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质粒消除是鉴定质粒和获得无质粒菌株的重要方法,是乳酸菌进行遗传学改造所需的一项重要技术。试验采用高温和消除剂结合的方法,对乳酸乳球菌镉抗性菌株进行质粒消除,探讨温度、消除剂吖啶橙的用量和作用时间对乳酸乳球菌镉抗性质粒消除的影响。结果表明,39℃高温可以质粒消除,而37和41℃均无此效果;独自吖叮橙作用未获得质粒消除菌株;39℃高温-吖啶橙同时作用比高温-吖啶橙交替作用消除率高,而39℃高温-20μg·mL-1吖啶橙共同作用12d,消除率可达98%。根据消除结果,以疑似功能性质粒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预期片段,进一步证实了其功能。 相似文献
3.
乳酸乳球菌抗氧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主要是通过发酵产能的,但是有研究发现,在添加氯化高铁血红素后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能形成一条呼吸链,在乳酸乳球菌(L.lactis)IL1403中发现了能够编码呼吸链蛋白的基因,同样的现象在粪链球菌中(Strepto coccus feacalis)也有发现。当氧出现在电子传递链中,质子的排出和质子运动势(PMF)的产生都会加倍。相比较其他的兼性或者专性厌氧菌,乳酸乳球菌(L.lactis)的呼吸作用可以促进代谢能量的产生,由于这种呼吸作用,乳酸乳球菌(L.lactis)有更好的生长得率和显著的存活率,这表明在发酵条件下产生的代谢能量不足,从而会限制乳酸乳球菌(L.lactis)的生长。氧在呼吸链中扮演了重要的有益角色,而不是起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4.
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IAB)主要是通过发酵产能的,但是有研究发现,在添加氯化高铁血红素后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能形成一条呼吸链,在乳酸乳球菌(L.lactis)IL1403中发现了能够编码呼吸链蛋白的基因,同样的现象在粪链球菌中(Strepto coccus feacalis)也有发现。当氧出现在电子传递链中,质子的排出和质子运动势(PMF)的产生都会加倍。相比较其他的兼性或者专性厌氧菌,乳酸乳球菌(L.lactis)的呼吸作用可以促进代谢能量的产生,由于这种呼吸作用,乳酸乳球菌(L.lactis)有更好的生长得率和显著的存活率,这表明在发酵条件下产生的代谢能量不足,从而会限制乳酸乳球菌(L.lactis)的生长。氧在呼吸链中扮演了重要的有益角色,而不是起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5.
构建乳酸乳球菌同源整合载体,实现外源基因在乳酸菌中的同源重组和转入。PCR扩增红霉素抗性基因,连接到T载体中,构建载体pMDE;根据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1.2472全基因组中usp基因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usp基因两端的同源重组臂LB和RB基因序列,PCR产物经回收后,克隆至pMDE载体中,获得同源重组载体pMDELR,电转化至Lactococcus lactis1.2472感受态细胞中,挑选阳性克隆,采用PCR和SDS-PAGE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成功扩增同源重组臂LB和RB,红霉素抗性基因替换了乳球菌中的usp基因,整合到了乳球菌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6.
为确定本实验室研究构建的表达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S蛋白重组干酪乳杆菌在模拟动物胃肠道内的稳定性,在人工模拟胃肠道环境中,即模拟人工胃液、人工肠液和胆汁环境下进行活菌耐受力检测。结果表明,重组菌能够在含有胃蛋白酶pH1.5的盐酸存活2h和在pH为2.5的盐酸耐受性良好,能够耐受胰蛋白酶溶液和0.3%的胆汁。 相似文献
7.
