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湛江附城镇红树林地的群落组成进行了调查分析,认为湛江红树林的天然更新缓慢。而该镇引种海桑和无瓣海桑造林结果分析,表明其引种造林是成功的,建议加快推广应用。同时,对在裸滩泥地的红树林恢复宜选用当地的红树林先锋树种来进行,而在红树林中的补植造林的树种选择则优先推荐上述两种海桑。  相似文献   

2.
以珠海市淇澳岛红树林引种园23个主要红树林引进树种(2年生)为研究对象,建立涵盖生长适应性、抗逆性、景观价值等多因子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引进树种进行适应性评价。根据综合评价将红树林引进树种分成4类,表现良好的有拉关木、黄槿、杨叶肖槿和木榄等7种,表现较好的有尖叶卤蕨、海漆等4种,表现一般的有尖瓣海莲、海莲和木果楝等6种,最差的有角果木、正红树和白骨壤等6种。研究认为,拉关木适宜作为低潮滩的先锋造林树种,木榄为中高潮滩的造林树种,而黄槿、杨叶肖槿和海漆可作为高潮滩及堤岸的造林树种,海滨猫尾木、银叶树、海芒果和玉蕊则在滨海城市绿化中更具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植物群落,在防浪护堤、净化海水、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沿海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历史原因湛江红树林大面积减少,红树林质量明显下降,影响了红树林生态功能的发挥。通过人工造林,能迅速有效恢复红树林资源,提高红树林质量。文章结合湛江地区多年造林实践,对红树林造林技术及相关影响因素作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4.
通过树种选择和不同潮水位适应性试验,在湛江由于围海造塘等致使海岸线后移、水位普遍高、用红树林种子胚轴无法造林成活的沿海滩涂地造林,在苗木高度为50~60cm时,树种最好为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Forsk.)Vierh.),其次为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 Buch.-Ham.)和拉关木(Laguncularia racemosa(L.)Gaertn.F.)。无瓣海桑、拉关木、白骨壤可在1.85~2.45m(黄海高程,下同)滩涂地造林,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 Griff.)可在2.15~2.45m滩涂地造林,秋茄(Kandelia obovata)、木榄(Bruguiera gymnorhiza(L.)Lam.)和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Linn.)Blanco)均不可在小于2.45m滩涂地造林。  相似文献   

5.
选择无瓣海桑、秋茄、白骨壤、木榄、桐花和拉关木6个红树林树种,在粤东沿海沙质滩涂地带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1)涨退潮风浪大的流动沙质滩涂不适宜种植红树林,避风、涨退潮海浪较小、沙土流动较缓慢的沙质滩涂可以成功造林;(2)种植后14个月,6个红树林树种造林存活率排序为白骨壤(31%)拉关木(28%)无瓣海桑(25%)秋茄(22%)桐花(18%)木榄(14%),平均保存率为23%;(3)在风浪较小、沙土流动较缓慢的沙质滩涂营造红树林,可选择无瓣海桑、白骨壤和拉关木3个树种。  相似文献   

6.
随着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红树林保护和建设已纳入沿海各县区林业工作,但红树林造林技术报道却很少。我们通过对泉州湾洛阳江湿地自然状况的分析,选择适宜在泉州湾营造红树林的树种,同时对原生红树林树种桐花树、秋茄造林技术进行研究,为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红树林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建设,研究深圳市宝安区西海岸红树林恢复与重建问题的结果表明:由于围海造田,树种单一,虫害频发,水质污染原因,宝安区西海岸红树林面积大量缩减,应对红树林进行专门保护,可采用人工造林和补植套种的方法,大面积种植秋茄、桐花树、木榄等红树植物,并加大造林后保护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沿海红树林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广东沿海红树林是沿海防护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管理和造林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个内容。对沿海红树林的调查表明:广东沿海红树林现存面积14670hm^2,其中湛江市红树林占总面积的84.8%;全省主要红树林植物有26科40种(其中真红树10种,半红树11种,伴生植物19种)。红树林主要树种有:秋茄、红海榄、木榄、桐花树、无瓣海桑、白骨壤、海漆、榄李、角果木、老鼠勒等。文中对广东红树林推广造林和恢复发展作了评价,为推进红树林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沿海红树林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沿海红树林是沿海防护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管理和造林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个内容。对沿海红树林的调查表明 :广东沿海红树林现存面积 14670hm2 ,其中湛江市各县 (市、区 )红树林占总面积 84 .8% ;全省主要红树林植物有 2 6科 4 0种 (其中真红树 10种 ,半红树 11种 ,伴生植物 19种 )。红树林主要树种有 :秋茄、红海榄、木榄、桐花树、无瓣海桑、白骨壤、海漆、榄李、角果木、老鼠勒等。文中对红树林推广造林和恢复发展作了评价 ,为推进红树林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国红树林恢复和发展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中期中国热带和亚热带沿海居民曾经引种和营造红树林来抵御风潮灾害。但引种和造林成绩微小,而且缺少该类科技资料报道,更没有进行红树林造林技术的系统研究。1991年以后,政府设立国家攻关专题研究红树林造林和经营技术。在主要树种造林,退化次生林改善,优良速生乔木树种北移引种,污染海滩造林,优良造林树种和种源选择等技术。以及红树林宜林海洋环境指标。护岸效益指标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创新性成果。文内概要地综述了这些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1.
结合钦州市红树林示范项目造林现状,于2012年3月对钦州市滩涂造林点的7个红树林小班进行保存率(成活率)、高度、地径、叶片数等指标的调查。针对海浪、气候、人为活动、垃圾及藤壶附着物等因素对红树林幼苗生长的影响进行初步分析。提出加强对红树林的管护、及时补植等提高造林成效的对策措施,并总结出注意造林地的选择、选择适宜本地生长的耐寒性树种等造林经验,以促进红树林资源的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无瓣海桑的引种及生态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红树林是华南沿海防护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外来种无瓣海桑的引种扩大了红树林的种质资源,促进了红树林的恢复与发展。文章阐述了我国引种外来树种无瓣海桑的历史;在较全面地综述外来红树林树种无瓣海桑的生态适应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无瓣海桑的生态效应和生态入侵的可能性;就今后的无瓣海桑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红树林造林树种的选择——以洛阳江湿地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红树林造林时,要充分考虑红树林的耐寒性、向海性和生态安全,根椐实际情况进行树种选择,同时应以混交林为宜,以减少病虫害,并考虑植物的形态、花期、花色差异进行美学搭配,提高其观赏价值。本研究以洛阳江湿地为例,根据红树林的耐寒性、耐盐性、向海性和保护区的生态安全性原则进行树种选择,认为洛阳江红树林的主要造林树种为桐花树、秋茄、白骨壤,引种树种为老鼠簕、木榄、红海榄等。  相似文献   

