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树石盆景在中国盆景的历史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表现,从唐朝章怀太子墓中的壁画侍女手捧有树有石的盆景,经过历代艺术家创造和发展,成为今天我们民族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盆景艺术形式。树石盆景最能表现大自然的丰姿神采,突出中国盆景诗情画意的艺术特色,充分展示自然美,创造艺术美和意境美,体现作品的思想性,传自然之神和作者之神,代表着中国盆景艺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彭建 《花木盆景》2006,(1):16-17
近些年来,走访了一些名家名园,并多次参观全国各种盆景展览,欣慰中国盆景艺术知识普及较快,发展速度迅猛,正以特有的民族个性和风格面向世界、走向世界,其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欣慰之余,也深感有些作品漠视自然、浅化时代,对自然景观、社会生活缺乏热情,作品表现乏力。即使一些比较贴近自然和社会的作品,也面临模式化的困扰,缺乏新的创作思想和新的表现形式。还有一些作品则停留在桩体“技艺”上,忽视盆景“神  相似文献   

3.
现在有较多的盆景爱好者和艺术家都能看懂“舍利干”、或叫“神枝”,不少盆景人、盆景网刊并为之追宠不及,大有定格世界盆景“舍利干”、“神枝”的新模式化。不管是初入道的还是艺术家之列,或多或少都在自己的活动天地里摆弄几盆“舍利干”作为镇园物,更有甚者,不认地域、文化、树种,认为只要有“神枝”穿脉其中,也就入列时尚了。  相似文献   

4.
将有生命的树桩同有灵性的石体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两者相互依附而成为附石盆景。成功的附石盆景,妙趣横生,能给人美仑美奂的艺术享受。正如贺淦荪大师所言:“附石盆景能充分展示树根之美,树石结合之妙和树性顽强拼搏之神以及展现栽培技艺之功。”  相似文献   

5.
提起松树盆景造型,人们自然就会想到“松取奇态”、“搜尽奇姿打草稿”的松树盆景造型理论。表现松树盆景的姿态,一般也用“老、绿、劲、奇”四个字来形容。可见,松树盆景和杂木盆景不一样,一个“奇”字,在松树盆景的表现形式中占有相当比重。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盆景形式多彩,类型繁多,其中树石盆景格调雅靓,多姿多态,富于情趣的营造和画意的表现,能充分表现自然美,高度创造艺术美和意境美,传自然之神、作者之神于一体,既弘扬民族文化,又展现时代精神,深受大众喜爱。本栏目连载由张志刚先生编著的《中国树石盆景》,该书全方位地介绍了树石盆景的历史与发展、树石盆景的用材、树石盆景的制作、树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盆景形式多彩,类型繁多,其中树石盆景格调雅靓,多姿多态,富于情趣的营造和画意的表现,能充分表现自然美,高度创造艺术美和意境美,传自然之神、作者之神于一体,既弘扬民族文化,又展现时代精神,深受大众喜爱。本栏目连载由张志刚先生编著的《中国树石盆景》,该书全方位地介绍了树石盆景的历史与发展、树石盆景的用材、树石盆景的制作、树  相似文献   

8.
<正>树石盆景传自然之形、作者之神于一体,融作品思想性、艺术性于一炉,充分表现自然美、创造美和意境美,既能弘扬民族文化,又能展现时代精神,是中国盆景发展的主流。树石盆景是以树木与景石为素材在盆中表现自然景观,借以  相似文献   