以筛选得到的可有效去除棒曲霉素的食品生产用菌株乳酸乳球菌MG1363为实验材料,通过改变环境温度、pH对其降解特性进行研究,并通过灭活菌体、提取粗酶液等手段,对乳酸乳球菌MG1363降解棒曲霉素的机理进行初步探究。结果表明,温度、pH对乳酸菌去除棒曲霉素活力的影响显著(P<0.05),去除棒曲霉素的较佳反应环境为30 ℃、pH值5.5~6.0。乳酸乳球菌MG1363既能物理吸附棒曲霉素,也能通过酶解作用降解棒曲霉素,且发挥降解活性的酶为胞内酶。乳酸乳球菌MG1363酶解棒曲霉素为其自身固有的特性,但棒曲霉素可诱导乳酸乳球菌的降解活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建立气相色谱法分析乳酸乳球菌脂肪酸方法,试验参照不同文献所提供的甲酯化方法对乳酸乳球菌进行甲酯化处理,通过对其气相色谱图中相同峰的峰面积进行比较,对比各个甲酯化方法的的效果。并对乳酸乳球菌MG1363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在对几种甲酯化方法进行比较后,发现酸碱结合法甲酯化法不适合乳酸菌,而三氟化硼甲酯化法明显优于酸催化与碱催化甲酯化法。并且测定出乳酸乳球菌MG1363的主要脂肪酸种类。结果表明,三氟化硼催化甲酯化法最适于乳酸乳球菌脂肪酸。乳酸乳球菌MG1363中除含有14和16C等脂肪酸外,还含有一种19C的环丙烷脂肪酸。 相似文献
9.
克隆了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菌株AS1. 2829的1种主要细胞壁自溶素-N-乙酰葡萄糖胺糖苷酶的编码基因acmAas,并对其编码蛋白AcmAas的结构进行了预测,发现该蛋白由1个具催化活性的N-末端和1个具细胞壁锚定活性的C-末端结构域组成,其中C-末端又由3个LysM(1ysin motif)结构域组成,具有典型的βαβα型二级结构.进一步通过体外在acmA基因中引入红霉素抗性基因(Emr)而构建具有与宿主菌染色体acmA基因进行整合作用的重组基因,并导人宿主菌后筛选得到发生染色体整合重组的重组菌株MB257,对该菌株的形态与生长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所携带的acmAasN-lysm1基因在保留其N端结构域和1个lysM编码区后,其编码产物可发挥其完整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0.
乳酸乳球菌乳亚种丁二酮变种发酵乳风味物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发酵过程中乳酸乳球菌乳亚种丁二酮变种发酵乳双乙酰的变化规律,并检测发酵乳样品中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方法】采用邻苯二胺法,分别测定25,30℃培养4,8,12,24,36和48 h发酵乳中双乙酰的含量,用GC-MS方法测定了发酵乳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组成。【结果】乳酸乳球菌乳亚种丁二酮变种发酵前期有大量双乙酰积累,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双乙酰含量逐步增加。通过GC-MS方法在发酵乳挥发性风味物质中共鉴定出19种成分,其中酯类4种、醇类1种、杂环化合物1种、短链挥发性脂肪酸5种、羰基化合物8种。【结论】乳酸乳球菌乳亚种丁二酮变种发酵乳中,有较高含量的双乙酰,在发酵后期其含量更大,乙醇、2,3-丁二酮、2,3-戊二酮含量也明显高于其他单菌种乳酸菌发酵乳中的相应含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猪轮状病毒主要保护性抗原VP4基因的重组乳酸乳球菌口服疫苗,为猪轮状病毒的防治提供有效方法。【方法】将猪轮状病毒免疫保护性抗原基因VP4主要结构功能区定向插入乳酸菌表面表达载体pNZ8112,电转化乳酸乳球菌NZ9000,构建了pNZ8112/NZ9000乳酸乳球菌表面表达系统。通过SDS-PAGE、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方法鉴定,以此活菌系统口服免疫6~8周龄Balb/c小鼠,测定了免疫动物的局部体液免疫和系统免疫应答。【结果】证明插入的外源基因在菌体表面得到了正确表达,表达猪轮状病毒免疫保护性抗原的重组乳酸乳球菌免疫动物后,分别在粪便、泪液和阴道洗液中检测到了特异性分泌型IgA抗体和在血液中检测到了IgG抗体的存在;体外细胞中和试验结果表明,血清抗体对猪轮状病毒的中和效价为1﹕40。【结论】表达猪轮状病毒免疫保护性抗原的重组乳酸乳球菌口服免疫动物能够产生良好的局部和系统体液免疫应答而且具有免疫中和效力。 相似文献
12.
