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解决遵化市部分实生老栗树产量极低、存在部分低产栗园等问题,于2012年在遵化市马兰峪镇魏进河板栗园进行了低产板栗树高接换优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改接燕山早丰、遵化短刺和紫珀等优良品种,嫁接成活率达到了97.6%~98.2%,改接当年3个品种单株产量分别为1.77kg、1.83k和1.84kg,极显著高于对照;改接第2年3个品种单株产量分别为3.0kg、3.2kg、2.8kg,极显著高于对照,其中以改接遵化短刺产量最高,实现了改接当年丰产、第2年高产。  相似文献   

2.
双切嫁接提高板栗春接成活率湖北省宜昌市林校刘湘林等采用双切嫁接法进行板栗春接,与劈接、切接、三刀切接对比,成活率分别为92.8%、65.2%、72.0%、81.2%。通过对嫁接后不同日期萌芽株数、嫁接成活率、成活初期抽梢长度、当年抽梢长度、粗度进行统...  相似文献   

3.
枫杨作砧快速营建核桃良种采穗圃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枫杨为砧,对核桃进行了嫁接时期、嫁接方法、接穗处理等试验研究,其高改嫁接703株,株成活率达95.2%,接穗成活率达70.9%。当年亩产接穗比以核桃为砧改接核桃采穗圃产量高2.16-3.48倍,具有成本低、见效快、质量好的特点。94年已通过省级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4.
板栗采穗圃的营建及经营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91-1992年的“云南省板栗种质资源调查研究”课题实施中,初选了122株栗优树,经反复比较筛选,选出43株优树,1993年春,分别采集接穗,以3个重复,高接于峨山县森林警队20年生实生栗园。1994年春,又将43个优系的接穗,用5个重复,嫁接于峨山县白龙菁2年生实生栗园。  相似文献   

5.
低产栗树的改接烟台市林科所汪同林,唐明亮板栗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林树种,且分布极广。至今,全国栗实平均每公顷产量尚不足300kg。造成低产原因,除管理粗放外,主要还是因采用实生繁殖新致。如果利用良种接穗对低产树进行高接换头,3~5年后,产量可提高15~2...  相似文献   

6.
旱薄山地板栗结果树丰产技术开发王吉奎,郝善荣,陈淑约,李廷福,徐茂欣,苑克云(五莲县林业局262300)郑泽玉,王法波(日照市林业局)五莲县是山东省板栗重点产区,年产板栗271.6万kg,居全省第1位。现有板栗树320万株,栗园10750hm2,其中...  相似文献   

7.
板栗低产园改造技术措施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全省板栗面积已达240万亩,占经济林总面积的20%,年产量从80年代的300t上升到现在的1.5万t。但管理粗放,板栗产量每公顷不足300kg,为此笔者于1995年起,在六安东河口镇,对现有低产栗园开展改换良种、加强树体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试验,3年后平均单株由原来2kg增加到4.8kg。下面将板栗综合改造技术措施介绍如下。1 改换良种4月上中旬,待砧木和接穗都离皮时,采取插皮舌接法,进行高枝换头。首先清除树体中的病虫枝、细弱枝、交叉枝和机械损伤严重的枝条,使保留的枝条能较均匀地着生在主干上,然后…  相似文献   

8.
大龄桃树改接杏树,在杏树生产上是一个突破。针对接砧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嫁接方法,成活率都在80%以上。改接后,亲和力较强,当年生长量达到2.0m,第二年结果株率达90%,第三年实现丰产,果实品质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1990年春季从浙江引种早竹、雷竹、红哺鸡竹、乌哺鸡竹、角竹、高节竹,1991年从本省古田县引种黄甜竹。7个竹种引种当年造林成活率达到76.2%~100%,平均造林保存率达86.2%。经过4~5年的培育,1995年每公顷竹笋产量达3649.5~16135.5kg,产值达19513.5~64542.0元,经济效益显著,具有推广价值。本文根据试验结果,对其引种造林技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与总结  相似文献   

