交中籼新组合,2008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1.1产量2005年参加福建省中稻B组区试,每667 m^2(下同)平均产量555.46 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4.46%,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产量553.97 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11.73%,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甜玉米新品种闽甜6855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闽甜6855系根据福建省自然生态环境及市场需求,以闽甜系688为母本、闽甜系0155为父本配制新组合,高产、优质、稳产性较好,2年区试平均产量14 940.6kg·hm-2,比对照增产5.8%;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4 854.8kg·hm-2,比对照增产1.78%。于2016年5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号:闽审玉2016003)。  相似文献   

7.
Ⅱ优122是三明市农科所以不育系Ⅱ-32A为母本、自选恢复系明恢122为父本育成的中晚籼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株叶型态好,穗大粒多,茎秆粗壮,抗倒性好,剑叶较直立,抽穗整齐、后期转色好,丰产性好。2005-2006参加福建省中稻区试,两年平均产量554.7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7.97%。区试全生育期两年平均143.6d,  相似文献   

8.
泉花6号系福建泉州市农科所以泉花327为母本、泉花10号为父本杂交育成的花生新品种,该品种2005年参加福建省春花生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248.65kg/667m^2,比对照种泉花10号增产8.11%,达极显著。2006年续试,伸算荚果产量255.98kg/667m^2,比对照种泉花10号增产9.66%,增产极显著。2007年春参加福建省花生生产试验,经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花生专业组对福清试点进行现场测产,  相似文献   

9.
两优航2号是湖南省2006年审定通过的两系杂交迟熟中籼新组合(湘审稻2006043)2003—2004年在福建的邵武、连江等地作中稻试种,平均产量为7125-9000kg/hm^2;2004-2005年参加湖南省中稻区试平均产量为8427kg/hm^2和8296.5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4.2%和3.06%.  相似文献   

10.
《三明农业科技》2007,(1):F0003-F0003
金优1398是三明市农科所育成的早熟、高产三系杂交稻新组合,全生育期124天,株型适中,群体整齐,后期转色好。2005、2006年两年参加福建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28.26kg、421.06kg,比对照增产达极显著水平。该组合丰产性、稳产性好,适宜福建省作早稻种植,2007年2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7004)。  相似文献   

11.
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907”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Ⅱ优907系三明市农科所用不育系Ⅱ-32A与恢复系明恢907配组而成的杂交晚稻新组合,2005年福建省区试,平均每667m2产量439.39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1.72%,达极显著水平,居第10位;2006年续试,平均每667m2产量491.94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9.53%,达极显著水平,居第4位.  相似文献   

12.
元丰优86     
元丰优86是三明市农科所育成的三系不育系元丰A与本所选育的恢复系明恢86配制的高产抗病弱感光型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参加福建省感光组区试,全生育期两年平均166.2d,比对照汕优70早熟12.3d,在桂南作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13.9d。2008-2009年参加福建省感光组区试,两年平均产量562.59kg/666.7m2,比对照汕优70增产2.28%;参加桂南  相似文献   

13.
天优2155是三明市农科所用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选育的强配合力三系不育系天丰A与自选早熟恢复系明恢2155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早籼组合。该组合2008-2009年参加福建省早稻迟熟组区试,两年平均产量504.31kg/666.7m2,比威优77(CK)增产2.80%;2010年生产  相似文献   

14.
谷优3301是福建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用自主选育的强恢复系闽恢3301与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高抗稻瘟病野败型不育系谷丰A配组育成的高产、抗稻瘟病的三系杂交稻新组合。2007年和2008年参加福建省晚稻组区试,两年产量分别为485.3kg/667m^2和508.7kg/667m^2,分别比对照汕优63增产9.94%和8.66%,  相似文献   

15.
中优2155是三明市农科所以优质不育系中九A为母本、自选恢复系明恢2155为父本配组育成的早籼型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群体整齐,株型适中,剑叶较长,后期转色好,丰产性好,米质较优。2005—2006年参加福建省早稻迟熟组区试,全生育期两年平均128.3d,比威优77迟熟3d;两年平均产量462.511kg/667m^2,  相似文献   

16.
Ⅱ优907系由三明市农科所育成的抗病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丰产性好、再生能力强、中抗稻瘟病等特点,参加福建省晚稻区试,两年平均产量465.67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5.63%。2008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闽审稻2008018)。  相似文献   

17.
金两优5号系福建农林大学作物学院2000年秋季用米质优、异交率高、配合力强的优良两用不育系金山S-2与优质恢复系亚花1号配制而成的优质两系杂交稻新组合。2002年早季在福建省多点试种,表现高产、稳产、米质优等特点,2003年参加漳州市早稻区试,平均产量482·3 kg/667 m2,比特优  相似文献   

18.
Ⅱ优339是三日月市农科所用不育系Ⅱ-32A为母本,明恢339为父本育成杂交中稻新组岔。经福建省中稻两年区试和生产实验,表现产量高,米质优.农艺性状好,适应性较广,熟期转色好。2006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9.
福两优2186是福建省农科院稻麦所应用"生态压力法"选育成有光补性能的核不育系SE21与明恢86配组而成的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1998年在我县做双晚种植6.7 m2,平均每667 hm2产量530.75 kg,1999年种植66.7 m2,其中单晚面积40 m2(下同),平均产量562.3kg,双晚26.7 hm2平均产量491.6kg,一般比汕优63增产10%以上,而且米质优、口感好,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新组合。在大面积示范的同时,两年来我县还进行试制种,1998年制种0.8 hm2,平均产量162 kg,1999年制种3.3 hm2平均产量216.1kg。所制的种子到海南鉴定,纯度达99%以上,说明该组合的制种技术已经成熟可用。  相似文献   

20.
五丰优淦3号(区试名:淦鑫604)系江西现代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用广东农科院水稻所选育的优质不育系五丰A与该公司选育的恢复系淦恢3号配组而成的三系晚稻中迟熟组合。2006年参加省区试预试,平均亩产500.59kg,比ck汕优46增产3.88%;2007年参加区试,,平均亩产476.93kg,比ck 汕优46增产5.74%;2008年续试,平均亩产502.52kg,比ck淦鑫688增产2.50%,不显著,第五位。两年平均亩产489.73kg。比ck增产4.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