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夏季利用高海拔山区繁育一季种薯,既可解决种薯夏贮难点的问题,又可加快脱毒的世代繁育,满足冬、春季对马铃薯脱毒种薯之需。2002~2004年在德化县赤水镇铭爱村(海拔1050m)进行了马铃薯脱毒原种夏繁试验,取得了成功,每667m^2产量达1139.5~1815.7kg,现将马铃薯夏繁丰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脱毒甘薯的增产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植徐薯 18和北京 5 5 3脱毒 1、2代苗大、中型种薯商品率及产量比未脱毒的各甘薯品种 (对照 )提高 5 0 %和 35 %~99.2 2 % ,实践证明必须 2~ 3a后更换脱毒种薯 (苗 ) ,才能达到持续稳产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甘薯属无性繁殖作物,整个生育期均易感染病毒,甘薯病毒病已成为影响甘薯产量和品质的一大制约因素。据调查,南阳市一般田块发病率100%,一般减产30%左右,2010~2013年共检测病害样品2 214个。结果表明,南阳市甘薯病毒的病原至少有6种,即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甘薯潜隐病毒(SPLV)、褪绿斑病毒(SPCFV)、C-6、C-8和甘薯轻驳病毒(SPMMV),其中以SPFMV的检出率最高,阳性率达72.12%,其次是SPLV达60.22%。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甘薯种苗,生产脱毒甘薯成为防治病毒病、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的首选方法。最后概括了脱毒种薯的生产程序,即1选用优良品种,2茎尖分生组织,3病毒检测,4优良株系评选,5脱毒试管苗快繁,6网室内生产脱毒原原种,7隔离区生产脱毒原种,8大田生产脱毒良种。  相似文献   

4.
利用茎尖脱毒马铃薯品种,在西藏山南贡嘎县试种,脱毒品种原种、一级种薯、二级种薯中,可直接投入生产的脱毒种薯,以一级种薯最好,一级种薯产量高,其中新米拉(2)、凉薯97(1),分别比对照增产56.2%、93.2%,产量为31 682.5kg/hm2和39 186.2kg/hm2.经多个脱毒品种产量及性状,在各级种薯中新米拉、凉薯97综合性状表现为最好.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种薯脱毒能够改善马铃薯的品质、提高马铃薯的产量。通过社会问卷调查和科研、生产实践了解到黑龙江省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的发展现状,为解决脱毒种薯繁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便促进马铃薯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脱毒甘薯不同世代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脱毒商薯19和脱毒北京553不同世代苗以及未脱毒薯苗的产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脱毒薯世代苗均较未脱毒甘薯苗有一定的产量挽回损失,世代数越小,挽回损失越高。不同品种间相同世代薯苗挽回损失率表现不同,脱毒商薯19在F2代与未脱毒甘薯苗在产量上差异显著,而脱毒北京553在F2代与未脱毒甘薯苗在产量上虽有一定的增产,但差异不显著。在生产上推广脱毒种薯苗,宜采用脱毒一、二代种薯苗,特别是脱毒二代,既增产又降低成本,而不宜推广脱毒三代及以后世代的种薯。  相似文献   

7.
为了加快陕西南部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自2008年以来,我们利用陕南高海拔、高寒山区适宜脱毒马铃薯繁育的有利气候、土壤条件,进行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技术探索与实践,形成适宜陕南高海拔地区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技术体系,为当地脱毒马铃薯种薯规模化繁育与推广提供经验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多年连续种植会出现产量下降、易感病、品质变劣等退化现象,严重危协马铃薯种植生产。目前世界上广泛应用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通过三级繁育体系,恢复马铃薯种性,增加马铃薯种植的经济收益,在气候冷凉地区进行脱毒种薯的繁育工作。如何做好脱毒马铃薯繁育工作,直接影响种薯的质量。通过几年实践,现将脱毒马铃薯三级种薯繁育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黄淮流域甘薯脱毒种薯培育规程、分级标准及繁育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甘薯脱毒种薯培育规程:选择优良品种→茎尖组织培养→病毒检测→生产性能鉴定及高级脱毒甘薯的繁育→脱毒原原种繁育→脱毒原种繁育→生产用种。将脱毒种薯分为4级:高级脱毒薯(苗)→脱毒原原种薯(苗)→脱毒原种薯(苗)→一代生产种薯(苗)。繁育体系为科研单位、推广部门和生产者紧密结合,协同进行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马铃薯脱毒小薯的扩繁技术进行研究,明确了脱毒小薯的继繁倍数、脱毒小薯的产量水平、脱毒小薯的用种量等技术问题;并对脱毒小薯的生物学性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脱毒小薯的平均继繁倍数为1:213.7,而正常种薯的繁殖倍数只为1:5.5;脱毒小薯继繁后平均产量为1058.9kg/666.7m~2,脱毒小薯平均用种量为8.8kg/666.7 m~2;对脱毒小薯继繁后的生物学性状调查表明,脱毒小薯继繁后,其大中薯(50g以上)所占比率都达60%以上,说明脱毒小薯不论种薯大小,经一季繁殖后都能生产达到正常标准的种薯。  相似文献   

