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空白造型     
盆景艺术的空白造型,可以借鉴绘画、书法的空白造型及其理论,但不能机械地照搬。书画的空白造型是平面的二度空间造型,盆景的空白造型是立体的三度空间造型,二者各有异同。因而在盆景创作中就应当考虑到前后、左右、上下、内外、穿插、延伸、视感及心理平衡等关系。仲济南的山水盆景《故乡情》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岭南盆景艺术造型是以截干蓄枝法为基础,不用蟠扎法构图造型的。这与南方气候温暖潮湿、雨量充沛,植物生长快有关。截干蓄枝法,已成为盆景艺术造型的独特方法,被世界各国盆景爱好者广泛接受。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盆景艺术的普及和发展,广大盆景爱好者对树桩造型方法日渐重视。综观各地盆景流派,在树桩造型方面,都有自己的传绩手法和独到之处,很值得人们学习借鉴。但是,正象其他艺术形式一样,需要不断革新、创造和发展。我们“陋园”盆景小组,在这方面  相似文献   

4.
正确认识盆景分类,让盆景爱好者走出思想误区,实践误区,很有必要。由于中国水旱盆景和山石盆景普及的时间较晚,人们对传统盆景的概念,通常是指单一的树木造型,俗称“盆栽”“树木造型”“树桩盆景”。  相似文献   

5.
有残缺的树木盆景如何加工改作? 在我们身边,常有一些残缺树木盆景,留之缺乏观赏价值,弃之又觉可惜。对于这类盆景其实可加工改作。方法有以下几种: (1)修整加工,继续培养:对于长势较差或造型欠佳者,首先对总体造型(特别是主干和骨干枝条)作一番观察,找出姿态结构中的优势所在,确定造型方案,以剪、扎并用的方法,对其加工改  相似文献   

6.
正盆景改作盆景是"有生命的艺术品",有生命,就有变化,这些变化或来源于植物自身的生长,或通过修剪、蟠扎、换盆等盆景造型技法来实现。对于已经成型,甚至获得过大奖的盆景重新造型,进行二度创作,谓之"改作"。这是盆景创作的继续,成功的改作能使盆景脱胎换骨,焕然一新,具有"凤凰涅槃,再获重生"的艺术效果。对于成型的盆景,看久了难免会产生审美疲劳,遇到这种情况不妨换个盆,换种盆景造型,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也是对盆景的一种改作。如锦鸡儿盆景"野趣"、雀梅盆景  相似文献   

7.
<正>嘉善春鹃盆景造型是以毛鹃或夏鹃老桩为砧木,以春鹃为接穗,采用盆景造型手法,完美结合中国传统盆景与嘉善春鹃特色,作品将扬派盆景"云片"造型手法和岭南盆景"蓄枝截干"修剪艺术融为一体,并传承浙派盆景"重风骨、尚气韵"的艺术风格,逐步形成缩龙成寸的大树风貌,尽显严谨、稳健、端庄之美和雄迈、洒脱、奔放之气,盆景体量不求大,重在追求整体美感,兼具花的绚烂夺目和盆景的人文意境,尤其体现观花盛况,表现深远的艺术意境。  相似文献   

8.
折枝造型     
制作树桩盆景有许多造型方法,如棕丝攀扎法、金属丝缠绕法等。我通过几年的实践摸索出了一种折枝造型法(其实在果树修剪上应用已久,而用在树桩造型上尚少报道——编者)。所谓折枝造型法就是根据树桩造型需要将枝条某一部位折断,经愈合后而形成自然弯曲的一种修剪  相似文献   

9.
我曾在《中国花卉盆景》1995年第10期上发表了《造型扦插——盆桩速成技法》一文。现将造型扦插已4年的金边女贞盆景《妙舞春秋》及造型扦插3年的中华蚊母盆景《探海》两帧盆景照片献给大家,并着重介绍悬崖式盆景《探海》的创作技法。  相似文献   

10.
由于迎春枝条易徒长,制作盆景时,多将枝干短截,让其重新萌发新芽,再进行攀扎造型。野外挖掘桩材,因很难寻找到主干粗大者,一般仅能制作成中小型盆景。笔者多年制作培育迎春盆景,初步摸索出几种造型方法,现提供爱好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强行艺术化"是盆景界一句批评性用语。表意显而易见,真实地说出了有些盆景造型所存在的问题:"不自然"、"不合理"、"过度"、"严重偏差"……盆景艺术造型虽然具有"主观性"、"强行性",却是受制约的、有限度的,不是随心所欲的。盆景艺术造型重在自然合理,不在人工多少或强弱,不管是"三分人工,七分天成",还是"七分人工,三分天成",都必须因材施艺,顺其自然,表现自然韵味。对于适宜适度的盆景艺术化造型,人们常夸赞为"巧夺  相似文献   