10.
几个优良散生笋用竹种的引种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春季从浙江引种早竹、雷竹、红哺鸡竹、乌哺鸡竹、角竹、高节竹,1991年从本省古到引种黄甜竹。7个竹种引各当年造林成活率达到76.2%-100%,平均造林保存率达86.2%。经过4-5年的培育,1995年每公顷竹笋产量达3649.5-16135.5kg,产值达19513.5-64542.0元,经济效益显著,具有推广价值。本文根据试验结果,对其引种造林技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与总结。  相似文献   

11.
木麻黄林生态系统营养元素的动态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福建惠安15年生木麻黄林生态系统进行定位观测表明,系统营养元素总贮量为316.45kg/hm^2其中99.5%贮存于土壤层中;系统的养分年吸收量为234.62kg/hm^2,养分净积累32.79kg/hm^2,营养元素的动态模拟显示,随林龄增长,林木层和凋落物层养分贮量增加,土壤层除氮以外的元素贮量下降;施肥能增进养分的积累,改善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状况。  相似文献   

12.
板栗低产园改造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开展板栗低产园改造技术试验研究,采用高接换种配置授粉树、微肥"三喷"、间伐降密、结合树体管理、无公害化防治病虫害等综合技术措施,对8~10a生年生低产栗园实施改造,产量由改造前的1245.0kg/hm2和487.5kg/hm2提高到了5461.5kg/hm2和4637.3kg/hm2。增产4216.5kg/hm2和4149.8kg/hm2,增值2.4万元/hm2和2.3万元/hm2,增产率达338.7%和851.2%。  相似文献   

13.
对江苏海门沿海当年造林的光叶楮生长及生物量调查结果表明:3种立地条件下,造林密度为1 m×1 m时,在林业站苗圃脱盐立地(全盐量0.046%,pH8.15)地上部分生物量干重最大,为8 981.40 kg/hm2,其次在盐碱地东灶港海堤(全盐量0.286%,pH9.09),为6 478.20 kg/hm2,最差在杨树混交林地(全盐量0.098%,pH9.05)为1 846.95 kg/hm2.地下部分的规律与地上部分类似,干重最大是林业站苗圃,为5 158.65 kg/hm2,其次在东港海堤,为1 948.95 kg/hm2,最差在杨树混交林地,为662.40 kg/hm2.总生物量干重最大在林业站苗圃,为14 140.20 kg/hm2,其次在东灶港海堤,为8 427.195 kg/hm2,最差在杨树混交林地,为2 509.39 kg/hm2.根系主要分布在10 cm浅土层.  相似文献   

14.
沾益县具有较大面积的实生低产板栗园。 1998年采用在曲靖表现良好的红油栗、黑油栗、鸡腰栗、早大栗、特早栗、磨盘栗 6个板栗优良无性系对低产栗园进行高头换接改造 ,并加强对改造后栗园的管理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改造后 ,6个优良无性系第 2~ 4年每hm2 平均产量分别达 6 73 2kg、 174 5 7kg和 1881kg ,结实率达 10 0 %。最高的早大栗第 2年平均每hm2 产 2 4 88 2kg ,超过了国家规定的丰产标准 ,其坚果的品质亦达优于全国的水平。除介绍实生栗园的改造效果外 ,还系统地介绍了低产栗园的高头换接改造技术及改造后的树体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5.
片石破土上发展用材林、经济林,在适地适树、集约经营的条件下,湿地松、杉木用材林每公顷年均产值在3000元以上,柑桔、板栗等经济林木在7500元以上;在同一立地条件上,用材树种的生长效益排列顺序是:国外松、木荷、马尾松,杉木只能在土层深厚的山坞、山脚小面积造林,经济林必需实行高标准、高投入,才能取得好效益,树种以柑桔、板栗、枇杷、桃形李等为主。  相似文献   

