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明确撕裂蜡孔菌(Ceriporia lacerata)对黄瓜的防病、促生作用,为农药、肥料减施增效提供依据。【方法】以自主分离的撕裂蜡孔菌HG2011新菌株为供试菌,采用Bonnet液体培养基制备撕裂蜡孔菌发酵液(C. lacerata fermentation broth,CLB),另利用蛭石、玉米粉和谷壳等制备撕裂蜡孔菌固体菌剂(C. lacerata solid agent,CLA),通过拮抗、对峙培养、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研究撕裂蜡孔菌对甜瓜球腔菌(Mycosphaerella melonis)引起的黄瓜蔓枯病的防治作用,以及对黄瓜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土壤酶活性、黄瓜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在拮抗试验中,培养第6天50% CLB对甜瓜球腔菌的抑制率为32.39%,与甲基托布津(thiophanate methyl,TM)作用相当。在对峙培养试验中,甜瓜球腔菌生长受到撕裂蜡孔菌抑制,撕裂蜡孔菌则继续生长至完全覆盖甜瓜球腔菌,使之变形、萎缩和消失。在盆栽试验中,喷病菌孢子液(pathogen inoculation,PI)处理的发病率为36.67%,病情指数为38.40。与PI相比,CLB可显著降低蔓枯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其相对防治效果为79.69%,同样与甲基托布津(75.57%)相当。与常规施化肥(CF)相比,施用CLB可促进黄瓜植株生长,提高生物量、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了5.87%—21.45%、36.50%—38.83%和10.54%—19.80%;黄瓜植株养分吸收量分别增加45.24%—69.05%(氮)、20.51%—43.59%(磷)和19.88%—38.51%(钾);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纤维素酶、脱氢酶和蛋白酶活性增强,增加幅度分别为8.73%—35.84%、7.55%—10.74%、25.32%—26.49%、186.21%—279.23%、47.99%—76.51%和49.00%—100.00%,施用高量(150 mL)CLB处理的效果优于低量(75 mL)CLB处理的效果。在田间试验中,与常规施肥相比,常规施肥与固体菌剂配施(CF+CLA10)与减肥处理与固体菌剂配施(75% CF+CLA10)均显著提高了黄瓜单株结果数、产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幅分别为13.61%、13.87%、71.54%(CF+CLA10)和11.51%、11.71%、54.37%(75% CF+CLA10),此外,75% CF+CLA10处理显著降低了硝酸盐含量,降幅为14.93%。【结论】撕裂蜡孔菌HG2011可抑制甜瓜球腔菌生长。喷施CLB能防治黄瓜蔓枯病,降低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提高防治效果;盆栽施加CLB可提高土壤酶活性,促进黄瓜幼苗吸收养分,使黄瓜健康生长。田间施用CLA可增加黄瓜产量,提高黄瓜果实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改善品质,益于实现减肥增效。撕裂蜡孔菌HG2011能分解木质素和纤维素,在作物秸秆中生长迅速,利用该生物菌剂制作堆肥可兼具防病、促生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多年耕作的番茄大棚土壤中筛选对番茄疫霉根腐病有较强生防效果的拮抗细菌。【方法】随机采集多年耕作的番茄大棚土壤样品30份,采用平板稀释法从中分离细菌,以辣椒疫霉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烟草黑胫病菌、小麦根腐病菌、棉花枯萎病菌、稻瘟病菌为靶标菌筛选拮抗菌;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筛选出的拮抗菌株进行鉴定。检测拮抗菌株无菌发酵液对供试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菌丝形态的影响及对番茄疫霉根腐病的盆栽防效。用饱和度分别为10%,20%,25%,30%,35%,40%,50%,60%,70%,80%,90%和100%硫酸铵对拮抗菌株无菌发酵液进行沉淀,测定不同饱和度硫酸铵沉淀物的抑菌活性。