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葡萄小叶蝉又名二星叶蝉、葡萄斑叶蝉,俗称小蠓虫。主要以成虫和若虫在葡萄叶片背面吸食葡萄营养液。在葡萄整个生长期均有发生,世代多、数量大、发生严重,常造成早期落叶。叶片被害初期呈点状失绿,叶面出现小白点,随着危害加重,各点相连成白斑,直至全叶苍白,提早脱落,花芽分化及果实、新梢成熟也受到影响,虫粪可污染叶片、果面。一般通风不良、间作物较多或管理粗放、杂草丛生的葡萄园受害较重。叶背茸毛较少的品种受害较重,反之则轻。  相似文献   

2.
葡萄二黄斑叶蝉是葡萄的主要害虫,其以成虫、若虫聚集叶背面吸取汁液,使叶片形成小块失绿白斑,严重时全叶褪色苍白以至脱落,影响叶片功能,降低葡萄产量和品质。1986年我们试以洗衣粉进行了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3.
二星叶蝉,属同翅目,叶蝉科。又名葡萄二点浮尘子、葡萄小叶蝉、小猛虫、葡萄斑叶蝉等。主要分布辽宁、陕西、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等省。以危害葡萄为主,也危害梨、桃、杏及花卉苗木。但近年来,由于全套袋技术在苹果树上的应用,许多果农放松了对虫害的防治,导致该虫对苹果树的危害日趋严重,须引起高度重视。1危害症状二星叶蝉属刺吸式口器,成虫和若虫在叶片背面吸食叶片汁液,致使被害叶片出现点片状苍白色失绿,危害加重时整个叶片呈灰白色,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甚至会导致早期落叶,对花芽分化、果品产量和质量都造成很大程度的影…  相似文献   

4.
葡萄二星叶蝉又称斑叶蝉或小叶蝉,是为害葡萄的主要害虫之一。叶片被害后先出现退绿,后变成黄白色小点,严重时白点连片成白斑,失去光合功能,导致早期落叶,影响枝条成熟、花芽分化和浆果质量。通过试验,用吡虫啉灌根防治该虫,防效高、不杀天敌、不污染环境。1 材料与方法 试验  相似文献   

5.
葡萄斑叶蝉[Ezythroneuraapicahs(NaWa)]是吐鲁番葡萄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以成虫、若虫群集于叶的背面吸食汁液,叶片正面呈现白色斑点,虫口密度大时整株叶片变为黄白色、焦枯并提前脱落,严重影响葡萄产量和品质.笔者通过多年的定点调查和普查,基本掌握了葡萄斑叶蝉在吐鲁番市发生危害的规律,并提出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葡萄小叶蝉识别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葡萄小叶蝉又名二星叶蝉、葡萄斑叶蝉 ,俗称小蠓虫。主要以成虫和若虫在葡萄叶背面吸食葡萄营养液为害。在葡萄整个生长期中 ,世代多、数量大、发生严重 ,造成早期落叶。叶片被害初期呈点状失绿 ,叶面出现小白点 ,随着危害加重 ,各点相连成白斑 ,直至全叶苍白 ,早期落叶 ,花芽分化及果实、新梢成熟也受到影响 ,虫粪可污染叶片、果面。一般通风不良、间作物较多或管理粗放、杂草丛生的葡萄园危害较重。在品种上 ,叶背绒毛较少的品种危害较重 ,反之则轻。由于该害虫在叶背危害 ,再加虫体较小 ,活动量不大 ,早期较难发现 ,而且世代重叠 ,及至发…  相似文献   

7.
13个葡萄品种白藜芦醇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3个葡萄品种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其不同发育时期的叶片、果皮中白藜芦醇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葡萄品种中白藜芦醇含量不同;同一品种葡萄的各器官中白藜芦醇含量也不同,一般而言成熟果皮〉成熟叶〉茎段;不同成熟期叶片中白藜芦醇含量依次为成熟叶〉老叶〉嫩叶,不同成熟期果皮中白藜芦醇分布的规律为成熟果皮〉嫩果皮;在所有检测样品中以刺葡萄的成熟果皮中白藜芦醇含量最高,为12.903μg/g。  相似文献   

8.
正葡萄透翅蛾是我国各葡萄产区常见的一种虫害,寄主植物有葡萄和蛇葡萄。近几年由于葡萄的售价较高,各地发展迅猛,出现了很多新的葡萄产区。随着葡萄种植规模的扩大,葡萄透翅蛾危害逐渐加重。特别是新的葡萄产区,由于果农不认识该虫的危害症状,往往把新梢受害后叶片出现萎蔫当作病害进行治疗,致使该虫的危害越来越重。笔者在郑州市上街区周边的新葡萄园调查时,发现有的种植户根本就不知道造成枝条死亡的原因,最严  相似文献   

