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银杏-黄花梨不同复合经营模式生长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多目标决策对银杏-黄花梨-花生、银杏-黄花梨-黄豆、银杏-黄花梨-薏苡、银杏-黄花梨4种复合经济模式中的生长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银可-黄花-花生、复合经营模式时银杏和黄花梨的生长最为有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滁州市银杏栽培多见散生。在林业二次创业中,成大力发展银杏的热潮。结合滁州的自然条件,发展银杏,必须把好“五关”。  相似文献   

3.
银杏育苗     
安徽省最北部的砀山县,地处黄河故道神积平原,是全国著名的水果产区,亦极适宜银杏生长。“林业二次创业”中,全县把银杏生产摆在了重要位置,掀起了裁植银杏的高潮。但由于从外地调人的苗木价格高,缓苗期长,成活率低,栽植不理想。为解决银杏育苗的突出矛盾,从1992年开始进行银杏育苗实验,收到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4.
以银杏外种皮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二次回归正交试验优化超声辅助提取银杏皮中银杏酸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提取银杏皮中银杏酸的最优工艺条件为:超声波频率25 kHz、料液比1∶26 g·mL-1、提取时间1.83 h、提取温度56℃,银杏酸提取率为1.91%。  相似文献   

5.
银杏-小麦间作系统水热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黄淮海平原农区银杏 -小麦间作系统的热量效应 (白天 )和水分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小麦抽穗 乳熟期 ,晴天间作系统总辐射量比单作 (麦田 )系统低 7.6 % ,阴天时二者差别不大 ;晴天间作系统净辐射通量比单作系统高 5 .6 % ,阴天时比单作系统低 1.9% ;晴天间作系统潜热通量比单作系统低 6 .8% ,阴天时二者相差极小 ;晴天和阴天间作系统的感热通量均低于单作系统 ,分别约低 5 2 .6 %和 11.1% ;晴天间作系统土壤热通量比单作系统高 2 1.8% ,阴天时比单作系统低2 5 .0 %。(2 )小麦拔节 腊熟期 ,间作系统小麦日蒸腾速率比单作麦田低 18.4 % ;小麦抽穗 腊熟期 ,实际区域面积 (1.4 3hm2 )内系统总蒸腾耗水量为 36 .4 5m3·d- 1,其中小麦占 91.7% ,银杏占 8.3% ,说明整个系统蒸腾耗水以小麦蒸腾耗水为主 ;系统内麦田土壤贮水量随带距的变化呈抛物线状分布 ,对比单作麦田 ,间作系统总体平均可使麦地 0  10 0cm土壤贮水量提高 6 .84 % ;间作系统小麦叶片水分利用率比单作麦田约高 4 .0 %。  相似文献   

6.
明光市在林业二次创业中,各种栽培方式,各类银杏发展即将突破万亩大关。但由于苗木引进和栽培环境条件、栽培措施的不同,常常导致某些昆虫的危害。现简要介绍银杏易发生的虫害受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银杏实生大苗高位嫁接后萌发的新梢进行不同摘心时期、不同摘心强度的促二次梢试验,结果表明:在新梢的不同生长时期进行不同强度的摘心均能促进二次梢的萌发,但在二次梢萌发时间和萌发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4月25日摘心效果最好,4种不同强度的摘心平均促发2.1条二次梢,且萌发时间较早。同一时期进行不同强度摘心对二次梢的促发效果依次为:去梢1/2>去梢3/4>去梢1/4>去顶芽。  相似文献   

