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林谚     
△若要富,发展林收副。△若要富,多种树。△眼前富,多养猪;长远富,多种树。△千木万树、哪愁不富。△山林绿菌菌,胜过拣黄金。△树木是个宝,看你搞不搞。△栽上花果山,胜似米粮川。△招财进宝,植树最好。△家中富不富,先看宅边树。△家有千颗树,等于建金库。△裸裸树木绕沟坡,、荒沟变成钱窝窝。△植树造林,富国裕民。△山区林是宝,无林富不了。△荒山变林山,不愁吃和穿。△荒山成了林,得个聚宝盆。△村有一山树,不愁吃穿住。△造林栽树,穷能变富。△果树摇钱树,谁栽谁就富。△栽杨插柳,十年富有。△种桑栽桐,子孙不穷。△种得一亩桑,兔得一…  相似文献   

2.
林谚     
△城市多绿海,人民少公害。△栽树满一天,矛.J益得百年。△栽了树木,世代幸福。△造林即造福,林中生万物。△过河要有桥,绿化先育苗。△荒山变绿山,不愁吃和穿。△树木要好,水肥要饱。△造林封山,防水防旱。△光栽不保,越来越少。△栽一株,活一株,树林里头出珍珠。△绿了荒山头  相似文献   

3.
林谚(连载)     
△栽杨插柳,十年就有。△桐子落地,三年还种。△桃三李四梨五年,枣树当年能卖钱。△嫁女怕选错女婿,栽树怕错过节气。△植树一无时,莫令树知。△正月正,棒棒落地也生根。△正月栽竹,二月栽木。△栽竹无时,雨后便移。△春栽杨柳夏栽桑,种衫要选好时光。△立春好栽树,夏季好接枝。△五九六九,沿河插柳。△植树造林,苗木先行。△过河要有桥,绿化要有苗。△松树干死不下水,柳树淹死不上山。△旱枣涝梨岗上杨,洼地种柳柳成行。△干偷湿柳水白杨,桃杏栽在山坡上。△向阳好种茶,背阴好插衫。△西风栽松,徒劳无功。△栽松莫透风,透风白费工。△种树…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党的富民政策深入人心,调动了广大林农治山致富的积极性。近几年来,我们在调查中,有的林业专业户、重点户、林农提出:要想富,多栽树,怎样栽树才能富?有的复员退伍军人来信问道:山区怎样选择致富的门路?对这两个大家关心的重要问题,我们请贵州省林校副校长蒋天华同志,根据他多年来的实践经验,结合贵州山区的实际,采取问答的形式,系统介绍植树造林知识。本刊将根据生产季节,在《知识讲座》这个栏目里连续登戴。  相似文献   

5.
植树又造林,富国又富民。 荒山成了林,变成聚宝盆。 树木全身都是宝,生产生活离不了。 治山治水不栽树,有土有肥保不住。 不种树,不种草,人无根,畜无草。 山上级林开荒,山下必然遭殃。 山区没有林,有地不养人。 山光光,年年荒,光光山,年年干。 山上没有树,庄稼保不住。 种草种树两件宝,农业生产离不了。 山上郁郁葱葱,山下五谷丰登。 植树造林锁风沙,遍地一片好庄稼。 毁林造成水源少,水土流失到处跑。 封山育林把树栽,定能消灭水旱灾。 线多拧绳挑于斤,树多成林不怕风。 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序。 荒山造了林,治了灾害根。 到处绿葱葱,旱涝…  相似文献   

6.
林谚     
据︽人民日报︾ ︵菜心辑︶砸,棒秘发芽。 △深栽实不早宜柿子。枣水栗子,不涝 △涝梨早两岸栽杨柳。树核桃沟,溪河 △高山松腰,强过水浇。 △栽树过莫让春知道。柳腊栽桑;栽松 △春栽杨要稀。挤,杉要剃,桐 △松要淹。怕干,柳树不怕 △松树不南。喜寒,栽植不宜 △苹果性插柳柳成行。梨岗上杨,洼地 △早枣涝栽在山坡上。柳水自杨,桃杏 △干榆湿青,苗儿要新。 △条儿要林谚@栗心~~  相似文献   

7.
地处蛮汉山区、海拔1,850米的凉城县三庆乡兰家窑行政村的草芨背流域,过去是“种地不打粮,栽树全死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1982年,该村针对草芨背流域阴坡地多,土层厚的特点,试种落叶松获得成功。他们在植树时,按照林木的生物学特性对造林地进行科学规划。高山顶上种草,山腰栽落叶松,山底种农田,进行了沟、坡、地综合治理。1982年以来栽种落叶松5,400亩,由于栽树时严  相似文献   

8.
吐鲁番县五星公社卫星大队一小队认真落实党的林业政策,号召大力植树造林,提高社员收入。几年来,全队73户,372人,栽树36864株,平均每户有树512株,每人平均98株,栽树最多的户有一千株,最少户也有一百多株。今年,社员卖椽子檩条收入一万三千元,栽树最多的户有一千株,最少户也有一百多株。今年,社员卖椽子檩条收入13,000元,树苗三千元,社员皆大欢喜,都说种树好,增加了收入,支援了国家,提高了生活。  相似文献   

9.
砚山县八戛公社竜所大队大冲生产队,是一个只有十五户人家的山区队,这里每人只有耕地一亩,但全队却有宜林荒山一千多亩。从1964年开始,这个生产队就坚持年年栽树,年年育苗,逐步扩大了森林面积。现在全队粮食自给有余,集体栽了杉树四百多亩,共十一万棵;八角30亩,5,140棵;木姜子6亩,1,200棵;高约二尺的杉树苗一百万棵。最近,干部和社员作过一次较详细的调  相似文献   

