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鲜叶采摘是茶叶生产过程中占用劳动力最多的环节。当前,我国名优茶的生产发展因劳动力短缺和成本上升而受到制约,名优茶实施机采成为必然趋势。培育适宜机采的良好树冠对鲜叶质量的提升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茶树树冠形成规律、机采茶园树冠特征及品种筛选、树型修剪、采摘制度与施肥水平等机采树冠培育制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机采树冠培育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茶树品种对机采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前言茶树对机采的适应性反应是多方面的。我们在机采茶树生育性状的研究中,从新梢生育、叶层变化、分枝状况方面,与手采茶树进行了比较,基本上探明了在机采条件下茶树生育方面的适性反应。同时,在研究与生产实践中发现,不同品种茶树的机采适性差别很大,主要表现在再生力和株型上。因此,对省内推广面积较大的三个品种,于  相似文献   

3.
“青青园林”有机环保液肥是新加坡生产的一种由天然植物精华配制而成的叶面肥,为了验证该液肥施用于茶叶的效果,探讨不同浓度液肥对茶树生长及产量的影响。2000年初,在茶树上进行喷施试验,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点的选择 试验设在福安市坦洋茶场,供试土壤类型为红壤沙土,茶树品种为五年生福云六号,生长状况较为一致;试验区土壤排水性能良好、灌溉差、肥力水平中等. 2、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①ck:喷清水对照;②低浓度施肥:988叶面肥每次亩用量300克;③中浓度施肥: 988叶面肥每次亩…  相似文献   

4.
六月茶事     
《中国茶叶》2010,(6):30-31
1.茶叶采摘生产茶园采摘夏茶,有条件地区尽量实施机采。2.茶园除草施肥茶同杂草生长影响茶树生长的要进行一次除草,北方茶区注意适量增施肥料,施肥与除草相结合。幼龄茶园施肥量适当增加,还可根据当地特点选择种植夏季绿肥。  相似文献   

5.
基于适宜机械化采摘的弧形与平形茶树树冠,分析了两种形状树冠在树高与树幅变化、叶层分布、新梢生长及产量等方面的异同,提出了机械化采摘茶园树冠培育的基本方法,以及幼龄茶园、手采茶园改机采茶园的机采树冠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连续多年机采可使茶树叶层变薄,叶面积指数及茶园载叶量下降,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为探索增强茶树长势的途径,设置了机采茶树留蓄秋梢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于后。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茶叶试验场今年有7项试验,即:茶园施肥中耕方法试验;茶园复盖试验;茶树剪枝更新试验;茶树采摘试验;茶树轻修剪试验;茶树深修剪试验;原有茶园增产综合试验。这几项试验都要精确地记载青叶产量,因此我们感到试验区的采茶工作是很繁重的。采茶工多系临时雇来的短工,采  相似文献   

8.
机采茶树采摘适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机采茶树开采时期恰当与否,直接影响茶叶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所以,研究其采摘适期,是机采茶树栽培技术中一项重要内容。六十年代初期,日本簗赖好充等人曾作过机采适期的研究,提出驻芽率达80%时开采最好,我国尚无这方面的资料报道。茶叶  相似文献   

9.
茶叶采摘是茶园管理一项重要作业,不但花工多,且季节性强。采茶劳力的短缺严重地影响了茶叶品质和经济收益。为此,省茶科所经过12年研究,弄清了适宜机械采摘的树冠形状、留蓄秋梢、修剪制度、品种筛选、施肥水平、采摘适期、机械选型等方面的配套栽培技术。4月21日,省茶科所邀请有关专家、教授对“机采茶树栽培技术”研究进行现场验收。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采摘对茶树生长有着强烈的影响,因为任何一种方法和形式的采摘,都是从茶树上收获幼嫩的芽叶。所以对茶树本身而言,采摘是一种创伤。惟采摘的方式不同,其创伤的程度和形式有所变异。为探明在不同采摘条件下的茶树生育特点及其形态结构,本研究以手采为对照,着重对机采茶树的有关性状进行比较系统的观察,以期从生物技术上为  相似文献   

11.
施肥是茶树栽培过程的重要环节,为茶树生长提供了营养元素,对茶树产量及品质有重要影响。本文总结了当前主要施肥方式及特点,考察肥料对茶树芽叶生长、营养元素吸收及有效成分变化的影响,并概述了施肥方式与土壤环境变化的关联性,以期为茶树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茶叶研究所从60年代开始研究N、P、K三要素在茶叶产量、品质和茶树生长上的作用,70年代研究茶园复合肥的选型及施用效果,80年代研究茶树营养配方,90年代研究茶园土壤养分的丰缺指标,开发茶树专用复混肥。长期以来对湖南省茶园进行土壤肥力的分析监测,推行茶园平衡施肥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茶园平衡施肥技术的研究茶树营养具有一般作物的共性,即土壤类型与肥力水平的差异,导致的茶树营养要求多样性;同时茶树营养还有显著的特性,即茶树是多年生作物需肥有连续性;茶树生长的季节性和节奏性使其需肥具有集中性和阶段性;收获对象是营…  相似文献   

