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罗秀枝 《植物医生》2002,15(4):20-21
韭蛆,学名迟眼蕈蚊(Bradysid odoriphdga Yang etzhang)属双翅目,眼蕈蚊科,别名黄脚蕈蚊。1 为害特点 韭蛆在河北省蔚县一年发生两代,主要以幼虫聚集在韭菜地下部的鳞茎和柔嫩的茎部为害。初孵幼虫先危害韭菜叶鞘基部和鳞茎的上端。春秋两季主要危害韭菜的幼茎,引起腐烂,使韭叶枯黄而死。夏季幼虫向下活动蛀入鳞茎,重者鳞茎腐烂,整墩韭菜死亡。  相似文献   

2.
规范防治韭菜根蛆田间药效试验准则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韭蛆(非菜迟眼蕈蚊)发生为达具有群居、分布极不均匀、作物被害状明显的特点,提出在进行杀虫剂田间药效试验调查时,应定点、多点小样本取样为宜。药效评价应以计算被害株降低率为主要指标,提出了一种建议性的杀虫剂防治韭菜迟眼蕈蚊和葱蝇的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相似文献   

3.
乐斯本防治蔬菜害虫田间药效评价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430065)邹丰,朱树勋,司升云,黄来春,刘小明乐斯本40.7%乳油是美国陶氏公司生产的一种高效广谱性有机磷杀虫剂,能有效地防除棉花、水稻、蔬菜、果树等作物的多种害虫。多年来、我们对乐斯本防治蔬菜...  相似文献   

4.
韭蛆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超  亚平 《植物医生》1998,11(5):9-10
危害韭菜的虫害最重的是韭蛆。据调查,该害虫对韭菜生产每年均造成不同程度的产量损失,为此,介绍该虫的发生与防治,供种植者参考。一、危害症状韭蛆又名地蛆、根蛆,危害韭菜的蛆主要是双翅目迟眼蕈蚊的幼虫。全国各地均有发生。除韭菜外,也危害葱、蒜等。幼虫群集在...  相似文献   

5.
韭蛆的发生及其防治浙江省慈溪市逍林镇果蔬技术站(315321)王勤海韭蛆是危害韭菜的主要害虫之一,我们地区危害韭菜的为韭菜迟眼蕈蚊,属双翅目,眼蕈蚊科,又名韭蛆,黄脚蕈蚊。是单一危害韭菜的一种害虫。1危害情况随着韭菜面积的增加,该虫发生危害也逐年加重...  相似文献   

6.
韭蛆(BradrysiaodoriphgaYangetZhang)又称韭菜迟眼蕈蚊,是危害韭菜的重要害虫,在河南省未见有危害大蒜的报道。1996~1997年作者在中牟县发现该虫危害大蒜,1998年严重发生。据调查,蒜田受害面积占65%左右,一般地块虫株率20%~30%,严重田块?..  相似文献   

7.
韭蛆是韭菜上重要的地下害虫 ,幼虫钻食韭菜的地下部分 ,轻者使韭菜萎蔫断叶 ,重者成墩死亡。1韭蛆的发生规律韭蛆在山东1年发生4~5代 ,大田间以幼虫在寄主生长的土壤内或韭菜芽墩内越冬 ,在温室和温床里以及在室内越冬则不明显。越冬代成虫3月间出现 ,4月上旬达高峰。成虫善于并翅及扇翅爬行 ,一般情况下不善飞 ,起飞时也离地不高 ,扩散不远。成虫畏强光 ,羽化出土后即在危害处附近的隐蔽场所里停息和交配 ,常常聚集成群。产卵在土缝里 ,卵数粒至十余粒集中产 ,有时散产 ,卵期约7d。韭蛆幼虫有腐食性 ,喜湿怕干。幼虫期约10~1…  相似文献   

8.
乐斯本防治柑桔矢尖蚧幼蚧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斯本防治柑桔矢尖蚧幼蚧药效试验枝城市植保站胡诚,冉德森,鲁家葵枝城市红花套镇柑桔技术推广服务站扬承清1试验目的我市目前柑桔面积已达到5333hm2,年产量达5万t,柑桔业已成为全市农业生产的支柱产业。由于我市是柑桔的古老产区,近些年来农民使用农药较...  相似文献   

