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竹荪是食用菌中的"皇后",国家科委已将她列入"星火计划"项目.笔者为了总结全国先进经验,于1989年3月与福建古田县大桥镇食用菌专业户林启眉栽培了30m~2竹荪,共投资750元,到翌年10月已收干竹荪8kg,每公斤出售价840元,除去成本纯收5970元(当时仍在继续出荪).为了使广大菇农都能得到经济效益,共同致富,笔者将反复栽培实践所取得的一些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竹荪是一种名贵的食药兼用真菌。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减肥、降血压、降胆固醇和治糖尿病、肝炎、防癌等功效。堪称当代理想的“保健食品”。我县早在1992年就开始室外生料畦栽竹荪,但一直未能形成稳定的规模格局。究其原因,除其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幅度  相似文献   

3.
人工栽培竹荪,目前多采用竹类作原料,由于我区竹类原料短缺,致使竹荪栽培在我区很难发展.本人在多年的竹荪栽培试验中,发现长裙竹荪的菌丝体,能在覆盖畦面的麦秸和平菇下床废料堆上旺盛生长.据此笔者多次用纯麦秸、纯平菇废料、麦秸与平菇废料混合进行栽培长裙竹荪,均获成功,与用竹叶、竹枝原料栽培的相比,不仅单产高,且原基形成早,周期短.其中以麦秸与平菇废料混合室外畦栽的产量最高,从播种至头潮采收结束仅80天,头潮平均采收商品干竹荪214g/m~2.现将此法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竹荪被人们称为山珍之王、菌中皇后,其营养丰富,香味浓郁,自古就列为草八珍之一,近年来栽培量日渐增加。常规栽培竹荪一般采用农作物如大豆、玉米、毛芋遮阳技术,受农作物影响,采收时用工量大,规模种植户用工矛盾  相似文献   

5.
目前古田竹荪生产一般是采用室外畦床栽培,菌株是高温型棘托竹荪,接种后在畦床生长1~2年,而每年出菇只有6~10个月.为了充分利用竹荪菌丝休眠阶段的空场地,近几年来我所进行了在竹荪畦套种猴头菇立体栽培试验,获得了较好收成,每亩地可种植竹荪400m~2,收干荪80~90kg,套种猴头菇8000多袋,产干菇350kg,效益显著,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季节安排竹荪栽培一般为春秋两季,套种在竹荪畦上的猴头菇栽培季节,应选在秋季10月中旬~11月中旬以前,春季2月下旬~4月上旬.接种好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灵芝热”的兴起,诸如“回力宝”(灵芝)抗疲劳口服液、灵芝茶、灵芝酥糖、灵芝天然洗发香波、灵芝高级面霜等保健美容品相继问世投产,对灵芝(子实体)的市场需求量也大大增加。目前,优质高产及大规模栽培技术,已成为灵芝研究的热门课题。下面介绍一种从露地畦床覆土栽培灵芝技术发展而来的灵芝工厂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概述出口型仿生菇荫棚春栽技术,其中,菇棚的搭建包括内棚和外棚;秋菇的管理技术措施主要有脱袋出菇适期的选择、适时催蕾、脱袋和脱袋后的转色管理,以及子实体管理;冬菇管理措施的重点为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和催蕾;春菇的管理技术措施主要包括遮阴降温、排湿通风、浸水催蕾与养菌。  相似文献   

8.
申进文  郭恒  程雁  范迪宽 《食用菌》2006,28(6):40-41
黑木耳是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一种食用菌,具有较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黑木耳也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久负盛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外贸易的增加,黑木耳的市场需求量逐年上升。以前,河南黑木耳栽培以段木栽培为主,随着禁伐森林力度的加大,耳木资源短缺,段木栽培量逐年减少。使河南黑木耳产量不断降低。因此,袋料栽培必将成为黑木耳栽培的主要方式。虽然袋栽黑木耳技术在国内早已成功,但受到气候条件的限制,相关的技术在河南一直未能得到大面积成功应用。我们结合河南气候特点,摸索出适于河南推广的荫棚层架袋栽黑木耳技术,必将促进河南袋栽黑木耳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由陕西省、汉中地科委立项下达的竹荪人工栽培试验项目,在镇巴县科委的主持下,历经四年多的调查、试验、研究,终于获得成  相似文献   

10.
东北北部地区气温低,干燥多风,空气相对湿度低.为了发展平菇生产,我们进行了平菇室外畦栽试验,取得了初步效果,现将有关技术简介如下: (一)选地作畦阳畦应设在楼房南向阳干燥地方。畦长sm,宽6浇m,深soem,周围加筑30cm的高堤  相似文献   

11.
长岭县位于吉林省西部平原风沙干旱地区,不种棉,不产麦,却是玉米盛产区.无论从气候条件,还是原料的来源上看,对发展平菇生产都不利.为改变这种局面,近几年来我们因地制宜进行了玉米芯露天畦栽平菇试验.经大面积示范栽培,生物学效率均在65~70%左右.由于采取生料畦栽,原料就地取材,方法简便易行,颇受群众欢迎.具体做法是:(一)选适宜菌种我们曾对平菇539、西密基和凤尾菇等菌株进行了对比试栽,结果以539菌株最好,不仅产量高,而且适应性强,是我县当前平菇生产较为理想的品种.  相似文献   

