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明确不同种植环境番茄田中烟粉虱及其天敌的发生规律,于云南省元谋县番茄种植区选取露地和大棚番茄田,采用五点取样法进行系统调查,并使用时间生态位指数和灰色关联度指数分析烟粉虱及其优势天敌在时空上的跟随关系。结果表明:露地番茄田中烟粉虱若虫和成虫的种群密度均高于大棚番茄田。在整个调查期内大棚番茄田中雌性烟粉虱占比均显著高于露地番茄田。露地和大棚番茄田中烟粉虱若虫在番茄植株中部叶片的种群密度均最高,烟粉虱成虫在植株上部叶片的种群密度均最高。两种番茄田中烟粉虱的优势天敌均包括烟盲蝽、六斑月瓢虫、丽蚜小蜂和海氏桨角蚜小蜂,其中露地番茄田中优势天敌还包括异色瓢虫,且露地番茄田中优势天敌的种群密度均高于大棚番茄田。露地番茄田中天敌与烟粉虱的个体数量益害比均大于大棚番茄田。在露地和大棚番茄田中,六斑月瓢虫与烟粉虱的时间生态位重叠指数均最大,其值分别为0.96和0.99,六斑月瓢虫与烟粉虱的空间跟随关系最密切,其灰色关联度值分别为0.33和0.36。针对烟粉虱的聚集习性,在防治时可以重点防治烟粉虱聚集的植株中部和上部。露地番茄田中烟粉虱自然天敌资源丰富应加以保护,同时在大棚内烟粉虱发生早期释放优势天敌创...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我国山东西北部地区温室大棚内外烟粉虱越冬情况,我们于2015年1月份在禹城2种不同控温方式温室大棚(高温棚和低温棚)内番茄植株上和温室大棚内外杂草上调查了烟粉虱的越冬状况。结果表明,在该地区低温棚内烟粉虱以卵和伪蛹越冬,在温室大棚内外杂草上未发现烟粉虱;在高温棚内,烟粉虱各个虫态都有发现,在高温棚内外的杂草上也发现一些烟粉虱成虫。低温大棚内烟粉虱以卵和伪蛹越冬,这一结果暗示了烟粉虱的卵和伪蛹比成虫和若虫阶段有更强的抗寒能力;另一方面推测在露地上,该虫在1月份4℃等温线左右以北还有一个以卵和伪蛹越冬的区域。此外,高温大棚外杂草上发现烟粉虱成虫,说明烟粉虱在冬季也具有扩散能力。  相似文献   

3.
江苏地区烟粉虱的发生为害与生态防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粉虱是江苏棉花、蔬菜、花卉等作物上的重要害虫。在江苏地区,烟粉虱不能在露地越冬,但可以在保护地越冬;春末夏初,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向露地作物上扩散为害。烟粉虱从保护地向露地第一次扩散在500 m范围内,食料条件恶化时再次向周边扩散。在食料丰富的田间一般在寄主植物冠层上5~10 cm飞行。越冬虫源丰富、外地虫源引入、作物布局有利、抗逆性增强、预警机制不健全和防治方法不当是烟粉虱暴发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烟粉虱"区域控制、全程控制、生态控制"的防控原则。  相似文献   

4.
烟粉虱是近几年来在蔬菜、花卉、棉花等作物上发生为害日趋严重的害虫之一。它寄主广泛,适应性强,繁殖速度快,干旱少雨对其发生十分有利,7月~9月份为其为害高峰期,一直持续到10底-12月初,再由露地蔬菜转入大棚为害,越冬,一小部分在露地杂草上越冬。  相似文献   

