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大马力拖拉机液压机械无级变速系统的三种类型,通过对液压机械无级变速系统工作原理和运动学分析,为大马力拖拉机无级变速系统的设计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是一种新型的无级变速传动装置.为此,介绍了液压机械无级变速传动的工作原理,在给出具有代表性的拖拉机用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结构方案的同时,简单分析了其传动原理和特点.同时,结合拖拉机的作业要求,对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的结构方案、参数的选择以及自动控制系统等主要问题进行了阐述,提出了相应的原则,对应用于拖拉机的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的产品开发设计和选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是我国比较常用的一种变速器。它是一种组合机械,主要由液压调速机构、机械变速机构、分流、汇流机构三方面构成,采用了并联新型机械传动模式,通过液压与机械的传动组合实现无级变速。文章就液压机械的无级变速及变速器控制策略进行分析,为我国的液压机械进一步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4.
针对利用传统动态建模方法对液压机械无级传动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时存在计算过程烦琐、模块搭建复杂的问题,基于Simscape建立了发动机、液压调速机构、机械调速机构和加载模块的仿真模型,分析了各部件的动力学特性。仿真结果表明,随着变量泵排量比的变化,液压机械无级变速系统输出速度连续无级地增大,系统输出转矩在负载转矩为定值情况下,液压机械无级传动系统为恒转矩输出,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可行性,为后续制定和改进换挡策略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验证平台。  相似文献   

5.
<正>无级变速机构主要用于滚筒、风机转速调节的谷物联合收割机,随着农业机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由最初的机械变速结构发展到现在的电控液压变速机构。目前,电控液压无级变速机构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各地生产的谷物联合收割机上。无级变速机构的维修保养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无级变速机构的使用寿命。这就要求一般操作人员也要了解谷物联合收割机无级变速机构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维修知识。  相似文献   

6.
《农业机械》2013,(15):126-133
技术创新4YZ-4H型迪马飞龙玉米联合收获机九方泰禾国际重工(青岛)股份有限公司4YZ-4H型迪马飞龙玉米联合收获机采用全液压驱动技术,具有"高效、可靠、优质、舒适"的特点,它添补了国内空白,属当前中国玉米机技术的颠覆性创新之一。配装发明专利液压驱动桥,借用工程机械静液压驱动技术,将变速换挡改变为工作模式的切换,变速由液压无级变速系统来完成,实现行走驱动的无级变速,操作简单灵活,并且更易实现不同农艺条件的速度匹配,同时机械桥故障点得以克服。  相似文献   

7.
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是一种将液压传动和机械传动并联的双流传动系统,能够明显提高车辆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实现多段高效的大功率无级变速。在介绍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对变速器速比匹配和控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速比控制方法,并结合具体控制流程对该控制方法进行了说明。该速比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地避免重复换段,缩短控制时间。本研究对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的动力匹配和控制器设计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用计算虚拟试验技术搭建无级变速拖拉机虚拟试验平台,缓解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HMCVT)研究中实物试验存在的成本高、周期长及试验场地限制问题.以模块化和参数化建模的方法,将拖拉机系统划分为发动机模块、HMCVT模块、中央传动模块及行走机构模块,搭建了虚拟试验平台.采用神经网络建立发动机模型,采用动力学方程建立液压机械无...  相似文献   

9.
在穴盘苗自动移栽机液压变速系统中引入了无级变速控制策略,设计了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的机械结构,建立了CATIA三维模型,并对其传动比特性、效率特性以及模糊控制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利用Mat Lab软件建立了Mat Lab和CATIA的数据接口,设计了传动比的Simulink仿真模型,通过计算得到了液压效率曲线、传动比随排量变化曲线、等燃油三维拟合曲线和模糊控制曲线。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联合仿真可以得到可靠的无级变速控制参考数据,提高了秧苗移栽作业的稳定性与高效性,以及整车的自动化水平,对农作物操作的突变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为穴盘苗自动移栽机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计算机方法。  相似文献   

