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3年6月广东韶关市遭受了历史上少见的第二代稻纵卷叶螟的严重为害,全市早稻种植面积65万亩,受害面积达35万亩,卷叶率一般为30%~50%,严重的达80%~100%,部分剑叶受害,对早稻产量影响较大。现将发生、为害重的原因分析如下:1)虫源迁入早。5月份全省雨日、雨量偏多,西南气流活动频繁,有利于迁飞性害虫稻纵卷叶螟的迁入。曲江县5月份雨日达16d,月降水量311mm,较常年同期偏多1成,尤其是5月上、中旬连续近20d的阴雨天气,大气候和田间小气候湿度高,非常有利于本地虫源的繁殖、外地虫源的迁入、产卵、孵化。据田间系统赶蛾调查,5月上旬末至中旬…  相似文献   

2.
稻纵卷叶螟(Cnaph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是我国稻区重要食叶性害虫之一。分布很广,六十年代中期以来,普遍大发生,严重威胁水稻的高产稳产。江西年发生五代为主,常年以第二代(6月上、中旬)为害早稻孕穗——抽穗期为重,少数年份第四、五代也能大发生。水稻受害后,表现千粒重降低,空壳率增加,损失很大。但其受害经济阈值问题的系统论述,目前报道尚少,各地防治指标也不完全一致,一般都把百丛  相似文献   

3.
稻纵卷叶螟为害状显明,叶片被害后变白,易识别。因此,广大社员对防治卷叶螟比防治稻螟、稻飞虱还更重视。但往往产生偏见,存防治策略上出现宁“左”勿“右”的现象。表现在防治指标订得比较高、打保险药,或出现少数白叶就如临大敌,大张旗鼓地动员打药。这样不仅在经济效果上得不偿失,而且还造成过多杀伤有益天敌,破坏生态平衡,造成农药污染的恶果。  相似文献   

4.
5.
上海郊区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在春季由南方迁入后主要为害三麦,是间歇性猖獗害虫。本地幼虫发生量主要决定于迁入粘虫成虫产卵量及3月上旬至4月中旬的气温。根据粘虫在我县的18年资料及有关气象资料,应用微电脑对11个消长因素进行分析,建立3麦粘虫发生期、发生量的经验预测式,连续3年验证效果良好。 一、方法与运行结果 1.任何年份,田间小草把诱卵量对粘虫幼虫发生量影响都极显著;气候因素中,8℃以上积温及天数对发生量亦有显著影响。回归式:y=214.07+0.555891X_1+2.93943X_2-19.5589X_3……(1)  相似文献   

6.
对化州市14a(1996-2009年)来第7代稻纵卷叶螟系统调查资料和气象资料进行通径分析确认:降雨强度是影响第7代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的主导因子,降雨量和雨日对第7代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的直接作用不大,但通过降雨强度将产生较大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发生程度预测模型,预测的准确性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2005—2006年应用稻纵巷叶螟发生程度、发生期预测的回归模型,在贵州省余庆县进行应用验证,应用结果表明:发生程度预报准确率达100%,第三代和第四代低龄幼虫盛发期预报结果基本吻合;7月上中旬补充迁入的虫量影响预测准确率。异地验证结果基本吻合,该方法可作为稻纵卷叶螟预报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罗承云  罗清 《广西植保》2007,20(Z1):26-28
4a的调查发现,稻纵卷叶螟第2代发生在浦北以迁入虫源为主,田间监测除做好第1代发育进度和对早稻田蛾量调查外,特别要监测迁入虫源的动态,着重对其田外栖息地进行调查,才能真正掌握虫情,及时施药防治,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经过系统观察表明,稻纵卷叶螟在气温35~37℃高温期间可以出现滞育现象.滞育虫态为1龄幼虫,滞育率达90%.滞育的过程随高温的结束而解除,幼虫3龄后体长和体重的发育接近正常,可以对抽穗期水稻造成为害.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以往对白背飞虱研究的结果和10多年来所积累的灯下、田间虫量资料,对此虫的发生量预测进行了探讨,初步提出了适合本地区的预测方法,经应用验证,平均准确度,短期预测达92.7%,中期预测达89.74%;长期预测准确性也较好。  相似文献   