9.
1目的 在前期减少病、虫数量的基础上,保证葡萄健康生长和成熟。  相似文献   

10.
酿酒葡萄霜霉病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症状葡萄霜霉病主要危害葡萄叶片,同时还侵害嫩梢、花序和幼果等幼嫩部分和成熟果实。叶片感病后,病斑最初为细小的不规则淡黄色水渍状斑点,以后逐渐扩大,在叶片正面出现黄斑,天气潮湿时,叶背面形成白色的霜状霉层,受害葡萄叶面形成黄色或褐色多角形病斑,发病严重时,叶片焦枯卷缩,  相似文献   

11.
葡萄二点叶蝉,又称葡萄二星叶蝉、葡萄小叶蝉、葡萄斑叶蝉、葡萄二点浮尘子,土名叭啦虫,是危害葡萄叶片的重要害虫,各葡萄产区普遍发生。与大田相比,庭院葡萄一般管理较为粗放,技术水平不高,葡萄二点叶蝉发生十分普遍,危害也很严重,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12.
李琴义 《落叶果树》2010,42(6):37-37
葡萄采果后至落叶期既是叶片光合作用的高峰期,也是葡萄根系生长的高峰期。葡萄采果后新梢成熟的越好,抗冬寒能力也就越强。因此,葡萄的采后管理决不能放松。  相似文献   

13.
1摘叶在葡萄成熟前15d,将遮挡果穗的叶片摘除,让果穗能够获得更多的直射光照,有利于着色。2转穗立架葡萄,因架侧面着生的葡萄果穗只能一  相似文献   

14.
葡萄成熟采收以后,葡萄经长时间的营养、生殖生长,树体衰弱、叶片趋黄,有效养分消耗过多,此期叉值葡萄霜霉病、锈病、褐斑病、红蜘媾、葡萄天蛾等病虫害多发季节,因此,采后葡萄应及时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5.
《果农之友》2010,(9):47-48
<正>许多果农往往在采果以后放松对葡萄的管理,导致当年生枝条成熟不良,秋季发根受到抑制,影响来年葡萄的产量及品质。1保护秋叶采收后保护叶片,增强叶片的光合能力对增加树体贮藏养分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葡萄采后至落叶期既是叶片光合作用的高峰期,也是葡萄根系生长的高峰期。采后葡萄新梢成熟的越好,植株冬前的抗冻锻炼就越充分,抗寒能力也就越强。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有葡萄品种叶片形态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葡萄资源圃中保存的342个葡萄品种的成熟叶片为试材,采用度量性状与非度量性状相结合的调查方法,研究了供试葡萄品种的叶宽等9个度量性状和叶片形状等8个非度量性状,以期为进一步建立葡萄种质资源叶片性状数据库奠定基础。结果表明:现有栽培葡萄品种的叶片形状主要为楔形和五角形;9个度量性状具有明显的变异性,且与长度有关的度量性状变异系数均大于16.51%;主成分分析表明与长度有关的度量性状为第一主成分,与角度有关的为第二主成分,与比值有关的为第三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7.186%。  相似文献   

18.
李琴义 《果农之友》2010,(11):35-36
<正>葡萄采后至落叶期既是叶片光合作用的高峰期,也是葡萄根系生长的高峰期。采后葡萄新梢成熟的越好,植株冬前的抗冻锻炼就越充分,抗寒能力也就越强。因此,葡萄的采后管理决不能放松。  相似文献   

19.
吴英杰 《山西果树》2010,(1):30-30,32
霜霉病是葡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造成叶片干枯脱落,树势衰弱。发病早期危害叶片,影响葡萄的正常生长发育;中后期发病严重时造成叶片干枯或脱落,枝条不能正常发育,甚至不能成熟,枝条生长不良,易受冻害,影响下年产量。现将该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霜霉病是葡萄的主要病害之一,它主要危害叶片,常造成大量叶片干枯脱落,严重削弱树势,致使葡萄果穗不能正常发育,甚至不能成熟,造成当年减产,同时枝条成熟不良,易受冻害,影响翌年产量,应引起足够重视。1病害症状葡萄霜霉病病菌可以侵害枝蔓、果穗、叶片等绿色幼嫩组织,但以危害叶片最重。1.1叶片发病初呈现半透明边缘不清晰水渍状不规则病斑(摘下叶片向阳光透视清楚可见),数日后病斑部位变淡绿色,形状不规则,边缘界限不清,病斑背面着生白色毛绒绒霜霉层,因此得名霜霉病。霜状霉层后期变灰白色,病斑逐渐扩大到1厘米以上,呈黄绿色,最后变成红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