8.
不同银杏复合经营模式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选择江苏泰兴3种传统的银杏复合经营模式,即银杏+桑树(G+M),银杏+小麦+黄豆(G+W+S)和银杏+油菜+黄豆(G+R+S),以纯种桑树(M)和油菜+黄豆(R+S)为对照,3年后对这5种经营模式土壤的pH值、有机质、氮、磷、钾等化学性质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对5种经营方式进行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经营模式土壤的pH值、有机质、全氮和水解氮、有效磷、全钾和有效钾等,以及各种经营模式土壤不同层次的pH值、有机质、全氮和水解氮、有效磷、全钾和有效钾等均存在着显著差异。各种模式土壤中的全氮、全磷、有机质、有效磷和有效钾的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pH值则随着土层的增加而升高。各种银杏复合经营和纯种桑树模式土壤中的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均高于纯种农作物(R+S)。土壤肥力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经营模式土壤肥力质量差异较大,5种经营模式土壤肥力质量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是G+M(0.973)G+W+S(0.424)M(0.388)G+R+S(0.255)R+S(0.233)。因此,银杏复合经营可明显改善土壤的肥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核桃-黄豆农林复合系统中不同种植位置间作作物在不同水分、光照条件下的水分利用和碳代谢,为更好了解种间相互作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提供参考。【方法】2017年,在太行山南麓低山丘陵区核桃-黄豆农林复合系统中,测定不同种植位置黄豆在旱季(7月中旬)和雨季(8月下旬)的土壤含水量、凌晨和正午水势、正午茎秆导水损失率(PLC)、株高和基径、生物量以及根、茎、叶的非结构性碳(NSC)含量。【结果】1)在旱季,随着与核桃树距离的增加,土壤含水量降低,黄豆凌晨和正午水势下降,正午茎秆PLC上升,距核桃树1. 5和2. 5 m的黄豆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较大,距核桃树0. 6 m和单作的黄豆光合速率偏低,但总体上间作和单作的黄豆气体交换没有显著差异。旱季生物量、根冠比和NSC随着与核桃树距离增加而增大。2)在雨季,除距核桃树0. 6 m处土壤含水量偏低外,其余位置均无显著性差异,土壤含水量比旱季高60%以上。不同种植位置黄豆凌晨水势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单作黄豆正午水势更低,茎秆PLC较间作黄豆严重。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生物量、NSC含量、根冠比均随着与核桃树距离增加而增大。根、茎、叶NSC含量均显著高于旱季,主要由淀粉储藏增加引起。【结论】在旱季,不同种植位置黄豆水分状况均受一定程度的干旱影响,复合系统中间作黄豆水分状况好于单作,但旱季水分胁迫没有显著影响光合作用和生长;遮荫的影响覆盖了水分状况改善的作用。在雨季,复合系统中黄豆主要受遮荫影响,距离树木越远生长情况越好。在研究年份水分不是主要限制因子的情况下,间作互利作用未体现,而复合系统中的光能竞争会导致间作黄豆生长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0.
深入研究了银杏的栽培历史和模式,将栽培模式分为观赏性栽培和产业性栽培。产业性栽培包括庭院四旁和道路栽培、复合型农林栽培、果用密植栽培、叶用丰产栽培、材用丰产栽培以及果材兼用型栽培。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黑龙江省西部平原缓丘农区的自然资源、气象状况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出发 ,对农林复合经营开发模式的类型及其效益进行探讨 ,提出了农林复合经营开发模式的基础、类型与结构组合设计原则 ,并讨论了农林复合经营开发模式的技术措施 ,为黑龙江省平原缓丘农区的资源合理利用 ,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本种加勒比松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在广东省本种加勒比松主要分布区收集的林分标准地调查资料,通过参数拟合筛选模型,初步研究建立了本种加勒比松人工林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经验证该组模型精度达94%以上,估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3.
杉木人工林生长率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吕勇 《林业科学》2002,38(1):146-149
生长率 (Growthpercentage)是指某一测树因子的连年生长量与其原有总量的百分比。它是用来说明树木相对生长速度的重要指标 ,常用于对同一树种在不同立地条件下或不同树种在相同立地条件下生长速度的比较及未来生长量的预估等。现以湖南省会同杉木为例 ,就杉木  相似文献   

