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重庆市涪陵区的蚕桑生产经过近20年来的持续发展,已初具规模,并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重庆市最大的优质蚕茧基地,全区80万农民中有近20万人从事蚕桑种养业,蚕茧总量近5年来居川渝两省市各区(市)县第一位,经济总量仅次于榨菜产业,成为涪陵区农业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涪陵蚕业始终以"桑菜"套种为主,四边桑、高产示范园、集中成片桑园为辅的蚕业生产模式,形成了较好的生产规模,近几年全区的蚕种饲养量基本稳定在12万盒左右,同时,涪陵区桑树基础不断加强,基地建设得到有效巩固.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涪陵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江地区桑园从2004年春季开始出现了大面积的工业废气污染,涪陵李渡及周边乡镇的桑叶遭受了氟化物污染和严重的酸雨影响,蚕桑生产不能正常有序开展,蚕农收入明显下降,经济损失惨重,也使涪陵的蚕业生产遭受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氟化物的来源,氟化物对桑叶的危害、氟化物对蚕的危害几方面论述了氟化物污染对蚕业生产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蚕种场大都以原蚕区饲养原蚕、收茧回场制种的形式进行生产,一般春季饲养种茧,其余季别饲养丝茧,由于养蚕户众多、分散面广、条件不一,加之养蚕一季紧跟一季,难免在饲育期间消毒粗放,残留各种病原,久而久之,造成养蚕环境的严重污染,给彻底消毒增加了难度。笔者就做好原蚕区防微控微工作进行如下探讨。1加强原蚕区管理,加大蚕农帮扶力度原蚕区管理首先要优选养蚕基础条件好、饲养水平高的蚕区,要考虑当地种植习惯,尽量避  相似文献   

4.
正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重要的传染性蚕病,严重危害蚕桑生产。它不仅直接影响蚕种质量,关系种场的经济效益乃至生死存亡,还可能对蚕桑生产造成毁灭性伤害。因此积极采取对策,控制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和蔓延一直是蚕桑产业的重要课题。家蚕微粒子病不仅能食下传染,而且能通过胚种传染给下一代。微粒子孢子由孢子壁、极膜层、极丝孢原质和极泡组成,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孢子一般为椭圆形,呈绿色、有折光性。它的发生发展与病原存在、制种环境条件密切  相似文献   

5.
氟化物污染是困绕蚕桑生产的一个较严峻问题。家蚕氟化物中毒属工厂废气中毒的一种。由于工厂使用了含氟材料,经高温后,其中氟化物就变成氟化氢、四氟化氢等有毒气体,随着烟雾微粒发散出来,逸散在大气中,造成桑与蚕的危害。笔者三年来对乐安县蚕区内的一砖厂排出的含氟废气污染的桑园进行了跟踪调查和分析,并采取了相关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石泉蚕区僵病多发的原因,对现行防僵药剂的防治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提出防控僵病发生与流行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乡镇工业的迅速发展,农村“三废”污染日趋严重,其中砖瓦厂、水泥厂、磷肥厂、玻璃厂等排放的大量氟化物,已经严重威胁着蚕桑生产和蚕种生产。我市自1982年春期遭受大面积氟化物污染蚕桑以来,每年春期时有发生。1982年春期有8个蚕种场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氟化物的污染,这年春期共饲养蚁量35890克,生产蚕种557088盒,完成计划的89%,严重受害的  相似文献   

8.
9.
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微粒子原虫感染引起的,养蚕生产中最为严重的一种毁灭性传染性蚕病。其传染途径包括食下传染和胚种传染,是目前蚕种生产中唯一的检疫对象。近年来,四川省阆中蚕种场采用原蚕区养蚕、场部收茧的方式制种。但原蚕区森林面积逐年增大,桑园间套种其它作物,野外昆虫微孢子虫交叉感染机会增加;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劳动力紧缺,蚕种繁育防治微粒子病技术措施贯彻落实难;消毒防病环境条件越来越差等种种因素,形成蚕种生产中微粒子病暴发的隐患。  相似文献   

10.
正我省广大的蚕农、科技工作者和一直在生产一线的蚕业专业技术人员,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和工作积累,针对广东蚕业生产的生态环境和实际情况,总结和创造出很多蚕茧高产丰产的宝贵经验。在近二十年来,又分别推出了蚕病综合防治操作规程和广东家蚕微粒子病综合防治配套技术体系等措施,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尽管面对蚕区经济体制的改革、蚕区的大转移、蚕业从业人员的更替和各种经济政策的冲击,科学种桑养蚕的科学知识却更加深入人心,科学的蚕  相似文献   

