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1 毫秒
1.
《安徽农业科学》2020,(4):96-99
[目的]利用SSR分子标记构建藕莲品种(系)鉴定的DNA指纹图谱,为藕莲品种鉴定和新品种选育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利用SSR标记对9个莲藕新品种(系)进行鉴定,统计条带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选择核心引物,建立DNA指纹图谱。[结果]从45对引物中筛选到9对多态性引物,对9个品种(系)扩增得到条带,共扩增出52条带,其中差异条带32条,多态性比率为61.54%,扩增片段大小为100~400 bp。选出4对SSR核心引物构建9个藕莲品种(系)的DNA指纹图谱。[结论]藕莲品种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4对引物组合所构建的DNA指纹图谱可用于藕莲品种鉴定。  相似文献   

2.
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信阳5种叶型猫爪草进行了ISSR分析,探索不同叶型猫爪草间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11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137条带,多态性条带106条,多态性比率为77.37%。引物ISSR12能够区分猫爪草的5种叶型。提示ISSR标记适合于构建猫爪草的DNA指纹图谱、品种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快速和准确地对鹧鸪茶种质材料进行ISSR分析提供有效引物。[方法]基因组DNA的提取采用改良的CTAB法。利用99个ISSR引物,对来自海南岛境内的10个居群中共20份鹧鸪茶种质材料进行PCR扩增,以筛选出适合于所有鹧鸪茶种质材料进行ISSR分析的有效引物。[结果]从99条供试引物中共筛选出15条多态性丰富、条带清晰且可重复性良好的有效引物。用筛选出的15条引物对66份鹧鸪茶种质材料进行ISSR-PCR扩增,均可获得带型丰富和清晰可辨的DNA指纹图谱;共扩增出286条DNA谱带,其中231条为多态性带,占总扩增带数的80.77%,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9.1条谱带。[结论]所筛选的15条引物可以有效地应用于鹧鸪茶种质资源材料的ISSR分析。  相似文献   

4.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01份橄榄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绘制指纹图谱。从96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0条引物,对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橄榄资源圃和潮州市果树所资源圃内101份资源进行分子标记,使用UPGMA聚类分析橄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从10对引物中挑选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好的核心引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构建橄榄DNA指纹图谱。分析结果显示,10条ISSR引物对101份橄榄样品进行扩增,共得到136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35条,多态率为99.26%,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得到条带13.60条,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得到多态性条带13.50条,表明供试材料间遗传多样性较高。通过UPGMA聚类分析可知,101份橄榄种质资源样品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58~0.97,表明品种间亲缘关系较近。在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8时,可将101份橄榄种质资源分为5组,第1组包含种质48份,第2组包含种质45份,第3组包含种质5份,第4组包含种质2份,编号C74的大纳甜橄榄单独为第5组,说明该品种与其他样品相比发生了明显的遗传变异。利用筛选得来的6条核心引物组合成功构建了橄榄DNA指纹图谱,为供...  相似文献   

5.
基于ISSR的葡萄品种亲缘关系分析及其指纹图谱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9份葡萄品种为材料,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其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进行研究,通过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进行数据分析,建立亲缘关系图,利用筛选出的引物构建葡萄品种的DNA指纹图谱。结果表明,从86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4条多态性较丰富且稳定的引物,共扩增出136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25条,多态性百分率为91.91%。各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54~0.83,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685。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54时,可将19份葡萄材料明显分为2大类。利用2条ISSR引物UBC815和UBC855构建了14个葡萄品种的DNA指纹图谱。分析表明,ISSR标记多态性较为丰富,适合葡萄品种亲缘关系分析及图谱构建,并可为品种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选择的富士芽变优系和12个苹果品种为材料进行分子鉴定,构建指纹图谱,并且根据聚类分析的结果确定这13个苹果品种的亲缘关系.[方法]从100条ISSR引物中对供试样品进行PCR扩增筛选,采用NTSYSpc2.10t软件根据Nei's遗传相似系数采用UPGMA法进行聚类,此分析亲缘关系,并采用POPGENE1.32软件计算多态性位点数、多态性点百分率,最终筛选出条带清晰、多态性较高、稳定且重复性好的引物.[结果]从10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3个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引物,分别为UBC846、UBC881和UBC899,共在57个位点扩增出条带,其中50个为多态性位点,平均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86.11;.利用3条多态性ISSR引物构建的数字化指纹能够有效地区分出所有供试材料,且建立了13个苹果品种的亲缘关系聚类图,这13个品种的相似系数的变化范围在0.67 ~0.82,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结论]ISSR分子标记技术可以有效地用于苹果种质资源评价、指纹图谱的构建和苹果芽变品种的鉴定,为苹果的种质资源鉴定、遗传多样性检测和栽培育种提供了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进行红锥、白椎、大叶栎3个树种分子鉴定。[方法]利用ISSR-PCR方法构建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白椎(Castanopsis carlesii Hayata)、大叶栎(Quercus griffithii Hook)3个树种的DNA指纹图谱,根据各个体的Nei氏遗传距离矩阵,利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从5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6个多态性引物用于正式扩增,共扩增出86条DNA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带的数目为10.75条,多态性条带数目为53条,占总条带数的61.2%。其中,有5个引物扩增出差异条带和特异条带,并分别能准确地鉴定上述3个树种。应用DPS软件计算供试材料遗传距离界于0.16667~0.80952之间,平均为0.56357。[结论]ISSR-PCR方法可以解决红锥、白锥、大叶栎的鉴定问题。  相似文献   