10.
静液压驱动系统可实现车辆无级变速,从而提高传动系统功率密度。论述了静液压驱动技术在车辆与行走机械领域的应用优势和发展趋势,研究了静液压驱动工作原理及配置方案,分析了开式静液压系统和闭式静液压系统,介绍了静液压驱动技术在农业车辆、工程车辆和军事车辆上的应用现状,讨论了限制静液压驱动系统性能提高的因素,并对未来新型液压复合传动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汽车变速箱发展经历了100多年,从最初采用侧链传动到手动变速箱,及至液力自动变速箱和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箱,再到现在无级自动变速箱的普遍使用,在汽车工业技术不断前进的同时,变速箱也向着更平顺、更省油、更富驾驶乐趣的方向不断发展。直至双离合自动变速箱的出现,将汽车带进了一个更加环保低碳的境界。本文通过对大众迈腾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介绍,让人们更加充分地认识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集旋耕、播种、割草和运输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自走式牧草育种小区作业机械动力传动系统,在发动机台架试验基础上,利用Matlab开发的优化设计软件进行了优化匹配研究.通过对动力传动系统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模拟仿真,并对动力与传动系统匹配计算,选取最佳的发动机与传动系统匹配方案.对优选出的发动机与传动系统最佳的匹配方案进一步优化设计,得出优化后的传动参数为:1挡传动比2.003 9、2挡传动比1.459 5、3挡传动比0.977 5、4挡传动比0.675 1、倒挡传动比1.984 0、高挡和低挡传动比分别为1.047 8和3.110 2、中央传动比为5.371 1.优化后多功能自走式牧草育种小区作业机械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都得到改善,优化后的传动系与动力的匹配度提高了6.29%.  相似文献   

13.
赵永刚 《农机化研究》2022,44(1):264-268
以拖拉机传动装置为研究对象,分析主要传动机构中锥齿轮传动副存在的共振的风险.通过对拖拉机传动装置中弧形锥齿轮进行参数设计,并计算其接触应力、啮合频率及回转频率,建立锥齿轮传动副三维模型,并利用ANSYS进行接触应力和模态分析.结果表明:有限元分析所得接触应力与理论计算值相当,模态分析所得固有频率与啮合频率和回转频率相差...  相似文献   

14.
花生收获机传动系统的运动机理分析与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4H-2型花生收获机传动系统的运动机理分析,得到了该收获机传动部件的运动规律以及传动部件中主要参数的关系表达式。以提高作业质量、延长机具寿命、简化结构布局、确保动力传动的高效可靠为目标,建立了传动机构的优化模型。利用Matlab等相关软件,对4H-2型花生收获机的传动机构进行了优化分析,确定了主要杆件的尺寸,提高了4H-2型花生收获机的性能与工作可靠性,降低了造价。  相似文献   

15.
液力机械自动变速传动系统控制仿真及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液力自动变速传动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建立了传动系统的换挡规律和油门控制规则,开发了基于Simulink仿真程序的dSPACE控制程序,并以dSPACE作为中央控制器,进行了液力自动变速传动系统动力性匹配控制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所制订的控制策略实现了液力机械自动变速传动系统的良好匹配控制.  相似文献   

16.
车辆双离合器自动变速传动技术研究进展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从根本上解决了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存在的切断动力换挡问题,极大地提高了换挡舒适性,保证了车辆具有良好的动力性与换挡特性.分析了双离合器自动变速传动的工作原理和典型结构,干式单片离合器和湿式多片离合器的结构特点,并对双离合器自动变速传动系统的换挡控制、离合器控制等关键控制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一种新型传动--金属带传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属带传动是在对齿轮传动、胶带传动和链传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传动。本文通过对金属带传动的总体系统分析,证明了金属带传动无啮合冲击、低噪声、高精度、高效率,并能实现高速、重载的性能,是一种较经济的新型传动方式。  相似文献   

18.
机械传动装置及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娟  赵艳文 《湖南农机》2011,38(7):70-71
传动部分是绝大多数机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成本在整台机器的质量和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机器的工作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动装置的优劣.文章以数控机床为例,对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特点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永磁带轮式金属带传动原理及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永磁带轮式金属带传动是依靠安装在带轮上的稀土永磁体产生磁场以吸引金属带,并大幅度地提高金属带与磁力带轮间的摩擦力而传递运动和动力的,介绍了永磁带轮式金属带传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建立了永磁带轮式金属带传动的力学模型;并对影响其传动特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2BMFS-2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施肥机是抚顺县洪良农机合作社研发的一种适合保护性耕作作业的实用新型农机具。该机动力传递采用发动机输出动力传递方式,与作业地块条件无关,以解决保护性耕作地块玉米秸秆多、作业条件艰苦、地轮传递动力明显不足等问题。采用齿轮和链条的传递方式,可避免打滑和丢转,防止漏播缺苗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