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明大田栽培条件下不同播种密度对机条播水稻分蘖特性的影响。[方法]以"淮稻5号"为材料,采用对典型水稻田块调查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机械条播栽培模式下水稻分蘖的发生、成穗特点以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在播种密度为180万~225万株/hm2时,单株成穗数多,第2~4叶位是分蘖发生的优势叶位,分蘖穗的穗部性状较好,虽然第1叶位的成穗数在茎蘖组成所占的比例较大,但其穗部性状较差,对最终产量贡献不大;当密度增至270万株/hm2时,单株成穗数极低,分蘖优势叶位减少,仅有第2、3叶位是分蘖发生与成穗的优势叶位,其穗部性状较好,对产量贡献较大。[结论]在海丰地区,水稻机械直播适宜密度为180万~225万株/hm2,在该密度条件下,通过科学栽培措施促进第2~4叶位早发、多发,充分利用优势叶位的增产潜力,对机直播稻实现高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黄淮平原麦茬直播稻分蘖发生规则及其与产量构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抗旱性水稻品种在稻-麦两熟系统中旱作条件下,分蘖发生和成穗的优势节位及其对产量的影响。【方法】以旱稻297(旱稻277)、旱稻502、宁粳16和宁粳35等抗旱品种为材料,比较研究旱作和浅水层灌溉条件下拔节前各节位分蘖的发生和成穗频率及对产量的贡献。【结果】试验观察到拔节前第2~9节位有分蘖发生,虽然发生节位和频率因品种、水旱条件和年份而异,但第3~5节位均表现出了较强的分蘖势。2006年旱稻277有效分蘖对产量的贡献达到40%以上,其余品种皆不足20%;其中,分蘖对产量的贡献主要来自第4、5、10和11节位。【结论】第3~5节位是分蘖发生的优势节位,且分蘖穗的性状较好,通过栽培措施促其早发、多发对水稻实现旱作高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播期对直播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不同播期对直播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东海县直播稻适宜播期为5月20日至6月10日,最佳播期为6月1日。在5月20日之前或在6月10日以后播种,直播稻产量均会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邗江区有利于实现直播稻高产稳产的播种时期和适宜基本苗数.[方法]采取对典型水稻田块调查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比较直播稻不同播种时期、不同基本苗数对直播稻生育进程、植株与穗部性状、群体指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播期试验水稻品种选用南粳44和扬粳4038,基本苗分别为112.5万和135.0万株/hm2,播期分别为6月1、7、13日.基本苗试验品种选用南粳44,基本苗分别为82.5万、94.5万、112.5万、136.5万和157.5万株/hm2.[结果]麦收后及早播种有利于延长生育期,增加水稻生长量,改善水稻产量构成因素,提高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最终实现较高的产量.直播稻基本苗在112.5万株/hm2左右、单株成穗3.O~3.5个时,产量构成因素间协调与平衡,可实现高产稳产.[结论]该研究可为集成适宜邗江地区的水稻直播规范化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不同播期对直播稻“南粳9108”群体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不同播期对直播稻"南粳9108"群体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特进行相关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对直播稻"南粳9108"群体特性和产量具有明显影响,随着播期的推迟,"南粳9108"的成穗率逐渐下降,有效穗数逐渐降低,每穗实粒数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千粒重变化不明显,理论产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可见,在江苏盐城海丰地区,"南粳9108"作直播稻种植,最佳播种期为6月10日之前。  相似文献   

6.
7.
播期对直播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直播稻不同播期应用安全性,笔者于2009年进行了直播稻不同播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期的直播水稻,随播期的推迟,生育进程相应推迟;植株个体素质呈下降趋势,产量性状变差,产量减少。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不同播种期对早稻旱直播产量的影响,2012年在合浦县闸口镇福禄村进行了早稻旱直播不同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在3月5日、3月15日、3月23日播种的产量没有明显差异,但4月15日播种的比3月5日、3月15日、3月23日播种的产量分别少1 438.5、140 4.0、1 216.5 kg/hm2。因此,早稻旱直播播种期应在早稻适播期内播种,才有利于高产。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大田生产条件下晚麦茬机直播水稻分蘖特性,以‘武运粳24'为材料,研究不同播种量机直播水稻的分蘖发生率、成穗特点以及对产量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晚麦茬机械直播水稻第1叶位的分蘖发生率和成穗率都较低,在成穗数的茎蘖组成中占比较小;2—4叶位为分蘖优势叶位,分蘖发生率及成穗率都较高,是成穗数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稻分蘖对产量的贡献率与播种密度成反比,4个处理主茎和分蘖对产量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59.44%和40.56%;在所有分蘖成穗叶位中,第2、3、4叶位对产量的贡献率最大,平均贡献率分别为14.38%、12.21%和9.33%,且随着密度的提高,第2、3、4叶位对产量的合计贡献率随之降低;同时,第2、3、4叶位分蘖穗部性状好,更容易创造高产。  相似文献   

10.
不同播期直播稻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熟中粳、迟熟中粳和早熟晚粳3种类型具有代表性的4个水稻品种为材料,通过大田分期播种试验,对直播稻产量、氮素积累量、氮素吸收速率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差异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随播期的推迟,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下降趋势,主要是由于每穗颖花数与结实率的下降,穗数与千粒重变化不大;拔节期植株含氮率表现为逐渐上升的趋势,抽穗期和成熟期均表现为逐渐下降的趋势;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植株吸氮量均呈显著的下降趋势;拔节前氮素吸收总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其占植株总吸收量的比例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拔节至抽穗期和抽穗至成熟期的氮素阶段吸收量及其占总吸收量的比例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播种至拔节期阶段的氮素吸收速率呈上升趋势,而拔节至抽穗期、抽穗至成熟期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下降趋势;氮素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氮素吸收量、吸收速率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关系除拔节至抽穗期的氮素阶段吸收速率外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在试验条件下,相对于迟播而言,直播稻早播的产量、各个时期的吸氮累积量、各个生育阶段的氮素积累量、拔节后的氮素吸收速率及氮素利用效率均较高。可见,直播稻早播有利于氮素的高效吸收和利用并取得高产。  相似文献   

