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方晶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9):5047-5048
[目的]进一步了解弱光对黄瓜生长的影响。[方法]以栽培面积较大的密刺型黄瓜品种碧玉、中农21号、津优3号和北京103为试材,用市售遮阳网创造不同的光照条件,遮光率分别为25%和50%,在日光温室中进行遮光处理试验,研究不同遮光条件对不同黄瓜品种的植株形态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遮光处理可使黄瓜出现徒长,降低干物质和产量,其中,减产幅度最大的为北京103,遮光50%处理比全光照对照的单株产量减少66.7%,减产幅度最小的为津优3号,产量减少25.6%。遮光处理使黄瓜的叶绿素a含量明显降低,对叶绿素b含量和叶绿素a/b没有明显影响,但使叶绿素a+b含量明显降低,其中,津优3号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a+b含量降低幅度最小,抗弱光能力较强。[结论]津优3号是适合北方地区温室生产的优良的抗弱光品种。  相似文献   

2.
光强和光质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光作为最重要的生态因子之一,是通过光强和光质两方面作用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影响。本文把光对植物的影响分为光合作用、代谢与生长发育以及结构特征3个方面,对其相关文献的研究结果作了综述,并分析了该领域的研究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以期为该方面的研究和作物高产优质栽培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明瓠瓜对光质的生理响应机制,为设施栽培瓠瓜光质的选择及工厂化育苗专用光源的研制等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依据,在南方塑料大棚内密闭式光照植物培养架中,以瓠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LED光质(白光、红光、蓝光、黄光和绿光)对瓠瓜幼苗的光合及若干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光处理有利于瓠瓜幼苗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增加,提升其体内叶绿素、可溶性糖含量,而蓝光处理则有利于提高瓠瓜幼苗蛋白质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绿光有利于减小膜脂过氧化程度,降低MDA含量,增强瓠瓜抗逆性。通过分析比较,认为可将红光作为瓠瓜幼苗生长的最适光源。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光质对猴樟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对猴樟幼苗开展了LED光源控制试验。设置红光、蓝光、红蓝(7:3)复合光和白光(对照)4个处理,测定了猴樟的生物量、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4种光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处理5个月后,与白光相比,红光除增大了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之外,其在猴樟苗的株高、地径、生物量、净光合速率(Pn)和水分利用效率(WUE)上都显著减小,即红光抑制了猴樟苗的生长和表观光合作用。蓝光下猴樟苗生长性状与白光类似,但PnFv/Fm 减小,Y(NO)增大,说明蓝光显著抑制光合。红蓝光下除了地径减小、叶生物量增大之外,其余指标与白光没有明显差异。4种光质对猴樟苗的综合效应优劣顺序为白光>红蓝光>蓝光>红光。白光下综合表现最优,红光下最差。猴樟设施化育苗中应首选白光和红蓝光等复合光源。  相似文献   

5.
为阐明不同发光二极管(LED)光质对金秋砂糖橘生长发育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以金秋砂糖橘容器苗为试验材料,设置LED红光(R)、蓝光(B)、红蓝复合光(RB11、RB21、RB41、RB81)共6种光质处理,并以LED白光(W)为对照组.处理2个月后研究新梢茎叶形态、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特征参数变化,并对相关指标进行...  相似文献   

6.
采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精确调制光谱能量分布,以荧光灯为对照,研究光质对‘抗优63’杂交水稻幼苗器官结构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蓝光可以显著提高叶片气孔密度,显著增加根和后生导管的直径,促进根厚壁组织分化。此外,蓝光下旗叶叶鞘发育良好,维管束和基本组织分化明显,细胞排列紧密;在红蓝光下气孔的长度与宽度呈显著负相关;经过不同的光质处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均显著提高,其中蓝光下的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其次分别是红蓝光、红光和黄光;蓝光、红蓝光和黄光处理下,Fv/Fm值、Fv/Fo值显著提高;蓝光和黄光处理下,qP值、ΦPSⅡ值和ETR值显著提高。结论:蓝光更有效促进水稻幼苗的生长发育,提高光合能力,其次为红蓝光。  相似文献   

7.
