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木荷人工林树高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出在第10年,平均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10~15年;直径连年生长量最大值也出现在第10年;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到34年时均未达到高峰,推测数量成熟年龄为50~60年。木荷人工林生长过程可分3期:1~5年为幼林期、5~15年为速生期、15~34年为杆材阶段。该树种对立地和坡位反应敏感,不同坡位生长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福建柏人工林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福建柏人工林树高、胸径生长随坡面升高而呈下降趋势,但至坡面近顶部,差异才达显著;树高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8年生,平均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10~12年生之间;直径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6年生;材积连年生长量在20年生达到最大值,到32年生为止材积平均生长量未达到最大;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将福建柏生长发育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1~4年生为幼林期,第二阶段4~14年生为速生期,第三阶段14~24年生为杆材阶段,第四阶段24~32年生为近成熟期。  相似文献   

3.
华北沙地小黑杨人工林生长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华北沙地小黑杨人工林生长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黑杨树高生长要早于胸径生长,生长中后期单株之间对资源的竞争增强;树高连年生长量最大值与平均生长量最大值几乎同步出现,胸径亦如此,而材积的连年生长量最大值比平均生长量最大值要早3年左右出现;树高连年生长量在接近第6年时与平均生长量相交,胸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在第10年左右时相交,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在接近第16年时相交;黑杨生长过程分为4个时期;第0~3年为幼林期,第4~14年为速生期,第15~16年为近熟期,第17~26年为成熟期;轮伐期在16年左右.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德化葛坑国有林场1996年种植的秃杉人工林的生长规律进行分析研究,胸径连年和平均生长量的最大值均在第6a出现,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相交的时间为第8a;而树高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第5a,平均生长量最大值则出现在第6a,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先后4次相交,在13a以后,连年生长量小于平均生长量;秃杉在生长初期它的材积增长很缓慢,在11a以后生长一直都很快,到19a时,还是没有达到数量成熟。  相似文献   

5.
木荷、枫香阔叶混交人工林生长量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浙西南白云山林场木荷、枫香阔叶混交人工林群落设置标准样地进行生长量调查和树干解析,结果表明,木荷直径平均生长量在造林后前8 a内生长较快,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32 a左右,平均生长量在36 a时达到最大值。枫香在造林后12 a内生长较木荷更为迅速,但12 a后生长速度则不如木荷,其直径连年生长量出现在12 a、20 a两个时期,平均生长量在20 a左右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6.
2020年7月,在湖北省太子山林场管理局雁门林场44 a生柏木人工林中设置临时标准样地,并选取标准木进行树干解析和测定,对柏木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柏木胸径和树高生长快速期都出现在10~20 a,胸径和树高的连年生长量均在第20年生时达到最大值,胸径和树高的平均生长量均在第30年生时达到最大值,材积连年生长量第40年时出现最大值;在44 a期间材积平均生长量一直处于上升趋势,没有达到最大值;胸径生长率和树高生长率最大值出现在第10年,材积生长率最大值出现在第20年。  相似文献   

7.
闽楠人工林与天然林生长特点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29年生的闽楠人工林和明溪县35年生的闽楠天然林平均木,采用树干解析法,进行闽楠人工林与天然林的生长差异比较。结果表明:29年生的闽楠人工林,其平均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明显大于35年生的天然林,人工林的树高年平均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15年生,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10年生左右,连年生长量和年平均生长量在16~17 a左右相交;人工林、天然林胸径年平均生长量最大值同时出现在15年生;人工林材积连年生长量在15年生时达最高峰,天然林则在30年生时达最高峰,人工林与天然林材积连年生长量最大差值出现在15年生,随后差值缩小,到29年生时天然林的材积连年生长量反而略大于人工林,表明天然林具有较大的生长潜力。闽楠人工林经营应处理好立地和密度的关系,才能持续速生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杨树速生丰产林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杨树速生丰产林的经营效果,对喀左小钻杨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喀左小钻杨树高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第7年,平均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7~11a;胸径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第6年,平均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6~11a;材积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第8年。把工艺成熟和数量成熟结合起来加以考虑,喀左小钻杨的轮伐期为13~15a。经分析,喀左小钻杨生长过程分3期,1~5a为幼林期,6~11a为速生期;12~15a为近成熟期,应主伐利用。  相似文献   

