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花生壳和花生蔓生产食用菌比其它代料,如棉子壳、玉米粉、木屑、谷壳、油菜杆等的产量高一倍以上。花生壳中含的有机养料较多,培养的平菇一般比其它代料培养的平菇养分丰富一些。据科研单位分析,花生壳、花生蔓和棉子壳培养食用菌中的营养成分,其中粗纤维分别为59.9%、33.2%、26%;粗蛋白分别为  相似文献   

2.
棉子壳中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了常用的测量方法对棉子壳各组分的含量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棉子壳的壳体质量分数在78%~84%,绒体质量分数在12%~16%;棉子壳壳体中各成分含量:半纤维素34.55%,纤维素24.85%,木质素31.68%,水分7.72%,灰分1.22%;棉子壳绒体中水分为5%~7%,半纤维素含量9%~12%,纤维素占66%~72%,木质素占13%~16%,灰分1.35%~1.5%.其各组分含量随批次、产地和季节等因素会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种植棉花除收获棉纤维以外 ,每吨棉子还可获得的产物如下 :棉子油 1 60 kg,棉子壳 2 70 kg,棉子仁 460 kg,棉短绒 80 kg,棉子下脚料 30 kg。棉子的附加产物@王淑民  相似文献   

4.
杨继良 《中国棉花》2001,28(1):27-28
棉子是棉花生产的副产品 ,棉子油作为食用油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食用油。棉子的产量约相当于皮棉的 1 .5~ 2倍。一般陆地棉棉子重量的 55%~ 6 0 %是棉子仁 ,2 0 %~ 3 0 %是棉子壳 ,1 3 %左右为短绒。剥壳后的棉子仁脂肪含量为 3 0 %~ 40 %,蛋白质含量为 40 %~ 50 %。每年全世界生产棉子约 3 0 0 0万吨 ,是一种巨大的油脂和蛋白资源。我国约占世界棉子产量的 1 /5~1 /4,与美国相当。棉子的制油工艺对其出油率、棉子油和棉子饼粕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为了使从事棉子加工的企业能够正确地选择其制油工艺 ,以达到…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转Bt基因棉花的棉子壳作为培养基对平菇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和常规棉对照相比,平菇在转Bt基因棉棉子壳培养基上菌丝生长缓慢,出菇期推迟3天左右,收菇期推迟2天左右,产菇量没有明显差异,但转Bt基因棉棉子壳生物转化率高于常规棉.  相似文献   

6.
棉子壳和棉秆粉生产香菇,产量高而稳定,不受气候条件的限制,一年四季均可栽培。这不仅为国家节约大量木材,而且充分利用棉区资源,现将其栽培工艺流程介绍如下。1、配方拌料。一般配方,棉子壳或棉秆粉77—78%,米糠或麦麸20%,蔗糖1—1.5%,生石膏粉1—1.5%,水适量,充分  相似文献   

7.
将去皮后的新鲜苎麻骨晒干,加工成0.2-0.3cm大小的颗粒,通过不同用量添加到杂木屑、棉子壳中栽培金针菇,试验结果表明①当用量不超过50%时,金针菇菌丝生长发育良好,菌丝生长健壮、浓密、洁白、杂菌污染率低,且子实体生长发育良好,产量较高;②以30%麻骨粉与杂木屑或棉子壳混合,比单纯用杂木屑或棉子壳栽培食用菌的效果要好,生物转化率提高约10%左右,麻骨粉可以代替部分杂木屑或棉子壳栽培食用菌;麻骨粉30%为栽培食用菌的最适宜用量.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棉子壳中Bt蛋白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农大试剂盒测定三种转基因棉子仁中 Bt蛋白的含量。以这三种转基因棉子仁为标准参考物 ,确定了 Agdia试剂盒测定棉子仁中 Bt蛋白的回归方程和线性范围。确定了该试剂盒测定棉子壳中 Bt蛋白的线性关系。测定了棉子壳中 Bt蛋白含量 ,中棉所 42、99B、33B棉子壳中 Bt蛋白含量平均值分别为 5 8.6、 6.8、 4.4ng· g-1。  相似文献   

9.
苎麻骨粉在金针菇栽培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去皮后的新鲜苎麻骨晒干,加工成0.2-0.3cm大小的颗粒,通过不同用量添加到杂木屑、棉子壳中栽培金针菇,试验结果表明:①当用量不超过50%时,金针菇菌丝生长发育良好,菌丝生长健壮、浓密、洁白、杂菌污染率低,且子实体生长发育良好,产量较高;②以30%麻骨粉与杂木屑或棉子壳混合,比单纯用杂木屑或棉子壳栽培食用菌的效果要好,生物转化率提高约10%左右,麻骨粉可以代替部分杂木屑或棉子壳栽培食用菌;麻骨粉30%为栽培食用菌的最适宜用量。  相似文献   

10.
用棉子壳栽培灵芝,瓶栽每百斤棉子壳产干芝6~10斤,生长周期50~60天。其法如下。1、原料配制。以干燥未霉烂的棉子壳100份,加石膏粉、食糖各1份,用清水调湿,搓拌均匀,含水量一般65%左右(以手握指缝见水不下滴为度)。2、装瓶灭菌。采用无色或棕色广口瓶(容量500~750克,口径4~5厘米),料装  相似文献   