试验研究了不同光质(100%红光、70%红光+30%蓝光、50%红光+50%蓝光、30%红光+70%蓝光、100%蓝光)及光强(40和100μmol/m~2/s)的LED光源对‘黄皱叶’玉簪(Hosta‘Huangzhouye’)组培苗增殖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玉簪的增殖数随着蓝光比例的增加有上升趋势,最适增殖条件为光强100μmol/m~2/s,光质为3∶7的红蓝复合光。红光有利于促进‘黄皱叶’玉簪的伸长生长,而蓝光能够抑制这种现象的产生。蓝光能促进玉簪叶片数、鲜重、干重的增加,100%蓝光时叶片数最多,鲜重、干重也达到最大值。蓝色光与红色光相比,更有利于叶绿体色素的合成。玉簪的净光合速率在红蓝光质比为1∶1时最高,且低光强条件明显优于高光强条件。综合光强、光质两方面的因素,在40μmol/m~2/s,光质为1∶1的红蓝复合光条件下净光合速率最高,达到1.153。  相似文献   

8.
不同光质对美国红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张超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4):348-352
以2 a生美国红栌为材料,对4种不同光质处理下叶片的光合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不同光质处理下,美国红栌叶片的光合速率日变化趋势与对照类似,呈双峰曲线。其中,黄光处理的峰值较高,其他光质处理的峰值变化不明显,均有光合"午休"现象出现;蓝光处理对光合有效辐射日变化总量的削弱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光质对生姜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张瑞华  徐坤  董灿兴 《中国农业科学》2008,41(11):3722-3727
【目的】探讨光质对苗期生姜叶片光能利用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为生姜苗期遮光处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莱芜大姜为试材,采用不同颜色塑料薄膜及尼龙纱网进行苗期遮光处理,创造光强相同而光质不同的环境条件,测定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速率和光呼吸速率日变化及光合特征参数。【结果】不同处理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动态相似,但叶片Fv/Fm、Fv’/Fm’、ΦPSⅡ、qP和光化学反射指数(PRI)均以绿膜处理最高,其次为蓝膜和白膜处理,红膜处理最低;而PSⅠ和PSⅡ间激发能分配不平衡偏离系数(β/α-1)和NPQ则以绿膜处理最低,蓝膜、白膜和红膜处理依次升高。叶片Pn日变化均为有明显午休的双峰曲线,但由高到低依次为绿膜、白膜、红膜、蓝膜;而Pr及Pr/Pn则相反。红膜处理叶片AQY较高而光补偿点较低;绿膜处理叶片CE、RuBP最大再生速率及光饱和光合速率较高。【结论】适当增加遮光光质中绿光比例,生姜叶片午间光抑制程度较轻,PSⅠ和PSⅡ间线性电子传递协调性较好,激发能热耗散较低,光能利用效率较高。因此,绿膜处理叶片适应强光能力较强,Pn较高。  相似文献   

10.
从植物的光合作用、酶活性、形态特性、叶片组织结构、营养元素、化学成分、物理特性和次生代谢物等方面,概述了光照强度和光质对植物生长发育和品质形成的影响,并对该领域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光照强度对苗期大豆叶片气孔特性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分析不同光照强度下苗期大豆叶片气孔特征、光合作用及碳水化合物变化,揭示大豆叶片光合及气孔特性对荫蔽的响应机制。方法 选用对荫蔽敏感性弱的南豆12和荫蔽敏感性强的桂夏豆7号为材料,在人工气候室进行盆栽实验,设置正常光照(CK)、轻度荫蔽(LS,遮光20%)、中度荫蔽(MS,遮光40%)和重度荫蔽处理(SS,遮光75%),分析不同荫蔽程度对大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特性、光合荧光参数、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 荫蔽敏感性弱的南豆12叶片上、下表皮气孔数量在LS和MS处理下显著高于CK,上表皮气孔在LS、MS处理分别增加26.9%和18.5%,下表皮分别增加了13.9%和39.2%,差异显著,南豆12在SS处理和荫蔽敏感性强的桂夏豆7号在3个荫蔽处理下显著低于CK(P<0.5)。2个大豆品种光合速率在LS、MS处理显著高于CK, 最大值出现在LS处理, 平均为14.33 μmol CO2·m -2·s -1,在CK和SS处理下南豆12显著高于桂夏豆7号;光强减弱,南豆12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先减后增,桂夏豆7号逐渐减小,且南豆12和桂夏豆7号2个品种的气孔导度均在LS处理出现最大值,分别为0.57 mm·m -2·s -1和0.30 mm·m -2·s -1;南豆12胞间CO2浓度在LS和SS处理下显著高于CK,桂夏豆7号胞间CO2浓度随荫蔽程度增加而逐渐增大;荫蔽程度增加,2个品种的实际光量子产量和最大量子产额逐渐降低,且不同处理下南豆12的实际量子产量均大于桂夏豆7号。相反,南豆12和桂夏豆7号非光化学淬灭系数随荫蔽程度增加而增大。光强降低,南豆12淀粉含量分别显著下降了59.0%、77.8%、95.8%,桂夏豆7号则显著下降了47.5%、67.3%、87.8%;2个品种可溶性糖含量逐渐降低,南豆12在LS处理下增加了72.7%,显著高于南豆12的CK和桂夏豆7号的LS处理,桂夏豆7号的LS、MS处理和CK无显著差异(P>0.5)。 结论 荫蔽直接影响气孔性状和光合特性,适当的荫蔽会使叶片通过增加叶片气孔开放来提高净光合速率,增加碳水化合物积累量,进而增强大豆的耐荫性。  相似文献   

12.
