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玉米病害图像采集困难,特别是灰斑病表现差异性较多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循环一致对抗网络(CycleGAN)的玉米灰斑病图像生成算法,通过病害图像迁移,使得健康的作物图像可以生成患病作物图像。此方法首先通过特征提取分别提取出健康玉米图像特征和灰斑病图像特征;然后把两种特征图像输入到CycleGAN的生成器Gs中,结合生成器中的残差网络提高图像传输时的准确性,利用两个判断器判断生成的图像是否一致;最后通过对健康玉米图像进行病害迁移得到所需的玉米灰斑病图像。试验结果表明:与VAE、GAN的图像进行迁移比较,结构相似SSIM值整体分别提升50.434%、18.762%,均方误差MSE值整体减少12.891%、9.558%;直观效果上CycleGAN迁移后的不同病害程度的玉米灰斑病效果更好,因此使用CycleGAN网络生成的玉米灰斑病图像更准确。  相似文献   

2.
危害沙棘的灰斑古毒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灰斑古毒蛾在我国多有分布,危害多种植物的叶片。但没有见到有关危害沙棘的报道,笔者经2a的室内外观察得知:其生物学特性在辽宁西部每年2代,以卵越冬;该虫世代重叠,对树木危害严重,对栽植的大果沙棘危害尤为严重,在一株5a生的沙棘树上有260多头幼虫危害;雄成虫善飞翔。  相似文献   

3.
流形学习算法是当今广泛使用的降维算法,但在玉米病害识别方面应用较少。本文通过利用Isomap、LLE和LE三种流形学习算法对玉米病斑图像进行降维对比研究,并运用K-means和K-medoids两种聚类算法对降维后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其中LLE算法在玉米叶部病斑图像的降维效果更好,能够为病害识别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聊城地区保护地黄瓜多发靶斑病。对病样进行分离、致病性测定、培养性状观察、形态学鉴定,尤其对孢子形态进行了详细的显微观察。结果表明,引起聊城地区黄瓜靶斑症状的病原菌为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该菌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圆形,白色至浅灰褐色,平铺,质地致密,辐射状展开,边缘规则;菌丝淡褐色或灰黑色,具分枝和隔膜;分生孢子梗直或弯曲,浅褐色,不分枝,有分隔;分生孢子顶生,多单生,浅褐色,倒棍棒形或圆筒形,直或稍弯曲,壁光滑,具1个至多个隔膜,孢子长度为34.42~316.92μm,宽度为11.45~22.45μm。  相似文献   

5.
基于植物病斑的图像分割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像分割是图像处理中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基于植物病斑的图像分割算法很多,对于不同的病斑特点,人们提出了相应地解决办法,而且还在不断改进和提高这些算法的效率和有效性。为此,结合目前的研究进展,对图像分割的分类及其在植物病斑的处理中的应用进行综合型阐述,并对各分割算法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了阿魏不同溶剂(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无水乙醇)提取物对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了提取物对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阿魏提取物对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的抑菌作用主要表现在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抑菌效果随提取物浓度的增大而提高;无水乙醇提取物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326.46 mg/L,其次是氯仿提取物,EC50为574.88 mg/L,乙酸乙酯和石油醚的提取物抑菌效果较差,EC50均超过了1000 mg/L.  相似文献   

7.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了阿魏不同溶剂(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无水乙醇)提取物对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了提取物对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阿魏提取物对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的抑菌作用主要表现在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抑菌效果随提取物浓度的增大而提高;无水乙醇提取物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326.46mg/L,其次是氯仿提取物,EC50为574.88mg/L,乙酸乙酯和石油醚的提取物抑菌效果较差,EC50均超过了1000mg/L。  相似文献   

8.
玉米灰斑病是一种由玉蜀黍尾孢子菌侵染玉米后引起的病害,对玉米危害较大。汨罗市是湖南省重要的玉米产地,玉米灰斑病较重。文章选用了几种药剂,对玉米灰斑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发现杜邦.克露8000倍药剂以及10%苯醚甲环唑WG 2000倍药剂防治玉米灰斑病效果较好,建议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何广田  万发龙  张勇 《湖南农机》2008,(5):24-24,28
本文介绍了玉米粗缩病和玉米矮花叶病的症状及防治4  相似文献   

10.
玉米粗缩病及玉米矮花叶病的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玉米粗缩病和玉米矮花叶病的症状及防治4  相似文献   

11.
玉米粗缩病是我国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阐述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症状、病原、寄主和传播方式,介绍玉米粗缩病常用的防治方法,分析目前玉米粗缩病抗病育种研究取得的进展,并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内容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YOLOv4目标检测算法对苹果叶片小型病斑的检测性能,提出了一种PSA(金字塔压缩注意力)-YOLO算法。在CSPDarknet53的基础上融合了Focus结构和PSA机制,并采用网络深度减小策略,构建了参数量小、精确度高的PSA-CSPDarknet-1轻量化主干网络。其次在网络颈部,搭建了空间金字塔卷积池化模块,用极小的计算代价增强了对深层特征图的空间信息提取能力,并采用α-CIoU损失函数作为边界框损失函数,提高网络对高IoU阈值下目标的检测精度。根据实验结果,PSA-YOLO网络在苹果叶片病斑识别任务中的AP50达到88.2%。COCO AP@[0.5∶0.05∶0.95]达到49.8%,比YOLOv4提升3.5个百分点。网络对于小型病斑的特征提取能力提升幅度更大,小型病斑检测AP比YOLOv4提升3.9个百分点。在单张NVIDIA GTX TITAN V显卡上的实时检测速度达到69帧/s,相较于YOLOv4网络提升13帧/s。  相似文献   