11.
结合马铃薯不同级别脱毒种薯产量、病害、植株生长发育等性状的差异,提出在海拔2 000 m以上的高山自然隔离区露地直接种植微型薯进行原种繁育,加强防治蚜虫和晚疫病,保障原种繁育质量,切实降低原种繁育成本等建议,以加快脱毒种薯生产应用步伐。  相似文献   

12.
植物脱毒技术在"两薯"(甘薯、马铃薯)上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国内外试验表明,较耐病毒的品种脱毒后一般比对照增产15%~20%,而不耐病毒的品种脱毒后增产幅度更大,有的甚至成倍增加。近两年来,我省加强了两薯脱毒技术的示范推广,初步应用结果证明,脱毒甘薯一般比对照增产15%~30%,脱毒马铃薯一般比对照增产20%~40%,如此增产幅度是一般生产技术难以达到的。  相似文献   

13.
针对脱毒红薯种薯繁殖系数低、容易感染病毒退化,造成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困难的实际问题,总结出了脱毒薯苗快速繁育及配套高效栽培技术,为脱毒红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对紫花851、中薯3号等马铃薯脱毒种薯与非脱毒种薯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脱毒-5铃薯种薯抗病性、商品性明显优于非脱毒种薯,脱毒品种能有效地减少块茎小薯率、露青薯率及裂薯率,产量也极显著地高于非脱毒种薯。  相似文献   

15.
甘薯郑红22脱毒及适宜密度、肥料配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兼用型甘薯品种郑红22为材料,筛选适合郑红22茎尖再生的分化培养基,并对郑红22脱毒再生植株进行扩繁和移栽,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及肥料配比对脱毒郑红22鲜薯产量的影响,以明确适宜郑红22的高效脱毒及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当NAA(萘乙酸)、6-BA (6-苄氨基嘌呤)的添加量分别为0.1、3 mg/L时,郑红22茎尖分生组织的再生率最高,为54.58%。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脱毒郑红22的鲜薯产量先增加后减少,当种植密度为48 750株/hm~2时,鲜薯产量最高,为46 906.78 kg/hm~2。当N、P_2O_5、K_2O施用量分别为75.0、75.0、180.0 kg/hm~2时,脱毒郑红22鲜薯产量最高,为47 555.02 kg/hm~2,比不施肥处理极显著提高16.09%。  相似文献   

16.
<正> 脱毒甘薯具有长势旺、抗病性强、鲜薯产量及出干率高等特点。近年全国各地试验增产幅度为16%~158%。山东省莒县、莱芜、临沭等县(市)已有较大面积的种植。1996年临沭县朱苍乡农技站栽培的1株鲜薯重达48.5公斤。要充分挖掘脱毒甘薯的增产潜力,提高单产,必须根据脱毒甘薯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7.
对紫花851、中薯3号两品种的脱毒与非脱毒种薯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脱毒种薯抗病性、抗寒性明显优于非脱毒种薯,产量也极显著地高于非脱毒种薯。  相似文献   

18.
进行西吉县马铃薯脱毒种薯和非脱毒种薯丰产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庄薯3号脱毒一级种薯栽培平均产量27 430 kg/hm2,商品薯作种薯栽培平均产量20 200 kg/hm2,前者较后者商品薯率高18个百分点,增产35.8%,纯收入增加8 205元/hm2,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汉中市马铃薯常年播种面积4万hm左右,产量40万~50 万t,是仅次于水稻、油菜、玉米、小麦的第五大农作物。作为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它已成为汉中市当前农业产业化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多年来,由于受到脱毒种薯长途调运运费高且质量参差不齐等因素的影响,严重制约了汉中马铃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笔者通过多年试验研究并结合汉中市脱毒马铃薯生产实际,制定了汉中市马铃薯脱毒种薯高效繁育技术,以期为促进汉中市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甘薯脱毒种苗生产效率,缩短种苗生产周期,减少在扩大繁殖生产过程中病毒再次感染的几率,研究建立了甘薯脱毒种苗(薯)双季异地高效生产技术体系,本体系包括材料选择、脱毒苗培养、脱毒苗病毒检测、脱毒苗试管繁殖、春秋双季异地脱毒苗温室(网室)繁殖和脱毒种薯生产等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