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毛皮及其制品业出口增长较快,但从历史客观角度分析,我国毛皮产品出口波动较大,本文在分析2000—2014年我国毛皮产品出口贸易规模与市场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将我国毛皮产品出口划分为4个时期,同时结合联合国贸易数据库数据,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对中国毛皮产品出口贸易效应进行分解和量化分析,探寻我国毛皮产品出口波动的原因及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出口增长期还是萧条回落期,综合竞争力效应和增长效应都是影响中国毛皮产品出口的主要因素,其中综合竞争力效应影响力略强于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2.
<正>农牧经济一直是中国经济结构里重要的组成部分,农牧产品的出口不仅为中国经济创造了大量的外汇,同时推动整体国民经济的增长,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优化了贸易结构和产业升级。近年来,我国农牧产品的出口贸易快速、持续增长,但在中国农牧产品出口贸易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本文通过小波分析法对我国农牧业产品出口进行定量研究,同时对我国农牧产品出口商品结构的风险进行评估,以期为相关的出口贸易提供决策  相似文献   

3.
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模型)对2001年以来中国丝绸出口贸易的波动及其原因进行分析,与之关联的各因素中:国际市场需求变化是引起中国丝绸出口贸易波动的最主要因素;中国丝绸的竞争力效应均为正值,对丝绸出口有促进作用;丝绸产品结构效应除2009—2011年外均为负值,对丝绸出口有阻碍作用;丝绸出口市场结构效应仅在2008—2009年与2011—2014年为正值,但其对总效应的贡献率很小(1%左右),说明中国丝绸出口市场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以上各因素的变化和共同作用导致了中国丝绸出口贸易波动性变化。同样,其他主要丝绸出口国意大利和印度的丝绸出口贸易在2011—2014年均呈现下降趋势,但影响因素不同:意大利丝绸出口贸易减少是国际市场需求减少的负效应引起的;印度丝绸出口贸易减少则是由于国际市场需求减少和丝绸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共同引起的。基于上述分析结果,提出了稳定并适度扩大丝绸贸易的国际市场,根据国际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中国丝绸产品出口结构,以及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营销提升中国丝绸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中国乳业贸易的发展格局和发展路径,本文首先运用实证分析法对2013—2017年联合国贸易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中国乳业贸易总体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而运用贸易竞争力指数比较分析中国与部分国家的乳业贸易竞争力,通过计算HM指数研究中国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贸易依存度,在此基础上建立贸易引力模型,分析中国与沿线国家间乳业贸易的影响因素,最后测算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的贸易发展潜力。结果显示:中国乳业贸易竞争力较低,与"一带一路"国家间出口依存度弱,贸易国的金融状况、共同语言是影响两国乳业贸易的重要因素,无论是乳业进口贸易还是出口贸易,中国与沿线国家间贸易发展潜力尚未开发完全。最后,提出优化中国乳业贸易结构、提升国际竞争力、振兴中国乳业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纵观近30年中国茧丝绸生产与贸易波动的基础上,利用1995—2014年中美两国的丝绸贸易面板数据,就中国对美国的丝绸出口贸易影响机制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结果:(1)在美国经济波动时期,中国对美国的丝绸出口贸易与其经济波动具有显著正效应,且二者之间呈正相关;(2)美国经济波动促进中国对其丝绸出口贸易的产品主要是绸缎和丝绸服饰类,反映出美国的丝绸消费档次在提升的同时,中国的丝绸产品生产技术水平与出口贸易产品品质亦在相应提高;(3)价格已不再是影响中国对美国的丝绸出口贸易增长的主要因素,单纯依靠价格已不能赢得国际市场优势。正确预测美国的经济波动趋势,有利于分散其经济波动风险对中国丝绸企业的冲击,促进中国对美国的丝绸出口贸易水平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6.
中国丝绸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1992年以来中国丝绸出口贸易变化的基础上,应用丝绸出口贸易引力模型,就影响中国丝绸出口贸易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丝绸进口国的GDP、中国与丝绸进口国之间的地理距离、双边实际汇率和中国是否加入WTO等因素都对中国丝绸出口贸易有显著影响,提出了进一步优化市场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充分利用WTO规则和积极应对反倾销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蒋颖 《中国畜牧杂志》2013,49(2):13-17,46
从猪肉产品出口的种类结构、国外市场结构、国内区域结构角度,分析了中国猪肉产品出口贸易结构变化。结果显示,猪肉产品的资源禀赋条件较好,但产品国际竞争力趋于下降;出口贸易存在产品单一、深加工不够、出口区域过度集中等问题,应采取措施优化猪肉产品贸易结构。  相似文献   

