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3年6月广东韶关市遭受了历史上少见的第二代稻纵卷叶螟的严重为害,全市早稻种植面积65万亩,受害面积达35万亩,卷叶率一般为30%~50%,严重的达80%~100%,部分剑叶受害,对早稻产量影响较大。现将发生、为害重的原因分析如下:1)虫源迁入早。5月份全省雨日、雨量偏多,西南气流活动频繁,有利于迁飞性害虫稻纵卷叶螟的迁入。曲江县5月份雨日达16d,月降水量311mm,较常年同期偏多1成,尤其是5月上、中旬连续近20d的阴雨天气,大气候和田间小气候湿度高,非常有利于本地虫源的繁殖、外地虫源的迁入、产卵、孵化。据田间系统赶蛾调查,5月上旬末至中旬… 相似文献
2.
3.
稻纵卷叶螟为害状显明,叶片被害后变白,易识别。因此,广大社员对防治卷叶螟比防治稻螟、稻飞虱还更重视。但往往产生偏见,存防治策略上出现宁“左”勿“右”的现象。表现在防治指标订得比较高、打保险药,或出现少数白叶就如临大敌,大张旗鼓地动员打药。这样不仅在经济效果上得不偿失,而且还造成过多杀伤有益天敌,破坏生态平衡,造成农药污染的恶果。 相似文献
5.
上海郊区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在春季由南方迁入后主要为害三麦,是间歇性猖獗害虫。本地幼虫发生量主要决定于迁入粘虫成虫产卵量及3月上旬至4月中旬的气温。根据粘虫在我县的18年资料及有关气象资料,应用微电脑对11个消长因素进行分析,建立3麦粘虫发生期、发生量的经验预测式,连续3年验证效果良好。 一、方法与运行结果 1.任何年份,田间小草把诱卵量对粘虫幼虫发生量影响都极显著;气候因素中,8℃以上积温及天数对发生量亦有显著影响。回归式:y=214.07+0.555891X_1+2.93943X_2-19.5589X_3……(1) 相似文献
6.
7.
8.
4a的调查发现,稻纵卷叶螟第2代发生在浦北以迁入虫源为主,田间监测除做好第1代发育进度和对早稻田蛾量调查外,特别要监测迁入虫源的动态,着重对其田外栖息地进行调查,才能真正掌握虫情,及时施药防治,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根据以往对白背飞虱研究的结果和10多年来所积累的灯下、田间虫量资料,对此虫的发生量预测进行了探讨,初步提出了适合本地区的预测方法,经应用验证,平均准确度,短期预测达92.7%,中期预测达89.74%;长期预测准确性也较好。 相似文献
11.
稻纵卷叶螟是沿江稻区水稻上的重要害虫.自本世纪以来,第4代稻纵卷叶螟对水稻穗期的危害日趋严重.通过室内试验和大田系统调查,对沿江稻区第4代稻纵卷叶螟暴发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目前该稻区粳稻面积已占水稻播种面积的70%左右,粳稻生育期较籼稻迟15天左右,饲养在武育粳3号(粳稻)上的稻纵卷叶螟其蛹重、羽化率、成虫寿命和产卵量分别较协优(籼稻)高40.6%、54.5%、24.5%、82.3%.可见,食料丰富和营养条件改善是导致第4代滞留危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秋季持续高温和化学防治的负面效应,对第4代虫量的增加也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市大豆蚜虫发生量采取经验预报法,为提高预报的准确性,我们整理了1972—1987年16年间的大豆蚜虫发生量资料(以高峰日百株量为代表),结合经验预报选取了大豆蚜虫迁入大豆田后至发生盛期前(即田间蚜量波动期)6月上、中旬的降雨量与大豆蚜高峰期蚜量间关系密切,试用于发生量预测,现将结果述后。 蚜虫发生程度分级:1979年前无固定测报田,靠田间调查,有的年份因防治打药,这样年份所调查的高峰日百株蚜量,不能完全代表实际发生程度;结合历年对发生程度的宏观观察记载,将两者互相对照,加以校对,确定发生程度级别。高峰日百株蚜量1—3万头者为1级(轻);3—5万头者为2级(中等发生);5万头以上者为3级(重发生)。 6月上、中旬降雨量分级:根据16年降雨量的实际情况分级标准是:50毫米以下为1级;60—70毫米为2级;71—138毫米为3级。具体情况如下表: 相似文献
13.
14.
平乐县地处广西东北部、桂林市南部 ,属典型的桂东北丘陵地气候 ,水稻常年双季复种面积 2 .4万 hm2 次。 三化螟在该县 1 a发生 4代 ,世代区分明显。三化螟由于发生面广、受害后难以补救 ,历来是该县水稻病虫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的发生呈上升趋势。搞好预测预报是防治三化螟的重要前提 ,本文以 1~ 3月份降水量及冬后残留虫量作为预测因子 ,对当年早稻三化螟主害代发生量 (即发生面积 )进行中长期预测。1 建立预测模型 本文以平乐县 1 990~ 1 999年 1~ 3月份降水量、冬后虫源基数 (即三化螟冬后残留密度加权平均值 )和每… 相似文献
15.
16.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四(2)、五(3)代为害造成的白叶损失较为常见,且研究报道较多。近几年随着水稻群体质量栽培技术的推广和中、后期肥水水平的不断提高,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为害有向单季晚粳稻中后期发展的趋势。2002年六(4)代稻纵卷叶螟在常熟地区大发生,一般田块自然白叶率5%左右,严重田块白叶率高达40%以上。为明确六(4)代稻纵卷叶螟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为测报和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笔者进行了稻纵卷叶螟白叶为害损失测定研究。1调查方法1.1取样方法试验分别在本市的唐市、练塘、虞山镇同时进行。品种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武育…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2009年第6代稻纵卷叶螟暴发原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10多年来,稻纵卷叶螟在中国南方稻区连续偏重至大发生,对粮食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广东稻区也常常遭受稻纵卷叶螟的为害,一般年份发生面积 相似文献
18.
19.
静宁县一代玉米螟发生量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螟在静宁县60年代偶有发生,现已成为玉米的主要害虫。一代猖撅成灾,二代局部发生,准确预测一代玉米螟的发生量,是经济防治的关键。 笔者对本县农技中心植检站1980—1987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