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离子束介导玉米DNA对小麦第2代群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离子束介导后的第2代小麦群体为研究材料,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观察鉴定。结果表明,在第2代群体内出现了更多的变异类型和更宽的突变谱,这些变异类型主要包括植株高度、植株形态、叶型、穗型、生育期和籽粒性状等6个方面。植株高度的分离状态表现出明显的随机性;株叶形态的变异因受体材料的遗传基础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特异性;穗型变异的规律并不明显;生育期的变异和籽粒性状的变异表现出数量性状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为拓宽小麦种质资源,创造优异新种质,以6个玉米品种和1个银杏品种的总DNA为转化供体,以4个小麦品种为转化受体,进行了离子束介导遗传转化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离子注入和离子束介导遗传转化后,受体材料田间出苗率有明显降低,离子注入、DNA溶液浸泡和离子束介导遗传转化处理小麦当代都有一定的变异率,具有明显的生物效应;离子注入和离子束介导遗传转化的当代生物效应二者间没有明显差异,但较DNA溶液浸泡均更明显.田间出苗率和当代变异率能较一致地反映离子束介导遗传转化存在基因型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T1代收获2241株,选出蛋白质含量>15%的单株占样本总数的2.76%,湿面筋含量>35%的单株占样本总数的0.54%。对T2代籽粒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分析发现,T2代的高蛋白植株明显增加。T2代湿面筋含量>35%的优良单株占样本总数的4.36%。表明离子束介导大豆DNA对小麦的蛋白质、湿面筋含量的提高有明显的效果。24h DNA温育有可能是离子束介导大豆DNA导入小麦的理想条件。  相似文献   

4.
用低能离子束介导,将大豆全DNA分别导入中育5号、淮阴9628、温优1号、济麦1号4个小麦品种,获得高蛋白(>18.5%)单株5个,最高株蛋白质含量为21.44%;低蛋白(<11.5%)单株3个,最低株蛋白质含量为10.96%。研究结果还表明,不同小麦受体基因型的转化效率明显不同,介导时间对转化效率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超低能离子束处理小麦种子生物学效应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离子束技术用于种子处理及作物育种方面是农业上开发的一种新技术,由于适当剂量离子束能量的影响,可诱发种子的基金突变.  相似文献   

6.
为了培育高产优质苜蓿新品种,利用N+束介导方法将玉米DNA导入苜蓿种子,在当代获得了多种变异植株。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株高、茎粗、分蘖数差异显著的5种变异植株(3-8、4-12、4-13、4-25、4-26)的基因组DNA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苜蓿变异植株与对照苜蓿间的AFLP扩增图谱相比,分别检测到16、14、12、20、13条差异带,差异率分别为6.3%、5.1%、4.4%、7.1%、4.7%,变异株与对照苜蓿基因组DNA多态性存在明显差异;变异株4-25中检测到与阳性对照玉米一致的2条DNA目的带,为离子束介导玉米DNA转化苜蓿提供了分子证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离子束注入和大豆DNA浸泡 2种手段处理小麦种子 ,测定F1 代小麦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离子束注入导入大豆DNA后可引起小麦蛋白质含量的改变 ,处理后的小麦蛋白质含量随离子束剂量的加大和供体蛋白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8.
离子束介导外源全DNA转化拟南芥菜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 30kev的Ar+ 离子 ,以 1.5× 10 17ions/cm2 的注入剂量分别介导外源拟南芥菜 (Lansberg生态型 )、甘蓝、红甜菜和芦荟的全DNA转化拟南芥菜种子 (Columbia生态型 )。转化当代营养期表型变异率与外源供体和转化受体的亲缘远近没有必然的联系 ,而低育性株率却随着外源供体亲缘关系的从近到远 ,呈现一种从低到高再变低的变化趋势。从低育性株后代中选育出 2个稳定的突变体 ,该突变体不但保持了其亲本的低育性 ,而且其他性状也有较显著的变异 ,如株型、叶型等。  相似文献   

