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研究六次施肥模式下控释配方肥控释氮比例对香蕉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控释氮比例,为香蕉专用控释配方肥的研制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大田试验,六次施肥模式下,设置4个控释氮比例水平(0%、15%、30%、45%),以常规处理为对照,研究控释氮比例对香蕉产量的影响,并分析对商业采收率、果指数、果指围、果指重等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处理相比,六次施肥模式下控释配方肥控释氮比例为15~45%时能显著提高香蕉总产量,平均提高34.30%,以控释氮比例为30%最佳。分析产量构成因子可知,与常规处理相比,控释配方肥控释氮为30%能显著提高采收率11.67%,增加果指数,提高果指重7.05%,增加果指长2.76%;控释氮为45%还能增大香蕉果指围,但是增产效果与控释氮30%无差异。因此综合以上结果,结合控释氮肥的高成本,六次施肥模式下海南北部香蕉主产区控释配方肥中控释氮推荐比例为30%。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以巴西蕉为材料,研究香蕉配方肥在海南玄武岩砖红壤上应用效果,以期探索出促进香蕉生长的配方肥配方及施肥方案。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配方肥的施用提高了香蕉株高和茎粗,增加了香蕉产量,每公顷增产20.9%,每梳果指数、果长、单果重、果实Vc含量、糖度、可溶性蛋白、糖酸比等都有所提高;配方肥施用处理中,香蕉N、P、K的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7.37%、13.90%和3.65%,肥料贡献率提高了14.48%,肥料农学利用率提高了8.69kg/kg;每公顷的施肥成本节省了2352.75元,纯收入增加了36.60%。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基于生物量的香蕉叶片主要几何属性模型,为香蕉株型设计与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巴西蕉为材料,设置不同N肥田间试验,并借鉴已有的巴西蕉叶面积建成模型,通过测量香蕉主茎不同叶位叶片长度和宽度及其对应的叶片干重, 分析了巴西蕉比叶重与叶位、主茎不同叶位最大叶片长与生物量、最大叶长与最大叶宽的关系,构建基于生物量的香蕉叶片主要几何属性模型.[结果] 比叶重与叶位的关系可用线性关系,叶长与叶重、叶宽与叶长的关系可用二次曲线方程表达.采用独立的试验资料检验模型, 比叶重与叶位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根均方差(RMSE)分别为18.97和12.32g?m-2;叶长与叶重、叶宽与叶长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根均方差(RMSE)分别为11.162和5.365cm;各模型的dap<15%,模型精度较高。 [结论]基于生物量的巴西蕉叶片主要几何属性模型可较好地模拟不同氮肥条件下香蕉主茎不同叶位叶片的主要几何属性,为生长模型与形态结构模型的结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研究了木薯淀粉厌氧液(COD为800-1000 mg/L)直接定量施用到香蕉地上对香蕉果实性状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木薯淀粉厌氧液能显著改善香蕉果实的性状和品质,香蕉的果穗长度、果穗重、果梳数、每梳果指数、果指重、果指长度、果指围、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Vc含量均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在广西亚热带香蕉产区,以威廉斯B6为研究材料,以当前生产上常用的施肥量为对照,研究不同减量施肥对香蕉的生长发育及其产量和果实品质性状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减量施肥处理对香蕉植株的生物产量和果实产量以及果实的品质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施肥量过少会延缓香蕉的发育进程,使抽蕾开花期推迟;导致香蕉植株的生物产量和果实产量以及品质降低,但是不同处理之间果实产量和品质性状之间的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其中G2处理的果指长、单果指重及单株生物产量和果实产量最高,适当的减少施肥数量可以获得更好的产量效应。  相似文献   

6.
正据《中国农学通报》2015年第31期《配方施肥对香蕉生物量及养分积累的影响》(作者张爱华等)报道,为探究配方施肥对香蕉植株生物量、各器官养分积累量及养分积累规律,对"巴西蕉"施肥后,彻底刨根、分解取样研究,得出香蕉生物量及各元素含量。结果显示:配方肥处理各元素吸收大小规律为KSiNCaMnMgPFeZnBCu。与常规施肥相比,配方施肥可增加香蕉生物量约69.47%,平均每株可增加N、  相似文献   

7.
