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行了慈竹一种新的栽植方法-“兜秆平埋”栽植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新的栽植方法可明显笋数量,而发笋质量与传统的栽植方法没有差异。因而,认为采用新的栽植方法可提高造林成效,在生产上可推行。试验同时表明:母竹的年龄对造林成活率有显著影响,对竹株发笋数量和发笋质量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进行了慈竹一种新的栽植方法──“蔸秆平埋”栽植与传统栽植方法──“埋蔸露秆”栽植的造林效果对比及不同年龄母竹的造林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l)新的栽植方法可明显提高造林成活率,并能提高一定的竹株平均发笋数量,而两种栽植方法的发笋质量没有差异。因而,认为新的栽植方法可提高造林成效,是一种在生产上可推行的栽植方法。(2)母竹的年龄对造林成活率有显著影响,对发笋数量和质量也有一定影响,但没有显著性差异,造林母竹以选择一年生竹为宜,二年生竹次之,三年生竹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3.
慈竹带兜整株埋秆育苗方法与传统的分兜法相比,不仅提高母竹利用率0.26倍,每亩节约造林费89元,成活率达99%,而且操作简便,能为大规模造林提供足够的苗木。  相似文献   

4.
采用1~4年生的毛竹母竹进行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母竹对毛竹的造林成活率和出笋率、成竹率均有极显著影响,以2年生母竹的造林成活率和出笋率、成竹率最高,分别达93.3%、76.9%、83.7%;3年生母竹次之;1年生、4年生母竹的造林成活率和出笋率、成竹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5.
伍小辉 《绿色科技》2014,(2):106-107
以1~4年生的四方竹母竹为试验材料,比较了各年龄母竹的种植成活率、出笋率和成竹率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母竹对四方竹的种植成活率、出笋率和成竹率均有显著影响,以2年生母竹的种植成活率、出笋率和成竹率最高,分别达到91.50%、87.40%、82.57%;3年生母竹略低;1年生和4年生母竹的种植成活率、出笋率和成竹率最低。因此,四方竹的造林选用2~3年生母竹为宜,其中以2年生母竹为最佳。  相似文献   

6.
在选优的基础上,将3丛慈竹优树的无性系子代进行多点区域栽培试验,7 a生时,对无性系子代生长量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1)3个慈竹无性系株高和胸径变异不大;(2)慈竹3号无性系在竹高、胸径、单位面积竹秆数和发笋数方面表现最好,分别比对照提高了46.76%、61.38%、128.16%和57.06%;(3)综合各无性系产量在不同地点表现,慈竹3号表现最好,其次为慈竹2号.  相似文献   

7.
甜龙竹发笋和退笋规律及秆高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对甜龙竹秆基芽目发育规律、芽目发笋顺序、发笋规律、秆高生长、秆龄识别、退笋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甜龙竹发笋历期较长,约120 d,发笋盛期主要集中于7月下旬到8月中旬。初期所发笋笋体较大,退笋少,成竹率高;盛期竹发笋笋体粗状,退笋增多,末期所发笋笋体较小,且退笋多、成竹率降低。甜龙竹Ⅰ、Ⅱ年生秆的发笋量较大,Ⅲ年生秆基本不发笋,Ⅳ年生秆不发笋。  相似文献   

8.
楠竹小母竹造林快速成材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研究了楠竹实生苗培育的小母竹造林后疏伐保留立竹株数、施肥种类、数量及季节对竹林平均地(胸)径、发笋数、发笋成竹率的影响,并对竹林平均胸径连年增长规律进行了分析,以期探讨小母竹造林快速成材最佳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9.
笋用竹深受各族群众的喜爱,但传统母竹挖篼方式繁殖在生产上受到一定的限制。对勃氏甜竹、缅龙竹和野龙竹3种竹子的1 a生、2 a生、3 a生、4 a生竹节灌注生根粉进行埋秆育苗试验。结果表明,灌注生根粉对野龙竹的效果最明显,萌节比均值可达49.20%;其次是缅龙竹,萌节比均值可达43.21%;勃氏甜竹相对最不敏感,萌节比均值仅为38.47%;灌注生根粉对2 a生和3 a生的竹节效果最显著,萌节比均值可达55.96%~58.44%,1 a生和4 a生的萌节比均值为25.27%~34.83%,由此得出,缅龙竹和野龙竹的埋秆育苗可采用灌注生根粉的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10.
解淀粉芽孢杆菌和母竹年龄对4种竹类埋节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勃氏甜龙竹、缅甸龙竹、龙竹、油筋竹4种丛生竹的2、3年生茎秆作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不同竹种、年龄、解淀粉芽孢杆菌的浓度为因素和水平,采用L8(4×24)混合水平正交试验设计进行埋节试验.结果表明竹种和解淀粉芽孢杆菌是影响生根的主要因素;试验最佳处理组合为A3B2C2,即用3.2×106CFU/mL的解淀粉芽孢杆菌处理3a生油筋竹,其生根率、生根数量、平均一级侧根长度、一级侧根径粗度分别为85.6%、38.89根·丛-1、19.82cm、1.08mm.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竹种对生根率、生根量、一级侧根长度和径粗度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同时解淀粉芽孢杆菌对一级侧根长及其径粗具有极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文章总结了慈竹的育苗技术、造林技术及园林应用技术,创新性地提出了带蔸斜埋秆栽植技术,为洞庭湖区推广栽培慈竹提供了技术支撑。慈竹的引进填补了洞庭湖区丛生竹栽培的空白。  相似文献   

