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4 毫秒
1.
龙眼高接换种是优化龙眼品种结构,淘汰劣质品种,实现龙眼良种化、区域化,提高龙眼品质和产量的快捷有效途径。只要加强管理,措施得当,一般1—3年即可恢复树冠并开始投产。现将龙眼高接换种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
龙眼是丰泽区特色农业支柱产业 ,福眼品种占90 %以上 ,品种单一 ,产期集中。为改变龙眼生产的困境 ,必须调整早、中、晚熟比例 ,增加优质鲜食品种。开展龙眼高接换种 ,是龙眼优化品种结构的好办法。我区在 1998年进行少量龙眼高接换种试验 ,2 0 0 0年在观察和综合试验基础上 ,有选择地引进龙眼晚熟品种 ,进行高接换种工作 ,现将技术介绍如下 :1 嫁接技术1 1 嫁接时间  2月中旬至 4月上旬 (雨季前 ) ,气温在 15℃以上 ,相对湿度 70 %~ 80 %以上 ,均可以进行高接换种。1 2 接穗要求 径粗 0 7cm以上 ,芽眼明显 ,不能有盲眼 ,枝条不能…  相似文献   

3.
龙眼高接换种技术是优化龙眼产业结构的重要方法,也是改造低产龙眼果园的有效途径,具有投入少、收益高等优点,其技术要点包括高接换种对象、良种选择、嫁接前管理、嫁接时间、接穗采集与处理、砧木选择、高接部位选择、嫁接方法等.龙眼高接换种后的管理对提高接穗成活率及树冠恢复有很大影响,因此需从及时抹除不定芽、挑芽留梢、水肥管理、去除抽水枝和解膜、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加强管理,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龙眼高接换种技术是优化龙眼产业结构的重要方法,也是改造低产龙眼果园的有效途径,具有投入少、收益高等优点,其技术要点包括高接换种对象、良种选择、嫁接前管理、嫁接时间、接穗采集与处理、砧木选择、高接部位选择、嫁接方法等。龙眼高接换种后的管理对提高接穗成活率及树冠恢复有很大影响,因此需从及时抹除不定芽、挑芽留梢、水肥管理、去除抽水枝和解膜、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加强管理,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在福建省东山县,对龙眼果园进行高接换种,都是在春季进行,导致成活率不高;对于当年春季没能嫁接成功的,也大多等到来年春季才进行补接,这样就延误了一年时间,使树冠不能及时得到恢复。我们通过多年摸索,基本掌握了龙眼秋季高接换种技术要点,嫁接成活率可以达到80%以上。现将提高龙眼秋季高接换种成活率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龙眼是福建莆田主栽果树,现有面积约16000公顷.但当前龙眼生产上存在青壮年实生树较多,品种单一老化,采收期集中,产量偏低等现象.为在根本上改变现状,采用高接技术进行换种,是短期内实现龙眼良种化的一条捷径.但传统上对龙眼青壮年树高接换种方法较为复杂,存在管理不便,成活率偏低等问题.为此,我们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对龙眼高接换种技术作了进一步的试验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引进的四季蜜龙眼新品种进行高接换种,简述了高接换种技术的具体操作及砧木选择要求,总结了嫁接后的栽培管理措施,主要是修剪、控梢促花、施肥,以及产期调节,并提出发展四季蜜龙眼栽培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龙眼高接换种的适用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眼是同安区的主要水果 ,面积 0 83万公顷 ,而加工类型的水涨、赤壳占龙眼总面积的 80 %以上。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我区品种单一化的布局已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因此 ,必须采用高接换种、优化品种结构 ,才能增强龙眼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提高生产的经济效益。高接换种的侧重点是幼龄树。幼龄树树体较小 ,嫁接部位低 ,换种嫁接枝条数少 ,新树冠形成快 ,对产量影响不明显 ,便于操作 ,省工省本见效快。其次是适龄树。壮年和老年结果树不提倡高接换种。目前 ,我区壮年和老年结果树是龙眼产量的主要构成部分 ,所占面积不大 ,保留…  相似文献   