【结果】从采集的30份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253株细菌,经病原真菌定向筛选后,得到1株对辣椒疫霉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烟草黑胫病菌、小麦根腐病菌、棉花枯萎病菌、稻瘟病菌有较强生防效果的细菌FC12-05,经鉴定FC12-05为西姆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FC12-05菌株无菌发酵液对辣椒疫霉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较好,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5.02%和92.43%,EC50分别为10.14和10.78 mL/L;对抑制辣椒疫霉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94.60%和92.45%,EC50分别为2.09和2.53 mL/L;对番茄疫霉根腐病的盆栽防治效果高达93.50%。在硫酸铵饱和度为10%~25%时,获得的抑菌物质对辣椒疫霉病菌均有抑菌活性,其中硫酸铵饱和度为20%时获得的抑菌物质对辣椒疫霉病的抑菌活性较高,抑菌圈直径达19.33 mm;硫酸铵饱和度≥30%时,无沉淀析出,对辣椒疫霉病菌无抑菌活性。【结论】筛选到的拮抗细菌FC12-05对番茄疫霉根腐病有较强的生防效果,能显著抑制番茄疫霉根腐病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生防放线菌153活菌剂填料的选择及其防病促生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153活体菌剂的理想填料,以延长153制剂的货架期,提高其大田防病效果。【方法】以固体发酵培养153,分别添加硅藻土、高岭土和非耕作层黄土3种填料,通过活菌量测定和温室防病促生效果观察对理想填料进行筛选。【结果】在3种填料中,以加入非耕作层黄土的活体粉剂的存储时间最长,35℃下可以保存70 d以上,活菌量保持水平最高。菌株153对茄子的生长发育有明显促进作用,对植株株高、倒3叶叶面积、干质量及根生长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植株鲜质量的增幅最高可达98.47%,地上部干质量和根干质量的增幅最高分别可达74.86%和82.64%。以非耕作层黄土为填料的菌剂对茄子黄萎病的防效可达82.44%。【结论】通过加入合适的填料,能有效延长菌剂贮存期并提高菌株的生态适应性,为生防菌153从实验室走向生产实践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新农业》2019,(20)
从健康辣椒植株及土壤中筛选出对辣椒疫病具有生防效果的生防菌株。在湖南省多个辣椒种植区采取土壤样品中筛选获得1株对辣椒疫霉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菌株HNND-5。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 DNA序列分析,该菌株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以平板对峙法测得HNND-5菌株的抑菌率,并通过盆栽试验证明HNND-5菌株的促生长作用和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HNND-5菌株对辣椒疫霉的平板抑制率高达67.00%;经HNND-5菌株发酵液处理的辣椒株高增加12.00%;HNND-5菌株发酵液对辣椒疫病的防效达到73.02%。结论:HNND-5菌株抑制辣椒疫霉效果明显;可促进辣椒植株的生长;提高辣椒免受病原菌侵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有效防控烟草黑胫病。【方法】采用稀释分离法和平板对峙法从烟草种子中分离筛选拮抗烟草疫霉的内生菌,并通过发酵液抑菌、室内发芽、温室盆栽及漂浮育苗试验测定拮抗菌株对烟草幼苗的防病促生效果。【结果】从烟草种子中共计分离得到34株内生细菌,筛选出4株对烟草疫霉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拮抗菌株,其中以YN201716的抑菌带最宽,YN201728的抑菌谱最广;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YN201728菌株发酵液灌根处理后,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效达58.84%。此外,YN201728菌株还促进种子萌发及烟草幼苗植株生长,与无菌水对照相比,幼苗的根长、株高、叶绿素、最大叶长、叶宽、鲜重和干重分别增加23.4%、83.3%、176.4%、124.6%、97.10%、487.8%和196.8%。结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测试、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的结果,YN201709、YN201728菌株为被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YN201702菌株为沙福芽孢杆菌(Bacillus safensis),YN201716菌株为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结论】烟草种子内生菌YN201728菌株对烟草具有较好的防病促生效果,具有开发为微生物农药和菌肥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6.