9.
刘芳  钱栋 《河北林业科技》2015,(2):50-51,60
以河北省隆化林业局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胸径、树高以及材积生长过程,并利用不同的生长模型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过程进行拟合,以找到最优模型。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的胸径生长在第16年连年生长量与总生长量曲线相交,此后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开始下降;华北落叶松的树高生长在第8~16年树高连年生长量呈现上升趋势,之后呈现下降趋势;华北落叶松的材积生长在前期呈现快速生长的趋势,并且在34a出现最大值,之后出现下降趋势,而平均生长量一直呈现比较平滑的上升趋势。Richards方程模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胸径、树高、材积生长过程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以黄柏山林场多功能森林经营样板基地内黄山松人工林为对象,设置长久固定观测样地,对其生长过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黄山松人工林胸径平均生长量的最大值出现在20a,连年生长量的最大值出现在15a,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的相交时间在21~22a;树高平均生长量、连年生长量的最大值均出现在20a,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的相交时间在22~23a;单株材积平均生长量、连年生长量的最大值同出现在30a,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的相交时间在33~35a,达到数量成熟;蓄积的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均在林龄20a时达到最大,当林龄达到40a时,生长率出现负增长现象。  相似文献   

11.
以苏南丘陵地区的马尾松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树干解析及各测树因子(即胸径、树高和材积)的生长模型拟合,并依据该区域森林资源历史调查数据中的森林起源信息对马尾松天然林与人工林生长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林的胸径和树高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10年左右,平均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15年左右;马尾松天然林的胸径和树高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18年左右,平均生长量的最大值同样出现在15年左右;马尾人工林数量成熟龄为47年,天然林数量成熟龄为50年;选用Richards生长模型对区域内马尾松各测树因子进行拟合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长江滩地I-72杨人工林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4年生I-72杨人工林生长特性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其生长过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时期:14 a为幼林期,510 a为速生期,1114 a为近熟期.I-72杨树高速生期为38 a,胸径速生期为510 a,材积速生期为610 a.树高生长要早于胸径生长,林木的后期生长以胸径和材积生长为主.树高和胸径的连年生长量最大值比平均生长量最大值的到来时间要早,树高连年生长量大约在第7年生时与平均生长量相交,胸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大约在第9年生时相交,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在14 a中未能相交,即没有达到数量成熟,其合理的轮伐期应在14年生以上.单株之间树高生长的竞争主要集中在第38年生时,胸径和材积生长竟争集中在生长后期.用Richards方程对I-72杨的树高、胸径和材积进行拟合,拟合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3.
针对湖南省黄丰桥林场内的15年生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人工林生长规律进行研究,通过树干解析的方法阐述香樟人工林胸径(DBH)、树高(H)和材积各年间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香樟人工林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及平均树干分叉高度分别为18.8 cm、13.7 m、8.6 m。15年生香樟树高连年生长量呈现"升-降-升"的规律,树高连年生长量在生长期内出现两个峰值,分别为第4年和12年;香樟幼苗期树高生长较快,至第6年之后呈现较稳定的趋势,在15年可达到15.1 m。香樟胸径生长的总生长量为26.7 cm,在15年的生长期中胸径连年生长量波动较大,12年达到峰值1.95 m/a;平均生长量波动较小,总体稳步生长,保持在1.75~2.03 m/a之间。15年香樟单株的总材积生长量达到0.359 25 m~3;材积的连年生长曲线与平均生长曲线在15年的生长期内未相交,说明香樟人工林未达到材积数量成熟,材积平均生长量未达到最大值,香樟的主伐年龄应在15年之后。  相似文献   

14.
中国黄连木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本文对中国黄连木的物候、苗期、幼树和大树生长规律进行了系统调查。苗期生长可分4个时期:出苗期、蹲苗期、速生期、缓慢生长期。幼树树高年生长有3个高峰期,其中第1个高峰期持续时间长,应加强前期水肥管理。树高速生生长阶段在1至5a,胸径速生生长阶段出现在15a前,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相交于10a,材积生长一般35a后开始加快,至80a单株材积平均为02326m3,以后连年生长量仍处于上升阶段。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了解太岳林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生长动态,为华北落叶松的科学经营管理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笔者对太岳林局七里峪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解析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华北落叶松的生长过程,建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树高、胸径、材积的生长模型。结果表明,适合胸径生长过程的最优模型为Korf方程,适合树高、材积生长过程的最优模型为Richards方程,决定系数R2值均大于0.99.华北落叶松胸径的连年生长量在第9 a达到最大值0.95 cm,连年生长量曲线与平均生长量曲线相交在第17 a.树高连年生长量在第9年达到了最大值,9 a~12 a连年高生长量相同,连年生长量曲线与平均生长量曲线相交在第16 a.材积在9 a~15 a时连年生长量快速增长,15 a~21 a时连年生长量逐渐减缓;此后,在21 a~27 a时,连年生长量又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直到第27 a,华北落叶松材积的连年生长量曲线与平均生长量曲线没有相交,说明七里峪林场的华北落叶松林分还没有达到成熟期,正处于生长期。  相似文献   