12.
我们身在盆景生产单位,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即园地里的盆景商品经购买者陆续挑选,总会剩下一些造型较差的难以售出,若要舍弃,又觉可惜。笔者认为,对于此类盆景仍可加工改造,加以利用。方法有以下几种。一、修整加工,继续培养对于长势较差或造型欠佳者,首先对总体造型(特别是主干和骨干枝条)作一番观察,找出现有结构中的  相似文献   

13.
盆景造型与园林造景是相通的。盆景是缩小了的园林(尤其是山水盆景),而园林却是放大了的盆景。二者都是以大自然为蓝本,掇其精华,用创造性的造型手法,将山水树石、亭阁楼台浓缩在一定的区域里,并赋于一定的人文内容,让人们在有限的范围里领略到自然的风光、感悟到人文的内涵。笔者从事盆景制作已多年,近几年来,有幸担负安溪骑虎岩(寺庙园林)风景区的设计工作,得以将盆景造型中的一些知识运用于园林造景之中,今特介绍如下,以求教于盆景工作者与园林工作者。  相似文献   

14.
常熟是著名历史文化古城,在流派纷呈、风格迥异的盆景艺术中,常熟盆景在苏派盆景中占有一席之地。多年来,常熟盆景爱好者,对一些老树桩运用“补片”技法来造型,进行了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补片造型技艺,就是苏常派盆景中‘做片’功夫的补充。所谓“补片”,就是运用靠接的方法,根据作品当时的树态及层次需要,调动作者审美目光,选择形态较好的枝干,靠接(甚至飞接)在树桩的原来形态的缺片部位,即理想造型部位,以培育预想的完美树  相似文献   

15.
作为盆景家族中一个很有特色的大类,观果盆景包括两种,一种是传统观果盆景,即一般观果盆景,所用树种为历来就有培育、自身容易结果、树体便于造型、果树栽培技术应用较少的树种,如金弹子、枸杞、火棘、胡颓子等。另一种是果树盆景,是现代果树栽培技术与传统盆景造型技艺相结合的产物,所用树种多为常见果树,如苹果、海棠、梨、桃、杏、李、柿子、葡萄、石榴、山楂、枣、樱桃、无花果、佛手、柑橘等。按盆景分类系统划分,果树盆景归属桩景类。我国对果树盆栽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得到快速发展,90年代中后期果树盆栽技术逐渐成熟,…  相似文献   

16.
《中国花卉盆景》2014,(3):64-65
源自中国的盆景体现着有中国文化特质的东方神韵。为了让自己的盆景具有独特的东方神韵,技术力量雄厚的湖北江南春园林有限公司,特邀民间盆景艺人王万君师傅亲自指导员工制作造型优美、庄重典雅的树桩盆景。公司总经理罗虎元先生更是亲力亲为,特别注重造型技艺的锤炼和提升。公司的作品在历届盆景展览中屡次获奖。  相似文献   

17.
在盆景造型技术中,植物枝干的拿弯一般采用综丝牵拉法及铁丝圈弯法,这是各个盆景流派在制作盆景时必不可少的方法。但其共同缺点是拿弯后,枝干的弯曲多多少少显示出圆形过渡,其结果是人工痕迹明显,枝条展现缺乏力度,特别是一些较粗的枝条,其拿弯的难度及效果更差!在盆景制作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应用枝干半折法对盆景枝条进行拿弯可以明显克服上述缺点。  相似文献   

18.
注重盆景的自然美,是盆景界的永恒潮流。现在中国盆景界基本摒弃了"规则式"造型,正向着自然式造型迅猛发展。国外盆景的情况也是这样。本文举一件日本真柏盆景为例,就能说明这一问题。这件作品(见图1,来自《中国花卉盆景》1992年第1期彩页)曾荣获日本盆景最高奖项——"国风大奖"。它极为苍古,仍  相似文献   

19.
盆景人工育桩,或人工播种、扦插,或用老桩嫁接新苗,方法多种多样。参观了蔡庆隆大师的真柏高枝压条繁殖、早期曲干育桩基地,真是大开眼界,令人鼓舞,觉得这种方法对促进盆景艺术与生态平衡的和谐发展很有意义。蔡先生热衷于盆景艺术,早年在台湾彰化县田尾创办过一个真柏盆景育桩基地,对柏树丝雕和蟠扎造型技艺娴熟,"田尾大龙"的艺名在盆景  相似文献   

20.
当今人们谈论各流派盆景的风格,一般都要指出各地区自然环境条件下生长的哪些典型树种可作为盆景材料;在制作上,又有什么样的富有特色的造型方法。比如,岭南盆景的风格,它的造型是采用蓄枝截干法,典型的树种是九里香、福建茶、榕树和其他落叶树种;扬州派盆景的风格,是“一寸三弯”,一般从实生苗开始培养,典型树种有黄杨、罗汉松、柏类等。我认为,要形成一派的风格,既要有不同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