13.
基于遗传模糊神经网络的植物病斑区域图像分割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针对植物病斑区域图像边界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因素,利用模糊逻辑的推理规则和神经网络的自适应性,提出全规则的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模型作为植物病叶图像像素归属的决策系统,并利用遗传算法对系统的可调整参数初始值进行全局优化,提高了网络训练速度,避免了传统BP算法的局部最小值。通过对马铃薯早疫病病斑图像分割的实验表明,该模型速度快且稳定,精度高且鲁棒性好,简单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毕纳1号烟草最适移栽期,研究移栽期对烟草气候斑病的发生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移栽期有利于减轻毕纳1号烟草气候斑病的发生,可改善毕纳1号烟草农艺性状、提高烟叶叶绿素含量,并在一定程度上间接提高烟株抗病性;其中4月27日移栽综合表现最佳,移栽后60 d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20.10%和2.67,较其他2个移栽期分别显著(P<0.05)降低9.66%~12.12%和1.30~1.61。该结果为毕纳1号烟草适时移栽和气候斑病综合防控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保护地栽培的多年连作,使黄瓜靶斑病在葫芦岛市的危害日益凸显。介绍黄瓜靶斑病的发病症状,与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的主要区别,发生规律以及综合防治措施,以期指导农户正确认识黄瓜靶斑病,并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梨叶片病害发生程度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本文提出基于全局上下文级联R-CNN网络(Global context Cascade R-CNN,GC-Cascade R-CNN)的梨叶病斑计数方法。模型的主干特征提取网络嵌入全局上下文模块(Global context feature model, GC-Model),建立有效的长距离和通道依赖,增强目标特征信息。引入特征金字塔网络(Feature pyramid network, FPN)融合浅层细节特征和深层丰富语义特征。使用ROI Align替换ROI Pooling进行区域特征聚集,增强目标特征表达。最后利用多层级联网络对目标区域进行边框回归和分类,完成病斑计数任务。在梨叶病斑图像测试中,模型的各类病斑平均精确率均值(Mean average precision, mAP)达89.4%,检测单幅图像平均耗时为0.347 s。结果表明,模型能够有效地从梨叶片病害图像中检测出多类病斑目标,尤其对叶片炭疽病斑检测效果提升显著;不同种类梨叶片病害病斑计数值与真实值回归实验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2,表明模型病斑计数...  相似文献   

17.
基于改进型C—V模型的植物病斑图像分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植物病斑图像背景复杂且分割难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水平集和加权颜色信息的C-V模型。借助水平集方法对病斑图像的R、G、B分量图像颜色信息取加权值,以差分图像能量作为能量函数最终值,以适应不同的病害种类。试验结果表明,经过R、G、B加权的黄瓜红粉病病斑图像使用4R-G图像模型、苹果锈病病斑图像使用3R-G-B图像模型自动分割的效果较好,比传统C-V模型分割性能好,抗噪性好,可扩展性好。  相似文献   

18.
微酸性电解水对灰葡萄孢菌杀菌效果与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微酸性电解水对灰葡萄孢菌悬液纯培养及原位培养的杀菌效果,同时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初步探究了其对灰葡萄孢菌的杀菌机制。研究表明,随杀菌时间和有效氯质量浓度的增加,微酸性电解水对灰葡萄孢的杀菌能力明显增强;在有效氯质量浓度为10 mg/L、杀菌处理15 min,以及有效氯质量浓度在30 mg/L、杀菌处理10 min时,对悬液中灰葡萄孢菌的杀菌率均达99. 99%。对用微酸性电解水处理后的灰葡萄孢菌落原位生长状态观察表明,微酸性电解水可以抑制菌落扩生,浓度越高抑生长作用越强,用有效氯质量浓度为30 mg/L的微酸性电解水处理菌落3 d后,菌丝逐渐变暗黄、枯萎,直至死亡,菌落停止生长,推测微酸性电解水可杀灭灰葡萄孢的新生孢子并抑制菌丝生长。通过扫描及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微酸性电解水处理可导致灰葡萄孢孢子细胞质壁分离,细胞质溢出,细胞器溶解,细胞皱缩,这可能是引起灰葡萄孢菌无法正常生长繁殖,最终达到杀菌效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为了合理利用玉米秸秆这种生物质资源,采集了寒地整株玉米秸秆,结合自制试验装置,利用电子万能试验机等设备,测试了整株玉米秸秆不同直径部位在相同加载速率下有节段径向和轴向压缩及无节段抗弯的力学性能。对试验数据进行了拟合,建立了相关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当直径小于20mm时,轴向压缩实验中直径对压力影响并不明显,直径达到25mm左右时影响开始显现,直径大于29mm后影响非常显著;径向压缩时,离秸秆顶端较近的几节直径与压力近似线性相关,但随着直径的增加径向压力并不是均值上升,具有一定的离散性。抗弯试验中,在初始阶段压力在某一范围内上下波动,直径对压力影响并不显著;当直径大于23mm后,所需压力值显著增加;当直径大于30mm之后,直径对压力的影响产生了较为明显的波动性。试验数据真实可靠,拟合结果具有较强的可参考性,可为更好地开发利用秸秆资源及优化秸秆收获装置结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不同灌溉方式对玉米生物学效应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玉米生物学效应的影响,在黑龙江省半干旱区开展玉米膜下滴灌与覆膜漫灌、喷灌、不覆膜不灌几种不同灌溉方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膜下滴灌能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玉米生长,加快玉米生育进程,达到节水增产、改善品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