16.
对33年生马尾松人工纯林进行树干解析,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过程中,树高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10年,平均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10-15年,第一次间伐年龄应在15年左右,20-25年时,树高连年生长量急剧下降,第二次间伐年龄可适当提前到22年;直径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10年,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在20-25年时相交;材积连年生长量在30年生时达到最大值,数量成熟年龄大约在55年生左右;33年生马尾松人工林整个生长发育可划分3个时期:第一时期0-10年生为幼林期;第二时期10-20年生为速生期;第三时期20-33年生为壮龄期。马尾松+火力楠和马尾松+杉木两个混交类型混交效果较好,目的树种马尾松平均树高分别达到3.74 m和3.73 m,平均胸径分别达到4.01 cm和3.89 cm,树高分别比对照纯林提高12%和11.7%,胸径分别比纯林提高17.5%和11.5%。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四川盆地北缘马尾松人工林生长过程,在广元市利州区黑石坡林场采集3株平均木进行树干解析,结果表明:马尾松树高连年生长量速生期在6a~15a,连年生长量与年平均生长量均在10 a生时达到最大值,并于14 a生时相交;胸径连年生长量在第10 a和35 a时两次达到峰值,胸径的速生期出现两个阶段,分别在10 a~14a和30 a~45 a间;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在40 a生时达到最大值0.024 00 m3,而平均生长量在48 a生时仍未达到最大值,表明材积生长仍未达到数量成熟;利用logistic方程拟合马尾松人工林的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与林龄的生长方程,分别为Y_H=19.169 36/(1+exp(-0.087 94×(x-24.549 44))、Y_D=34.831 04/(1+exp(-0.079 36×(x-33.776 92))、Y_V=0.636 36/(1+exp(-0.147 32×(x-40.061 83)),拟合精度均在0.98以上,拟合效果显著,预估模型较科学,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湖北省太子山林场10 a生白花泡桐人工林中设置临时标准样地,并选取标准木进行树干解析和测定,对其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树高、胸径、材积快速生长期均出现在1~4 a生的幼龄阶段。树高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在2 a生和4 a生各出现1次高峰,但峰值出现在2 a生,两者生长曲线在2.5 a、3.5 a、4.5 a时出现3次相交;胸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2.5 a达到最大值,两者生长曲线在3 a生时出现相交;材积连年生长量4 a生时达到最大值,8 a生后处于缓慢下降状态,平均生长量一直处于上升状态,尚未达到最大值,两者生长曲线亦未相交;树高、胸径、材积连年生长率最大值分别出现在第2 a、2.5 a和4 a;形数随树龄增加而降低,符合林木生长正常规律。  相似文献   

19.
采用树干解析法对小陇山林区不同林龄的油松(Pinus tabuliformis Carrière)人工林生长过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油松人工林胸径平均生长量第25年达到最大值为0.45 cm,连年生长量12年时达到最大值0.87 cm,两者相交于第25年;树高平均生长量于第20年达到最大值0.51 m,连年生长量达到最大值0.87 m的时间为第11年,且与平均生长量相交于20年;材积平均生长量于第59年达到最大值0.005 1 m~3,连年生长量达到最大值0.009 4 m~3的时间为第41年,且与平均生长量相交于60年,确定了小陇山林区油松人工林不同地位级的数量成熟龄。  相似文献   

20.
以金洞林场14年生闽楠木荷人工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树干解析和分层收获法对闽楠与木荷的生长规律以及生物量分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闽楠与木荷胸径的速生期均为8~12 a,胸径的连年生长量分别在10 a和12 a时达到最大值;2)闽楠与木荷树高的连年生长量分别在第12 a与第10 a时达到最大值,随后急速下降,闽楠树高连年、平均生长量在13 a左右相交;3)0~8 a时,闽楠与木荷的材积生长速度缓慢,8 a以后生长速度上升,14 a时仍处于材积增长的速生期;4)闽楠与木荷单株材积生物量分别为61.43 kg和83.29 kg,各个器官生物量大小顺序均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树皮;5)林分总单位面积生物量为136.29 t·hm-2,其中乔木层所占比值高达93.09%,各层次单位面积生物量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乔木层>半分解枯落物层>未分解枯落物层>草本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