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解粘虫板对桑蓟马和桑粉虱的控制作用,本试验比较了黄色和蓝色粘虫板在不同密度下对桑蓟马和桑粉虱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黄色粘虫板对桑蓟马的诱集效果极显著优于蓝色粘虫板,对桑粉虱的诱集效果也优于蓝色粘虫板。每667 m2设置14片和7片黄色粘虫板,对桑蓟马的诱捕率分别为8.55%和5.02%,对桑粉虱的诱捕率分别为26.40%和46.31%,在虫口密度高、粘虫板设置数量过少时,对田间虫量控制作用不大,需进一步试验优化桑园粘虫板的设置密度。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实蝇粘虫板对桔小实蝇的诱杀效果,减少对天敌的诱杀,为科学悬挂实蝇粘虫板提供参考依据。采用4种悬挂方式,分别为悬挂于树冠中部胶面与地面垂直、悬挂于树冠中下部胶面朝下、悬挂于树冠中下部胶面朝上、悬挂于树冠上部胶面朝上,调查实蝇粘虫板上桔小实蝇、其它害虫和天敌的种类和数量。结果表明,4种悬挂处理的实蝇粘虫板共诱杀到20个昆虫种或类群,其中悬挂于树冠中部胶面与地面垂直的实蝇粘虫板诱杀昆虫种类、多样性指数最高,而悬挂于树冠中下部胶面朝上的实蝇粘虫板的益害比最高;悬挂于树冠中部胶面与地面垂直、树冠中下部胶面朝下的实蝇粘虫板对桔小实蝇的诱杀数量显著高于其它2种悬挂方式的实蝇粘虫板(p<0.05);悬挂于树冠中下部胶面朝上和树冠上部胶面朝上的实蝇粘虫板均对食蚜蝇具有较强的诱杀作用。因此,采用树冠中部胶面与地面垂直、树冠中下部胶面朝下的悬挂方式均可以作为田间应用实蝇粘虫板的方法;但采用树冠中下部与地面平行朝下的悬挂方式更有利于天敌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葚瘿蚊和果蝇是果桑生产上的主要害虫。研究了7种不同颜色粘虫板对葚瘿蚊和果蝇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不同颜色粘虫板诱集葚瘿蚊和果蝇的效果具有显著差异;黑色粘虫板对葚瘿蚊诱集效果显著优于其他颜色粘虫板,诱虫率为37.97%,4月份诱集葚瘿蚊的数量高于5月份;白色和蓝色粘虫板对果蝇诱集效果优于其他颜色粘虫板,诱虫率分别为32.70%和21.63%,5月份诱集果蝇的数量高于4月份。  相似文献   

4.
为了减少防控柑橘小实蝇的化学农药使用量,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引进实蝇生物诱捕剂、“黏王”昆虫物理诱黏剂、“新致高”信息素杀灭剂、实蝇粘胶板进行田间诱集效果试验,结果:“黏王”昆虫物理诱黏剂和实蝇粘胶板诱集小实蝇效果较好,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实蝇生物诱捕剂和“新致高”信息素杀灭剂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利用大叶薄荷、白车轴草、留兰香、高羊茅、鸭茅和紫花苜蓿在树莓果园进行生草栽培,研究不同生草对树莓果蝇成虫的驱避效果,为生草栽培在树莓果蝇的防治中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留兰香和大叶薄荷对树莓果蝇有较强的驱避效果,平均驱避效果分别达到81.25%和72.73%,可作为主栽品种在生草果园中推广;其次为紫花苜蓿和白车轴草,对果蝇的平均驱避效果为50.57%和34.94%,可作为蜜源植物补充生草果园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6.
分别利用白车轴草、芹菜和薄荷在有机蓝莓果园进行生草栽培,研究不同生草对蓝莓果蝇成虫的驱避效果。结果表明:白车轴草、芹菜和薄荷对蓝莓果蝇均有较强驱避效果,其中薄荷驱避效果最好,在蓝莓盛果期和盛果末期驱避效果显著,平均驱避效果为79.73%;其次为芹菜,在蓝莓盛果期和盛果末期驱避效果较强,平均驱避效果为74.74%;白车轴草在蓝莓初结果期和盛果末期驱避效果较好,平均驱避效果为66.41%。  相似文献   

7.