5.
烟粉虱是一种世界性重大害虫,随着杀虫剂的抗药性问题以及在蔬菜上的残留问题日益严重,生物防治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措施。本文研究了释放巴氏新小绥螨对温室大棚番茄上自然发生的烟粉虱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释放巴氏新小绥螨,对温室大棚番茄上的烟粉虱的种群具有明显的压制作用;温室大棚番茄上烟粉虱种群,在释放捕食螨和常规对照处理间的总体动态趋势相同,烟粉虱的数量在番茄植株上的分布均为上部中部下部叶片,但常规对照处理的烟粉虱数量是释放捕食螨处理的2~3倍;在烟粉虱种群密度低时,释放巴氏新小绥螨的防治效果较好,达到90%以上,随着烟粉虱密度的增大,巴氏新小绥螨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下降,但番茄拉秧时防效仍可达到55.70%。相比化学农药,释放巴氏新小绥螨的生物防治措施对治理烟粉虱更具有稳定性和长效性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Q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成虫对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的传毒特征,应用RT-PCR技术检测了ToCV在Q型烟粉虱成虫体内的存留时间、Q型烟粉虱成虫对ToCV的获毒效率及传毒效率。结果表明,Q型烟粉虱成虫离开带毒番茄植株后,其带毒率随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最初为85.73%,96 h后仅为17.14%。在相同温度下,Q型烟粉虱成虫的获毒率先随着取食时间的延长而提高,而后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当温度为21、26、31℃时,Q型烟粉虱成虫获毒率达到峰值的时间分别为72、48、6 h,最高获毒率分别为56.52%、54.17%和61.64%。当温度为26℃时,Q型烟粉虱成虫的传毒效率随着取食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取食时间为0.5 h时,番茄植株带毒率为25.00%,取食时间为48 h时,番茄植株带毒率达91.67%;温度对Q型烟粉虱成虫的传毒效率有极显著影响,取食48 h后,在21~31℃条件下番茄植株带毒率为83.33%~91.67%,在16℃条件下仅为16.67%。表明Q型烟粉虱成虫对ToCV具有较强的获毒和传毒能力,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可以防止ToCV的扩散和蔓延。  相似文献   

7.
调查研究了新疆吐鲁番地区瓜套棉种植模式烟粉虱的时空动态,结果表明:瓜套棉田与单作棉花两种种植模式下烟粉虱在甜瓜和棉花寄主上的发生规律表现一致。套作甜瓜上的烟粉虱成虫的数量显著高于套作棉花和单作棉花,而套作棉花与单作棉花烟粉虱成虫数量动态和空间分布均差异不显著。瓜套棉与单作棉花烟粉虱成虫空间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在早晨8:00平均温度较低时(22℃),套作甜瓜、套作棉花和单作棉花烟粉虱成虫数量均表现出上部中部下部的分布特征,但在多数调查时间点未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而中午14:00和黄昏19:00时平均温度较高(分别为32和28℃),两种种植模式下所有寄主的下部叶片烟粉虱成虫数量上升。两种种植模式下,无论是甜瓜寄主还是棉花寄主,烟粉虱若虫均以植株中部叶片数量最大。套作甜瓜若虫的空间分布规律为中部≥下部上部,而套作棉花和单作棉花若虫的空间分布规律均是中部上部≥下部。  相似文献   

8.
《湖北植保》2007,(6):4-4
近几年来,烟粉虱已成为武汉市蔬菜生产上的重要害虫。它以成虫和若虫吸食植物营养汁液。寄主广,适应性强,世代重叠严重,繁殖快,喜飞善跳。在武汉地区基本可周年为害,可在棚室蔬菜、露地杂草及残体上安全越冬,对蔬菜生产造成严重威胁。烟粉虱喜好高温干燥的气候环境,适宜温度为18℃~21℃。入秋以来,由于武汉市持续高温干旱少雨,十分有利于该虫繁殖为害,据调查,当前在园主栽蔬菜田间虫口基数,为害程度,世代重叠现象的较严重。如防治不力,将给武汉市冬春棚室蔬菜带来极大隐患。由于本地小气候温暖环境所致,烟粉虱可安全越冬。特别防范露地害虫…  相似文献   