36株生防菌对辣椒疫病等4种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采用拮抗菌发酵液、皿内竞争及紫外线照射菌株代谢产物等方法,研究了36株生防菌对辣椒疫病、西瓜枯萎病、棉花枯萎病及黄瓜枯萎病4种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1)4种病原真菌在含有不同拮抗菌发酵液的平板上生长时,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说明供试拮抗菌对4种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36株供试拮抗菌对辣椒疫霉、西瓜枯萎菌、黄瓜枯萎菌和棉花枯萎菌有抑制效果的菌株数分别为30(占83.3%),27(占75%),24(占66.7%)和26(占72.2%)株。(2)36株供试拮抗菌中,与辣椒疫霉、黄瓜枯萎菌、棉花枯萎菌及西瓜枯萎菌具有竞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分别有19(52.7%),10(27.8%),6(16.8%)和11(30.6%)株。(3)菌株95W06,64G12,87W14,63G06,03GY022,31-4G02,28G14及10G27对辣椒疫霉菌具有抑制作用,其代谢产物经紫外线照射后,均失去对辣椒疫霉的抑制作用,表明此8株拮抗菌的代谢产物活性成分不稳定。(4)利用拮抗菌与病原菌的竞争抑制试验,可以从大量拮抗性菌株中快速筛选出有实际防效的生防菌。  相似文献   

7.
辣椒疫霉引起的植物病害使农业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环保、经济实用的混合微生物菌剂防治策略是当前的最新发展趋势.试验从6种药用植物分离得到15株植物内生菌,平板拮抗实验筛选得到拮抗链霉菌SAT1,经鉴定为Streptomyces anandii,其发酵液粗提物和挥发性物质对辣椒疫霉菌丝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接种链霉菌SAT1的孢子液可提高辣椒苗对辣椒疫霉的抗性并明显促进辣椒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 YL001(简称YL001)和伯氏致病杆菌Xenorhabdusbovienii YL002(简称YL002)是分别从陕西杨凌土壤中筛选的2株昆虫病原线虫体内分离鉴定获得的共生菌。对这2株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发酵液及其无菌滤液的抑菌作用进行了研究。室内活性测定结果表明,2菌株对供试的14种植物病原真菌和5种病原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YL001发酵液对烟草赤星菌、番茄早疫菌、辣椒疫霉菌、南瓜枯萎菌、黄瓜炭疽菌和稻瘟菌,YL002发酵液对辣椒疫霉菌、黄瓜炭疽菌、稻瘟菌和小麦纹枯菌的抑制率均在75%-100%;无菌滤液仅对辣椒疫霉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16.65和15.19 mL/L;YL001和YL002发酵液及其无菌滤液均对水稻白叶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制作用较弱。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辣椒种子用YL001和YL002发酵液处理后,对辣椒疫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0.6%和73.2%;100 mL/L发酵液处理土壤后,对辣椒疫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48.72%和74.34%。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复合菌剂液态发酵制备马尾藻发酵液,探究马尾藻发酵液在橡胶幼苗上的应用及对其抗寒性的提升作用。【方法】以芽孢杆菌、里氏木霉和黑曲霉为发酵菌剂对马尾藻进行单一菌种和复合菌剂液态发酵,以复合菌发酵液开展橡胶幼苗低温胁迫试验,温度设置为15℃,分别设5种不同用量(不施用发酵液,发酵液稀释200、400、600和800倍),与30℃条件下生长的橡胶幼苗进行对比,测定马尾藻发酵液的pH、海藻酸含量、多糖提取率及橡胶幼苗的生物量、根系活力、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SP)和抗氧化酶含量。【结果】马尾藻复合菌剂发酵过程中,所有处理的pH均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复合菌剂处理海藻酸含量略高于单一菌种。在多糖提取率方面,复合菌剂处理显著高于单一菌种,芽孢杆菌和里氏木霉二者协同处理提取率最高,为14.08%。