典型果园生草模式及果草系统资源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果园生草是一种先进的果园土壤管理方式,能促进果品的优质可持续生产。我国引入果园生草措施已近40年,对生草果园小气候、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以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变化等开展了较多研究,但对果园生草模式及其调控果园光热水土资源机制的系统研究还较少。本文综述了我国现有的典型果园生草模式及其运行机制,重点分析了果园生草对果园土壤水分、肥力、光照的调控机制,以及生草对果园害虫与杂草的调节作用。1)根据果园组分、系统水分和养分、草类植物种来源等的不同,果园生草有多种模式。2)适宜的果园生草可增加水分入渗,减小地表蒸发,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土壤有益微生物活性;增加系统的光能捕获能力,改善果园光环境;增强系统抵抗杂草、病虫害能力,提高果园生产多样性和品质。3)不适宜的果草搭配和生草措施会导致果树和草类植物的水肥资源竞争,加剧土壤的水肥匮缺,影响系统生产性能。可为我国果园生草技术的深入研究与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果园生草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介绍生草栽培的含义,生草草种选择原则,并结合南方果园生草的研究实践,着重论述果园生草的主要作用,对果园生草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展望了果园生草栽培的发展趋势及果园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以期推动南方果园生草栽培由单一模式向复合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贝达’砧‘巨峰’葡萄为试材,研究了行内生草对‘巨峰’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连续3年测定结果表明:行内生草略微增加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对葡萄单粒重和可滴定酸的影响不大;葡萄果皮花青苷含量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性,但不同年份间没有明显的一致性,说明行内生草可能不是引起这种差异的决定性因素。行内生草并不显著地影响葡萄香气物质总量,但影响了香气物质比例,行内种紫花苜蓿提高了酯类物质比例,降低了醛类物质比例,而行内种黑麦草和自然生草降低了酯类物质比例,提高了醛类物质比例。  相似文献   

10.
我国果园生草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果园生草栽培是在果树行间或全园种植草本植物作为覆盖物的一种果园管理方法,我国果园生草研究起步较晚。果园生草栽培对果园小气候、土壤、果实品质等都有很大影响。对我国果园生草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指出:草种的管理技术、草种与果树的配套研究、草种对果树根系影响的研究还不够完善。由此提出了今后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我国果园生草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评价黄色粘虫板在梨园蚜虫测报中的应用效果,分别在大棚和露地栽培的梨园内悬挂黄板,并统计田间新梢蚜虫为害率及黄板上诱集蚜虫的数量。调查发现平均每张黄板上蚜虫诱集量与黄板悬挂期间的平均温度及最高、最低湿度呈显著的负相关。田间新梢蚜虫发生率与黄板上蚜虫诱集量有显著的线性关系,但是黄板诱集蚜虫个别值的预测值不可信,可以利用平均值的预测区间结合田间无翅蚜发生高峰来预测田间蚜虫的发生情况。另外,黄板上诱集到的蚜虫天敌与蚜虫的数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以盛果期‘翠冠’为试材,研究了梨园自然生草和清耕条件下叶片光合特性、冠层间反射光谱成分、气温、土壤温度及果实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自然生草与清耕处理的叶片光合日变化在春、夏两季表现出相同的作用规律,但夏季清耕处理的光合“午休”现象更严重。自然生草处理显著提高了叶片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光能利用效率,而水分利用效率、蓝紫光和红橙光强度、红光/远红光比值则低于清耕处理。自然生草还显著降低了夏季冠层最高温度、平均温度和土壤温度。自然生草显著增加了梨园的单果重、产量,分别比清耕对照高了17.6%、20.2%。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诱虫板对紫花苜蓿田(Medicago sativa L.)中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 Linnaeus)的诱集作用,本研究分别于2021和2022年,在生长期苜蓿田设置8种不同颜色诱虫板、20 cm和50 cm两个不同悬挂高度、田间边缘和中央两个不同挂板地段和每日早上(7:00—11:00)、中午(11:00—15:00)、下午(15:00—19:00)及晚上(19:00—次日7:00)4个不同挂板时段,调查不同诱虫板及悬挂方式对牧草盲蝽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两年中牧草盲蝽均对绿色诱虫板趋性最强,试验期间每5 d的平均诱集量分别为9.41头·板-1和10.79头·板-1,显著高于其他7种色板(P<0.05);绿色诱虫板悬挂高度在50 cm处诱集效果显著高于20 cm处(P<0.05);在田间边缘地段较中央地段诱虫板的诱集效果好(P<0.05);在每日监测的4个时段内,下午时段诱集到的虫量最多;5月下旬和6月下旬牧草盲蝽为害达到高峰,第二茬苜蓿及前两茬苜蓿现蕾期诱集到的牧草盲蝽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14.
