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2001~2012年贵州省油菜品种区域试验资料以及2005~2012年的国家冬油菜区域试验资料,对参试品种数量、产量、品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油菜区试参试品种的平均产量水平呈波动式增长,参试品种平均产量较对照增产2.61%,双低品种比例不断提高,2012年双低品种比例达到100%.贵州省油菜品种在贵州省区试中的平均含油量达41.33%,在国家区试中的平均含油量达44.0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2.
高产高抗大穗型玉米新品种黔单13号的选育和示范推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高翔  陈泽辉  祝云芳 《种子》2003,(5):64-65
黔单13号是贵州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早粮研究所选育的高产高抗大穗型玉米新品种。两年区试及一年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良好的丰产性。2002年2月28日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  相似文献   

3.
遵辣10号是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育成的遵义朝天椒香辣协调的杂交新品种.2013年通过贵州省辣椒预备筛选试验,2014年通过贵州省辣椒区域试验,产量居干椒组第三;2015年继续试验并参加生产试验,表现较优良;2016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田间表现植株健壮,株型紧凑,丰产性好,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抗旱...  相似文献   

4.
祝云芳  陈泽辉  高翔 《种子》2005,24(11):81-82
黔单15(原名黔玉203)由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旱粮研究所1999年育成,组合为黄C×交51,该品种属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129 d.在2001~2002年贵州省玉米杂交种区域试验及2002年贵州省玉米生产试验中表现出较好的丰产稳产性、抗逆性和适应性.于2003年7月21日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用于生产.2004年在重庆得到认定.  相似文献   

5.
优质蛋白玉米杂交种黔2609已在2000年12月通过了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并定名为黔单11号。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及该品种的特征特性,栽培要点,适应种植区域。  相似文献   

6.
1品种来源 贵甜一号(原名华甜一号),2000年由我所引进试验种植表现突出,2002年推荐参加贵州省鲜食(糯、甜)玉米杂交种区域试验.2年区试结果比对照筑糯2号平均增产7.5%,增产8%以上的点占58.33%.该品种高产稳产、抗性好、品质较优,于2004年4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  相似文献   

7.
<正>据悉,"小麦高产抗病品种黔麦15、16、17号的转化应用"成果于2014年获贵州省科技成果转化二等奖。该成果来源于2000、2004、2007年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小麦品种黔麦15、黔麦16、黔麦17号,三个品种分别得到贵州省科技厅农业攻关和成果推广项目的支持,均通过  相似文献   

8.
烤烟“广遵4号”中间试验示范总结王倪(贵州省桐梓县烟草公司)“广遵4号”(MS904)已于1996年2月经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正式审定通过。1993年在我县进行大面积中间试验,烟田长势良好。该品种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烟叶产质量比对照提高。有利于克眼...  相似文献   

9.
高产、优质苦荞新品种"黔黑荞1号"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苦荞新品种"黔黑荞1号"(原名威黑4-4),于2002年9月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准予在贵州省海拔1 800~2 400m的中、下等地推广.该品种经多年试验,平均单产140~1 60kg/667m2,较当地对照细白苦荞增产30%~37.6%.1997~1999年参加第五轮全国荞麦区域试验,参试品种8个,参试点也是西南片区的8个点、.产量汇总结果,黔黑荞1号产量居8个参试品种的第2位,比全国统一对照九江苦荞增产9.5%,比各点当地对照增产7.2%,在6个点比统一对照增产,7个点比当地对照增产.该品种适应性较强,抗病、抗旱、抗倒、稳产,生育期较短,在贵州、陕西、甘肃、宁夏已累计推广面积达50万hm2.  相似文献   

10.
李朝霞  陈正福  廖雪红  涂刚 《种子》2012,31(12):100-101
铜薯1号系贵州省铜仁市种子管理站利用甘薯品种豫薯王的芽变苗,通过株选、系选,并进行多年多代试验筛选及示范种植,于2006年育成的高淀粉甘薯品种。2007~2010年4年间,进行高产栽培示范研究,2009~2010年参加贵州省甘薯品种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于2011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黔审薯2011001号。  相似文献   