8.
中美猪肉产业互补性对双边猪肉贸易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两国猪肉产业资源禀赋和生产率存在显著差异,双边猪肉贸易不平衡,产业互补性和贸易潜力有待提升。为研究中美两国猪肉产业互补性问题,本文以双边猪肉产业互补性指数为核心解释变量,对两国猪肉贸易引力模型进行了估计。结果显示:中美两国猪肉产业互补性指数对双边猪肉贸易有着正的影响;中美两国猪肉贸易潜力巨大,双边猪肉贸易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中美贸易纠纷逐步解决的背景下两国应加强猪肉产业合作,提高双边猪肉贸易互补水平。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给中国和蒙古国农畜产品贸易带来机遇。蒙古国作为畜牧业大国,畜产品有出口潜力。为了研究中蒙农畜产品贸易潜力,本研究采用比较优势指数、互补性指数及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对中蒙两国农畜产品贸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中蒙两国农畜产品贸易联系日趋紧密,两国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农畜产品种类稳定,具有互补性的农畜产品种类稳定。通过实证分析表明中国向蒙古国进出口农畜产品都存在贸易非效率因素,进口农畜产品属于"潜力开拓型",出口农畜产品属于"潜力巨大型",未来两国农畜产品贸易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框架下中日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贸易走向,以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2011—2020年中日农产品贸易数据和中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网预警信息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以及2012—2021年我国出口日本近十年被扣留召回数据,分析中日农产品贸易现状,以及加入RCEP对中日动植物及其产品贸易带来的影响。研究表明:中日两国动植物及其产品贸易中,部分领域呈现互补性,整体竞争关系不强;RCEP对中日两国动植物及其产品贸易有正面推动作用,有利于两国持续开展贸易合作。建议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完善预警机制,加强国际合作等措施,以提高我国动植物及其产品的竞争力,减少中日贸易摩擦。  相似文献   

11.
《中国蜂业》2016,(10):50-53
本文选用已构建的蜂蜜出口贸易引力模型对2010~2014年我国蜂蜜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与出口对象国之间的距离、出口对象国的GDP、出口对象国的人口数量、我国与出口对象国之间的双边贸易汇率、我国人口数量对我国蜂蜜的出口影响显著。其中出口对象国的GDP、我国的人口数量与我国蜂蜜出口量呈正相关;我国与出口对象国之间的距离、我国与出口对象国之间的双边贸易汇率、出口对象国人口数量与我国蜂蜜出口量呈负相关;我国蜂蜜的出口价格、GDP以及蜂蜜的产量对我国蜂蜜出口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日本作为中国排名前四的禽肉出口市场,一直利用其科技优势以及苛刻的检疫检测制度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的禽肉出口造成极大的限制,使中国禽肉出口量在波动中呈下降的态势。本文利用扩展的引力模型,分析日本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禽肉产品出口的影响,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最后,从政府、行业协会、企业这三方面为禽肉产品出口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07年下半年至2008年初,有两件大事深深影响到中国虾产品市场和中国水产品市场。一是,2007年6月始的中美水产品贸易事件,对中国对虾产品的生产与国际、贸易造成了严重影响。虾价严重低迷,市场行情一蹶不振,虾农增产不增收,相关对虾出口贸易的企业损失巨大。第二起事件,是南方50年不遇的冰冻灾害。  相似文献   