以6个云南山地香蕉主栽品种为试验材料,用多元分析方法分析农艺性状变异特征,明确香蕉产量形成的主要决定因子,为该地区香蕉品种选育、评价和推广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依据。结果表明:云南山地香蕉农艺性状有丰富的变异性,新植蕉的变异系数为1.67%~25.52%,宿根蕉的变异系数为0.60%~17.68%;叶片数(0.64)、叶长(0.54)、叶面积(0.46)、假茎高(0.89)、假茎围(0.75)、穗柄长(0.66)、果穗长(0.80)、果穗宽(0.75)、第3梳果指数(0.53)、果指总数(0.87)、果指周长(0.83)与株产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多元回归方程表明假茎高、穗柄长、果指总数、果指长、和果指周长是决定株产的主要因子,它们决定了产量95.9%的变异;通径分析表明果指总数(0.382)、果指周长(0.283)、果指长(0.258)是构成香蕉产量的直接因素,假茎高、假茎围、叶片数、叶面积等农艺性状通过影响果指总数和单果大小来间接调控香蕉产量,可见香蕉产量的构成是一个多性状综合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壳聚糖能促进植株生长、改善品质及抗性。为了探讨壳聚糖对抗枯5号香蕉品种产量、品质及贮藏性能的影响,在香蕉生长过程中施用不同量的壳聚糖灌根 喷叶面。结果表明:与常规处理相比,施用壳聚糖能提高香蕉果指长度及果指重量,从而提高香蕉产量,壳聚糖10ml/株处理与常规处理差异显著,增产率为25.38%,利润率为47.66%;能显著增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能有效降低香蕉果皮花青素、类黄酮、总酚物质及丙二醛含量,降低果皮多酚氧化酶活性及果肉淀粉酶活性,增强香蕉果皮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超氧化物酶活性,延缓香蕉果实衰老进程,提高果实的耐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不同施肥方式对果园土壤环境和香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差异,筛选香蕉园最佳施肥方式,为香蕉园的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当地习惯施肥(仅施化学肥料)为对照(CF)、设增施生物有机肥(BIO)、复合微生物肥料(MCF)和鸽子粪有机肥(PF)为处理,在增城区永宁街道永和简村开展为期2年的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香蕉园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微生物群落结构及香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与CF处理相比,MCF、BIO和PF处理均显著增加了香蕉园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其中以BIO处理效果最为明显,分别较CF和PF处理增加46.51%和17.98%,处理间差异显著;有效磷、总氮、碱解氮、pH含量也在BIO处理下最高,且与CF和MCF处理存在显著差异。土壤酶活方面,MCF、BIO和PF处理均增加了α-葡萄糖苷酶、中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和硝酸还原酶的活性,但3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多酚氧化酶在BIO处理下显著降低,而纤维素酶则显著增加。MCF处理改变了土壤细菌群落的组成结构,并增加了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丰度,而BIO处理则提升了细菌群落的丰度。对于香蕉产量及品质来说,MCF、BIO和PF处理均显著增加了香蕉的重量、产量及产值,提高了香蕉的蛋白质、可溶性糖和Vc的含量,降低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其中以BIO处理效果最为明显,其产量增加11.32吨/hm2,纯收益增加18750元/hm2,施肥产投比达5.8:1。【结论】香蕉园增施生物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肥料和鸽子粪有机肥均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酶活、改变土壤微生物菌落结构及丰度,并显著提高香蕉的产量及改善其品质,其中以增施生物有机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设5个不同肥料处理,分别为:①常规单施化肥(T0);②常规施肥+有机肥(T1);③化肥减量20%+有机肥(T2); ④化肥减量40%+有机肥(T3);⑤化肥减量60%+有机肥(T4)。分别调查各处理的香蕉株高、茎围、叶片数、叶长、叶宽、果指数、果指重,并测定小区蕉果产量,对比分析不同处理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相比较于常规单施化肥(对照),常规施肥下增施有机肥的2季香蕉产量显著提高22.3%~23.8%。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处理T2、T3显著提高香蕉的假茎围、叶片数(p<0.05),2季香蕉产量较对照显著提高17.9%~20.1%、14.9%~19.3%。经济效益分析结果显示,与CK相比,处理T3的2季纯收益提高48.2%~67.3%、产出投入比由1.21~1.26:1上升到1.29~1.41:1,综合经济效益最佳。化肥减施条件下施用有机肥可改善香蕉生长相关农艺性状,提高香蕉产量和经济效益,建议在海南蕉园推广有机肥(鸡粪+复合微生物液体肥)。化肥减量40%+鸡粪+复合微生物液体肥是适宜海南香蕉的化肥减量增效模式。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通过减施化肥和配施氨基酸有机肥提高香蕉生长、产量、品质及改善土壤质量,为海南省香蕉产业减肥增效、改善土壤环境提供思路。以“南天黄”香蕉为试材,以农户施肥为对照(CK),设置2个处理:配方肥(减施化肥29%)和氨基酸配方肥(减施化肥36%)。分析各处理对香蕉生长、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户施肥相比,配方肥处理的香蕉产量增加13%,果实维生素C提升25%,土壤碱解氮减少13%;氨基酸配方肥处理的香蕉产量增加30%,孕蕾期株高和假茎围均增加20%,果实维生素C提升32%,土壤pH增加0.6,碱解氮减少36%,速效磷增加50%。