10.
刺槐是锦州地区的主栽树种之一。全区有刺槐人工林一百万亩左右,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山区。多年来由于没有具体划分林种,培育措施基本是千篇一律,致使刺槐生长速度慢,没有充分发提效益。特别是随着刺槐林面积不断扩大,对划分林种的要求更加迫  相似文献   

11.
遵义县新土乡认真落实党的林业政策,切实解决农民营造自留荒山的具体问题。目前,这个乡的3500多亩自留山地,90%已经绿化。新土乡地处高寒山区,海拔1100—1400米左右。这里交通闭塞,几乎没有什么乡村工副业,但却有着大片的荒山秃岭,适宜发展林业生产。1981年秋,这个乡开展林业“三定”,给710户农民划定自留山3550亩、户均5亩、填了清册,发了山证。为加速绿化自留山、发动农民走兴林致富之路,这个乡采取了5条有力措施:一是广泛深入宣传“谁造谁有,谁栽树谁受益,子孙享有继承权,五十年不变”的林业政策和“要得富,多栽树”的道理;二是切实解决农民资金短缺,无钱购买苗木的  相似文献   

12.
民间林谚集锦丁林国农民要致富,就要多栽树。植树造林,富国利民。林木葱葱,人寿年年。到处绿油油,旱涝保丰收。山上林草茂,山下牛羊肥。绿了荒山坡,河沟清水流。山区平原皆绿化,风沙旱涝都不怕。高山密林云遮天,风调雨顺少灾年。青山常在,绿水长流。造下万亩林,...  相似文献   

13.
前人多栽树,后人多得福。招财进宝,植树是道。千棕万桐,子孙不穷。 狱留得青山在,不伯没柴烧。种上百棵柳,烧柴自然有。 狱山上绿油油,山下水长流。沿河多插柳,河提自然久。若要风沙住,山川多栽树。狱植树造林,富国利民。栽树一天,收益百年。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隔年就还钱, 狱狱山上千株树,打柴不用忙。村庄无树锅难开,四旁栽树柴自来。 狱狱山高林密云遮天,风调雨顺少灾年。要想河堤固,莫砍河边树。城市变林海,人民少公害。(二)植树无时,莫让春知。早春栽杉,十棵九发。春插扬柳夏栽桑,正月种松好时光。 试袄当阴油茶背阴杉,山顶栽松能安家…  相似文献   

14.
山核桃多在山区野生,是一种绿色无公害的营养型食品,富含多种维生素,具有防治冠心病、健脑、润肺、滋补等功效,深受人们喜爱,不仅市场需求较大,而其结实寿命可达百年以上,一年栽树,多年受益.但目前山核桃林分大多属提前衰老的低产林分,亩产效益低,强化山核桃低产林改造,对山核桃基地建设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生命的承诺     
杨善洲老书记植树造林的大亮山,大部分位于我们姚关镇。当初,老书记要到大亮山栽树,乡亲们都劝他,那地方风吹石头跑,栽树根本不可能。可老书记说:"以前,乡亲们不止一次地来找我,让我多为家乡做一些贡献。我承诺过,就一定要兑现!只要我们有决心,就一定能把树  相似文献   

16.
平顶山市:城市以绿化为重点带动灭荒,平原以窗口为重点推动绿化,育苗地以百亩以上的骨干苗圃为重点,保证育苗任务的完成;以实施城郊绿化工程为契机,多栽树、多管护、多收益,谁栽树、谁管护、谁收益,针对投入不足的问题,靠政策保证、利益驱动、行政发动,推动城郊平原绿化,促使一般性群众造林向工程化造林发展,并实行专业化管理。在产权制度改革上,有实力的企业和有实力的大户购买四荒使绿化工作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7.
要想富多栽树。赤峰县穆家营子公社下洼子大队党支部副书记郑华祥,在房前屋后栽树得到了实惠,生产木材价值二千五百多元。下洼子大队过去是风沙干旱的沙包地,全大队也没有几棵树木。合作化初期,上级号召家家户户植树造林,郑华祥的父亲郑国瑞老人响应上级号召,开始在房前屋后栽树。那时房后是个大沙包,老人起  相似文献   

18.
《林谚》     
植树造林,富国利民。栽上“摇钱树”,农业迈大步。栽树忙一天,利益得百年。农田林网化,防风又固沙。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家中富不富,先看宅旁树。绿了荒山头,于沟清水流。树是聚宝盆,养地又养人。攒粪就是攒粮,造林就是造福。植树把林造,抗旱又防涝。要想河堤固,沿河多栽树。沿山沿水不栽树,有上有水保不住。荒山变绿山,不愁吃和穿。要想田增产,山上撑绿伞。一棵大树,一座水库。《林谚》@王海波 ~~  相似文献   

19.
植树的科学     
说起栽树,有人说:“栽树谁都会,挖个坑,把树栽上就行啦,有什么学问。” 其实栽树里头有学问。不按科学造林,就会年年栽树不见林,劳民伤财;或者因生长不好,长不成材。 每一种树木都有它特有的适应性,它对不同纬度、气候、土壤和人们对树种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大理医学院图书馆馆长,白族老干部章兴,一九八三年底离休回到老家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七河区五峰乡北盘村度晚年。章兴回到故乡后,看到村前村后树木很少,村后的山地光秃秃的,全村的主要收入就靠粮食。章兴深知,单一抓粮食,要富也富不起来;山区要富,只有多栽树。这时,家乡正划完“两山”。“两山”到户后,社员植树绿化荒山的积极性很高,但缺乏树苗。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