14.
基于1992–2016年我国牧草及牧草种子进出口贸易非平衡面板数据,借助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在系统梳理我国草产品贸易形势的基础上,对草产品贸易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草产品进口近年增长较快,出口长期处于低位;苜蓿干草为我国主要牧草进口品种,牧草种子进口种类较多;牧草贸易市场集中度高,牧草种子贸易伙伴国分布较散。我国草产品出口效率及贸易伙伴国对我国出口效率均呈现出下滑趋势,且牧草种子效率下滑速度高于牧草;牧草贸易效率高于牧草种子贸易效率;我国牧草出口效率高于贸易伙伴国对我国的出口效率,而我国牧草种子出口效率低于贸易伙伴国对我国的出口效率。我国草产品贸易效率的区域分布不均衡,牧草种子贸易表现尤为突出;近年来我国牧草对韩国的出口效率最高,牧草种子对荷兰和美国的出口效率更高;贸易伙伴中美国牧草对我国的出口效率最高,智利和美国牧草种子对我国的出口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5.
从外经贸部获悉,俄农业部兽医总局签署命令,自3月15日起暂停进口中国猪肉、牛肉和禽肉。自2001年7月俄对中国畜肉出口解禁以来,中俄畜肉产品贸易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取得一定进展。此次俄方在未从中国出口的肉产品中检测出任何违反俄进口检疫标准的有害物质,又未与中方磋商的情况下,单方面对中国肉产品出口实行禁令,外经贸部对此深表关注,并认为俄方这一举措与当前积极发展两国经贸关系的气氛不符,希望俄尽快解除禁令,保证两国贸易正常发展。日本农林水产省在2001年对中国产冻鸡肉实施精密检查期间,在305件抽查样品中…  相似文献   

16.
中俄水貂皮产品贸易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广才 《野生动物》2010,31(5):289-292,297
中俄两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貂皮产品消费市场,零售贸易额占全球市场的50%以上。中国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水貂养殖和水貂产品消费大国之一,同时又是全球水貂皮产品加工制造的中心。俄罗斯虽然也是全球水貂品产品消费大国,但他的加工业薄弱,90%的水貂产品依赖进口。中国是对俄罗斯水貂皮产品出口最大的国家,但由于俄罗斯的对外贸易政策以及我国对俄罗斯出口的水貂皮产品一直存在着灰色清关等现象,导致对俄罗斯出口的水貂皮产品贸易额不稳定。为了更好地提高我国企业的产品在俄市场上的竞争力,本文针对影响中俄两国水貂皮产品贸易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7.
王婷婷 《中国饲料》2021,1(14):125-128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饲料产品出口贸易增长速度逐渐降低,饲料产品的国际贸易逆差不断扩大,与此同时,我国数字贸易发展已形成一定的发展优势,本文首先分析了数字贸易对饲料产品贸易的影响,包括降低贸易成本、减少贸易时间、降低出口贸易准入门槛、满足个性化出口需求等。其次分析了当前我国饲料产品对外贸易能力提升的主要制约因素,包括传统的饲料产品外贸模式存在弊端、科研和运营人才培养不能满足需求及农村信息化建设不足。最后,本文提出了数字贸易下我国饲料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对策,包括加快推进农村数字经济产业化、提高饲料产品科技含量及附加值、加速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研发与建设。 [关键词]饲料企业|数字贸易|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畜牧与兽医》2016,(11):60-64
本文基于FAO国际肉鸭进出口贸易数据,从出口价格、国际市场占有率和RCA指数等方面对我国肉鸭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对影响国际竞争力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具有价格竞争力,靠在国际市场的高占有率取胜。肉鸭出口价格、产量、生产成本是主要影响因素,而汇率变化与是否加入WTO对我国肉鸭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并不显著。应着眼于突出规模、价格、专业化制胜的联合优势;扩大肉鸭产量降低生产成本;重视肉鸭产品出口的优质优价,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加强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积极实施肉鸭产品出口的多元化,开发国外市场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加入WTO给我国畜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抬头,一些进口国借食品安全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不断地给我国畜禽产品出口国制造麻烦。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畜禽产品出口遭受到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手段明显增加,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2002年我国畜产品进出口贸易概况2002年是我国加入WTO的第一年,从我国畜禽产品进出口贸易总的情况看,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欧盟等国设置的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的畜禽产品出口产生了不利影响。2002年1-11月畜产品累计出口25.5亿美元,同比下降4.4%;累计…  相似文献   

20.
笔者采用Trade Map数据库2001—2015年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数据,利用恒定市场份额(CMS)模型,对影响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规模变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波动的主要原因是中亚五国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化;同时,对不同种类的农产品,影响中国对中亚五国出口增长的因素存在明显差异,中国出口中亚五国农产品竞争力的提升以及产品结构适应中亚五国进口需求的变化,是推动第1类产品(动物类产品)、第4类产品(饮料及烟酒等产品)、第11类产品(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农产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而中亚五国进口需求的扩大是促进第2类(植物类)、第3类(动植物油脂类)农产品出口增长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