9.
李传斌 《花木盆景》2000,(1A):88-88
当今,无论是盆景市场.还是盆景之家.所见形象盆景作品确为丰富多彩,规模空前。那些形似人物、动物、器物的树桩,为它们各自的形、象、神的组合,所表现的形态美和动态美,使人得到情感的愉悦,实现真正的艺术感受。就当代形象盆景中的优秀作品而言,我国著名的盆景艺术家和一些盆景爱好者,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盆景形式多彩,类型繁多,其中树石盆景格调雅靓,多姿多态,富于情趣的营造和画意的表现,能充分表现自然美,高度创造艺术美和意境美,传自然之神、作者之神于一体,既弘扬民族文化,又展现时代精神,深受大众喜爱。本栏目连载由张志刚先生编著的《中国树石盆景》,该书全方位地介绍了树石盆景的历史与发展,树石盆景的用材、树石盆景的制作、树石盆景的养护管理、树石盆景的艺术表现以及大量的名家作品赏析,内容通俗易懂,理论结合实际,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盆景形式多彩,类型繁多,其中树石盆景格调雅靓,多姿多态,富于情趣的营造和画意的表现,能充分表现自然美,高度创造艺术美和意境美,传自然之神、作者之神于一体,既弘扬民族文化,又展现时代精神,深受大众喜爱。本栏目连载由张志刚先生编著的《中国树石盆景》,该书全方位地介绍了树石盆景的历史与发展、树石盆景的用材、树石盆景的制作、树石盆景的养护管理、树石盆景的艺术表现以及大量的名家作品赏析,内容通俗易懂,理论结合实际,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盆景形式多彩,类型繁多,其中树石盆景格调雅靓,多姿多态,富于情趣的营造和画意的表现,能充分表现自然美,高度创造艺术美和意境美,传自然之神、作者之神于一体,既弘扬民族文化。又展现时代精神,深受大众喜爱。本栏目连载由张志刚先生编著的《中国树石盆景》,该书全方位地介绍了树石盆景的历史与发展、树石盆景的用材、树石盆景的制作、树石盆景的养护管理、树石盆景的艺术表现以及大量的名家作品赏析,内容通俗易懂,理论结合实际,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盆景形式多彩,类型繁多,其中树石盆景格调雅靓,多姿多态,富于情趣的营造和画意的表现,能充分表现自然美,高度创造艺术美和意境美,传自然之神,作者之神于一体,既弘扬民族文化,又展现时代精神,深受大众喜爱。本栏目连载由张志刚先生编著的《中国树石盆景》,该书全方位地介绍了树石盆景的历史与发展、树石盆景的用材,树石盆景的制作、树石盆景的养护管理、树石盆景的艺术表现以及大量的名家作品赏析,内容通俗易懂,理论结合实际,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盆景形式多彩,类型繁多,其中树石盆景格调雅靓,多姿多态,富于情趣的营造和画意的表现,能充分表现自然美,高度创造艺术美和意境美,传自然之神、作者之神于一体,既弘扬民族文化,又展现时代精神,深受大众喜爱。本栏目连载由张志刚先生编著的《中国树石盆景》,该书全方位地介绍了树石盆景的历史与发展、树石盆景的用材、树石盆景的制作、树石盆景的养护管理、树石盆景的艺术表现以及大量的名家作品赏析,内容通俗易懂,理论结合实际,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盆景形式多彩,类型繁多,其中树石盆景格调雅靓,多姿多态,富于情趣的营造和画意的表现,能充分表现自然美,高度创造艺术美和意境美,传自然之神、作者之神于一体,既弘扬民族文化,又展现时代精神,深受大众喜爱。本栏目连载由张志刚先生编著的《中国树石盆景》,该书全方位地介绍了树石盆景的历史与发展、树石盆景的用材、树石盆景的制作、树石盆景的养护管理、树石盆景的艺术表现以及大量的名家作品赏析,内容通俗易懂,理论结合实际,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盆景形式多彩,类型繁多,其中树石盆景格调雅靓,多姿多态,富于情趣的营造和画意的表现,能充分表现自然美,高度创造艺术美和意境美,传自然之神、作者之神于一体,既弘扬民族文化,又展现时代精神,深受大众喜爱。本栏目连载由张志刚先生编著的《中国树石盆景》,该书全方位地介绍了树石盆景的历史与发展、树石盆景的用材、树石盆景的制作、树石盆景的养护管理、树石盆景的艺术表现以及大量的名家作品赏析,内容通俗易懂,理论结合实际,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相似文献   

17.
中国盆景形式多彩,类型繁多,其中树石盆景格调雅靓,多姿多态,富于情趣的营造和画意的表现,能充分表现自然美,高度创造艺术美和意境美,传自然之神、作者之神于一体,既弘扬民族文化,又展现时代精神,深受大众喜爱。本栏目连载由张志刚先生编著的《中国树石盆景》,该书全方位地介绍了树石盆景的历史与发展、树石盆景的用材、树石盆景的制作、树石盆景的养护管理、树石盆景的艺术表现以及大量的名家作品赏析,内容通俗易懂,理论结合实际,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盆景形式多彩,类型繁多,其中树石盆景格调雅靓,多姿多态,富于情趣的营造和画意的表现,能充分表现自然美,高度创造艺术美和意境美,传自然之神、作者之神于一体,既弘扬民族文化,又展现时代精神,深受大众喜爱。本栏目连载由张志刚先生编著的《中国树石盆景》,该书全方位地介绍了树石盆景的历史与发展、树石盆景的用材、树石盆景的制作、树石盆景的养护管理、树石盆景的艺术表现以及大量的名家作品赏析,内容通俗易懂,理论结合实际,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相似文献   

19.
盆景艺术,做为一种艺术创作,不仅需要有较为扎实的创作基础,还要求创作通过一种形式来表露出来。形式美也是盆景的创作来自于自然,高于自然,但也不是生搬硬套,而是根据自然形式来创造,这就要求盆景的创作必须具备较强的自身化修养和艺术的创作水平,从而通过充分表现出作所追求的创作个性,对于一盆成功的盆景作品,我们必须具备怎样的心理来观察欣赏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争议呢,这就是每个鉴赏的不同心理表现。  相似文献   

20.
尤建玉先生在花木之乡长大,从小就对花卉盆景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中国传统盆景艺术有较深的研究。为提高盆景制作水平和创新能力,他不断冲电,丰富自己的艺术素养,经常参与各项盆景观摩交流活动。其制作的盆景作品构图新颖、古朴自然、动静相宜,在作品表现形式上善于师法自然、不拘陈式,作品中既能体现传统盆景艺术精髓“诗情画意”,又融入了自己对大自然的参悟,把人生的各种境界表现在盆景之中。在制作手法上灵活多变,技法细腻,对盆景形式美和内在美有自已独到的见解。(尤建玉盆景作品另见第58、59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