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城市污泥产量巨大且成分复杂,如何对它进行合理利用已越来越受人们关注,若处置利用不当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笔者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城市污泥的性质、处置方式与利用现状,讨论了中国城市污泥土地利用的可行性和发展前景。认为将污泥作为肥料或土壤改良荆进行土地修复、林业利用、城市绿化和农田利用是中国城市污泥处置与利用的有效途径,并具有很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城市污泥的处置方式主要有农业利用、陆地填埋、焚烧和排海。城市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植物营养元素,其土地利用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作物产量,减少污泥对环境的二次污染,从而实现污泥的资源化、无害化、稳定化和减量化处置目标。虽然城市污泥中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但大量研究表明,经过无害化处理的城市污泥适量施用不会对土壤环境和作物品质造成影响。城市污泥的农林利用已成为最具潜力的污泥处置方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污水处理率的提高, 城市污泥数量急剧增加, 对污泥进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置是十分迫切的。城市污泥富含有机质和矿质元素,对土壤有改良作用,因此,污泥的土地利用是主要的污泥处置方式,但城市污泥中含有重金属、病原物及有毒有机物等,直接土地利用可能对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危害,因此,探索安全合理的城市污泥土地利用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以下四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城市污泥土地利用的研究进展:(1)城市污泥处置方式;(2)城市污泥前处理;(3)城市污泥土地利用的环境污染;(4)植物对土壤的修复作用,并对城市污泥的合理土地利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江苏省污水处理厂和污泥处置社会资源企业调研,利用GIS创建空间数据库,在二次开发平台Map Objects构建江苏省污泥处置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江苏省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管理工作信息化。系统支持污泥处置优化选址与处置功能,可有效避免污泥产生单位处置污泥的高盲目性与高成本性,降低污泥对区域环境的潜在危险,为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布局规划提供可视化的决策辅助,以加快城市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介绍国内外城市污泥常用处置方法,分析不同处置方法的优缺点,提出其资源化利用途径,以提高城市污泥利用率,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6.
城市污泥农用资源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污泥农用具有投资少、能耗低、运行费用低等优点,正在成为世界上各国主要的污泥处置方式,为此综述了城市污泥农用资源化方式的应用特点和发展状况,并通过对目前污泥农用资源化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认为超富集植物和低累积作物/富钾植物进行套种处理城市污泥同时进行农用资源化利用具有明显的优势,将为城市污泥的处理处置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污泥农用具有投资少、能耗低、运行费用低等优点,正在成为世界上各国主要的污泥处置方式,为此综述了城市污泥农用资源化方式的应用特点和发展状况,并通过对目前污泥农用资源化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认为超富集植物和低累积作物/富钾植物进行套种处理城市污泥同时进行农用资源化利用具有明显的优势,将为城市污泥的处理处置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城市污泥富含营养物质和有机质,但也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为了避免污泥带来的环境影响,研究污泥的处置方法和资源化利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传统的污泥处置方法和现阶段污泥资源化利用方式,既解决了污泥大量排放的问题,又获得了新的资源,从经济角度和环保效益考虑,污泥堆肥后农用、制备建材原料和新型材料具有很好发展前景,对社会环境和...  相似文献   

9.
城市污泥的产量巨大且成分复杂,如何对城市污泥处置与利用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通过对城市污泥的特性、国内外的常规处理技术现状进行综述,对污泥处理的一种新方法——污泥构筑湿地处理技术在国外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发展污泥构筑湿地处理技术在我国的迫切性和今后的研发重点。  相似文献   