13.
不同脉冲光对生菜生长、品质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频率占空比组合对生菜光合作用的影响,以生菜为试验材料,筛选出与连续光相同净光合速率条件下的3个最小频率与占空比的组合处理(T1:2 048 Hz+20%;T2:512 Hz+40%;T3:128 Hz+80%),并以连续光为对照(CK),研究脉冲光对生菜生长、品质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脉冲光供光模式对生菜形态、干鲜重、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总体影响不大,但高频低占空比处理(T1)能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除维生素C含量外,所有脉冲光处理下生菜品质指标表现均不劣于连续光(CK),硝态氮含量、可溶性总糖及还原糖含量均优于连续光,总体来说T1处理的品质最好。说明在与连续光相同的净光合速率条件下,脉冲光的供光模式不仅不影响生菜生长,还能改善品质;低频高占空比组合的脉冲光处理生菜品质更好,但在实际生产中应结合脉冲光能耗选择合适的光源。  相似文献   

14.
【目的】发展间种套作大豆是有效解决粮食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通过优化群体配置,改善群体光分布特征,实现大豆对有效光能的高效利用,为套作大豆高产栽培及群体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方法】本研究于2011年和2012年,以不同株型玉米杂交种和大豆品种贡选1号为试材,设计登海605/贡选1号(处理A)、川单418/贡选1号(处理B)、雅玉13/贡选1号(处理C)3种玉豆带状套作组合,并以大豆单作作为对照(CK),分析不同玉豆带状套作组合PAR分布特征对大豆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1)不同玉豆带状套作组合的PAR和透光率存在显著差异,且均显著低于CK(P<0.05)。玉豆共生期间,处理A的PAR分别比处理B和处理C高54.4%和90.7%。处理A的透光率分别比处理B和处理C高7.4%和17.7%。处理A的PAR和透光率均显著高于处理B和处理C。这说明登海605/贡选1号的带状套作组合,能够提高套作系统的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和透光率。(2)不同玉豆带状套作组合下,处理A大豆叶片Pn显著高于处理B和处理C (P<0.05),处理B和处理C大豆的Pn与处理A相比分别低了14.16%和27.23%。Gs和Ci与Pn变化趋势相同,Pn与Gs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0.883**),说明气孔限制可能是Pn下降的主要原因。(3)不同玉豆带状套作组合显著提高了大豆叶片的Chla、Chlb、Chl(a+b)含量,降低了Chla/b比值,且均呈显著差异(P<0.05)。在V3、V5和R1期时,处理C大豆叶片Chla含量比处理A和B相比分别高5.42%、10.2%、5.9%和3.08%、4.9%、3.3%。处理C下大豆的Chlb含量比处理A和处理B分别高14.4%、14.9%,11.73%和7.8%、7%和5.74%。处理C大豆叶片Chl(a+b)的含量比处理A和处理B分别高7.27%,11.1%,7%和4.08%,5.35%,3.8%。处理间Chla/b与其呈相反的变化趋势。不同套作组合大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使叶片更有效的捕获有限的光能,对光强降低有一定的补偿作用,增加对有限光能的利用。(4)不同玉豆带状套作组合大豆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重且均显著低于CK。且处理间呈显著性差异(P<0.05),玉豆共生期间,不同玉豆带状套作组合大豆的LAI表现为处理A>处理B>处理C,且处理B和处理C的干物质重分别比处理A低35.4%和57.1%,LAI与干物质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0.977**),说明紧凑型玉米削弱了对大豆弱光胁迫的程度,增加了LAI和光能截获量,从而提高了套作大豆群体的物质积累。(5)不同玉豆带状套作组合下,大豆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处理A的单株荚数比处理B和处理C高11.28%和32.75%,单株粒数高5.19%和13.34%,每荚粒数高6.4%和22.5%,单株粒重高2.16%和6.22%。不同处理间大豆产量以处理A的产量最高,且分别比处理B和处理C高13.13%和35.6%,说明随着玉米对大豆弱光胁迫程度的加剧,大豆产量呈现降低趋势。【结论】适宜的株型配置可以改善套作大豆生长的光照环境、提高其光合效率和产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宁夏灵武长枣不同冠层光质组成对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筛选出影响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主要波长可见光。可为灵武长枣适宜的光环境选择和从树冠结构与光质调控提高果实品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方法】 测定灵武长枣不同冠层光质组成、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采用方差分析及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结果】 灵武长枣不同冠层光质中,总绝对辐射能表现为上层>外部>中部>中层>下层>内部;红光绝对辐射能从上层到下层及内部到外部分别占不同冠层总绝对辐射的29.85%、20.19%、35.26%、29.90%、17.35和44.05%。叶片光合参数均与蓝光绝对辐射能呈正相关,与绿光绝对辐射能呈负相关;类胡萝卜素、叶绿素、花色素苷及类黄酮与紫光绝对辐射能均呈正相关,而可滴定酸、可溶性糖和花色素苷与蓝光绝对辐射能呈正相关,叶绿素与绿光绝对辐射能呈正相关,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与红光绝对辐射能呈正相关。【结论】 增加波长较长的红光可以提高光质质量,红光是灵武长枣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主要影响因子,在生产中补充370~470 nm和600~770 nm波长的光质,提高叶片光合作用及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6.
