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社区是有效保护天然林的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实践证明,仅靠政府的投入而忽略社区的角色和作用是难以实现自然资源的有效管理的。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面临着来自当地社区的比自然保护区管理更大的压力。社区林业的实践表明以社区为基础的森林资源管理可能是天然林有效保护的途径之一,社区将是天然林有效保护的主体。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部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苏杨 《林业与社会》2005,13(1):27-34
中国西部自然保护区的周边大多是贫困社区,目前来自当地社区的资源利用压力已成为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质量的主要障碍。改善自然保护区管理必须以对周边社区的扶贫为基础,通过资金支持下的社区参与共管共利,自然保护区由自然保护的控制方转换为组织,将原本对立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和当地社区群众转化为保护目标的维护。在一些案例点已初步实现了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取得了一些共管的模式化成果。本在分析了目前中国西部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质量问题基础上,认为推行社区参与自然保护区共管是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质量的首选途径,并系统阐明了当地社区参与组成共管体系的原则和技术路线以及一些模式化成果。最后,指出在实施社区参与共管过程中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3.
当地社区是天然林有效保护和管理的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实践证明,单靠政府的投入而忽略社区的角色和作用是无法实现自然资源有效管理的。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面临来自当地社区的压力,严重影响了天然林的有效保护。社区林业的实践表明,以当地社区为基础的森林资源管理是天然林有效保护的途径之一,低社区将是天然林有效保护的主体。  相似文献   

4.
卧龙自然保护区生态建设与社区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地处长江上游,横跨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两大地势,生物多样性丰富,自然保护区数量多,生态建设与社区发展的任务重。文章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卧龙大熊猫保护区为例,分析自然保护区如何通过生态建设项目推动保护区内社区发展以及实现发展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有效地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 ,促进周边社区的发展 ,在全球环境基金资助下 ,陕西省开展了环境教育活动。对项目保护区制订了社区教育规划 ,向保护区及周边社区人群宣传环境保护知识 ,增强环境保护技能 ,转变不重视环境教育的旧观念 ,促进和发展社区与保护区的和谐关系 ,以实现自然保护区管理和周边社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1 社区环境教育的目的社区环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区群众科学评价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观念 ,帮助保护区和周边地区人群获得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知识和技能 ,促进发展保护区管理机构与周边地区的和谐关系 ,…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促进周边社区发展,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在全球环境基金资助下,开展了环境教育.为加大自然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自然保护区的知名度,增强全社会对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省林业厅为项目保护区制定了社区教育规划,向保护区及周边社区人群宣传环境保护知识,以增强其环境保护技能,转变不重视环境教育的旧观念,促进和发展社区与保护区的和谐关系,实现自然保护区管理和周边社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全面总结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成就,努力建设以社区共管为主的全国示范性自然保护区,在建局30周年之际,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于2007年9月召开了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研讨会。研讨会交流论文96篇,由正高级工程师张可荣负责编辑《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研究》一书,全书60万字,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共建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贫困是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最大的社区特征,也是制约保护区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的限制因子。探讨了自然保护区实现社区发展的途径和保障措施,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只有实现与社区的共同发展,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保护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参与式社区管理是一种全新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式,是目前国际上较先进的自然保护区社区管理技术。本文以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应用参与式社区管理技术,选择了后河自然村和水滩头自然村等综合示范村和能源示范村,组建了社区共管县级领导小组和综合示范村的村级共管委员会等社区共管协调机构,编制综合示范村的社区资源管理计划,建立和使用社区保护基金,开展社区共管和社区保护教育活动,监测与评估等,增强了社区居民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初步实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共赢局面,并为湖北省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发展提供了新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案例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共管作为实现自然保护区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有效保护和寻求改善保护区内及周边社区村民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正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探索和应用。作根据采用农村快速评估法(RRA)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云南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调查的结果,介绍了山自然保护区开展社区共管的现状,分析了实施社区共管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促进社区参与保护区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世界自然保护区发展概述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文章介绍了世界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和近年来的增长情况,以及目前所采取的保护措施;论述了自然保护区加速发展的原因;分析了自然保护与保护区居民生产生活之间产生矛盾的根源;讨论了处理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之间关系的尝试;对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SUMMARY

This paper provides a brief overview of some key experiences from protected area management projects in Africa and Asia, to help set the scene for the new generation of transboundary protected areas. Particular attention is given to projects attempting to support protected area management by improving the welfare of local people, a key component of many transboundary protected area initiatives.

During the 1990s the funding available to support protected areas in the tropic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leading to a proliferation of Integrated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jects (ICDPs) and similar approaches. But many of these attempts to broaden access to conservation benefits by establishing tangible links between protected area manage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mong local communities have been based on unrealistic assumptions and have struggled to be effective. As a result, future international funding for similar initiatives may be at risk.  相似文献   

13.
地方经济发展与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的矛盾在南方集体林区自然保护区建设中普遍存在。六步溪自然保护区是典型的以集体林地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通过社区发展对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影响分析,提出保护区社区"契约管理"模式以及处理和协调保护区建设与社区经济发展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世界自然遗产地现状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同时介绍了我国自然保护地相关政策历史演变过程及自然保护地现状.通过对我国世界自然遗产与自然保护地的关系、自然保护地存在的主要问题的研究,对比分析了世界自然遗产地与保护地在我国实际保护工作中的异同点.结果表明:1)两者均受到高度关注;2)两者产生的背景不同;3)目标任务各有侧...  相似文献   

15.
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价体系设计与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面积覆盖率已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保护管理的有效性低。自然保护区管理对象异于其他地区,是以自然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种群为主要保护对象,管理有效性评价应从种群安全、自然保育、社区和谐3个目标层次的实现程度进行考量,评价体系设计重点应把握管理基础、机制、决策、实施、监督5个管理的关键环节,并提出了包括16个评估因素44个评估指标的设计方案。评价方案选择1 394个国家级和地方自然保护区进行应用,取得了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16.
中国自然保护区多处于地理位置偏僻的贫困落后地区,且在有关法律条文规定下,居民对保护区内资源利用受限,特别是核心区和缓冲区中众多的社区居民给自然保护区管理带来压力,自然保护区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文中通过对重点区域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居民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探讨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区内社区居民人口密度、经济水平和自然资源依赖程度的差异,并针对自然保护区内社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人口众多、经济水平受限等,提出降低保护区内人口密度、多形式提高居民收入、发展生态旅游和加强可持续经营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浅谈参与式发展理论在自然保护中的运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国自然保护事业虽然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是也面临着来自“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和冲突。为了探索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共同发展的途径。引进了参与式发展理论。文章探析了参与式发展理论的内涵及其该理论在自然保护区规划和设计、自然保护区管理和保护补偿等具体操作中的运用以及相关的外部保障和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8.
我国自然保护区集体林现状与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从全国198个自然保护区以及东南五省43个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3个层次全面阐述我国自然保护区集体林现状, 从历史上对土地权属问题的淡化或忽视、法律法规不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保护的矛盾及补偿机制等方面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区集体林权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国外自然保护区土地权属管理的成熟做法, 提出了加强试点、科学规划、完善法律法规及政策体系、创新模式、充分尊重社区群众的利益、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等对策, 以推动我国自然保护区集体林改工作, 促进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能够为保护区筹集大量资金,维持保护区基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促进自然保护事业的持续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可改善保护区与当地居民的关系,使其成为自然保护事业的拥护者、支持者和参与者。文章分析了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管理与当地社区参与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与当地社区关系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