13.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机械化采茶的茶园条件、机械选配、栽培管理、树冠培养、茶叶采摘、机械保养等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大宗茶类。 2.术语 2.1 机采茶园 使用采茶机采摘茶叶的茶园。 2.2 大叶种茶区 适宜大叶种茶树生长的茶区。 2.3 中小叶种茶区 适宜中小叶种茶树生长的茶区。 2.4 机采机剪 机器采茶和机器修剪的简称。 2.5 整形修剪 幼龄、重修剪、台刈茶园在定型修剪之后,为使树冠符合机采要求而采取的整理树冠的修剪。  相似文献   

14.
茶园新的施肥技术——用传感器进行土壤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场从数年前开始,为确立通过削减过剩的施肥、培育健壮的茶树,而提高鲜叶品质与增加产量的施肥技术,进行了试验。一、通过土壤分析进行施肥管理为了培育健壮的茶树,在必要时期要给茶树施必须量的肥料,即根据茶树的生育周  相似文献   

15.
茶树喷施高钾有机复合肥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钾有机复合肥(含K量≥18%)是一种无臭味、无病源菌、不污染农地的新型有机液肥,为探索其茶树生长发育的影响和使用适宜浓度,进行本试验。初步结果表明,在茶树上喷施高钾有机液肥能促进茶树生长,提高茶叶产量。1 试验材料11 高钾有机复合肥(简称高钾)(标准号:Q/XF001-1997)12 磷酸二氢钾(KH2PO4)(上海联合化工厂)2 试验方法21 试验区设计 选用自然生态环境和茶树生长状态均相对一致的铁观音茶树品种生产园作试验区,平均分划为15个小区,每小区面积为40m2。四周设保护行。22 喷施方法 在茶叶萌动始盛期和采摘前15天分别两次…  相似文献   

16.
茶树的营养状况对实现茶叶高产优质具有重要意义。氮磷钾肥料的配合施用对茶叶的产量提高与品质改善十分重要;张亚莲等研究认为湖南省最适合的氮、磷、钾配比,第四纪红壤和板页岩红壤为2:1:1,石灰岩红壤与花岗岩红壤为1:1:1。目前适用于山东省崂山区土壤与气候条件的茶树配方施肥相关研究极少。崂山茶区作为山东省绿茶重点产区之一,开展茶树施肥效果与茶叶高产优质关系的研究很有必要。本文在调查崂山茶园施肥状况的基础上,研究了崂山茶区的配方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7.
“春茶手采+夏秋茶机采”是一种兼顾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率的生产模式。为研究春茶后不同修剪处理对夏秋茶机采效果的影响,以‘福鼎大毫茶’与‘龙井长叶’为试验品种,在春茶提早结束和正常结束后分别进行轻修剪和重修剪,探讨不同修剪处理对夏秋茶产量性状及机采鲜叶机械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修剪时间主要影响叶层厚度,春茶提早结束进行修剪的茶树叶层厚度高于春茶正常结束后修剪的茶树;不同修剪程度主要影响树高、树幅、百芽重、产量及新梢的一致性,轻修剪的茶树树高、树幅、百芽重、产量和新梢一致性优于重修剪处理;修剪时间与修剪程度交互作用主要影响发芽密度,春茶正常结束后进行轻修剪茶树发芽密度最高。不同修剪处理对夏秋季机采鲜叶目标芽叶得率及破碎叶占比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书讯     
由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吴洵同志编写的《茶树施肥》一书已由农业出版社出版。本书主要介绍茶树矿质营养及施肥技术。在茶树矿质营养中作者综合了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结果,着重阐述茶树矿质营养生理、吸肥特性及缺素症等。在施肥技术中作者结合当前茶叶生产情况着重介绍茶树根部施肥、叶面施肥及茶园间作绿肥。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不同茶树品种对机械采摘的适应性,筛选适宜宜兴地区机采的茶树品种,以福鼎大毫茶等宜兴地区普遍种植的5个茶树品种为供试材料,测定各品种机采前性状、机采后芽叶组成及产量。结果表明:在福鼎大毫茶、龙井43、浙农139、福鼎大白茶和锡茶5号5个茶树品种中,机采前树冠高度、树幅宽度、叶层厚度、新梢长度、树冠覆盖度均以福鼎大毫茶最高,但其发芽密度最低;龙井43发芽密度最高,但机采前其他性状显著低于福鼎大毫茶;除叶层厚度以外,福鼎大白茶的树冠高度、树幅宽度、新梢长度、树冠覆盖度差异不显著,性状较一致,发芽密度仅次于龙井43,机械采摘的适应性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机采后,福鼎大毫茶、福鼎大白茶和龙井43的鲜叶和干茶产量差异不显著,但龙井43的标准芽叶比例较低,福鼎大毫茶的碎片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一、茶树春季追肥试验每年春茶采制前,茶园都要全面追施一次化肥,一举施下全年茶叶肥料的百分之五十或更多,以补充茶树萌芽长梢的营养消耗,为增产茶叶创造条件。这样发挥这次追肥最大的效益,除了要研究施肥方法外,还要选择施肥最适宜的时期。在一些茶树栽培书刊记载,均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