持续弱光胁迫对马铃薯苗期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持续弱光对马铃薯幼苗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进行不同基因型对弱光适应性差异的植物学与细胞学性状的系统研究,为马铃薯耐弱光遗传资源的筛选和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马铃薯原始栽培种Yan (Solanum tuberosum subsp. andigena var. yanacochense)和普通栽培品种Favorita(Solanum tuberosum)为供试材料,选用50 g马铃薯块茎播种,进行基质盆栽,萌芽后用人工气候箱进行50 μmol•m-2•s-1 的持续弱光处理(对照光强为350 μmol•m-2•s-1)。1个月后分析测定各处理的生长状况;采用LI-COR 6400 便携式光合作用仪测定功能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光合曲线参数、CO2 曲线参数、叶绿素含量;功能叶片主脉两侧切取大小1-2 mm 见方小块,处理后用JEM-1200EX 型电镜扫描观察叶片气孔并照相,分析统计单位面积气孔数量、测量气孔长度与宽;功能叶片经前处理后用LKB-5 型超薄切片机切片,醋酸铀-柠檬酸铅双重染色,JGE-1200EX 型透射电镜观察叶绿体超微结构、测量并照相。【结果】苗期持续弱光处理使马铃薯Favorita 植株明显徒长,叶片变小变薄,但枝叶分化不受影响;原始栽培种Yan 则枝叶分化困难,处理过程中生长缓慢,处理后加强环境光照强度亦无法恢复其生长速度与长势;持续弱光处理使两种基因型马铃薯叶片光作用的表观量子效率(AQE)、光合作用饱和点(LSP)、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CO2 饱和点(CSP)、叶绿素含量降低;表观羧化率(EC)、CO2 补偿点(CCP)上升;Favorita 的光补偿点(LCP)、表观羧化率(EC)下降;Yan 的光补偿点(LCP)上升,表观羧化率(EC),CO2 饱和点(CSP)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长期弱光胁迫使马铃薯叶片气孔密度,叶绿体数量下降。Favorita 的叶绿体基粒数、基粒片层数含量升高,Yan 的叶绿体基粒片层数不增反降。【结论】不同基因型枝叶分化对光的敏感性不同,差异明显。环境光照不足,敏感基因型的发育与生长都受到严重阻碍,伤害无法通过后期增强光照恢复。持续弱光胁迫使马铃薯叶片光合速率显著下降,对强光的利用能力减弱。适应强的材料(Favorita)可利用最小光强下调,即对弱光的利用能力增强,同时暗呼吸速率降低;而适应弱的材料(Yan)可利用最小光强则上调,可利用光强范围变窄,暗呼吸速率仍然维持较高水平,致使有机物合成和积累困难。持续弱光胁迫改变了马铃薯叶肉细胞排列方式,使叶片气孔密度下降,气孔器变小,气孔器长宽比有增加的趋势,细胞叶绿体数量减少,叶绿素成分比例改变。适应性较强的基因型通过增加叶绿体基粒数、基粒片层数和叶绿素b的含量来提高胁迫下对有效光源的捕捉能力;敏感基因型叶绿体基粒的形成受到影响,基粒片层数,气孔密度显著减少,有效光源捕捉能力和CO2 亲和力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7.
18.