12.
为了在蔬菜淡季提供市场新鲜的食用菌,我们在1987年7~9月的高温多雨季节,先后对凤尾菇、平菇进行4批露地畦栽试验,取得了预期的结果,为我市郊县农民提供了一条新的致富途径。一、材料与方法(一)材料菌种有山西风尾菇、718平菇、白平小、农大11号、日本佳平、德国平菇等。母种用  相似文献   

13.
竹荪是畅销于国际菇类市场的名贵真菌,也是我国传统出口的土特产。过去以野外采集为主,近十多年来,经我国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已能成功地进行人工栽培。竹荪“畦床生料覆土栽培法”,是近年来在福建、湖北等地推广的一种速生高产栽培新技术。其特点是:使用生理成熟度高、生长迅速、抗杂力强的优良  相似文献   

14.
棘托竹荪适应性广,培养条件粗放,生长快,产量高。笔者以废木箱为栽培容器,阳台为出菇场所,以腐竹片、竹叶等为原料,适当季节栽培,一个木箱在连续三年内总共采收干竹荪约70g,收入约50元,而成本仅10元左右。此技术简单易行,具成本低,效益高的优点,既适用家庭栽培,也可大规模栽培,现将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5.
高允旺 《食用菌》2016,(2):60-61
正中国竹荪之乡的顺昌县,随着竹荪连年连作,主产区的大田栽培竹荪产量逐年下降,制约了竹荪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在福建顺昌县大历镇、林业局、供销社等部门的支持下,竹荪技术研究所自主创新林下生态竹荪栽培新技术获得成功。按667 m~2林下种约290 m~2的面积计算,可采收(干品)竹荪32.6 kg,产值8000元,扣除培养料、菌种、工资等,纯收入达2100元,不砍树也有收入。林下生态栽培竹荪利用林  相似文献   

16.
刘炳仁 《食用菌》2003,25(4):38-39
塑料大棚畦栽天麻 ,规模可大可小 ,投资小 ,效益高 ,省工、省力、省耕地 ,不用施肥、不用打药、不用锄草 ,经济效益显著。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1 场地选择 宜选择阴坡或半阴半阳的缓坡地 ,渗透性好的沙土地 ,pH值 5 .5~ 6 .0微酸性或中性土壤的地方建场。2 大棚搭建 依照蔬菜大棚的搭建方法 ,坐北向南 ,大小可根据栽培天麻的规模而定 ,一般为宽 8m、长随地形和规模而定 ,前后墙高各为 1 .3m。前墙和后墙每隔 3m各留出 1个高40cm ,宽 1m的通风窗。用 1 6 #钢筋或竹板做拱形骨架 ,骨架上盖 1塑料编织袋 ,编织袋上盖稻、麦草 1 0cm厚 ,草…  相似文献   

17.
张华 《食用菌》2002,24(2):25-26
天麻是名贵中药材 ,近年来需求量上升 ,价格见高 ,不少山区乡镇把种植天麻做为一项扶民强镇支柱产业来抓 ,收到了良好效果。但传统种植方法需耗用大量木材 ,为保护林木资源 ,笔者对天麻栽培进行了代料畦栽和代料袋栽等多项试验 ,结果表明代料畦栽温、湿度容易控制 ,栽培技术简单易行且能稳产高产。现将玉米芯代料畦栽天麻技术介绍如下 :1 选用良种1.1 天麻种 天麻选引优质有性杂交一代良种 ,其特征是 :圆形、短而粗壮 ,尾部大、顶头尖、色白发亮 ,无病虫害 ,皮嫩而不粗糙。而无性麻种细而长 ,色黄而发暗 ,表皮粗糙 ,多有病斑虫害 ,引种者…  相似文献   

18.
目前,毛木耳代料栽培一般都是用熟料,笔者经多次试验,已摸索出了一套生料露地畦床栽技术。实践证明,该技术具有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减少工序,提高效益等优点,现将此技术介绍如下: (一)季节安排 栽培季节,必须选择气温稳定在12℃以上25℃以下时进行,气温过低发菌太慢,过高污染严重。南方各省以2月下旬~3月上旬播种为宜。 (二)精选良种 生料栽培必须选用抗污力强、菌丝粗壮,发菌快的菌株,我们采用的是三明782和自己选育的JAu.P_2菌株,用谷粒培养基制作的栽培菌种,菌龄以满瓶后5~10天为宜。 (三)培养料处理 培养料配方可选用以下任何一种:①棉子壳85%,米糠10%,黄豆粉1.5%~2%,食盐1%~1.5%,石膏、蔗糖各1%,高锰酸钾0.1%。②稻草70%,米糠25%,黄豆粉2%,食盐1%~1.5%,石膏、磷肥各1%。③棉子壳49%,稻草49%,石膏、食盐各1%~1.5%。主料要曝晒2天(稻草切成约10cm  相似文献   

19.
20.
徐洪海  韩加勤 《食用菌》2006,28(3):40-41
室外畦栽黑木耳。空气新鲜。昼夜温差大,耳袋贴地排放,易吸潮保湿,是传统室内吊袋栽培法所无法比拟的,且简便易行。这种方式分大田栽培、林间栽培和荫棚栽培等。现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