9.
以福眼龙眼为砧木,松风本龙眼为接穗,开展了高接换种试验。结果表明,嫁接亲合力好,高接后枝梢生长旺盛,果实具有松风本固有的品种特性,成熟期比福眼迟10—15d,是优化泉州市龙眼品种结构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接技术进行换种,是短期内实现龙眼良种化的一条捷径。我们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对龙眼高接技术作了进一步的探讨,1998年2月25日~11月30日,在仙游县郊尾镇万亩优质晚熟龙眼基地示范片,以10年生的实生龙眼为砧木,2年生以上松风本为接穗,分别用切接法、嵌接法进行高接。现将试验结果与实践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宁德市地处闽东沿海,是福建省龙眼栽培的最北缘地带。晚熟龙眼生产主要分布在蕉城区、福安、福鼎沿海,同一品种成熟期为全国最晚,发展晚熟龙眼具有区位优势。目前,其主栽品种是福眼。福眼属于中熟品种,在宁德属晚熟,成熟期在9月中旬,无法充分发挥特晚熟地域优势。随着晚熟、特晚熟龙眼品种如松风本、立冬本的选育成功,特晚熟龙眼生产有了品种保证。而龙眼品种的更新换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高接换种。笔者针对龙眼砧木的粗度、高换接口高度对高接换种成活率,以及嫁接成活后树体的恢复和结果的影响开展了研究,以期为生产上龙眼更新换代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古山 2号系广东省揭阳县林业局于 1 982年开展龙眼品种资源普查时发现 ,经多年品比试验和生产示范选育而成的早熟、丰产、稳产、优质的龙眼鲜食新品种。我所于2 0 0 0年春季引进该品种的枝条进行高接换种 ,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1 试验基本情况试验地设在本所龙眼园。果园系经改良耕作的红壤缓坡地 ,土壤肥力中等。于2 0 0 0年春季采集古山 2号 1~ 2年生健壮枝条 ,对 1 2~ 1 3年生的福眼进行高接换种 ,在第 1~ 2级分枝上进行多头、单芽切接 ;每株 6~ 1 2个接穗 ,共高接换种 4株 ,果园常规管理。采用综合调查和定点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随机…  相似文献   

13.
《现代园艺》2020,(5):81-82
龙眼的功效很多,既可作药品,也可作茶类物质,还可作水果食用,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并且表现出较高的市场价值。基于此,重点阐述龙眼高接换种矮化高效的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为了给龙眼老品种改造寻找出路 ,2 0 0 0年以来进行了高接换种研究 ,取得了显著成效 ,现将关键技术简介如下。1 试验园基本情况  试验在福建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农场龙眼园进行。以 30~ 35年实生龙眼树为供试树 ,面积 6 6 6 7m2 ,土壤为冲积砂壤土 ,土层深厚 ,有机质含量 0 99% ,pH值 5 8,年平均气温 2 1 1℃ ,年降雨量 152 3mm。2 培育健壮的砧木新梢2 1 挖沟断根改土 在高接换种之前 ,先进行挖沟断根改土。具体做法 :高接换种的上年冬季 ,在树冠滴水线内侧挖深、宽各 4 0~ 50cm的改土沟 ,沿沟壁剪去露出的根 (剪口要平滑整齐 ,…  相似文献   

15.
龙眼高接换种可以把低产劣质品种,更换为高产优质的品种。我县在莆田县果农的指导下,今年在新民公社西湖大队举办龙眼高接换种培训班,现将有关嫁接技术要点整理如下:一、接穗选择与取穗接穗要选择2年生充实饱满棕红色的枝条。直径大小以1.2~1.5厘米为宜。长度4~5寸,要注意保护芽眼,采穗后及时去掉叶片,防止水分养分消耗。接穗用不完的,可用塑料袋包藏。时间长的要进行沙藏。  相似文献   

16.
<正> 四川泸州以特产龙眼著名,过去多为实生繁殖,品质良莠不齐,难于商品化。1982年我们在龙眼小苗双芽腹接成功的基础上,对7~10年生实生龙眼以同法进行多头高接换种。接穗为本所选育的八月鲜、沪元106。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永川区2000年以前栽植的龙眼苗木良种率低,为此,于2008—2011年实施了高接换种工作。本文从“高换对象,高接品种,接穗采集与处理,嫁接时期,嫁接部位,嫁接方法,接后管理”等方面对该项技术作总结。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源山生态开发有限公司(简称“源山”)是南亚热带龙眼名优基地,1995年开始引进18个国内外龙眼优良品种进行试验,1998年在福眼树上高接立冬本2000株、松风本1000株。2001年试产15000kg,2002年结果30000kg,2003年总产75000kg,批发价10~12元/公斤。高接换种晚熟品种立冬本、松  相似文献   

19.
"高宝"龙眼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杂交育成的优质、大果、晚熟、果肉多、含糖量高的龙眼新品系,2014年以高接换种方式引种到四川省泸州市。引种5年表现为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在"蜀冠"龙眼上高接成活率高,亲和性好。嫁接后生长壮旺,易成花结果,成熟期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较泸州"蜀冠"龙眼晚20 d左右。引进的"高宝"龙眼单果质量18.3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0.3%,可食率68.3%,果实主要性状保持原有优良特性并优于目前泸州地方良种"蜀冠"。  相似文献   

20.
泉州市洛江区龙眼种植面积约有5333hm^2,福眼占97%以上。由于品种单一,果实成熟期集中,给采摘、销售、加工带来极大的不便,造成价格偏低、效益不高,一定程度地挫伤了果农的积极性。要提高种植龙眼的经济效益,必须把目前的单一品种结构调整成早、中、晚熟特优品种合理搭配的多元化良种格局。如何采用龙眼高接换种技术,提高高接成活率,促成换种树及早投产,是当前龙眼品种结构调整的技术关键。近年来,笔者就此进行了试验和观察分析,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