14.
红树林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其人工恢复是构建沿海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对广东水东湾人工红树林的生长表现进行了调查总结,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在困难立地条件下可行的造林方法: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 )和拉关木( L aguncularia racemosa)适宜种植在海水盐度相对较低、海水浸泡时间相对较短的中、高潮带;在该研究区域无瓣海桑在困难立地条件下生长表现优于其他种;耐盐速生种可以作为先锋树种改善立地条件,利于后期乡土树种的种植。  相似文献   

15.
红树林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其人工恢复是构建沿海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对广东水东湾人工红树林的生长表现进行了调查总结,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在困难立地条件下可行的造林方法: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和拉关木(Laguncularia racemosa)适宜种植在海水盐度相对较低、海水浸泡时间相对较短的中、高潮带;在该研究区域无瓣海桑在困难立地条件下生长表现优于其他种;耐盐速生种可以作为先锋树种改善立地条件,利于后期乡土树种的种植。  相似文献   

16.
选择了无瓣海桑和秋茄2个红树林造林树种,在粤东沿海前沿深水潮汐困难地带(退潮水深20 cm以上、退潮水深为0~20 cm和退潮植地裸露3种立地条件)进行了2年的造林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退潮水位的加深(即海水淹浸程度的增加),无瓣海桑和秋茄幼树的保存率和生长量都逐渐减低。(2)随着生长期的延长,无瓣海桑和秋茄幼树的保存率都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当生长期未超过1年时,幼树生长和成活极不稳定,保存率骤减;当生长期超过1年后,无瓣海桑保存率趋于相对稳定,秋茄保存率继续下降,极难长久保存和定居。(3)无瓣海桑忍耐海水淹浸的能力强于秋茄。在深水位区域,种植红树林可以选择无瓣海桑,而不宜种植秋茄。(4)垫高植地,可以提高红树林植物的保存率。  相似文献   

17.
以珠海市淇澳岛大围湾湿地中14种同龄不同恢复类型的红树林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其碳密度和固碳速率,选择碳密度高的红树林恢复类型以实现红树林碳储量的最大化。结果表明:1)以单一树种进行红树林湿地恢复,无瓣海桑为造林恢复的最佳树种,其植被碳密度为159.99 t·hm-2,1 m深土壤碳密度为196.72 t·hm-2,总固碳速率为15.48 t·hm-2a-1;2)以无瓣海桑混交其他树种进行恢复,无瓣海桑混交木榄为最佳组合,其植被碳密度为153.72 t·hm-2,1 m深土壤碳密度为185.78 t·hm-2,总固碳速率为14.47 t·hm-2a-1;3)以无瓣海桑进行林下天然恢复,无瓣海桑+老鼠簕+卤蕨的群落类型为最优恢复类型,其植被碳密度为162.68 t·hm-2,1 m深土壤碳密度为234.12 t·hm-2,总固碳速率为17.84 t·hm-2a-1;4)综上所述,无瓣海桑进行林下自然恢复的固碳效果明显,珠海淇澳岛红树林湿地以无瓣海桑作为红树林湿地主要恢复树种的恢复效果明显,生态效益大。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适宜粤东地区潮间带深水区红树林造林树种,选择5个树种,在不同水位浸淹下(退潮裸露、退潮水深0~20 cm和退潮水深20~40 cm)进行了1年的造林试验。结果表明,5个树种对水位条件的敏感度强,随着退潮水位的加深,5个树种的保存率和年生长量逐渐降低;桐花和白骨壤的保存率高、生长快、长势较好,是适宜粤东地区潮间带深水区的优良红树林树种,秋茄、木榄和红海榄在退潮裸露区域可以正常生长,而在深水位地区则不宜种植;垫高种植,能明显提高红树林幼树的保存率,促进其生长。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雷州半岛海滩红树林白骨壤群落的现状,提出几种能适宜在白骨壤群落中套种的树种及其造林技术,使白骨壤群落变成多树种、多功能、稳定性强的红树林群落,更好地发挥红树林的防护效能。  相似文献   

20.
湛江红树林湿地保护管理能力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广东湛江红树林湿地的胁迫因子与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组织管理、保护管理、宣传教育、生态旅游等能力建设,以及红树林育苗与引种、造林、林分改造、幼林抚育等科学培育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