11.
毕粳41号系贵州省毕节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针对黔西北高海拔高寒山区生态条件和稻作生产实际采用目标亲本选择、定向单株培育而成的高产、抗寒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在2000—2001年两年的贵州省粳稻区试中,平均较对照毕粳37号增产8.34%,在2002年的贵州省粳稻生产试验中,平均较对照毕粳37号增产11.58%。全生育期170d左右,株高95.0~105.0cm,有效穗292.5万/hm2左右,平均穗粒数110~140粒,结实率85%以上,千粒重26~28g。稻米品质测试分析,该品种是一个低直链淀粉软米品种。2003年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2.
遵辣4号是贵州省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经1999—2008年选育而成的干鲜两用的品种,该品种具有优质、稳产、抗性强、适应性广的特点,并保持了遵义朝天椒的特色。为了对该品种的推广及种植提供参考,详细介绍了遵辣4号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毕薯5号是贵州省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002年以威芋3号作母本,大西洋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统定向选育而成的中晚熟马铃薯品种.该品种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强、品质好、芽眼浅少,商品性状好等优点,适宜在贵州省海拔为770 ~2 240 m的地区推广种植,2012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黔审薯2012001.  相似文献   

14.
杨顺国  郭贵敏 《种子》2017,(3):112-113
黔花生六号是贵州省油菜研究所用自育的黔花生一号为母本、引进的粤油200为父本组配选育而成,经8年7代采用单株选择与集团选择相结合的方法成功选育出的优质高蛋白花生新品种,于2014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1-3].该品种具有蛋白质含量高、抗旱性、抗倒性及休眠性强,高产高适等特点,适宜贵州省海拔1 300m以下地区及相似生态区域种植[1].  相似文献   

15.
张太平  王军  魏忠芬  李德文 《种子》2007,26(11):111-112
优质高产杂交油菜黔油17号是贵州省油料研究所(原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选育,2003年8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制种产量高等特点。为了探索黔油17号在生产上的最大增产潜力,总结其相应配套的超高产栽培技术体系,近几  相似文献   

16.
直立散穗型酒用糯高粱红粱丰1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粱丰1号是贵州省旱粮研究所选育的中早熟酒用糯高粱变异品种,该品种于2016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黔审粱2016002号)。具有高产、优质、抗旱、抗病、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在四川、重庆、贵州、湖南、湖北等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利用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三系不育系川农4A与恢复系R 894配组杂交水稻新组合川农优894,2012—2013年参加贵州省区域试验,2013年参加生产试验。该组合区试平均产量、增产点次、抗性水平均达到贵州省农作物水稻品种审定要求,2014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试验介绍了川农优894选育经过、区试产量、抗性表现及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18.
香早优2017系贵州省黔南州农科所用不育系内香3与自选恢复系QN 2017组配而成,具有米质优、抗逆性好、综合性状优良的早熟品种.2006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0年被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定为贵州省水稻早熟组合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19.
黔糖三号 (果蔗 )是贵州省亚热以华南 5 6 / 12×Co419为杂交组合 ,从 1973~ 1999年历时 2 6年选育成功的一个果蔗优良品种。 1997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999年 12月获贵州省农业厅科技进步一等奖 ,2 0 0 1年 2月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将该品种优势及应用前景浅析于后。1 品种优势1.1 适应性广品种适宜在贵州海拔 80 0m以下 ,平均温 17℃以上 ,≥10℃的年有效积温 5 6 0 0℃以上 ,最冷月均温 6 5℃以上 ,降水量 80 0~ 10 0 0mm/年的低热河谷蔗区的田、坝地及旱坡地种植 ,也适宜在云南、四川、广西等蔗区同类…  相似文献   

20.
陈静  肖华贵  李超  饶勇 《种子》2008,27(4):94-96
黔油18号系用贵州省油料研究所选育的半冬性、双低、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于2003年8月和2007年3月通过贵州省和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用贵州省油菜区域试验数据对该品种的丰产、稳产性及适应性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种综合性状好,丰产稳产性较强,在适宜环境条件下增产潜力较大,属于高产稳产型品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适宜于贵州省内各油菜产区和与贵州生态相类似的长江流域油菜产区推广种植,已引种到川、渝、湘、鄂、赣、浙等省(市),推广应用面积40余万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