12.
龙竹发笋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经营培育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测研究了龙竹的发笋生物学特性,主要对其发笋、退笋及成竹的时间规律和质量差异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发笋情况及质量因时间而不同,不同秆龄竹在发笋的时间、数量和质量上也有较大的差异,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变化.这些规律对龙竹的人工培育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应采取相应的人工经营培育的技术措施,以实现高效经营和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13.
金镶玉竹埋鞭育苗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具有密集饱满鞭芽的1~3年生金镶玉竹竹鞭,采用埋鞭繁殖方法,探讨温度、植物生长调节剂、竹鞭自身特性等对金镶玉竹育苗的影响。结果表明:金镶玉竹鞭段鞭芽萌动及出笋的最适温度均为18℃,其萌芽率、出笋率分别为93.11%、81.83%;直径2 cm、鞭龄2 a的竹鞭埋鞭繁殖的鞭段成活率最高,为63.33%;长60 cm的鞭段经过300 mg.L-1的ABT生根粉溶液浸泡后的出笋系数最高。鞭段长度、植物生长调节剂类型及浓度是影响金镶玉竹埋鞭繁殖成功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4.
白笋竹、黄笋竹 (普通毛竹 )通过异地移栽试验 ,调查两者的造林成活率、成竹率 ,同时观察两者的发笋期、笋外部形态特征。结果表明 :白笋竹的造林成活率、成竹率与黄笋竹相比 ,分别低 12 %、10 % ,且白笋竹的发笋期也比黄笋竹迟 5~ 7d,两者笋的外部形态特征也存在明显差异。证实白笋竹应为毛竹的一种变型  相似文献   

15.
不同立竹密度下茶秆竹林生长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研究茶秆竹林发笋量、成竹数、笋产量、生物量等指标对立竹密度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林分立竹密度升高,成竹率逐渐降低,9 000株.hm-2和11 250株.hm-2的立竹密度既确保了有较高的发笋量,也使成竹数保持在较高水平上。随着立竹密度的增加,产笋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规律,在11 250株.hm-2时达到最高值,说明11 250株.hm-2是对产笋量有突出影响的密度设置,在生产中其它条件相似情况下,进行产笋量控制时可以该密度为优先选择。随着立竹密度增加,地上部分全重呈“先升后降”趋势,在11 250株.hm-2时达到最大,地下部分全重持续升高,在13 500株.hm-2时达到最大,总生物量持续上升,其中13 500株.hm-2的总生物量是6 750株.hm-2时的1.33倍。  相似文献   

16.
长沙地区3种优良观赏竹发笋及幼竹高生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长沙地区观赏竹的引种培育和科学经营管理提供参考,研究了湖南省森林植物园中黄秆乌哺鸡竹、花秆早竹和花毛竹这3种竹的出笋、退笋及幼竹高生长规律。结果表明:黄秆乌哺鸡竹发笋期在4月初,花秆早竹和花毛竹在3月中下旬,历期均为20~25 d,明显分为初期、盛期和末期3个阶段;同一竹种不同发笋时期的发笋数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黄秆乌哺鸡竹、花秆早竹和花毛竹的平均每株母株发笋数分别为1.09、1.85和1.16株;造成3种观赏竹退笋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在初期萌发笋退笋原因主要是人为机械损伤,盛期萌发笋退笋原因为机械损伤和营养缺乏等,而末期萌发笋的退笋原因主要是营养供应不足;3种观赏竹3个不同时期萌发笋幼竹高生长过程均呈"S"型生长曲线,符合"慢-快-慢"生长规律,相应的Logistic方程均较好地拟合了各个时期萌发笋幼竹的平均高生长过程;在幼竹高生长历期和株高方面,3种观赏竹初期和盛期萌发笋均优于末期,留笋养竹时选择初期和盛期萌发笋为宜;3种观赏竹幼竹昼夜生长均呈现一定节律,且夜间增长量均高于白天增长量。  相似文献   

17.
浙江刚竹属二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白壳竹(新种)别称:白壳笋(浙江富阳)图1 秆直立,高5~8m,径2~4 cm,节间长14~22 cm;新秆鲜绿色,无毛,渐被白粉,节下有白粉环;节显著隆起,初呈紫色,秆环高于箨环;每节2分枝,分枝开展.秆箨箨鞘无毛,淡黄绿色或淡黄褐色至淡褐色,有时具不明显的淡绿色细脉纹,有稀疏的紫褐色斑点(粗秆之箨或秆上部之箨通常有较密集的紫褐色斑),边缘黄色至褐色,无缘毛,箨耳及鞘口燧毛缺如;箨舌甚发达,隆起,高3~7 mm,深紫色,先端拱形或有拱突,具1~3 mm长的紫色纤毛(小秆之箨箨舌或下部之箨箨舌通常较小,先端仅有白色短纤毛);箨片剑形或带状,绿色,边缘淡黄色,先端带紫色,平直,反折.每小枝具叶4~5枚;叶鞘无毛,叶耳不发育,鞘口偶有1~2根燧毛;叶舌伸出,长2 mm,紫色,先端微呈拱形;叶片带状披针形,长9 ~12 cm,宽1.6~2.0 cm,背面无毛;次脉4~5对.花未见.笋期3月末至4月中旬.  相似文献   

18.
1998年,泾县开始推广雨季毛竹造林技术,白华林场实验成功后,毛竹雨季造林现已达1 500亩.每年六七月份入梅以来,林场气温一般保持在20℃左右,降雨连绵不断,形成了温度高、湿度大、雨水多、最有利于竹鞭萌芽的良好环境条件,这一段梅雨季节营造早园竹成活率高、发笋量大.已取得的成功经验,为毛竹雨季造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