16.
程光  赵斐 《陕西林业科技》2012,(5):60-62,66
经过9年的山地培育试验,实现板栗栽培的早实丰产,连续4年挂果,年均产量达2 928.5kg/hm2,最高达4 346kg/hm2,初步筛选出"蓝田红明栗"、"柞栗11"、"长安寸栗"和"山东油栗"四个适宜本地栽培的丰产优质良种;试验表明,初植密度为600~1 050株/hm2,控制林份郁闭度0.6~0.7,有利于丰产稳产;适宜的栽植方式可以加快建园进程,合理的整形修剪,林农间作,林地施肥及病虫害防治等幼林培育技术综合措施,是实现山地栗林早实丰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马尾松幼龄林地水土流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尾松造林后的4年内,设置径流小区对林地水土流失进行定位观测。结果表明:不同造林整地方式的林地水土及其养分流失量,第1年最大,全垦林地径流量104970t/hm2、土壤流失量535t/hm2、径流养分流失量1291kg/hm2、土壤养分流失量41044kg/hm2;穴垦林地分别为92120t/hm2、579t/hm2、1080kg/hm2、46793kg/hm2;荒坡地分别为119550t/hm2、287t/hm2、896kg/hm2、20005kg/hm2。第2~4年流失量依次降低。3种整地方式均以第1年流失最严重、第4年流失很轻微,第2、第3年全垦>穴垦>荒坡,流失量较轻。观测结果可为马尾松速生丰产林营建与地力维护的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富阳市板栗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在广泛调查基础上,选用新登镇王村的1株早熟型板栗优株,进行嫁接繁殖、育苗造林试验,经5年的连续验证,该无性系具有早熟,早实、丰产、高产等优良特性,而且还具有抗干旱、耐瘠薄的能力。5年生平均株产3.85kg,合每公顷产板栗3225kg,超过了杭州市科委下达的丰产指标的4.3倍,特别是该板栗无性系果实在9月上旬提早成熟,从而提高商品的经济价值。通过对早熟型高产板栗栽培技术研究实践,形成了1个从良种选育、培育壮苗、合理修剪、生长素应用和营林管理一套丰产栽培技术体系,这将对今后板栗生产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长白山红松云冷杉林碳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北长白山区一个典型的生态系统的一红松云冷杉林生态系统总的碳贮量为174.3t/hm^2,其中,乔木碳贮量最高,为144.3t/hm^2,约占林分总碳贮量的82.8%,灌木的炭定理一最小,仅为0.018t/hm^2。约占林分总碳贮量的0.01%。草本的碳贮量占林分总碳贮量的2.4%,根系的碳贮量占林分总碳贮量的14.6%,其它占0.24%,系统中主要树种,长白落叶松的碳贮量最高,为54.24t/hm^2;红松,红皮云杉次之,为39.9t/hm^2和37.2t/hm^2;冷杉的最小,为8.25t/hm^2。就系统年凋落的炭贮量而言,针叶最高为924.5kg/hm^2;枝的碳贮量次之,为442.0kg/hm^2;阔叶最少为72.1kg/hm^2。  相似文献   

20.
杨梅在常规栽培模式下,栽植密度为330 ~ 400株/hm2,第4年开始少量投入产出,第8年开始获取纯利润,第13年产值达8.0万元/hm2;投资年平均效益系数为0.26元,年平均投入产出比1∶3.43.杨梅-茶-桃混交林模式,初植密度为杨梅200株/hm2,茶18 000株/hm2,桃600株/ hm2,造林后第3年少量产出,第5年即可获取纯利润,投资回收期比纯林栽培模式缩短3a,第13年产值达10.5万元/hm2;投资年平均效益系数为0.35元,年平均投入产出比1∶4.56.可见,与纯林相比,混交林模式具有投入产出早、投本少、投资回收快、投资效益系数高等特点.混交林尚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