在低温胁迫试验中,橡胶幼苗生物量均有所下降,施用马尾藻发酵液的橡胶幼苗根系活力提高,其中马尾藻发酵液稀释600倍的处理根系活力最大,为0.051 mg/(g·h)。受到低温胁迫橡胶幼苗体内的MDA含量和SP含量均有所增加,马尾藻稀释600倍处理的MDA含量增加幅度最小,SP含量提高22%。低温条件下,除马尾藻发酵液稀释200倍处理外其余处理的POD活性均有所下降,液稀释600倍处理的SOD活性在3种抗氧化酶中最高,稀释400倍处理CAT酶活性最高。【结论】复合菌剂降解效果显著优于单一菌剂,芽孢杆菌和里氏木霉菌协同发酵马尾藻效果最优,将马尾藻发酵液稀释600倍之后可有效缓解低温对橡胶幼苗的损伤作用,提高幼苗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明辣椒根际土壤中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筛选可抑制辣椒枯萎病的生防菌,为绿色防控辣椒连作导致的枯萎病提供有效的生防微生物资源。【方法】采用平板稀释法分离辣椒不同生长阶段的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再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拮抗菌株并鉴定拮抗菌发酵液抑菌活性,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拮抗菌株种类。【结果】从辣椒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出真菌50株,其中5株木霉菌株对尖孢镰刀菌有拮抗作用,对峙培养抑菌率为60.47%~78.04%,LJ06020803菌株的抑菌率最高,为78.04%,其不含菌体的发酵液抑菌率为40.92%;根据LJ06020803菌株形态学特征和系统发育树鉴定其为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harzianum)。【结论】菌株LJ06020803为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harzianum),对辣椒枯萎病病原菌有很好的拮抗效果,可作为一种生防资源用于防治辣椒枯萎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从中缅边境侵入中国后,在西南地区大规模侵入农田、森林、草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生态灾难。论文旨在了解紫茎泽兰的化感作用,评价其腐熟肥效,为有效防除和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ta)和热解纤维梭菌(Clostridium thermocellum)制备混合菌剂,野外就地腐熟紫茎泽兰生产有机肥,通过培养试验、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研究新鲜和腐熟紫茎泽兰浸提液以及腐熟有机肥对小麦种子发芽特性,植物生长,氮、磷、钾养分吸收,土壤微生物和籽粒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在培养试验中,较高浓度的新鲜紫茎泽兰浸提液显著抑制小麦种子发芽率,降低幼苗生长速率;而相同浓度的腐熟紫茎泽兰浸提液则相反,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苗高分别增加4.73%、13.06%、6.58%和29.87%,并使叶绿素含量、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及根系活力显著提高,有益于光合作用,氮素同化和养分吸收。在种子发芽过程中,新鲜紫茎泽兰浸提液抑制种子胚乳中的蛋白质、淀粉和六磷酸肌醇等大分子物质水解;腐熟紫茎泽兰浸提液则促进它们分别水解为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和无机磷,对构建新植物体,供给植物营养,促进幼苗生长有重要作用。在盆栽试验中,用新鲜紫茎泽兰浸提液灌根,小麦植株氮、磷、钾吸收量比对照显著降低,氮、磷、钾吸收量比对照分别降低74.78%、58.55%和70.77%,生物量减少47.77%-58.70%;用较高浓度的腐熟紫茎泽兰浸提液灌根则促进吸收养分,植株生物量提高27.53%。