9.
利用离子束介导技术,对水稻豫粳6号种子进行Ar+照射处理,然后用玉米基因组DNA介导液进行转化处理。采用复性电泳技术对其幼苗叶片在不同pH下的蛋白水解酶瞬时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pH条件下各处理蛋白水解酶表达存在明显差异。与对照相比,Ar+介导玉米DNA的水稻幼苗叶片在pH 4.5条件下检测到1条129 kD的新酶带,缺失41、97、192 kD的3条酶带;在pH 7.0时检测到1条167 kD的新酶带,缺失1条67 kD的酶带;在pH 8.5条件下缺失1条61 kD的酶带,并且在192~234 kD检测到1条活性较强的亮带区。这表明,Ar+介导玉米DNA的水稻在蛋白质表达水平上产生显著差异,这可能是玉米DNA片段进入受体水稻细胞并引起受体基因表达改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γ线照射和离子束注入小麦生物学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0Co-γ射线和离子束注入小麦的生物学效应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离子束注入的M1代,穗部性状未发生明显变异,但株高,成株率随着离子注入剂量的增大而降低,高剂量的抑制作用非常明显,但低剂量对小麦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50GY的^60Co-γ射线处理效果与中等剂量的离子束注入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11.
离子辐射诱变小麦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郭向萌  押辉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1):6334-6335,6410
阐述了离子辐射技术在小麦育种方面的应用情况,介绍了离子束诱变小麦育种的原理、方法,离子辐射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离子辐射技术在小麦育种方面取得的成就、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2.
离子束生物技术在小麦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阐述了离子束生物技术在小麦育种领域应用情况 ,概括介绍了离子束诱变育种和离子束介导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及方法 ,对离子束小麦育种过程中涉及的主要技术参数作了详细描述。还介绍了最近发现的离子束诱变小麦遗传新规律和离子束辅助外源裸露大分子DNA转移在小麦育种中的新进展 ,提出了离子束生物技术在育种领域急待解决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离子束介导外源全DNA转化对作物改良的原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远缘杂交的实质是分子水平的片段杂交 ,进化过程中物种间的渐渗杂交是远缘杂交的自然形式 ,从而认为物种间分子水平上的片段杂交具有进化意义。离子束介导外源全DNA转化具有相似的机理。一些渐渗杂交引起的进化现象 ,也可为离子束介导外源全DNA转化技术的应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离子注入小麦诱变育种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简要回顾了离子注入小麦诱变育种的引变剂量探测、突变后代种植和选择的做法,阐述了出现的变异类型和育种的进展,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5.
离子注入过程中真空和温度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鉴54、豫农118及豫麦18号为材料,研究了离子注入过程中靶室环境因子真空和温度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对试验材料的出苗率影响不大,其出苗率都在90%左右。温度对出苗率的影响随着剂量率的增加逐渐明显:1mA剂量率离子注入产生的温度升高对种子的出苗率影响和真空相似,2mA、3mA剂量率的温度升高对出苗率影响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对幼苗生长势而言,真空处理表现出对幼苗生长的刺激作用。随着剂量率增加,温度对小麦幼苗损伤程度逐渐加剧,具体表现在苗高降低、第1叶长变短。剂量率间差异显著,品种间有辐射敏感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离子束辐照对pUC18质粒DNA结构和功能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离子束辐照pUC18质粒DNA,可以造成其DNA链的断裂。在剂量较低的情况下(5~15×1015N+/cm2),以单链断裂为主,电镜下主要呈开环结构;在相对较高的剂量下(25×1015N+/cm2),由于相对部位双链的断裂出现,电镜下可观察到线性质粒结构。经离子束辐照的质粒DNA,其转化活性(即存活率)随处理剂量的增加而降低,且LacZ基因也能发生较高频率的突变,与60Co—r射线相比,在存活率相近的情况下,突变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