11.
赖祥地 《四川蚕业》2009,37(1):37-38
近几年来,由于城市建设快速发展,我场桑园面积减少近500亩,现有的桑园面积只够饲养选、原种和普种共育用叶,普种饲育90%在原蚕队进行。农村桑树剪伐型式主要是冬季重修,冬重修的春季产叶量只占全年产叶量的20%~25%,春季由于气候条件好,病源少,作为种场普种生产主要以春季为主。因此,提高春季产叶量,是种场在原蚕桑树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我场从2006年开始,在安宁原蚕区进行桑树夏伐试点工作,通过三年的努力,现已建成夏伐式桑园近400亩,春季产叶量和质量得到很大提高,与冬季重剪相比提高桑叶春季产叶量25%以上,  相似文献   

12.
公斤茧制种量是衡量原蚕区制种成绩的一个关键性指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如何提高原蚕区公斤茧制种量,对蚕种场来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杭州蚕种场从1985年开始建立原蚕区,1992年因国家建设需要,原来的原蚕基地被征用,而新开辟的原蚕基地在富阳市半山区,由于离场较远,开始几年种茧运回场里以后,不良蛹率高,制种成绩一直不理想,特别是公斤茧制种量很低,对此,经过分析探讨,在学习兄弟场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摸索出一整套有效的技术措施,使公斤茧制种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罗太明 《蚕学通讯》2012,32(4):44-45
原蚕相对于普蚕抗逆性较差,在上蔟时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原蚕区原蚕饲养中经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原蚕饲养阶段蚕体健壮,长势喜人,恰巧上蔟时遭遇气象环境条件突变,结果造成许多蚕不结茧,或者虽结茧但成为死笼茧,严重影响种茧的产、质量和蚕农生产种茧的积极性.因此,原蚕区饲养原蚕上蔟时依据当时的气象环境条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为熟蚕创造良好的上蔟环境,保证熟蚕正常营茧,是原蚕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关.  相似文献   

14.
规模化养猪所产生的粪尿污染对大气、水体、土壤及人体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为了降低猪粪尿对环境的危害性,总结了科学规划设计规模化养猪场、营养控制、合理饲养管理、科学清粪等污染控制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苏建 《四川蚕业》2014,(2):31-33
家蚕微粒子病具有胚种传染,对蚕种生产的危害较大,是蚕种质量检验检疫的主要对象。原蚕区是我省一代杂交种繁育的第一车间。根据家蚕微粒子病流行规律并结合蚕种生产实践,简述了原蚕区综合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概述了柞蚕场中脓病蚕的发生形式和危害程度,提出了四五龄期和移蚕保蚕过程中对脓病蚕的技术处理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王思军  兰万江 《四川蚕业》2019,(收录汇总):44-46
结合南充蚕种场多年的生产实践,介绍了种场原蚕区实行小蚕共育的优势及小蚕共育的配套技术要点,对提高种茧质量,保障蚕种质量,提高生产效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提升攀西地区小蚕共育质量,在做实共育大户的培育选拔工作基础上,要抓实小蚕共育管理的贯彻落实,包括注重小蚕共育制度管理,强化消毒防病管理,注重蚕种补催青处理,重视收蚁技术处理,注重桑叶采运贮管理,注重温湿度管理,注重眠起处理和做好小蚕分发管理等8个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动物产品内源性污染是指生猪在养殖过程中受到养殖环境、不合理保健、不正确的饲养方式等由于生物富集作用或生前携带病原微生物,而导致猪肉及其副产品的污染。主要从动物检疫角度阐述猪肉及副产品内源性污染的控制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的食肉安全。  相似文献   

20.
原蚕区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洪菊 《四川蚕业》2011,39(2):39-39,55
<正>防微工作是蚕种生产过程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蚕种场提高产品质量的首要课题,其好坏直接影响种场的兴衰成败。而作为"蚕种生产第一车间"的农村原蚕基地在防微控微方面又存在许多薄弱环节,种场因原蚕区微毒侵染而造成蚕种超毒烧种甚至停产停业的现象已司空见惯。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经验,认为原蚕区防微工作必须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