在田间试验中,与对照(不施肥)相比,施用化肥对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碳氮量、脱氢酶活性及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影响;但与施用等养分量的化肥相比,化肥配施紫茎泽兰有机肥则显著提高了小麦根际微生物碳氮量、脱氢酶活性及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籽粒增产8.87%,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结论】紫茎泽兰内含对小麦有毒的化感物质,抑制种子胚乳大分子内含物水解,降低种子发芽率,妨碍植物生长,减少氮、磷、钾等养分吸收;微生物腐熟能消除紫茎泽兰的化感毒性,刺激种子发芽,促进养分吸收,加速生长,提高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活性和种群多样性,增加小麦产量,改善品质。在紫茎泽兰人工防除过程中,利用微生物菌剂野外就地腐熟紫茎泽兰生产有机肥兼具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生物有机肥对茄子青枯病的防治及其机理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研究生物有机肥(BIO-36和BIO-23)对茄子青枯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植株体内酶活性、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探讨。【方法】将枯草芽孢杆菌菌株(II-36和I-23)发酵后与腐熟有机肥(猪粪堆肥和氨基酸有机肥)混合进行二次发酵,获得了茄子专用生物有机肥料(BIO-36和BIO-23),采用盆栽试验,对上述2种生物有机肥防治茄子青枯病的效果进行验证。【结果】2种肥料都能抑制茄子青枯病(防病效果分别为96%和91%),植株叶片中CAT(过氧化氢酶)、POD(过氧化物酶)和SOD(超氧化物歧化酶)酶活性显著提高,而MDA(丙二醛)含量显著下降,叶片中CAT酶活性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5.0%和23.7%,POD酶活性分别增加了99.5%和93.6%,SOD酶活性分别增加了32.7%和29.8%,MDA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了29.5%和26.3%。此外,根际土壤的真菌、放线菌数量显著提高,细菌数量增加幅度不大,青枯劳尔氏菌数量显著减少。【结论】生物有机肥对茄子青枯病的防治作用与诱导茄子系统抗性和调控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生防菌株B1619发酵液上清中分离脂肽类抗生素,分析其抑菌活性相关成分,为应用解淀粉芽孢杆菌B1619菌株防控番茄枯萎病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特异性引物对B1619中3种脂肽类抗生素合成相关基因sfpituAfenB进行检测;通过盐酸沉淀、甲醇抽提法等方法提取脂肽类抗生素粗提物;用SupelcleanTM LC-18柱及PHASE HF-NH2柱对3种脂肽类抗生素粗提物进行分离;通过MALDI-TOF-MS和HPLC分析、鉴定3种脂肽类抗生素;采用平板对峙培养分别测定3种脂肽类抗生素粗提物对番茄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lycopersici)的抑菌活性。【结果】从解淀粉芽孢杆菌B1619的基因组DNA中扩增sfpituAfenB等脂肽类抗生素合成基因,扩增产物经克隆、测序分析,表明B1619菌株中含有这3个基因。通过HPLC分析,发现60%甲醇洗脱液分离物分别在12、16.5、18 min处出现相应峰值,保留时间与bacillomycin L标准品一致,分泌量为18.5 mg·L-1;70%甲醇洗脱液分离物分别在22、34、37、51及53 min处出现相应峰值,保留时间与fengycins标准品一致,分泌量为5.1 mg·L-1;100%甲醇洗脱液分离物分别在27、37、41、51及53 min处出现相应峰值,保留时间与surfactins标准品一致,分泌量为74.3 mg·L-1。经液质联用进一步验证分析3种脂肽类抗生素的质子化峰值,60%甲醇洗脱液分离物峰值范围在m/z=1 043.4、1 057.5和1 071.4 Da,是C13-C15的bacillomycin L;70%甲醇洗脱液分离物峰值范围在m/z= 1 463.9、1 477.9、1 491.9和1 505.9 Da,是C15-C17的fengycins;100%甲醇洗脱液分离物峰值范围在m/z=1 008.6、1 022.7和1 036.7 Da,是C13-C15的surfactins。平板对峙法试验结果表明1 mg·mL-1 bacillomycin L和fengycins对番茄枯萎病菌有较强的抑菌效果,而1 mg·mL-1surfactins对番茄枯萎病菌的抑菌活性较弱,再将surfactins的浓度提高至3和6 mg·mL-1,发现其抑菌效果没有明显变化。【结论】B1619菌株分泌3种脂肽类抗生素,其中对番茄枯萎病菌生长起重要抑制作用的抗生素是bacillomycin L和fengycins,surfactins对番茄枯萎病菌的抑制活性较弱。  相似文献   

14.