10.
城市污泥的产量巨大且成分复杂,如何对城市污泥处置与利用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通过对城市污泥的特性、国内外的常规处理技术现状进行综述,对污泥处理的一种新方法——污泥构筑湿地处理技术在国外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发展污泥构筑湿地处理技术在我国的迫切性和今后的研发重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城镇污水厂剩余污泥的生物减水。[方法]采用肇庆市鼎湖污水处理厂的脱水污泥进行生物减水的研究,对污泥堆肥中影响减水的几个因素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以可溶性糖含量高的农产品废弃物作为调理剂,可以加快减水;在堆肥中加入菌剂的作用不大;堆体的高度和体积不宜太大;在通风频率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增大通风强度,有利于污泥的快速减水。[结论]该研究为污水厂剩余污泥进行生物减水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工程使用的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是针对微污染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实现废水资源化的高效工艺。应用表明,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系统运行稳定,出水水质优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可直接用于城市绿化、冲厕、扫除及洗车。具有良好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广州市猎德污水处理厂二期UNITANK工艺设计规模为22万t/d,目前已运行9年。该系统对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去除效果良好,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生化池MLSS浓度约3 000 mg/L,污泥负荷约为0.14 kgBOD5/(kg MLSS.d),实际运行已比较接近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杨文娟  薛小康  王守红  张家宏  王小治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846-12847,12872
[目的]研究粉煤灰对土中的总氮、总磷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方法]在土壤中分别添加质量浓度为1%、3%的混有不同比例粉煤灰(2%、5%、10%、15%)的污泥。[结果]与对照相比,施用1%和3%污泥增加了土中TN、TP含量,其增幅分别为6.74%~30.29%和3.81%~32.67%,粉煤灰的加入量对其增幅无明显的影响;污泥施用增加了土中Cu、Zn、Pb、Ni和Cr的含量,投加粉煤灰在污泥低用量(10 g/kg)时未表现出明显的重金属钝化作用,而在高用量(30 g/kg)时表现出对Ni和Pb的钝化。[结论]施用污泥可增加土中TN、TP含量,但粉煤灰对其无明显影响;污泥施用增加了土中重金属的含量,投加粉煤灰在污泥高用量时表现出对Ni和Pb的钝化。  相似文献   

15.
污泥应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污泥堆肥可明显促进某些花卉 (孔雀草、金盏菊和一串红 )生长 ,并能保持长久的后效 ,这一点是化学肥料无法相比的。试验证明 ,使用污泥堆肥后 ,盆栽花卉开花量增多 ,花期提前并延长 ,根 /茎比增高 ,生物量增大 ,是一种营养全面的有机肥料 ,用量以 5 0~ 2 0 0 t/hm2 为佳。  相似文献   

16.
Erratum     
《Science (New York, N.Y.)》1977,197(4299):145
The name of the director of the New Orleans Sewage and Water Board was misspelled (24 June, page 1421). The correct spelling is Stuart H. Brehm.  相似文献   

17.
以制皂废水经脱硫除尘塔后的出水为研究对象,通过气浮和混凝沉降的中试对比,提出混凝沉应用于出塔水的处理的工艺条件及组合混凝剂的最佳投加量。实验表明,混凝沉降能有效降低制皂废水的COD浓度,处理水可回用于脱硫除尘;同时,混凝沉降后出水可生化性较好,通过生化处理,可实现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8.
孙根行  王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420-17422
回顾了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了UASB反应器的不足之处,重点阐述了在其基础上改进的UBF反应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9.
屠宰废水处理工艺的优化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屠宰废水是我国最大的有机污染源之一。我国屠宰行业每年排放废水量约20亿m3,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的6%。以往屠宰废水排放标准执行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或GB13457-92《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需要检测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生物需氧量、氨氮、悬浮物、动植物油的含量。本研究针对辽宁省环境保护厅新出台的DB21/1627-2008《辽宁省污水综合排放标准》[1](以下简称"新标准"),结合国内外先进的屠宰废水处理工艺,通过对各工艺段进行试验,筛选出一种新的优化组合工艺。结果表明:采用机械格栅+羽水分离器+溶气气浮+DAT-IAT+曝气生物滤池的优化组合工艺后,屠宰废水的化学需氧量、生物需氧量、氨氮、悬浮物、动植物油的含量均达到了"新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穆丹  梁英辉  唐珍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181-1183
总结了城市广场的特色,认为市政广场是展现地域文化与魅力的重要城市空间,是城市的"会客厅"和"标志"。以凭祥市政广场为例,分析了景观设计的目标与构思,以及广场的总体布局与分区设计,认为凭祥市政广场景观设计充分考虑了地域特色、文化底蕴以及人性化需求,力求在发挥生态环境效益的基础上,创造出体现地域文化传承与人性关怀,且充满城市文化魅力与艺术品位的广场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