玉米荫蔽对大豆光合特性与叶脉、气孔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究在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玉米大豆共生期内玉米荫蔽对大豆光合特性及叶脉、气孔特征的影响。方法 在自然光照射下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盆栽试验,以强耐荫性品种南豆12和弱耐荫性品种桂夏3号为研究对象,设置T1(2行玉米间隔2行大豆套作)、T2(1行玉米间隔1行大豆套作)和CK(净作大豆)3种空间配置,探究不同处理下大豆光合参数、叶脉和气孔特征参数对光环境的响应。结果 与净作相比,玉米荫蔽下大豆冠层的远红光光谱辐照度显著增加,T1、T2处理下的光照强度分别降低48.62%和77.39%。在玉米荫蔽下大豆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叶脉密度和气孔密度显著低于CK(P<0.05),且下降幅度都随着荫蔽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由T1到T2处理)。与CK相比,T1、T2处理下南豆12的净光合速率分别显著下降41.00%、44.15%,桂夏3号的净光合速率分别显著下降44.62%、47.93%;南豆12的气孔导度分别显著下降29.19%、39.69%,桂夏3号的气孔导度分别显著下降26.83%、49.50%。同时,南豆12的叶脉密度在T1、T2处理下分别比CK显著下降14.99%、20.01%,气孔密度分别下降12.79%、18.27%;桂夏3号的叶脉密度在T1、T2处理下分别比CK显著下降10.38%、27.62%,气孔密度分别下降15.77%、22.46%。此外,大豆的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叶脉闭合度、气孔密度、叶脉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叶脉间距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叶脉密度与气孔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玉米荫蔽下,南豆12的叶脉密度、叶脉长度、叶脉闭合度、叶脉间距都显著优于桂夏3号。在荫蔽程度更高的T2处理下,除蒸腾速率和叶脉闭合度以外,强耐荫性品种南豆12的光合、叶脉和气孔各参数的变化幅度都小于桂夏3号,且净光合速率更高。结论 在玉米-大豆套作的种植模式中,大豆冠层光环境、叶脉和气孔特征的变化会影响大豆的光合能力,但不同耐荫性大豆品种的叶脉、气孔特征对荫蔽的响应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为了比较木麻黄林下不同光照处理的青皮苗叶片的光合作用特性,采用Li-6400便携式全自动光合测定仪对不同光照处理的青皮苗叶片光合作用参数及相关环境因子进行了日变化测定.结果表明,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青皮苗叶片光合作用参数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逐渐降低;不加遮阳网的2特光照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比加遮阳网处理的大,而胞间CO2浓度低于加遮阳网处理的.3种光照处理下的青皮苗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与环境中光合有效辐射的日变化趋势相符,并且影响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相似.建议在木麻黄林阴环境下无需进行青皮苗的人工遮阳处理,可选择光照适度的地方种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现代蔬菜设施栽培中,蔬菜幼苗的品质对后续种植生产的经济效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连续光照是人工光植物工厂中常见的特殊光照模式,探索连续光照结合光质调控辣椒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为高效提高辣椒幼苗抗性提供重要技术参考。【方法】以辣椒骨干亲本‘6421’为试验材料,共设置 6 个光处理:正常白光照射(CW)、正常蓝光照射(CB)、正常红光照射(CR)、连续白光照射(TW)、连续蓝光照射(TB)及连续红光照射(TR),研究连续光周期处理结合红光、蓝光对辣椒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1)TR 处理显著增加辣椒幼苗的株高和茎粗,比 CW 处理分别增加 20.5% 和 10.6%。TR 处理后壮苗指数极显著上升 2.38 倍,而 TB 处理使辣椒幼苗的株高和茎粗显著降低 17.1% 和 14.3%,根冠比显著升高 2.62 倍。(2)TR、TB 处理辣椒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无明显差异,但 TB 处理的蒸腾速率(Tr)和胞间CO2 浓度(Ci)均显著低于 TR 处理,比 CW 处理显著降低 62.5% 和 51.1%。不同光处理后辣椒幼苗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则与之相反,TB 处理辣椒幼苗叶片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光化学淬灭系数(qP)值均显著高于 TR 处理,其中 TB、TR 处理的 qP 分别较 CW 处理显著升高 36.1%、26.1%。(3)连续红光和连续蓝光处理后辣椒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物质有明显差异。TB处理辣椒幼苗叶片的 SOD、POD 及 CAT 活性显著升高,TR 处理后辣椒幼苗叶片的 POD、CAT 活性也显著升高,而 TB 和 TR 处理后辣椒叶片的 MDA 含量显著低于 CW 处理 55%~56%。【结论】连续光照条件对辣椒幼苗期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积极作用,同时连续光照射结合红光、蓝光处理下辣椒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物质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以更好地对抗光胁迫环境,提高了辣椒幼苗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