11.
沿江稻区第4代稻纵卷叶螟的成灾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稻纵卷叶螟是沿江稻区水稻上的重要害虫.自本世纪以来,第4代稻纵卷叶螟对水稻穗期的危害日趋严重.通过室内试验和大田系统调查,对沿江稻区第4代稻纵卷叶螟暴发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目前该稻区粳稻面积已占水稻播种面积的70%左右,粳稻生育期较籼稻迟15天左右,饲养在武育粳3号(粳稻)上的稻纵卷叶螟其蛹重、羽化率、成虫寿命和产卵量分别较协优(籼稻)高40.6%、54.5%、24.5%、82.3%.可见,食料丰富和营养条件改善是导致第4代滞留危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秋季持续高温和化学防治的负面效应,对第4代虫量的增加也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范遗恒 《植物保护》1990,16(2):35-35
目前我市大豆蚜虫发生量采取经验预报法,为提高预报的准确性,我们整理了1972—1987年16年间的大豆蚜虫发生量资料(以高峰日百株量为代表),结合经验预报选取了大豆蚜虫迁入大豆田后至发生盛期前(即田间蚜量波动期)6月上、中旬的降雨量与大豆蚜高峰期蚜量间关系密切,试用于发生量预测,现将结果述后。 蚜虫发生程度分级:1979年前无固定测报田,靠田间调查,有的年份因防治打药,这样年份所调查的高峰日百株蚜量,不能完全代表实际发生程度;结合历年对发生程度的宏观观察记载,将两者互相对照,加以校对,确定发生程度级别。高峰日百株蚜量1—3万头者为1级(轻);3—5万头者为2级(中等发生);5万头以上者为3级(重发生)。 6月上、中旬降雨量分级:根据16年降雨量的实际情况分级标准是:50毫米以下为1级;60—70毫米为2级;71—138毫米为3级。具体情况如下表:  相似文献   

13.
1989─1992年,对五(3)代稻纵卷叶螟为害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五(3)代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与发蛾高峰时所处的水稻生育期及田间蛾量的多少关系密切。以往以蛾量来预报其发生程度已不适用,应改为蛾量结合水稻生育期作出预报和决定防治与否。  相似文献   

14.
全裕祥 《广西植保》2000,13(4):29-30
平乐县地处广西东北部、桂林市南部 ,属典型的桂东北丘陵地气候 ,水稻常年双季复种面积 2 .4万 hm2 次。  三化螟在该县 1 a发生 4代 ,世代区分明显。三化螟由于发生面广、受害后难以补救 ,历来是该县水稻病虫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的发生呈上升趋势。搞好预测预报是防治三化螟的重要前提 ,本文以 1~ 3月份降水量及冬后残留虫量作为预测因子 ,对当年早稻三化螟主害代发生量 (即发生面积 )进行中长期预测。1 建立预测模型  本文以平乐县 1 990~ 1 999年 1~ 3月份降水量、冬后虫源基数 (即三化螟冬后残留密度加权平均值 )和每…  相似文献   

15.
一代棉铃虫成虫发生量的预测马光春,张平磊,赵光武,高山松(河南省新乡植保站453003)棉铃虫近两年在我市暴发成灾,造成棉花减产40%左右。准确预测棉铃虫发生量是经济防治的重要前提。经对获嘉县植保站1984—1993年用20瓦黑光灯诱集棉铃虫成虫量的...  相似文献   

16.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四(2)、五(3)代为害造成的白叶损失较为常见,且研究报道较多。近几年随着水稻群体质量栽培技术的推广和中、后期肥水水平的不断提高,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为害有向单季晚粳稻中后期发展的趋势。2002年六(4)代稻纵卷叶螟在常熟地区大发生,一般田块自然白叶率5%左右,严重田块白叶率高达40%以上。为明确六(4)代稻纵卷叶螟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为测报和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笔者进行了稻纵卷叶螟白叶为害损失测定研究。1调查方法1.1取样方法试验分别在本市的唐市、练塘、虞山镇同时进行。品种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武育…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2009年第6代稻纵卷叶螟暴发原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10多年来,稻纵卷叶螟在中国南方稻区连续偏重至大发生,对粮食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广东稻区也常常遭受稻纵卷叶螟的为害,一般年份发生面积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稻纵卷叶螟发生量与生态因素间的数量关系。明确了影响田间成虫数量的主导因素是成虫迁入强度和植株密度;影响卵量的主导因素是成虫数量和叶色;影响幼虫数量的主导因素是卵量和天敌。分别组建了回归方程,这些方程可作为亚模型纳入到稻纵卷叶螟系统模型中进行数量预报,改变过去预报防治“一刀切”的现象。在电子计算机上检验河南各地材料,吻合度为20/25。  相似文献   

19.
静宁县一代玉米螟发生量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宁 《植物保护》1989,15(3):23-23
玉米螟在静宁县60年代偶有发生,现已成为玉米的主要害虫。一代猖撅成灾,二代局部发生,准确预测一代玉米螟的发生量,是经济防治的关键。 笔者对本县农技中心植检站1980—1987  相似文献   

20.
2005-2006年应用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发生期预测的回归模型,在贵州省余庆县进行应用验证,应用结果表明:发生程度预报准确率迭100%,第三代和第四代低龄幼虫盛发期预报结果基本吻合;7月上中旬补充迁入的虫量影响预测准确率,异地验证结果基本吻合,该方法可作为稻纵卷叶螟预报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