9.
韭蛆的发生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韭蛆是韭菜上的重要害虫,随着韭菜不断扩大的规模化栽培,韭蛆的为害也逐年加重,成为制约韭菜生产的主要因素。为此,对韭蛆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韭蛆的发生规律与生物药剂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用5种生物药剂对韭菜韭蛆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施药7 d、14 d、21 d后.每hm2用根蛆净4.5L,苦参碱45 kg,阿维菌素0.750 L,对韭蛆有较好的防治效果,21 d最终防效分别为92.49%、90.27%和85.65%,其中以根蛆净、苦参碱防效最好;灭幼脲每hm2用药3.75 L的防效为70.14%,苏云金杆菌每hm2用药7.5 L的防效为45.05%,效果较差.这5种药剂对韭菜的生长均无不良影响,可在无公害韭菜生产中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1.
食蚜异绒螨控制棉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4年的棉田系统调查和实验室分析,初步了解了食蚜异绒螨的种类、生物学特性、在棉田中的分布与环境的关系和在棉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得出了对棉蚜的控制阈值和利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斯氏线虫对黄曲条跳甲田间种群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广州,深圳等多个地点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施用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Agriotis 品系的侵染期线虫悬浮液来控制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幼虫的种群数量,当线虫剂量为100万条/m~2时,线虫的寄生率为40%—70%,有效虫口密度下降38%~84%;以50万条/m~2剂量的线虫与低浓度(1∶1000)的敌百虫混合施用,对跳甲的作用效果和前一种处理所取得的效果相接近。线虫施进土壤后15—20天内对跳甲幼虫尤其是三龄幼虫种群数量控制作用较好,超过这段时间其作用明显下降。因此,在蔬菜移栽至收割期间,施用二至三次100万条/m~2剂量的线虫悬液或50万条/m~2剂量的线虫与1000倍的敌百虫混合液,对黄曲条跳甲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自然天敌的长期保护利用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然天敌对稻飞虱发生数量的控制作用是很大的。特别是在水稻生长前期,天敌的作用使得不施药田的飞虱数量大多低于对照田。在水稻生长中后期,天敌的抑制作用相对下降。但是,如果自然天敌得到长期大面积的保护和利用,它们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就会大大加强,在水稻中后期亦如此。自然天敌的长期大面积保护和利用,不仅可通过增加种库中天敌的种类和多样性,进而增强天敌群落重建和发展的能力,最终提高天敌群落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而且在水稻生长前期,对低密度下稻飞虱的捕食作用,能够推延稻飞虱的发生高峰期,减轻其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14.
应用生物源农药防治水稻病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元海 《江西植保》2002,25(3):68-71
在稻瘟病始见期天始,喷施4%春雷霉素二次可以控制病害;用3%克菌康1:400倍液喷雾,可以有效控制水稻白叶枯病的危害,在孕穗期初现病时开始,喷链霉素1000万单位二次,也能防治白叶枯病;在纹枯病始现期喷40%纹霉星,病指防效可达67-81%。  相似文献   

15.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 ,阿·苏 WP对小菜蛾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其共毒系数为 15 0 .1。大田试验结果表明 ,阿·苏 WP112 5~ 15 0 0 g· hm-2药后 3d对小菜蛾防效为 6 6 .3%~ 85 .2 % ,药后 7d达86 .1%~ 95 .6 %。  相似文献   

16.
大豆蚜的系统最优控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3 ̄1996年作者以系统最优控制为技术原理,采用逐步逼近法和正交优化法,研究了豆田11种可控因素对大豆蚜,天敌和产量的综合效应。根据既控虫增产又保护生态的原则,综合评价可控因素,提出大豆蚜系统最优控制:大豆与玉米同穴(4:1式)或间作(9:2式)、鲁豆4号6月10日前后播种、1800g/hm^2微肥拌豆种,N45kg/hm^2,P2O5 60kg/hm^2、K2O150kg/hm^2、有机肥  相似文献   

17.
G—P复合生物杀虫剂防治麦蚜和菜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G-P杀虫剂——灰绿拟青霉发酵液与两种植物提取物配制的复合生物杀虫剂防治麦蚜和菜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G-P杀虫剂400倍液48小时对3种麦蚜的毒效为98.4%~98.9%,对3种菜蚜的毒效为92.7%~98.3%;G-P杀虫剂对6种供试蚜虫的致死中浓度为稀释1536~2075倍。田间小区试验和大田示范G-P200和400倍液对麦蚜与菜蚜2天防效均达95%。  相似文献   

18.
浅析覆盖稻草及秸秆还田对小麦纹枯病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结果表明:麦田覆盖稻草对小麦纹枯病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覆草2a后控病效果达70%以上,覆草量以75~100kg/667m2为宜,且覆草年限与控病效果成正相关;秸秆连续还田3a、5a,控病效果分别为56.2%、68.6%。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小麦锈病治疗剂对氨基苯磺酸进行了内吸、运转、分布、抑菌机制、抑菌浓度以及对小麦的毒性等方面的研究和讨论。
该药剂的内吸及其在麦叶内的运转,主要是单纯的扩散现象。酸度、温度、湿度和药液浓度对于内吸速度的影响,都可以用数学程式来说明;本文提供了几个经验公式作为参考。从药剂对于病菌体内某些酶的亲和力的考察,以及药剂内吸的自显影图片中放射斑的形状,可以推想病区和菌体,有生物化学性的内吸作用存在。  相似文献   

20.
杨树水泡型溃疡病试验结果表明;抗菌素杀菌剂对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效果较差。病原菌具有潜伏侵染特性,所以药剂防治应放在消灭侵染源的分生孢子上。由于杨树树皮组织纤维较厚,对药剂忍受能力较强,不易发生药害,一般的杀菌剂如石硫合剂等作用较差。经试验证明40%福美砷50倍、50%退菌特100倍、70%甲基托布津100倍、50%多菌灵100倍,防治效果较好。防治时期在8月上旬至中旬的孢子飞散的高峰中进行为适宜。为了解决杨树水疱型溃疡病对杨树造成的危害,自1977年以来,在鉴定病原及对发病规律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了一些生产上常用的化学杀菌剂、抗菌素杀菌剂及其它一些新型的杀菌剂进行了防治试验,以便找出一些防治本病较好的有效杀菌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