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减轻重庆烟区植烟土壤酸化现状,提高重庆烟区上部叶品质,增加上部叶的工业可用性.[方法] 2013年于重庆黔江进行黑胫康、青枯消、生物炭与土壤调理剂不同搭配形成的酸化土壤改良措施对重庆烟区烤烟上部叶可用性的研究.[结果]黑胫康、青枯消与生物炭混合穴施,能够有效地提高烤后烟上部叶内在化学成分的协调性,提高评吸质量;生物炭穴施有效地降低了烤后烟上部叶的杂气量;酸化土壤改良措施不同程度地增加烤后烟上部叶钾氯比,增加烤后烟上部叶燃烧性,不同程度地提高烤后烟上部叶烟气特征和总体评吸质量,提高烤后烟叶品质.[结论]土壤调理剂和生物炭配施可明显地提高烤烟上部叶内在化学成分的协调性和卷烟评吸质量.  相似文献   

2.
徐敏  张翔  何雷  邱岭军  李亮  毛家伟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5):147-150,184
[目的]探究不同有机肥对豫中烟区连作植烟土壤的改良效果.[方法]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肥种类对烟株农艺性状、土壤理化性质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施用不同有机肥可明显改善连作植烟土壤物理特性,有效降低了土壤容重,下降幅度为0.01~0.09 g/cm3;施用有机肥的T3、T4、T5、T6处理的土壤含水率比T1处理分别提高了32.94%、48.24%、67.29、41.18%;不同有机肥材料来源不同,改良效果也存在差异,其中以炭基型有机肥的T5处理烟叶品质最佳且经济性状好,较T1处理产量提升30.09%,产值增加39.45%,中上等烟比例均提升34.91%,T5处理产量、产值、均价和中上等烟比例显著优于其他有机肥处理.[结论]施用炭基型有机肥能有效改善烟田土壤特性,促进植株生长,显著提高烟叶产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减轻河南许昌连作造成的土壤问题,降低烟株发病率,提高许昌烟区烤烟产质量.[方法] 2014年在许昌施用高碳基肥料进行土壤改良,研究高碳基肥料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结果]高碳基肥料能够有效地提高烤后烟叶质量,减少烟株发病率,增强烤后烟叶化学成分间协调性,增加烤后烟叶香气质与香气量,提高烤后烟叶品质.[结论]该研究找出土壤改良的新措施,为产区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土地整理涉及土地平整、田型调整和沟渠道路建设等内容,造成了土壤扰动和压实,部分烟田耕作层无熟化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及氮、磷、钾等有效养分含量明显低于原土壤耕层,土壤保肥、保水性能变差,难以实现当年整理、当年种植、当年收益。为全面恢复土地整理后植烟土壤的肥力,结合宜宾烟区实际情况,从土壤理化性状分析入手,开展了不同肥料对土地整理后植烟土壤改良效应的试验研究,以期探索出最适宜宜宾烟区土地整理后烟田的土壤改良方式。试验结果表明,解磷解钾生物菌肥(1 500 kg/hm~2)+常规化肥更有利于改善烟株生长的土壤环境,加快土地整理后植烟土壤肥力的恢复,促进烟叶产量和产值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土壤条件是决定烟叶质量的主导因素,适宜的土壤养分是烟草优质、适产的重要基础。对贵州植烟土壤养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贵州植烟土壤存在部分烟区土壤pH值不适宜种植烟草,土壤有机质偏高,不利于烟叶生长后期土壤氮素控制,供磷、供钾能力强的土壤所占比例较少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在烟区土壤上施石灰、磷石膏、腐熟有机肥,平衡施肥和种植绿肥等土壤改良和培肥模式,为提高烤烟产量和品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土壤条件是优质烟系统工程的基础,是影响烟叶质量的首要环境因素,植烟土壤保育与改良技术正从现代烟草农业土壤利用的普通问题发展为瓶颈问题.为及时解决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板结、生物活性降低、土壤酸化和土壤养分供应失衡等问题,有效推进特色优质烟叶生产和现代烟草农业发展.从烤烟种植制度、现代平衡施肥技术、土壤改良技术和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等方面进行综述,指出了植烟土壤保育和改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安徽省植烟土壤和烟叶硫含量的关系。[方法]采集池州东至烟区和皖南烟区土壤普查样品,研究不同采样点不同植烟年限的土壤有效硫含量。研究重壤土、中壤土、轻壤土定位样品土壤有效硫含量和定位样品烟叶全硫含量,以及≥15、6~10和1~5 a不同植烟年限的定位样品土壤有效硫和定位样品烟叶全硫含量。[结果]随着植烟年限的延长,施肥造成硫素在土壤中积累量增加;在植烟季节内随着土壤沙性的增强及土壤改良效果越明显时,土壤有效硫含量积累作用越强;土壤硫含量与烟叶硫含量无明显相关性;烟叶硫含量主要取决于植烟土壤质地类型,土壤黏性越大、酸度越强,越有利于硫素在烤烟叶中积累。[结论]可为实现安徽省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我国目前几种主要的植烟土壤改良技术措施如覆盖、化学改良、绿肥、微生物肥料等在植烟土壤的性状改良和提高烟叶产量与质量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简要概述,以期为提高烟叶种植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植烟土壤保育及改良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壤条件是优质烟系统工程的基础,是影响烟叶质量的首要环境因素,植烟土壤保育与改良技术正从现代烟草农业土壤利用的普通问题发展为瓶颈问题。为及时解决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板结、生物活性降低、土壤酸化和土壤养分供应失衡等问题,有效推进特色优质烟叶生产和现代烟草农业发展。从烤烟种植制度、现代平衡施肥技术、土壤改良技术和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等方面进行综述,指出了植烟土壤保育和改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探讨土壤质地对烟叶浓香型风格特色的影响.[方法]在南雄烟区黏性土壤牛肝土田,研究添加不同比例的河沙对烤烟生长和烟叶质量风格特色的影响.[结果]牛肝土田掺沙处理能促进烟株的生长发育,缩短生育期,增加烟株农艺性状指标;随着掺沙比例的增加,烟叶产量、上等烟比例、产值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掺沙处理可以提高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和糖碱比,降低烟叶烟碱含量;掺沙后烟叶香气量有一定的提高,烟叶浓香型风格特征有所增强.[结论]南雄烟区牛肝土田采用客土改良措施以掺沙10%~20%为宜.  相似文献   