通过设置锯末、白色园艺地布+锯末、黑色园艺地布+锯末、白色园艺地布和黑色园艺地布5种土壤覆盖方式,以不覆盖为对照,利用土壤温度监测记录仪对越橘生长期(5月-10月)不同深度土层土壤温度进行连续监测,分析不同覆盖方式对越橘园10 cm、20 cm和30 cm土层土壤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方式在整个越橘生长期内均有调节土壤温度的效果,不同覆盖方式对不同深度土层土壤日平均温度的变化趋势总体相似。锯末覆盖处理的土壤温度在越橘生长前期(5月-8月)低于对照,在越橘生长后期(9月-10月)高于对照,且土壤温度日变幅显著低于对照,说明锯末覆盖处理的保温效果最好;黑色园艺地布覆盖处理的保温效果次之,且黑色园艺地布和黑色园艺地布+锯末覆盖处理在整个越橘生长期内的土壤温度均高于对照,辽宁地区春季和秋季气温较低,适当提高土壤温度有利于越橘根系生长和树体发育。而白色园艺地布覆盖处理和白色园艺地布+锯末覆盖处理的土壤温度均低于对照,且白色园艺地布覆盖处理的保温效果较差。因此,辽宁地区越橘园推荐采用黑色园艺地布并添加锯末的土壤覆盖方式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旱地苹果园生草对土壤贮水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通过田间定位观测,研究了生草对黄土高原旱地苹果园0~100 cm土层土壤贮水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草能提高0~60 cm土层土壤贮水能力,扩大土壤贮水库容;生草种类及年限不同,土壤贮水特征存在差异;在苹果生长期,生草对土壤贮水增减量产生影响,其影响主要发生在春季与秋季;不同降水年型生草对果园土壤贮水量影响差异较大,丰水年种植白三叶能提高土壤贮水量,欠水年生草会加剧干旱对果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苹果(Malus pumila)树行间种植不同豆科牧草后对园中土壤微生物区系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于苹果园建植第1年,在果树行间种植百脉根(Lotus cornioulatus)、白三叶(Tri folium repens)和红三叶(T.pretense),以果树行间“清耕”土壤为对照,研究0~20 cm土层中微生物总数、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及其比例和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园中土壤微生物区系中,细菌占土壤微生物总数的77%以上,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为0.01%~0.04%;种草后,土壤中放线菌比例减少,细菌增加,此趋势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加剧,0~10 cm土层中增减比例幅度为1.2%~4.4%,而10~20 cm土层中为18%.种草后,放线菌数量减少,真菌数量、蔗糖酶及脲酶活性增加,增减幅度因草种及土壤深度而异,而对过氧化氢酶活性无影响.在种植百脉根、白三叶的0~10 cm土层中微生物总数、细菌数量减少,而种植红三叶的10~20 cm土层中微生物总数、细菌数量增加;种植百脉根后,0~10 cm蔗糖酶活性、0~20 cm脲酶活性升高,种植白三叶、红三叶后,0~20 cm土壤蔗糖酶、10~20 cm土壤脲酶活性升高.说明种草可改变苹果园土壤微生物区系和酶活性,此作用和草种、土壤深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果树行间生草对苹果园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长期生草对果园土壤肥力的影响,以苹果树(Malus pumila Mill.)行间种植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和自然生草的土壤为处理,以“清耕”的果树行间土壤为对照,研究生草6年后苹果园土壤肥力变化。结果表明:在0~20 cm土壤中,生草和“清耕”的土壤全氮、全磷、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均随土层加深呈下降的趋势。相比于对照,白三叶能显著(P<0.05)提高土壤全氮、速效氮、硝态氮、铵态氮和有机质的含量,而高羊茅对全磷、全钾和速效钾的含量有显著提高(P<0.05),自然生草对提高速效磷含量的效果最好。说明生草可以提高果园土壤肥力,但不同草种对土壤氮、磷、钾的影响不一,应该合理配置草种,保证氮、磷、钾的均衡供应。  相似文献   

18.
在起垄种草苹果园中,将果园牧草刈割后覆盖在垄上,研究牧草覆盖后对垄沟0~60 cm土壤中水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覆盖牧草相比,垄上覆盖牧草后,垄沟中土壤水分含量提高,土壤微生物总数、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土壤有机质、全N、全P、全K、速效N、速效P、速效K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这种差异以浅层土壤较明显,覆盖牧草后显著改善了垄沟0~40 cm的土壤特性(P < 0.05),对40~60 cm土壤无显著影响。说明果园刈割牧草可作为一种较好的覆盖材料,将其覆盖垄上可改善垄沟中土壤特性、提高土壤含水量和肥力,是果园牧草的一种有效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9.
苹果园覆盖白三叶对土壤微生物和营养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白三叶(Trrifolium repens)覆盖降解早期对苹果园土壤特性的影响,在覆盖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利用Biolog微平板法检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并测定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结果表明:在白三叶覆盖的前6个月,苹果园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显著提高(P<0.05),微生物多样性、丰富度、优势度显著增加(P<0.05),微生物均匀度显著降低(P<0.05);覆盖1个月及6个月时,土壤中蛋白酶、蔗糖酶及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均显著增加(P<0.05);白三叶覆盖显著(P<0.05)提高了果园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以及全磷的含量,使土壤养分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这些结果说明白三叶覆盖可在短期内提高苹果园土壤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