因此,减施化肥36%+氨基酸有机肥是适合海南省香蕉产业的减肥增效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研究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对香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香蕉生产提供科学施肥方案。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目前海南当地宝岛蕉化肥施肥量(N 300g、P2O5 120g、K2O 600g)为常规处理(TK),增设无肥处理(CK),研究化肥减量0%(T1)、20%(T2)、30%(T3)、40%(T4)配施6kg/株生物有机肥对香蕉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中,T1~T3处理分别较TK处理产量提高31.98%、26.31%和12.67%,且TI和T2处理间产量无显著差异;分析产量构成因素可知,T2处理较TK处理显著增加果指长4.13%、果指围6.08%、单果重10.89%、收获率15.00个百分点。与TK处理相比,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均能显著提高果实糖酸比12.60%~30.84%,化肥减量40%以内能显著提高香蕉果实的可食率、Vc含量,且T2处理显著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50%。就经济效益而言,与TK处理相比,T1、T2处理总利润分别增加83.66%和69.03%、产投比分别提高10.78和12.65个百分点。综上可知,在本试验中,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化肥减量20%配施6kg/株生物有机肥有利于提高香蕉产量,协调香蕉产量构成各因素,提升香蕉品质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探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香蕉产量和外观品质的影响。在香蕉反梳时,按照一定比例喷施胺鲜酯、赤霉素和复硝酚钠+赤霉素复配液,对香蕉果皮色差、果实特征、果实中大量元素累积量以及产量等指标进行动态跟踪。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喷施赤霉素和复硝酚钠+赤霉素复配液,可以显著提高香蕉果皮亮度、果指长和果实中NK养分累积;喷施胺鲜酯、赤霉素以及复硝酚钠+赤霉素复配液分别比对照增产4.60、7.70和12.33 kg/plant。综合比较,复硝酚钠+赤霉素复配液处理的效果明显好于胺鲜酯和赤霉素处理。研究表明在香蕉反梳时,可以通过硝酚钠+赤霉素复配液来提高香蕉产量和外观品质。  相似文献   

14.
为确定香蕉适宜机械化操作的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种植密度(P)(P1:2190株/公顷、P2:2340株/公顷、P3:2520株/公顷)为主区,行距(R)[ R1:(宽行5.10米+窄行1.00米)、R2:(宽行4.80米+窄行1.30米)、R3:(宽行4.50米+窄行1.60米))]为裂区,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香蕉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R能显著影响香蕉株高和茎围,P和R对香蕉单产、总产量均有显著影响,P1、P2香蕉单产较P3分别显著提高10.29%、10.88%,P2总产量较P1显著提高6.62%;R3单产、总产量最高,R1单产、总产量最低。分析产量构成可知,R3能提高香蕉商品蕉采收率;P1、P2单果重较P3显著提高,R3单果重较R1、R2 分别显著提高21.23%、4.44%。P1果指长较P3显著提高,R2、R3间果指长、果指围显著高于R1。P和R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均无显著影响。P3可滴定酸含量较P1、P2显著提高,P1、P2维生素C含分别较P3显著提高19.38%、15.78%;R3较R1显著提高维生素C含量8.77%。综上所述,宝岛蕉品种种植密度为2340株/公顷,宽行4.5m、窄行1.6m时,香蕉农艺性状、产量、商品蕉采收率、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及维生素C含量最高,试验结果为今后宜机化栽培的香蕉种植密度和行距的配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缓释肥料棒对香蕉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缓释肥料棒在香蕉上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本试验设置了常规施肥(CT)、缓释肥料棒(F1)、缓释肥料棒减施20%(F2)和不施肥处理(CK)4个处理,分析了各处理对香蕉株高、茎围、叶片数、养分积累量、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F1处理的总叶片数较CT处理显著提升6.55%,氮素积累量较CT处理提高了2.36%; F2处理磷、钾的积累量较CT处理显著提高了14.13%,24.40%。与CT处理相比,缓释肥料棒处理能显著增加单株产量16.9%~17.63%,香蕉可食率较CT处理显著提高了6.46%~10.06%,但对香蕉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Vc含量无显著影响。因此,综合考虑香蕉生长发育、养分积累、产量、品质以及施肥次数,缓释肥料棒减施20%为供试条件下最优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16.
香蕉属于呼吸跃变型果实,ACC合成酶(ACS)是乙烯合成路径中的关键限速酶,为了明确调控香蕉果实成熟关键ACS基因,对采后香蕉果实用乙烯利、自然成熟和1-MCP等处理,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ACS基因家族成员在果实成熟过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家族成员在3种处理中的表达趋势及表达丰度不一致,MaACS4在乙烯利、自然成熟和1-MCP处理后的表达趋势一致,均为前期变化不大,成熟时快速增加,但最终上调倍数小于10。MaACS6表达量在乙烯利和1-MCP处理中先下降后增加,在自然成熟中先增加后下降。MaACS10在三种处理中,表达量在前期比较低且变化不大,但在成熟时急剧增加并达到峰值,最终上调倍数达到约1700倍。MaACS13表达量在乙烯利和1-MCP处理中先下降后增加再下降,在自然成熟中前期变化不大,但成熟时显著下降,基于此结果,推测MaACS10是调控香蕉成熟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