11.
3S在土壤资源调查和管理中已成为重要的工具。笔者以郑州市土壤肥力监测采样为例,具体阐述了3S技术分别在土壤布点与采样各个环节应用,包括:采用RS和GIS技术更新土壤图;室内借助GIS技术进行土壤样点的初步布设,输出布点草图和坐标;野外根据室内GIS所布样点为中心进行GPS定位采样,同时根据实地情况修正土壤样点分布图。应用结果表明:(1)更新前后的数据显示,随着城市化进程,郑州市土壤资源的数量和类型都发生了显著变化;(2)利用MapGIS6.5生成2.5×2.5km网格,初步布设土壤样点110个;(3)野外利用GPS定位采集土壤样本105个,同时获取了采样点的空间地理信息。3S在土壤布点与采样中的应用为进一步的土壤性质由点尺度到面尺度的扩展分析等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研究氮肥、磷肥、钾肥对夏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和测土配方施肥提供依据。[方法]在河南省鹤壁市利用"3414"试验设计,布置夏玉米氮、磷、钾肥料效应试验。[结果]氮的缺乏对夏玉米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磷,最后为钾。[结论]施肥量推荐类型:夏玉米目标产量10 500 kg/hm2,氮磷钾配比用量18∶8∶6;夏玉米目标产量9 000~10 500 kg/hm2,氮磷钾配比用量为16∶6∶4;夏玉米目标产量9 000 kg/hm2以下,氮磷钾配比用量为14∶4∶2。  相似文献   