8.
刘海龙  陈晓明  覃子海  杨开太  林建新  黄金使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419-18420,18450
[目的]进行红锥、白椎、大叶栎3个树种的分子鉴定研究。[方法]利用ISSR-PCR方法构建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白椎(Cas-tanopsis carlesii Hayata)、大叶栎(Quercus griffithii Hook)3个树种的DNA指纹图谱,根据各个体的Nei氏遗传距离矩阵,利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从5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6个多态性引物用于ISSR-PCR扩增,共扩增出86条不同DNA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带的数目为10.75条,多态性条带数目为53条,占总条带数的61.2%。其中,有5个引物可扩增出差异条带和特异条带,能准确地鉴定上述3个树种。应用DPS软件计算供试材料的遗传距离界于0.166 67~0.809 52之间,平均为0.563 57。[结论]ISSR-PCR方法可以解决红锥、白锥、大叶栎的鉴定问题。  相似文献   

9.
李传代 《热带生物学报》2010,1(2):183-186,192
利用60个ISSR引物,对来自不同地域的12份女贞种质材料进行PCR扩增,筛选出12个多态性丰富、条带清晰且重复性良好的、适合于所有女贞种质材料进行ISSR分析的有效引物。筛选出的12个有效引物对12份女贞种质材料进行ISSR—PCR扩增,均可获得带型丰富和清晰可辨的DNA指纹图谱,共扩增出228条DNA谱带,其中210条为多态性带,占总扩增带数的92.1%,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9条谱带。本试验筛选的12条引物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女贞种质资源材料的ISSR分析。  相似文献   

10.
基于ISSR标记的64份广东桑地方品种遗传关系分析(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来自珠江流域(广东省和广西省)的64份广东桑地方品种的遗传关系。[方法]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来自珠江流域的64份广东桑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并采用基于遗传相似系数的UPGMA法对这些地方品种的遗传关系进行研究。[结果]用13个ISSR引物从64个广东桑地方品种的总DNA中共扩增出128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09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85.15%,表明供试的广东桑地方品种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64个地方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 000 ~0.9 297,相对偏高。64个广东桑地方品种被分为2类,第Ⅱ类可进一步分为10个亚类。聚类结果显示,基于ISSR标记分析的64个广东桑地方品种的遗传关系与地理分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ISSR标记技术在评价珠江流域广东桑地方品种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等方面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可为广东桑种质资源DNA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品种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ISSR标记技术对40个姬菇杂交菌株及2个亲本菌株进行分析,使用NTSYSpc2.1生物软件对42个供试菌株进行聚类分析,构建系统树.试验筛选出了11个扩增谱带清晰、多态性好的ISSR引物,共扩增出81条清晰易辨的多态性谱带.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2个供试菌株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4286~0.8537,在相似系数0.6680时,42个菌株聚为7类,两亲本各聚一类,杂交菌株与亲本菌株遗传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揭示红锥栽培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和结构。[方法]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人工选育的广西3个种源的红锥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9条引物共扩增出113条带,其中62条具有多态性,多态位点比例(PPF)为54.87%,单个居群的多态带百分率PPF为46.90%~47.79%。在物种水平上,期望杂合度(Hpop)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1366和0.2198。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275,表明经人工选育后的红锥遗传变异发生在居群内的个体占87.25%,12.75%的遗传变异发生在居群间。各群体之间的遗传一致度I为0.9593~0.9765,红锥群体水平的基因流Nm为3.423。[结论]ISSR-PCR方法可以有效地揭示红锥栽培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和结构。  相似文献   