胶质类芽孢杆菌与慢生大豆根瘤菌复合接种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鸣超  刘丽  姜昕  关大伟  李俊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8):3600-3611
【目的】胶质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mucilaginosus)和慢生大豆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作为微生物肥料的生产菌种,凭借其良好的解钾溶磷促生效果及共生固氮功能,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目前对其单一菌种促生或固氮效果及机理已有较多报道。本研究旨在开展胶质类芽孢杆菌与慢生大豆根瘤菌复合接种研究,评价其接种效果,并对作用机理初探,为开发功能复合型微生物菌剂,丰富微生物肥料产品提供技术支持。【方法】田间小区试验在山东省泰安市农业科学院邱家店科研基地进行。设T1(空白对照),T2(胶质类芽孢杆菌3016单接种),T3(慢生大豆根瘤菌5136单接种),T4(胶质类芽孢杆菌3016和慢生大豆根瘤菌5136复合接种)和T5(常规施肥)5个处理,4次重复。分析大豆播种前(0 d)、花荚期(50 d)、鼓粒期(80 d)和成熟期(110 d)土壤肥力、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变化及对大豆品质的影响。【结果】接种胶质类芽孢杆菌和大豆根瘤菌的各处理均能提高单株籽粒重、产量和收获指数,其中以复合接种处理效果最优,分别高于对照处理12.8%、9.3%和41.0%,且差异显著;该处理下,大豆茎叶和籽粒的氮、磷、钾含量都具有较高水平,特别是籽粒钾、茎叶氮和茎叶磷,分别比对照提高了5.7%、9.3%和38.5%,复合接种能显著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在土壤肥力方面,施用胶质类芽孢杆菌、根瘤菌和化学肥料对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其中以复合接种效果最佳,成熟期各指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6.5%、43.7%、8.5%和15.5%;相对于化学肥料,施用胶质类芽孢杆菌和慢生大豆根瘤菌的各处理,对土壤肥力提高效果更有持久性且对土壤pH影响更小,其中复合接种能显著改善土壤肥力。除此之外,复合接种还能够丰富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提高微生物总量,尤其是增加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抑制真菌增长,有利于土壤实现由“真菌型”向“细菌型”的良性转变。典型对应分析结果表明,pH和速效钾是引起土壤细菌群落变化的主控环境因子。【结论】胶质类芽孢杆菌和慢生大豆根瘤菌复合接种不仅能够改善大豆品质、增加产量,还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微生物区系,是一种节本增效的施肥方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蓝莓炭疽病病原菌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鉴定辽宁省部分地区疑似炭疽病的蓝莓病株的病原,为蓝莓病害的防控及抗病育种提供依据。【方法】对采自辽宁省兴城市和庄河市的疑似炭疽病的蓝莓发病枝条及叶片进行组织分离、培养,从所分离获得的两类菌株中选择形态学不同的代表菌株LNSW1和B-Cg1进行后续试验和分析。观察两个代表分离菌株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otato dextrose agar,PDA)上的菌落及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对代表菌株LNSW1和B-Cg1的真菌核糖体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采用Mega5.1软件中邻位加入法(neighbor-joining,NJ)进行基于病原菌rDNA-ITS基因序列和GenBank中已有相关炭疽菌序列的系统发育树构建。利用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和胶孢炭疽菌(C. gloeosporioides)的特异性引物对CgInt2/ITS4和CgInt/ITS4对代表菌株进行特异性扩增,采用菌丝块叶片接种法对8个蓝莓品种进行代表分离菌株的致病性测定。