11.
不同播期对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泰农18、济麦22为试材,研究不同播期对冬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小麦生育期推迟,穗数逐渐降低,产量及千粒重先升后降,产量峰值出现在S2处理;泰农18随播期推迟穗粒数先升后降,而济麦22则先升后降,之后又升高。  相似文献   

12.
以典型的广适性杂交籼稻品种天优华占为对照,以21个不同熟期类型的代表性粳稻品种为供试材料,开展了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在5月30日或6月19日播种的条件下,春优58、甬优8号、常优1号、秀水63均表现出生育期适中、分蘖能力较强、产量高,适合在金华地区种植;在所有供试品种中,以春优58的产量为最高,达9.333 t/hm2,其最适合在金华地区作为单季稻或双季连晚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13.
以杂交籼稻钱优1号为试材,研究了氮肥不同用量(666.7m2施纯氮0、5、8、11、14、17 kg)和播种期(6月10日、6月15日、6月20日、6月25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探索其最佳的栽培模式。结果表明:666.7m2氮肥水平为14 kg时,钱优1号产量水平较高;钱优1号于6月20日播种可以获得高产,提前或者推迟播种都会引起减产。  相似文献   

14.
选择热粳优35(粳杂)、甬优1540(籼粳杂交)、扬两优6号(籼杂,对照品种)3种水稻,考察不同播种期对其秧苗素质、生育进程、产量的影响,比较粳稻和籼稻的差别,探索在京山县适宜种植的粳稻品种和最佳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所设定的3个高产播种期(4月25日、5月5日、5月15日)内,籼粳杂交品种甬优1540的产量高于对照品种籼杂扬两优6号和粳杂品种热粳优35。以产量为考察指标,适宜在京山县种植的粳稻品种为甬优1540(籼粳杂交),其适宜播种期为4月25日至5月15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播种时期对玉米籽粒产量的影响,并同时研究玉米的生育期、千粒重、穗数以及穗粒数的变化。[方法]以郑单958及登海605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时期播种研究不同播期对夏玉米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随播种时期的推迟,玉米生育期推迟;玉米籽粒产量及千粒重降低,最大值出现在6月7日播期处理;玉米穗粒数先升高后降低,最大值出现在6月14日播期处理;穗数差异不显著。[结论]在黄淮海现有的生态条件下,郑单958玉米及登海605适宜的播种时期为6月7日。  相似文献   

16.
不同播种期与播种密度对水稻秀水128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确定秀水128适宜的播期和栽种密度。[方法]设计4个播期和3个栽种密度,研究不同播期和栽种密度对秀水128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最高苗数、有效穗数、成穗率随播期推迟而增加,结实率随播期推迟而先增加后减少,千粒重以播期6月5日的最高(24.7g),产量也以播期6月5日的最高。最高苗数和有效穗数随栽种密度增加而增加,成穗率随栽种密度增加而减少,产量以栽种密度13.3cm×20.0cm的最高。播种期对秀水128产量的影响比栽种密度大。[结论]在土壤肥力中等条件下,产量以6月5日播种,6月30日移栽,栽种密度20cm×20cm的最高,其次是6月15日播种,7月10日移栽,栽种密度13.3cm×20.0cm的处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确定杂交稻新组合甬优12和浙优18的适宜播种期.[方法]以水稻品种新组合甬优12和浙优18为材料,设置6个不同时期进行播种,重点考查水稻的颖花退化和产量指标.[结果]试验得出,随着播种期延迟,甬优12和浙优18的始穗期、齐穗期、成熟期推迟,全生育期缩短,同时颖花退化率出现先升后降的波动变化.不同播种期影响水稻的有效穗数、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子,在该试验范围内,甬优12和浙优18的产量均以5月10日播种最高,其次为5月25日播种,播种期过迟出现结实率下降、产量骤减.[结论]水稻品种甬优12和浙优18在浙江衢州地区的最适宜播种时间为5月中旬前后.  相似文献   

18.
播种期对粳型超级稻产量及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沈农265为研究对象,通过播种期和插秧密度2项处理,对群体叶面积指数、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推迟播种期会显著降低有效穗数和结实率,从而使产量受到影响,增加插秧密度可增加有效穗数;随着播期的推迟,叶面积指数会受到明显的影响,播种过晚会因缩短生殖生长的时间而造成减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播期对不同感温性小麦生育进程及产量构成的影响。[方法]分别以2个弱春性(郑麦9023、04中36)和半冬性(西农979、矮抗58)小麦品种为试验对象,通过5个不同播种期(10月1日、10月7日、10月14日、10月21日、10月28日)的设置,研究播期对小麦生育进程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随播期推迟,小麦株高呈下降趋势;晚播推迟小麦的出苗期和三叶期,总生育天数缩短;不同播期中,弱春性品种的生育时期均较半冬性品种提前。弱春性品种早播或晚播均影响群体产量形成,籽粒产量下降,适期播种(10月14日)最好;半冬性品种应适时早播,播量一致的前提下以10月1日播种籽粒产量较高。[结论]该研究可为豫北地区不同感温性小麦品种选择适宜播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