13.
ISSR分子标记技术在金叶女贞品种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鉴定发生变异的金叶女贞品种。将变异品种与原品种用改进的CTAB法提取DNA,进行PCR扩增和电泳成像,发现两个位点有差异,表明变异品种为一新品种,为金叶女贞品种鉴定开启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甘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明确保存的甘薯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为甘薯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34份甘薯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15个ISSR引物在34份甘薯种质材料中共扩增出2 187条带,其中多态性带有1 099条,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73.27条多态性带,多态性百分率为50.25%;聚类分析将34份甘薯种质材料划分为4大类。【结论】明确了具有代表性的甘薯种质材料的遗传背景,为今后甘薯杂交育种提供了初步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利用正交设计优化异色瓢虫ISSR-PCR反应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正交设计L16(45)对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Pallas) ISSR-PCR反应体系的5个因素(Taq酶、Mg2+、模板DNA、dNTPs、引物)在4个水平上进行优化试验,试验结果用DPS软件进行分析,建立了异色瓢虫ISSR-PCR反应的最佳体系,即在20 μL体系中模板150 ng、引物0.5 μmol/L、dNTPs 0.15 mmol/L、Taq DNA聚合酶1.5 U、Mg2+ 1.25 mmol/L.并对反应体系进行梯度退火试验,得到最佳退火温度为53.3 ℃.  相似文献   

16.
ISSR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述了ISSR分子标记的原理、基本操作程序,介绍了ISSR分子标记技术反应条件的选择及其在遗传多样性分析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利用ISSR分子标记进行东南石栎(Lithocarpus harlandii)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获得重复性和可靠性较高的ISSR带谱,有必要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优化.以东南石栎基因组DNA为研究对象,测试东南石栎ISSR扩增的最适退火温度,并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影响PCR扩增效果的一些因素,如Mg2 浓度、4×dNTP浓度、模板DNA用量、引物用量、BSA浓度、Taq DNA聚合酶用量等6个因素进行筛选和优化,最终确立了可用于东南石栎ISSR-PCR分析的最适宜的PCR反应条件:10μL PCR反应体积中,1×Taq酶配套缓冲液(200 mmol·L-1Tris-HCl,pH值8.8,100mmol·L-1 KCl,1%Triton X-100),0.5U Taq DNA聚合酶,2.25 mmol·L-1MgCl2,0.5 mmol·L-1 4×dNTP,6pmol引物,2 mg·mL-1BSA,10 ng模板DNA.在此最适条件下,比较了降落PCR的扩增结果与最适退火温度条件下的PCR扩增结果的差异,确定了最适的ISSR扩增程序:94℃预变性5 min,94℃变性1 min,57℃退火1 min(每个循环降低0.5℃),72℃延伸1.5 min,共10个循环;94℃变性1 min,52℃退火1 min,72℃延伸1.5 min,共25个循环;72℃延伸5 min.以此条件采用12个引物对千岛湖的东南石栎居群进行扩增,共扩增出174个DNA片段,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1.61%,种群内遗传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8.
ISSR分子标记及其在园林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SSR是基于微卫星序列发展起来的一种分子标记技术,具有简单、稳定、重复性好、DNA多态性高等优点。ISSR标记呈孟德尔式遗传,大部分为显性标记。本文概述了ISSR的原理、特点及其在园林植物遗传多样性检测、亲缘关系分析、品种分类和鉴定以及基因定位等方面的应用和进展。  相似文献   

19.
利用正交设计建立和优化适合于濒危植物巴东木莲的ISSR-PCR分子标记技术体系.对影响ISSR-PCR反应的多个因素,包括引物和DNA模板浓度、Taq酶用量、Mg2 和dNTPs浓度以及PCR扩增的退火温度、退火时间及循环次数等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适于巴东木莲ISSR-PCR反应的分子标记技术体系为:反应总体积20μ1,含2μ1 10×buffer、1μ1 20 mmol/L Mgcl2、4μ1 2 pxaoL/L引物、0.4μ1 10 mmoL/L dNTPs、0.8μ1 5 u/μ1Taq酶及40 ng模板DNA;PCR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 oC变性30 8,54 oC复性45 s,72℃延伸1.5min,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7 min.本研究建立的ISSR分子标记技术体系稳定性强,重复性高.  相似文献   

20.
以金银花叶片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退火温度、Taq DNA聚合酶的用量及模板DNA、引物、dNZPs、Mg2 浓度等6种因素对ISSR-PCR扩增的影响,建立了适合于金银花IS-SR-PCR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即在20μ1反应体系中,内合1×PCR反应缓冲液(Mg2 free)、1.5U TaqDNA聚合酶、0.15mmol/L dNTPs、0.41xmo1/L 引物、1.5mmo1/L MgC12、60ng模板DNA.确定了适宜的退火温度为49.9℃.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min;35个循环为94℃变性30s,49.9℃退火30s,72℃延伸1.5min;最后72℃延伸7min,4℃保存.利用优化反应体系,从100务ISSR引物中筛选出10条稳定性和重复性高的引物;以这1O条引物对22个金银花品种基因组DNA扩增,共扩增出108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6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88.9%.金银花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为利用ISSR标记技术进行金银花品种鉴别、分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