13.
为了加速秸秆还田,定远县在小麦生产上开展了秸秆切碎覆盖催腐技术试验示范工作。结果表明,秸秆催腐覆盖还田可以改善小麦经济性状,增加小麦产量,还能改善土壤,提高地力,抑制杂草生长,减少化肥用量,增强土壤保墒保肥能力,实现节本增效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免深耕”土壤调理剂在烤烟田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烟田施用“免深耕”土壤调理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烟田土壤的理化性状,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和土壤持水量;能够促进烟株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长,提高烟叶产量,改善烟叶质量,提高烟叶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水土保持设施和水利设施的对比分析,提出水土保持设施的界定范围。  相似文献   

16.
高寒草甸“黑土滩”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玛多县花石峡镇原生植被土壤和"黑土滩"土壤养分的研究结果表明:玛多县花石峡镇高寒草甸"黑土滩"土壤与原生植被土壤相比,总的养分含量均下降了,并且随着土层的加深,所有供试土壤的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都呈下降趋势;土壤的有机碳和全氮在各土层间都表现出显著的差异(P<0.05);并且土壤的有机碳密度随退化程度的加剧和土层的加深而显著下降;原生植被(未退化地)土壤的pH均小于 "黑土滩"土壤,并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而升高;总的来看,8月土壤养分含量总体上均高于6月的土壤,并且都主要集中在表层土壤中.  相似文献   

17.
以长寿湖周边地区为例,基于已有的美国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给出模型各因子的计算方法,并利用GIS空间数据提取和数据运算方法,结合水利部水力侵蚀强度分级,获取研究区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土壤侵蚀主要以微度侵蚀和轻度侵蚀为主,面积为6 611.53×104m2,占研究区面积的86.30%。这些地区主要为果园、林地和水田,该地区植被盖度高。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河南省平原区典型烟田几种覆盖栽培方式对烤烟生育、产质量建成以及土壤水温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前膜后秸”一体化覆盖的栽培方式,能够促进烟株早发快长,形成适宜的烟叶产量,获得最佳的烟叶等级构成,中上等烟比例,尤其是上等烟的大幅增加,烟叶含钾(K2O)量大幅增加,达1.84%,而含氯量最低,仅0.38%,钾氯比达到适宜比例,为4.84。与无覆盖烟田相比,其它各种覆盖措施的烟叶中,虽然通过提高烟叶产量来增加了产值,但其中上等烟比例和内在品质相对下降。与优化的低起垄、深栽烟、培土技术相结合,“前膜后秸”覆盖栽培能够在烟草生育期内保持良好的土壤水分和热量条件,同时促进烟株形成分层、发达的架状根系,有利于对土壤水肥营养的吸收和土壤水肥气热关系的协调,是该区烤烟生产“提钾降氯”、无公害栽培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优化型茶树的形成特点和定向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小叶种茶树为材料,从茶树的自身条件出发,提出了“优化型”茶树应具备的5个条件:1.群体有足够和必要的可采芽叶数;2.树冠有适量而均衡的绿色面;3.茶树排列有序,分枝层次分明;4.树体矿质营养丰富,氮、磷、钾比例适当;5.芽叶有适量而协调的生化成分。进而,针对“优化型”茶树的形成条件,将茶树划分为树体扩展、树体定型和树体更新三个时期,按其生长特点,提出了栽培主攻目标和定向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20.
结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建设,探索漫川漫岗黑土区水土保持“三道防线”治理模式的可行性.第一道防线是在坡顶岗脊栽树戴帽,开挖截流沟,涵养水源,控制坡水下山;第二道防线是坡耕地等高种植,修梯田,种植植物防冲带,达到拦截径流、蓄水保墒的目的;第三道防线是沟壑中修跌水、谷坊,栽植乔灌木,以便拦泥蓄水,控制沟壑发展.采用小区及实测对比的方法,分析模式效益.结果表明,选择拜泉县永安小流域进行水土保持“三道防线”典型模式建设,流域保水率和保土率分别达78.36%和95.73%,实施治理坡耕地平均每年产粮191万kg,比当地平均水平提高10.38%,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可见,“三道防线”是漫川漫岗黑土区有效的水土保持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