【结果】从辽宁省部分蓝莓产区罹病植株上共分离纯化得到36个菌株,根据各菌株的形态学差异将其分成两个类别,两类别中代表菌株LNSW1和B-Cg1在菌落颜色及分生孢子形态上具有较大差异,且与已报道的炭疽菌属当中的尖孢炭疽菌和胶孢炭疽菌形态特征相似;两个代表分离株的rDNA-ITS序列实际长度为557和547 bp,通过基于真菌核糖体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菌株LNSW1与GenBank中尖孢炭疽菌菌株AB729126、KF698729、EU886755聚在同一分支,B-Cg1与胶孢炭疽菌菌株JF923828、KF516931、GU174547聚在同一分支,相似度分别为99%-100%;两对炭疽菌特异性引物扩增结果再次证明所获代表菌株分别为尖孢炭疽菌和胶孢炭疽菌; 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尖孢炭疽菌和胶孢炭疽菌菌丝块接种8个蓝莓品种的叶片及枝条均可致病,两类病菌回接症状与田间自然发病症状较为相似,尖孢炭疽菌对蓝莓的致病稍强于胶孢炭疽菌。【结论】通过对辽宁省蓝莓主产区的蓝莓发病枝条及叶片的病原菌进行形态学和分子学鉴定,基本明确辽宁省部分地区的蓝莓炭疽病是由尖孢炭疽菌和胶孢炭疽菌侵染所致。  相似文献   

16.
设施嫁接茄子基质与土壤栽培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华  何伟  崔元 《新疆农业科学》2011,(10):1860-1863
【目的】为防治茄子连作障碍和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试验基础,在温室内采用基质栽培茄子,并与土壤栽培比较,为改良茄子栽培方式,提高产品品质和效益奠定基础。【方法】茄子生育期随机调查基质和土壤栽培条件下其生长状况和病害发生情况,采收时调查产量和销售单价。【结果】茄子生长前期至采收中期基质栽培优于土壤栽培。茄子生育期基质栽培比土壤栽培始收期提前28~48 d,前期产量提高480~640 kg,灰霉病病株率低,为1.8%~3.5%,病果率低,为1.1%~1.3%,经济效益高2 000~3 400元。【结论】茄子基质栽培比土壤栽培生育期提前,灰霉病病株率和病果率降低,经济效益突出。  相似文献   

17.
【目的】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广泛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一种入侵恶性毒草,生命力强,根、茎和种子皆可再生繁殖,不能直接还田。论文通过研究新鲜和腐熟紫茎泽兰对辣椒、番茄和茄子3种茄科蔬菜生理和辣椒产量品质的影响,为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利用对紫茎泽兰毒性不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ta sp.)和高温纤维菌(Clostridium thermocellum sp.)混合菌剂,野外就地腐熟紫茎泽兰,培养试验以辣椒、番茄和茄子3种茄科蔬菜为材料,研究新鲜和腐熟紫茎泽兰浸提液对蔬菜种子发芽、幼苗生长、种子蛋白质、游离氨基酸、淀粉、可溶性糖、全磷和可溶性磷含量,以及幼苗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绿素和根系活力等的影响;田间试验以辣椒为对象,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化肥配施紫茎泽兰有机肥(50%化肥+50%紫茎泽兰有机肥,CF+OF)、单施紫茎泽兰有机肥(OF)4种施肥处理,研究紫茎泽兰有机肥对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在培养试验中,用新鲜紫茎泽兰浸提液(extract of fresh A. adenophora, EFA)浸种,随浓度提高,抑制蔬菜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作用增强;但在腐熟紫茎泽兰浸提液(extract of decomposed A. adenophora, EDA)的浸种处理中,蔬菜种子的发芽率和苗高分别比无菌水浸种提高2.48%-17.78%和51.28%-105.02%。随EFA浸种浓度的提高,显著提高了蔬菜种子中的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全磷含量无显著变化,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磷含量则相反;但用EDA浸种则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蔬菜种子中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磷的含量。用100 mg·L-1 EFA浸种,蔬菜幼苗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依次分别比无菌水浸种降低了66.67%-73.17%、17.79%-80.57%和41.52%-61.15%;而相同浓度的EDA则显著提高了辣椒硝酸还原酶、叶绿素和根系活力,最大增幅依次为88.89%、73.61%和95.82%。