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针对蓝莓蚜虫,选取新型及常用针对蚜虫杀虫剂共6种,采用常规喷雾法比较了不同药剂、不同稀释倍数的田间药效,结果表明,22%氟啶虫胺腈SE、70%吡虫啉WG及20%啶虫脒SP在各供试浓度下,药后7、14和21d防治效果均在88.78%以上,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和持效性。70%吡蚜酮WG、95%矿物油EC及1.5%苦参碱SL三种药剂对蓝莓蚜虫亦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其防效与持效期均弱于前面三种药剂。 相似文献
2.
选8种绿A生产可用杀菌剂对蓝莓炭疽病病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对引起蓝莓炭疽病的两种主要病原菌均具有较好抑菌作用的杀菌剂为吡吡唑醚菌酯、氟环唑、丙环唑、咯菌腈;排除2种对两种病原菌抑制效果均差的药剂,将其余 6种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250 g /L 吡唑醚菌酯 EC1800 倍液、125g/L氟环唑SC 1500倍液、25%丙环唑EC 1000倍液均对蓝莓炭疽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不同药剂对桑园害虫桑蓟马的田间防效及家蚕食用药后桑叶的残毒情况,选择3种不同类别药剂进行田间防效并开展药后家蚕饲养残毒试验,分别为10%多杀·甲维盐(WG)、8%多杀霉素(EW)和硅氧团簇分子(AS)。结果表明,在桑蓟马的防治上,8%多杀霉素药后72 h平均防效(82.13%)最优,其次是10%多杀·甲维盐(81.51%)。食用药后桑叶9 d,10%多杀·甲维盐、8%多杀霉素饲养家蚕引起急性中毒,在4龄期全部死亡。硅氧团簇分子与对照(40%乐果+77.5%敌敌畏混合剂)饲养家蚕未引起中毒,均能正常上蔟结茧,幼虫生命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健蛹率等各指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硅氧团簇分子对桑蓟马具有极佳的防效作用,且残毒期短,有望成为桑园防治桑蓟马的药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评定3种植物源农药对蓝莓蚜虫的防治效果。[方法] 分别采用浸叶法和常规喷雾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3种植物源农药中以0.3%印楝素乳油对蓝莓蚜虫毒力最高,药后48h的LC50值为11.20mg.L-1,3种供试植物源农药相对于22%氟啶虫胺腈的毒力指数均小于1,说明3种植物源农药的毒力显著低于22%氟啶虫胺腈的毒力。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种植物源农药在各供试浓度下防治效果随药后天数增加而增加,但其防治效果均显著低于22%氟啶虫胺腈的处理,单就3种植物源农药看,苦参碱对蚜虫防效最佳,在药后5d,苦参碱不同浓度防效均在71.64%以上,0.3%印楝素次之,而鱼藤酮对蓝莓蚜虫的防效较差。[结论] 在进行有机生产或蚜虫虫口密度低且对环境安全有较高要求时,蓝莓生产中可以选择苦参碱来降低蚜虫种群基数。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调查了蓝莓园果蝇的发生动态,并选取6种药剂,采用常规喷雾法比较了不同药剂、不同稀释倍数的田间药效,结果表明:①蓝莓果蝇从5月至12月期间出现了5次明显的活动高峰,分别出现在6月下旬、8月上旬、9月下旬及11月上旬和中旬;②6种药剂的防治效果随稀释倍数增大而降低,随药后天数的增加而降低;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2%甲维盐乳油、20%甲氰菊酯乳油对果蝇的防治效果好,在各供试浓度下药后15d,防治效果均在73.82%以上,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和持效性,5%印楝素乳油与0.5%苦参碱水剂在高浓度下对蓝莓果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凌海市苜蓿生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势头。据不完个统计,全市苜蓿实际保存面积已增加到1600hm^2。但随着种植面积增加,也带来了负面效应,为苜蓿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创造了有利的生态条件。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苜蓿蓟马危害十分猖獗,从甘蓿返青开始,整个生长期均可持续危害,发生面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7.
8.
本文初步揭示了桑树夏伐前桑蓟马田间发生的基本规律。早春越冬成虫迁入桑园为害和产卵的早迟,受气温及桑枝萌芽发叶时间的制约。在相同年份,靠近越冬虫源的桑园,一代发生量较多。桑蓟马主要分布在桑枝上部的嫩梢叶上,尤以芯叶及其以下5片叶的虫量为集中。虫量较多的叶位,又随虫龄和虫态的发育而上移。桑株摘芯和采叶这一措施,运用得当可以有效地控制一代桑蓟马的发生量。夏伐后,春伐桑和新植桑园是一代桑蓟马成虫迁集的重要基地,又是三代的重要虫源田。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江苏省涟水县桑蓟马的生活史、生活习性、为害特点的调查,分析桑蓟马的发生与环境因素和桑园管理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0.
11.