9.
2006年开始,烟粉虱在我市严重发生,其中延秋大棚辣椒受害特别严重,我市延秋辣椒常年种植面积达80hm^2,亩产量1500kg/667m^,经济效益较高。辣椒是烟粉虱嗜好寄主,秋季进人延秋大棚在辣椒须要揭裙膜通风,烟粉虱乘机进人,进入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后,气温降低明显,露地烟粉虱大量迁移到大棚内,对大棚内辣椒产生严重危害,个别大棚产量损失达70%,辣椒果实黄化,达不到上市销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贤振华  唐博 《广西植保》2008,21(1):27-28
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是我国近年来严重发生为害的一种害虫,无论大棚或者露地作物,均严重受害。该虫的成虫为白色小飞虫,体长不到1mm,停在植株上时,左右翅合拢呈屋脊状。烟粉虱是一种多食性害虫,寄主十分广泛,除危害番茄、黄瓜、甜瓜、甜椒、茄子、豆类、十字花科蔬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明确武汉、荆州、孝感、随州、武穴5个棉花主产区烟粉虱生物型组成。[方法] 通过以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I(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oxidase I, mtCOI)为基础的PCR RFLP和基因测序的方法,鉴定湖北5个棉花主产区烟粉虱地理种群的生物型组成,并分析5个地理种群与其他省种群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 Q型烟粉虱为湖北省棉花主产区的优势种群,而武汉温室种群则均为B型烟粉虱,土著生物型ZHJ1型在大田中略有分布;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湖北省棉花主产区B型和Q型烟粉虱种群均与中国其他多个省的烟粉虱种群亲缘关系较近。[结论] 本文研究结果可以为湖北省5个棉花主产区烟粉虱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茶黄蓟马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黄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 Hoods)是江西茶园茶树(Camellia sinensis)叶片上的重要刺吸性害虫。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调查该虫在南昌地区的生物学特性。调查结果表明:该虫在江西黄马茶园1年发生8~10代,主要以成虫和少数若虫越冬。以若虫越冬的个体3月中旬开始羽化;以成虫越冬的个体4月上旬开始产卵。4月中旬茶园始见初孵若虫。11月出现的成虫和少数若虫进入越冬。成若虫喜食嫩芽和幼叶,导致叶片组织坏死。在22~30℃条件下,温度对茶黄蓟马发育历期有显著影响,随着温度升高,卵期、若虫期和成虫寿命都逐渐缩短,卵期8~3.83 d,若虫期15~7.4 d,成虫寿命26.92~16.9 d。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室内生物活性测定法系统测定了烯啶虫胺对烟粉虱不同虫态的毒力、成虫持效性、抗性风险评估和不同施药方法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烯啶虫胺对烟粉虱低龄若虫和高龄若虫均表现出较高毒力,对成虫也有一定毒力,而对卵效果较差。烯啶虫胺水剂100 mg/L处理时对烟粉虱成虫1~15 d的校正死亡率在80.18%~92.13%之间,随着时间的延长,烯啶虫胺对烟粉虱的防效降低。烯啶虫胺喷雾和灌根方法效果较好,从速效性来说,喷雾好于灌根,从持效性来说,灌根优于喷雾,两种方法均显著高于单叶施药和涂茎法。经过8代6次选育,烟粉虱对烯啶虫胺抗性发展缓慢,与选育前相比敏感性降低2.653倍,烟粉虱对烯啶虫胺的抗性现实遗传力为0.102 5,在50%~90%的筛选压力下,要获得10倍抗性,需要9~21代,表明烟粉虱对烯啶虫胺有产生抗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对高邮地区烟粉虱寄主植物进行了调查,共查到烟粉虱寄主21科、48种(变种);烟粉虱在不同寄主上的危害程度有一定差异;通过棉田烟粉虱的系统调查,初步探明其发生特点及主要生物学特性,并提出了烟粉虱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福州市发生由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引起的朱槿曲叶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棉花曲叶病是世界棉花生产上最具毁灭性的病毒病害,其主要病原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Cotton leaf curlMultan virus,CLCuMV)已经入侵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多个地理区域,扩散危害范围日益加大.2011-2012年调查发现福建省厦门、福州和宁德等多个城市绿化植物朱槿(Hibiscus rosa-sinensis)发生朱槿曲叶病的流行.应用双生病毒通用引物以及烟粉虱生物型鉴定的通用引物,通过PCR扩增、序列分析等方法,分别检测或鉴定了福州市朱槿曲叶病的病原、介体烟粉虱的生物型以及朱槿病株上烟粉虱的带毒率.结果显示:福州市朱槿曲叶病的病原是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与CLCuMV广东分离物和广西分离物的相似性高达99.6%以上;介体烟粉虱生物型为B型,病株上烟粉虱的带毒率为100%.试验结果说明CLCuMV已经扩散至福建省,应警惕和控制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的进一步扩散和危害.  相似文献   