摘 要:利用从藏灵菇中筛选的马克斯克鲁维酵母M3菌株探讨胃肠道耐受性及体外降胆固醇功效。分别在pH1.5~4.5、胆盐浓度0.3%~3.0%、NaCl浓度3.0%~6.0%的模拟胃肠道环境下,采用活菌计数法检测M3菌株的耐胃肠道逆环境特性,以邻苯二甲醛法检测其降胆固醇效果。结果表明:在pH1.5~4.5作用4h活菌数可达106cfu/ml,0.3%~3.0%胆盐及3.0%~6.0%NaCl作用8h活菌数可达105~106cfu/ml,在pH1.5~3.0(4h)及胆盐浓度0.3%~3.0%的模拟人体胃肠道环境下降胆固醇率均在60%以上。显示M3菌株具有较强的耐胃肠道逆环境特性及良好的降胆固醇能力,为开发研制降胆固醇功能食品及微生态制剂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3.
酸化剂可以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改善胃环境,文章从两个方面综述了酸化剂改善动物胃肠道内环境机理的研究,并对酸化剂未来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灰雁胃肠道显微及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丰富鸟类形态学资料,同时为灰雁消化生理的研究奠定基础。应用HE染色技术及透射电镜技术对成年灰雁胃肠道组织学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灰雁的胃腺上皮细胞内细胞器丰富,酶原颗粒数量较多;十二指肠绒毛较高,固有层肠腺密集且直径较大,电镜下观察,上皮细胞表面的微绒毛排列紧密,长度大于肠道各段,柱状细胞胞质中线粒体极为发达,腺上皮有大量内分泌细胞分布;空肠微绒毛较短,排列疏松,杯状细胞数量较多;回肠柱状细胞胞质中的细胞器不发达,上皮细胞表面的微绒毛更短,固有层的弥散淋巴组织发生聚集;盲肠和直肠的上皮细胞表面无微绒毛,杯状细胞和淋巴组织较多;直肠的肌层明显厚于肠道各段,肠腺直径较大,多呈圆形。实验结果表明,灰雁的胃腺细胞可能同时具有主细胞和壁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从仔猪的十二指肠组织中克隆Galectin-2基因,研究Galectin-2在仔猪不同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仔猪断奶前后其在胃肠道组织的表达差异情况;结果表明:克隆的猪Galectin-2基因序列被GenBank收录(收录号:FJ424704),其主要在胃肠道组织中表达,与断乳前相比,在断乳后Galectin-2的mR-NA表达在胃、回肠、结肠组织显著上调(P<0.05),而在十二指肠,空肠和盲肠中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代乳粉中添加单宁酸对7—28日龄湖羊羔羊胃肠道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择同质性好的7日龄湖羊公羔(双羔)3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5只,每只1个重复,分别饲喂对照代乳粉或单宁酸含量为0.2%的代乳粉,试验期21 d。羔羊28日龄时饲养试验结束,每组随机选择8只羔羊进行屠宰,分离胃室和肠段,分别称量各胃室和各肠段净质量以及含内容物质量,并量取各肠段的长度,计算各胃室和各肠段的相对质量和相对长度及内容物分布。肠道组织形态学和上皮细胞凋亡率用皱胃胃底腺区及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中段的组织样品测定。肠道屏障功能相关的闭锁蛋白(occludin)、闭锁小带1(zonula occludens-1,ZO-1)和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 1)mRNA表达量用采集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黏膜测定。结果 除十二指肠指数(%活体质量,P=0.012)和相对质量(%全肠质量,P=0.034;%全胃肠质量,P=0.017)、空肠和结肠相对长度(%全肠长度,P=0.030,P=0.004)及结肠内容物分布(%活体质量,P=0.039)外,单宁酸对羔羊胃肠指数(%活体质量)、胃肠相对质量(%全胃质量、%全肠质量和%全胃肠质量)、肠道相对长度(%全肠长度)、内容物相对质量(%活体质量)、胃肠内容物相对总胃/肠内容物及总胃肠内容物相对质量(%总胃内容物、总肠内容物、总胃肠内容物)以及小肠claudin 1蛋白mRNA表达量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提高羔羊十二指肠肌层厚度并降低绒毛宽度(P=0.013,P=0.001),显著上调空肠ZO-1蛋白mRNA表达量(P=0.003),此外,单宁酸有上调羔羊空肠occludin蛋白mRNA表达量并降低空肠绒毛宽度和隐窝深度以及空肠和回肠上皮细胞凋亡率的趋势(P=0.077,P=0.073,P=0.062,P=0.097,P=0.052)。结论 单宁酸显著降低7—28日龄湖羊羔羊十二指肠相对质量和空肠相对长度,但可通过提高十二指肠肌层厚度、上调空肠ZO-1蛋白和occludin蛋白mRNA表达量并降低空肠隐窝深度及空肠和回肠上皮细胞凋亡率来改善肠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代乳粉中添加甘露寡糖(mannan oligosaccharides,MOS)对7—28日龄湖羊羔羊胃肠道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同质性良好的7日龄湖羊公羔(双羔)3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5只,每只为1个重复,对照组羔羊饲喂不含MOS的代乳粉,试验组羔羊饲喂含0.2%MOS的代乳粉,试验期21d。羔羊28日龄时,两个试验组各随机选择8只羔羊屠宰,取出消化道,称量各胃室和肠段包含内容物的质量和净质量,量取各肠段长度,用以计算各部位的相对质量和内容物分布,以及各肠段的相对长度。多聚甲醛固定皱胃胃底腺区及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中段的组织样品,测定组织形态和小肠上皮细胞凋亡率。采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黏膜样品,测定紧密连接蛋白1 (claudin 1)、闭锁小带1(zonula occludens-1,ZO-1)和闭锁蛋白(occludin)的mRNA表达量。【结果】除空肠相对长度外(%全肠长度,P=0.040),MOS对羔羊胃肠指数(%活体质量)、胃肠相对质量(%全胃质量、%全肠质量和%全胃肠质量)、肠道相对长度(%全肠长度)、内容物相对活体质量(%活体质量)、胃肠内容物... 相似文献