因此,EFA抑制种子胚乳中的蛋白质、淀粉和肌醇磷酸盐水解,导致发芽率降低;EFA还降低了幼苗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硝酸还原酶活性,不益于光合作用、养分吸收、氮素同化和幼苗生长。相反,EDA促进了胚乳中的大分子物质水解,提高种子中可溶内含物含量,并使幼苗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硝酸还原酶活性提高。在田间试验中,辣椒产量为化肥配施紫茎泽兰有机肥>单施紫茎泽兰有机肥»单施化肥>不施肥,无机有机配施比单施化肥增产14.42%,无机有机配施辣椒品质也最佳,表现为果实中的游离氨基酸和维生素C最高,硝酸盐含量显著低于单施化肥。【结论】微生物腐熟可消除紫茎泽兰抑制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生理作用,化肥配施紫茎泽兰有机肥显著提高辣椒产量,改善果实品质,为当地的蔬菜种植提供有机肥源,实现紫茎泽兰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8.
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H21对葡萄灰霉病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BH21是一株对葡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有较好拮抗作用的海洋源细菌,鉴定该菌株脂肽类抗菌物质合成基因,检测脂肽粗提物对葡萄灰霉病菌的拮抗作用,为应用该菌株防治葡萄灰霉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特异引物的基因组PCR法检测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H21菌株合成脂肽的能力;盐酸沉淀和甲醇抽提法从无菌发酵液中提取脂肽粗提物;排油圈法检测脂肽粗提物的表面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脂肽粗提物对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并计算有效中浓度EC50;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对脂肽粗提物洗脱分离,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各组分对葡萄灰霉病菌的抑制能力;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分析主要抑菌成分的脂肽类型。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检测脂肽粗提物对葡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选取11对特异引物对菌株BH21基因组扩增,其中7对引物扩增出预期核酸片段;扩增产物经测序、BLAST比对分析,结果显示扩增产物与相关菌株脂肽基因相似度为96%-99%,扩增产物翻译的蛋白与相关菌株的脂肽合成蛋白相似度为96%-100%,表明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H21基因组中含有ituA、bamD、ituC、ituD、fenD、srfAB、yndJ,该菌株具有合成surfactin、iturin及fengycin等多种脂肽类抗菌物质的能力。盐酸沉淀和甲醇抽提从LB无菌发酵液中获得脂肽粗提物,得率为428 mg·L-1。排油圈检测结果显示,脂肽粗提物使橄榄油膜形成排油圈,表明脂肽粗提物具有表面活性。脂肽粗提物对葡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脂肽粗提物浓度为440 μg·mL-1时,对葡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相对抑制率为82.8%。根据毒力方程计算,抑制葡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脂肽粗提物EC50为144.39 μg·mL-1。HPLC分离纯化脂肽粗提物获得6个组分,只有组分BH21-2和BH21-3抑制葡萄灰霉病菌的生长,RP-HPLC色谱图分析表明组分BH21-2和BH21-3属于fengycin家族脂肽。葡萄灰霉病离体叶片试验结果表明,脂肽粗提物浓度为400 μg·mL-1时,对葡萄叶片灰霉病防病效果为100%;脂肽粗提物浓度为220 μg·mL-1时,对葡萄叶片病斑扩展相对抑制率为94.4%。【结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菌株BH21具有合成surfactin、iturin及fengycin等多种脂肽类抗菌物质的基因,该菌株脂肽粗提物对葡萄灰霉病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在葡萄灰霉病生物防治中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