14.
大豆秸秆纤维素固态发酵及酶解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经氨预处理的大豆秸秆纤维素固态发酵产酶及酶解产糖工艺过程进行了研究,影响康氏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i)固态发酵的主要因素是温度、pH值、培养基液固质量比及培养时间,影响纤维素酶水解的条件主要是温度、pH值及时间,结果表明:较适宜的产酶条件为温度30℃,pH值5.0,培养基液固质量比2.5:1,时间96h,产纤维素酶活力为798.84FPU/mL,以所产纤维素酶进行酶水解,较适宜条件为温度55℃、pH值5.6、时间36h,酶解率为18.98%。由液相色谱分析可知酶解液的主要成分为葡萄糖、纤维二糖和木糖.为大豆秸秆的进一步综合利用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5.
天然林分生长模型在小班数据更新中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当小班调查得到各组成树种的平均高,平均直径以及小班的年龄,每公顷株数,郁闭度,散生木蓄积等因子后,应用天然林分生长模型可以实现无人为干预小班数据的全面更新和连续预测。这些模型应用于小班数据更新时的特点是分别组成树种,以地位级指数评价立地质量,以预估间隔期代替年龄,更适用于天然混交异龄林小班数据的更新。通过吉林省汪清林业局108块复位样地的验证,表明天然林分生长模型的预估结果优于目前生产单位所用的生  相似文献   

16.
小叶杨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应用Logistic模型和有序样品聚类法对小叶杨的生长规律进行了定量研究 ,将胸径和树高2个表现生长过程科学地划分为前慢期、速生期和后慢期 3个阶段 ,实现了胸径和树高二维有序样品的聚类 ,不仅反映出小叶杨生长的综合节奏性 ,更为龄组划分提供了依据 ,此外 ,本文还以Logis tic模型为基础 ,以时间因子为媒介 ,推导出一个能准确地描述小叶杨D -H关系的新模型———Lo gistic衍生模型  相似文献   

17.
林分生长与产量模型系统研究综述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阐述了影响林分生长和产量的 5个因子 ,即立地指数、林分年龄、林分密度、生境类型和林分结构。介绍了林分水平、径级水平和单株木水平的林分生长和产量预测模型系统的一些代表性模型系统。还介绍了一些典型的生长和死亡模型。林木和林分是两级不同水平的生态系统。作者提出了建立以生态系统特性 (如系统的整体性、同时性、组成成分间交叉相关性等 )为基础的系统化模型。通过建立联立方程系统 ,用 3阶段最小二乘法拟合回归参数 ,可望提高林分生长和产量预测模型的真实性和估测精度  相似文献   

18.
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6种处理,3次重复对毛竹林试用ABT生长剂,并经协方差分析表明:整个试验地的ABT处理平均笋产量比对照增加9.6%,最高处理笋产量比对照增加21%;平均单株立竹笋产量比对照增加26.9%,最高处理单株立竹笋产量比对照增加可达45.5%;平均纯收入比对照增加5.4%,最高处理纯收入比对照增加12.2%。ABT4与ABT5混合效果好,而且浓度30mg/kg优于20mg/kg,单独施用AB4、ABT5或ABT10效果均不理想,高地温有利于出笋,早挖笋能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选定的方案为ABT4与ABT5混合,浓度为30mg/kg。  相似文献   

19.
异龄林的生长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伟生  于政中 《林业科学》1991,27(3):193-198
以线性为基础的矩阵模型和非线性模型,一直都被相互独立地用来模拟林分的生长动态。本文在矩阵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异龄林的三单元非线性生长模型,并分别以线性矩阵模型和非线性矩阵模型对林分的生长动态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非线性模型与矩阵模型的联合使用,具有结构严谨和精度高的优点,不失为一种预测林分生长动态的有效方法。文中所用材料来自长白山林区的红松(Pinus koraiensis)针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20.
曾伟生 《林业科学》1996,32(3):269-273
从“密度指数与林分测树因子数学模型”所存在的问题出发,对林分密度指数与断面积,平均直径和株数之间的关系模型从数学上进行了推导,提出了正确的参数估计方法,并就拟合数学模型应注意的两个问题,即互为自(因)变量问题与参数一致性估计问题进行了综合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