16.
烟粉虱Bemisia tabaci已严重危害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而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嗪已被广泛用于烟粉虱的防治,但由于常年应用,致使烟粉虱对噻虫嗪产生了严重的抗性,而目前其抗药性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荧光定量PCR比较分析烟粉虱噻虫嗪抗性及敏感种群,发现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6DV5在噻虫嗪抗性品系中的表达量为...  相似文献   

17.
许多粉虱寄生蜂雌蜂对粉虱若虫的攻击方式不仅是寄生,而且还能取食。本文以海氏桨角蚜小蜂Eretmocerus hayati作为测试寄生蜂,Q隐种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作为寄主,在非选择和双向选择条件下调查了寄生蜂对寄主的取食和寄生选择性。研究结果表明,非选择试验条件下,海氏桨角蚜小蜂48 h内取食1~4龄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若虫的数量分别为10.7、6.4、6.7、5.0头和4.4、3.7、2.8、2.3头,寄生1~4龄烟粉虱若虫的数量分别为22.1、27.5、25.4、16.5头,但不能寄生各龄期温室白粉虱若虫;而在选择试验条件下,寄生蜂取食1~4龄烟粉虱若虫的数量分别为同龄期温室白粉虱若虫数量的1.8、2.6、2.5、1.5倍。说明寄生蜂的取食寄主能力明显受寄主种类和龄期的影响。海氏桨角蚜小蜂更适合用来防治烟粉虱,但不适于防治温室白粉虱。  相似文献   

18.
B型烟粉虱对12个大豆品种的选择及适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温度(26±1)℃、湿度60%~70%、光周期L∥D=14h∥10h的试验条件下,研究了B型烟粉虱对12个大豆品种的选择性以及这些品种对其生长发育、繁殖、存活和种群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B型烟粉虱对12个大豆品种的选择性有明显差异,其中对3618-4和浙春3号有很强的选择性,而对辽鲜1号的选择性最弱;此外,B型烟粉虱在不同大豆品种上的适生性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3618-4和浙春3号上的生存和繁殖适合性最高,即抗虫性最弱,而在辽鲜1号和5702上的生存和繁殖适合性最低,即抗虫性最强。  相似文献   

19.
烟粉虱在山东烟区的发生动态及为害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调查了烟粉虱在山东烟田的发生动态和在不同县(市)的发生为害情况,结果表明:烟田烟粉虱成虫的发生动态年度之间大致相同,每年5月底6月初田间开始出现成虫,至7月下旬烟粉虱成虫发生量达到高峰,持续到8月份仍为害较重。烟粉虱在山东省主产烟区均有发生为害,并且不同产区其发生程度不尽相同,且各县(市)主栽品种烟粉虱的发生程度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0.
番茄地烟粉虱空间格局参数特征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6年通过对春季番茄烟粉虱不同发生密度地块调查,取得了11组样本资料,应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法和Taylor法等对其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检验,结果表明烟粉虱成虫在番茄上呈聚集分布,其聚集度是随着种群密度升高而增加。其聚集原因经Blackith种群聚集均数测定,当m<2.9638时,其聚集是由于某些环境如气候、栽培条件、植株生育状况等所引起的;当m≥2.9638时,其聚集是由害虫本身的聚集行为与环境条件综合影响所致。比较几种抽样方式以五点式为最佳,并提出了最佳理论抽样数和最佳序贯抽样模型:N=1.962/D2[1.007 9/m+0.0633],Tn=1.0079/[D20-0.0633/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