11.
棉子营养品质与纤维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棉花经济产量中,除40%左右是棉纤维外,其余60%是棉子。一般陆地棉棉子重量中约30%是棉子壳,10%~13%是短绒,棉仁占60%左右。棉仁的脂肪含量一般在30%以上,蛋白质含量为40%左右,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的含量高于稻、麦、玉米等谷类作物。此外,棉仁中还含甲、丁等维生素。我国年产棉子约700~800万吨,除种用外,还有  相似文献   

12.
子棉因含水量大而发热,常对棉子和棉纤维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子棉因含水过量而自然发热的原因如下: 1、棉子。棉子壳和棉仁中的胚都具有较强的吸湿性。当胚进行呼吸作用时.从空气中吸入氧气并与棉仁中的碳水化合物发生氧化,放出很大热量。只有当棉子含水率在  相似文献   

13.
利用低酚棉柴与棉子壳培养高档食用菌,是高青县低酚棉综合利用的一个子项目。从1984年起,该县就组织科技人员试验,经过4年多的实践,棉柴屑栽培香菇和棉子壳栽培金耳已经成功,目前产品已投入市场。当前国内外栽培香菇多以原木或木屑为  相似文献   

14.
一般棉子中具有腺体,其中含有棉酚等有毒物质,因而宝贵的棉子蛋白不能直接作为人类的食品或单胃动物的饲料。我国是世界上生产棉子最多的国家,开发利用棉子蛋  相似文献   

15.
雒珺瑜 《中国棉花》2010,37(1):9-11
在自然冷棚内,对用中棉所41、42和49三个棉花品种的棉子壳、棉子粕配置的培养基对平菇生长的影响及平菇成熟时外源Bt蛋白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抗虫棉棉子壳和棉子粕配置的培养基对平菇菌丝的生长有较大影响。双价棉和Bt棉对平菇菇蕾的形成时间有较大影响,双价棉的影响小于Bt棉;对平菇子实体形成的影响,10%的常规棉棉子粕培养基上平菇生长极其缓慢,明显低于不同含量的常规棉、双价棉和Bt棉棉子壳培养基;对头茬菇出菇时间的影响表现为双价棉、Bt棉处理出菇时间均迟于常规棉处理,但差异不显著。两种抗虫棉处理相比,双价棉处理出菇时间早于Bt棉处理。头茬平菇出菇时,不同处理的培养基上成菇中均未检测出Bt杀虫蛋白,0~1.0 cm深度培养基中也未检测出Bt杀虫蛋白。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益阳县微生物研究所,1980~1983年利用棉子壳瓶装栽培黑木耳研究成功。1984~1985年该所又连续攻克了工厂化生产黑木耳两大技术难关:1、改团体培养菌种为液体深层发酵培养菌种,完成了液体  相似文献   

17.
棉子壳含纤维素37~48%,半纤维素22~25%,木质素29~32%。从分子结构上说,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都是高分子的多糖类,木质素是一种芳香族高分子化合物。棉子壳综合利用的原理就是通过水解将其分解成戊糖、已糖和木质素。然后再通过各种化工途径将戊糖,己糖、木质素进一步利用,得到  相似文献   

18.
食用菌营养价值丰富,味道鲜美,自古以来被人们列为菜中佳品,倍受青睐。生产实践证明,利用棉子壳、稻麦秸秆、甘蔗渣、木屑等农林副产品均能栽培食用菌。近年来有人用苎麻壳、杆栽培草菇获得成功,但尚未见有用黄、红麻麻骨栽培食用菌的报道。我国每年黄、红麻面积约  相似文献   

19.
李记臣  赵香娜  张鹏 《中国棉花》2015,42(12):38-38
<正>目前,因市场上没有小型棉种脱绒设备可用,我国棉花育种单位对众多小量的育种材料一直沿用浓硫酸脱绒法,用手工进行脱绒。该法将加热的浓硫酸掺入棉子中,利用浓硫酸在高温下的强碳化特性,通过搅拌,把棉子壳上的短绒腐蚀掉,再经过多次水洗,将附着在棉种种壳上的残酸洗净,使带有短绒的棉子变为光子,方便种子的精选和播种。传统的浓硫酸脱绒法费时、费力、费酸、费水。邢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棉花室在多年使用该法对育种材料脱绒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对该法进行  相似文献   

20.
棉子壳是食用菌栽培的主要原料 ,迄今为止 ,人们对 Bt棉棉子对平菇生长的影响认识不一。利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棉子成分的方法 ,进一步探索了 Bt棉棉子对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1材料和方法Bt蛋白提取液稀释 Bt蛋白 ( 1 0 0μg· ml-1)至3μg·ml-1,即为 Bt蛋白液。 1 0 g棉子 ,粉碎 ,加入蒸馏水 1 0 0 ml,搅拌 1 h;提取液 0 .2 μm过滤 ,用蒸馏水补足至 1 0 0 ml,即为棉子提取液。双倍 PD(双倍 PD培养基 ) :马铃薯浸粉 0 .2 5 g,葡萄糖 1 .0 g,蒸馏水 2 5 ml;1 2 1℃、 1 5 min。特殊 PD(特殊 PD培养基 ) :蒸馏水 2 0 ml,其余与双倍 P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