为筛选防治石榴蓟马的高效、低毒和无污染的生物杀虫剂,采用浸渍法测定了4种生物杀虫剂对石榴蓟马不同虫态的毒力效应。结果表明:4种生物杀虫剂对两种石榴蓟马的毒力依次为:乙基多杀菌素>印楝素>苦参碱>除虫菊素。乙基多杀菌素对黄胸蓟马3龄若虫和成虫的LC50分别为8.550 mg/L和12.078 mg/L。对西花蓟马3龄若虫和成虫的LC50分别13.647 mg/L和20.185 mg/L。印楝素和苦参碱亚致死浓度均可引起两种石榴蓟马的化蛹率和羽化率显著下降(P<0.05)。表明乙基多杀菌素、印楝素和苦参碱均能对两种石榴蓟马种群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增效剂对不同杀虫剂的增效作用和参与石榴蓟马抗药性形成的解毒酶,采用三种杀虫剂与增效剂混配对石榴蓟马(西花蓟马、黄胸蓟马)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增效醚(PBO)对三种杀虫剂(毒死蜱、啶虫脒和吡虫啉)都有显著增效作用,其中毒死蜱 PBO的增效比最强,对黄胸蓟马三龄若虫、成虫的增效比分别为5.188、5.869;对西花蓟马三龄若虫、成虫的增效比分别为4.727、5.152。表明多功能氧化酶(MFO)参与了石榴蓟马体内抗药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奥尼尔“蓝莓为供试材料,研究了5个腐殖酸质量浓度对蓝莓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腐殖酸质量浓度过高或过低均不能使蓝莓株产量与果品达到最优,适量腐殖酸的施用才能显著提高蓝莓的产量及品质。综合蓝莓株产和品质,效果较好的是喷施腐殖酸0.3g/L的处理。 相似文献
14.
以大连地区引种栽培的南高丛蓝莓6个品种为研究对象,使用LI-6400XT光合作用测量仪测量其净光合速率对25℃-36℃间各个温度的光合-温度响应曲线,以及净光合速率对1200、1000、800、 600、400、200、100、50、30、10、0(μmol/(m2?s))各光合有效辐射下的光合-光响应曲线。经过曲线分析表明,高温环境下光合生理活动表现较好的是蓝雨,其次是开普菲尔,奥尼尔、夏普兰、蓝脊3个品种适中,表现最差的是薄雾;利用光强能力最强的是蓝雨和开普菲尔,其次是蓝脊,再次是夏普兰和奥尼尔,利用光强能力最差的是薄雾;耗水量大的品种是开普菲尔和夏普蓝,蓝脊适中,耗水量小的品种是蓝雨、薄雾和奥尼尔。研究结论旨在为其他地区引进栽培南高丛蓝莓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前,荔枝蒂蛀虫的防治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但由于药剂的不规范使用,导致施药次数增加,防治难度加大。为筛选对荔枝蒂蛀虫有高效防控作用的药剂,本研究采用药膜法测定了4种药剂对荔枝蒂蛀虫的室内毒力,并进行了田间效果评价。研究结果表明:4种药剂中1.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对荔枝蒂蛀虫成虫的LC50为7.34 mg/kg,具有较高的毒力,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3%高效氯氰菊酯?三唑磷乳油和15%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乳油的毒力则相对较差。田间药效试验中,以上4种药剂对荔枝蒂蛀虫的田间防效均在90%以上。本研究表明,1.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3%高效氯氰菊酯?三唑磷乳油和15%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乳油对荔枝蒂蛀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在荔枝产区继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别采用真空冷冻干燥、远红外干燥、热风干燥、真空微波干燥、喷雾干燥5种干燥方式制备蓝莓果粉,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果粉的物理特性、基本营养成分和颗粒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的蓝莓果粉容重较低,分别为0.248 g/mL和0.420 g/mL,润湿下沉时间和分散时间较短,分别为37.67s 和 23.77s、1s和1s,水合能力较高,分别为8.54g/g和10.74g/g,游离氨基酸含量较高;扫描电镜图片显示真空冷冻干燥的蓝莓果粉颗粒薄片状,喷雾干燥的蓝莓果粉颗粒球形,空隙适中。综上认为,真空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的蓝莓果粉品质较优,能够最大限度的保留营养成分,这对实现蓝莓果粉工业化生产选择合适干燥方式能够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茉莉酸甲酯对蓝莓贮藏品质的的影响。通过采后用不同浓度的茉莉酸甲酯处理蓝莓,在(0.5±0.5)℃冷藏条件下研究蓝莓生理品质变化,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处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采后用茉莉酸甲酯处理均能不同程度低降低果实的腐烂率、呼吸强度及相对电导率,延缓蓝莓鲜果的硬度、V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花色苷含量及总酚含量的降低,降低蓝莓蓝莓果实PG活性和LOX活性。另外,主成分分析表明经过茉莉酸甲酯处理的蓝莓综合得分明显高于对照处理,并且300 μmol/L 茉莉酸甲酯处理的样品综合得分最高。因此,采后用300 μmol/L 茉莉酸甲酯对蓝莓果实的贮藏效果最好,能有效保持蓝莓的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