18.
试验采用重组溶葡萄球菌酶探讨了对小鼠试验性乳腺炎的治疗效果.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重组溶葡萄球菌酶时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将18只泌乳8~10 d的BALB/C母鼠随机分成正常组、阳性对照组和试验组.阳性时照组和试验组母鼠经第4对、第5对乳腺乳头管注入50μL 2.0x105CFU的细菌悬液.试验组攻菌出现症状后,每个乳腺经乳头管注入1 U·mL-1的重组溶葡萄球菌酶稀释液50μL,间隔12 h 1次.观察小鼠的临床症状,测定体温、血常规等指标.接菌66h后,颈静脉放血处死小鼠,取小鼠乳腺进行细菌计数和病理组织切片制作.结果显示,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为0.001 U·mL-1,MBC值为0.063U·mL-1.病理组织观察显示,正常组的腺泡结构完整,而阳性对照组的乳腺组织局部被破坏,间质增宽,炎性细胞浸润严重,试验组的组织结构基本正常,有轻度充血.说明重组溶葡萄球菌酶能有效地减少细菌感染,降低组织的损伤程度,对乳腺有一定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Effects of Dietary Fiber and Grit on Performance,Gastrointestinal Tract Development,Lipometabolism, and Grit Retention of Goslings 下载免费PDF全文
JIN Ling GAO Yu-yun YE Hui WANG Wen-ce LIN Zhen-ping YANG Hui-yong HUANG Song-bo YANG Lin 《农业科学学报》2014,13(12):2731-2740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effects of dietary fibre and grit on growth performanc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GIT) development, serum indexes and grit retention of Sichuan white goslings in China. The experiment was a 3×2 factorial design consisting of dietary crude fibre (CF) at 2.0, 4.0 and 6.0% levels by adding grass meal and with or without grit supplementation. A total of 7201-d-old male gosling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into 36 pens of 20 goslings/pen (n=6 pens/treatment). At 21 d of age, GIT, blood samples and grit in gizzards were collected. Body weight (BW), empty BW (without GIT), average daily gain (ADG) and average daily feed intake (ADFI) were affected by CF levels and the medium (4.0%) had the highest value. Adding grit improved BW, empty BW, ADG and ADFI. CF affected relative weight or length of proventriculus, gizzard and duodenum. Increasing CF levels decreased jejunum villus height and affected caecal crypt depth and villus height to crypt depth ratio. Higher CF levels decreased serum triglyceride. Adding grit increased relative weight of abdominal fat. Grit addition increased grit weight in gizzard and the ratio of grit in 0.45-1 and 1-2 mm while decreasing the ratio of grit <0.45 and 2-3 mm. In conclusion, moderate CF level and grit addition increased performance of goslings without interaction. Dietary CF levels affected the development of upper GIT and serum triglyceride. Grit needed by goslings should be less than 2 mm. Goslings' gizzard would accumulate grit from feed when other grit could not be acquire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