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血压伴颈动脉斑块患者炎症反应程度与年龄是否存在性别差异,以便更好地了解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机制,更好地防治此类疾病.方法 选择2009年6月~2013年3月住院治疗的192例伴有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高血压患者,男90例,女102例,所有病例均常规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用彩超检查颈动脉明确颈动脉斑块形成,并将两组的hs-CRP和年龄进行对比.结果 在高血压伴颈动脉斑块患者中,男性年龄小于女性,而hs-CRP明显高于女性(分别为P<0.01和P<0.05).结论 高血压伴颈动脉斑块患者炎症反应程度与年龄存在性别差异,主要表现为男性的年龄较女性小,而男性中的hs-CRP明显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早期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00例脑梗死患者早期行TCD检查并与头颅CT进行比较。结果:梗死灶相对应的各颅内动脉血流速度异常者共84例,异常率为84.0%,其中大面积梗死者的异常率为86.3%,小面积梗死者的异常率为81.6%。各梗死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及平均流速均明显低于健侧动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TCD检测无创伤,可直接对早期脑动脉硬化梗死做出判断,对急性硬化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对急性脑梗死早期患者进行OCSP(Oxfordshir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12h内进行OCSP分型,比较各型患者发病24h后头颅影像Adams分类的结果、入院3d及60d时的CSS评分.结果 268例中,完全前循环脑梗死(TACI)32例,占11.9%;部分前循环脑梗死(PACI)57例,占21.3%;腔隙性脑梗死(LACI)159例,占59.3%;后循环脑梗死(POCI)20例,占7.5%.患者发病24h后头颅影像Adams分类显示:93.8%TACI为大梗死,63.2%PACI为小梗死,33.3%为大梗死,74.2%LACI为腔梗,70.0%POCI为腔梗.各OCSP分型之间的发病3d内及60d时CC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OCSP分型与影像学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可用于指导急性脑梗死的早期治疗和判断预后,适宜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和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血尿酸、总胆红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26例AMI患者、39例SAP患者和30例体检健康者的血尿酸和总胆红素进行测定,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MI组血尿酸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与SA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血总胆红素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别,但明显高于SAP组(P<0.01)。SAP组血尿酸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总胆红素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和AMI组(P<0.01或0.05)。结论血尿酸和总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早期干预对冠心病的防治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我区部分人群血脂水平变化规律。方法:对2023例来我院健康体检的脑力劳动者的血脂水平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31~50岁男性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同龄女性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余年龄段则无明显差别;31~50岁男女间的高脂血症发生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60岁以前高脂血症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升高,41~6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段。结论:坚持定期血脂监测,指导高脂血症人群适当锻炼和合理饮食以获得理想血脂,对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促血小板生成素(TPO)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脑梗死患者45例及健康体检者45例进行血小板参数及血清促血小板生成素检测,按不同发病时间分为急性期(1~3d)和恢复期组(10~14d);按梗死面积分为腔隙性梗死组(19例)、小面积梗死组(16例)、大面积梗死组(10例)。对各组与对照组之间的促血小板生成素及血小板参数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急性期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与对照组比较均统计学差异(P0.01);脑梗死恢复期PDW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MPV较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TPO水平较正常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梗组和小面积梗死组血清TPO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小面积梗死组与腔梗组以及大面积梗死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脑梗死急性期组及恢复期组,血清TPO水平和血小板总数与梗死面积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脑梗死后TPO水平改变在脑梗死发病中有一定的作用,可能在脑梗死后脑保护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3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64例),治疗组给予应用法舒地尔注射液(商品名:川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灯盏花注射液治疗。结果:入院后用欧洲脑卒中量表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治疗组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9.4%)高于对照组(62.5%)(P<0.05)。结论:法舒地尔注射液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提高总有效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生命质量改善的意义。方法将67例脑卒中患者(包括32例脑出血和35例脑梗死)随机分为康复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一般护理及随意功能锻炼,康复组则在急性期生命体征平稳后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的MESSS评分相似,入院后3个月和出院后1个月均比入院时明显下降,且以康复组下降得更为明显(P<0.01);两组出院后的QLI评分均比入院2周时有一定程度的提高(P<0.05或<0.01),且康复组在患者活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方面的评分比对照组提高得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生命质量的改善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6例首次AMI患者行PCI术使梗死相关血管(IRA)血流达TIMI 3级,分析PCI术前12导联心电图ST段抬高的总和与术后1 h ST段下降幅度。按ST段下降幅度分为两组:A组,ST段迅速下降组(下降≥50%);B组:ST段持续抬高组(下降<50%)。所有患者于PCI术前及术后l h取外周血,测定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水平,比较两组PCI术前与术后l h ET和NO水平。结果所有AMI患者PCI术前及术后1h ET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高(P<0.01),NO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1 h的ET水平比术前更高,NO则更低(P<0.05)。ST段迅速下降组PCI术前与术后1 h相比,ET水平增高(P<0.05),NO无明显变化(P>0.05)。ST段持续抬高组PCI术前与PCI术后1 h相比,ET水平明显升高(P<0.01),NO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PCI术后ST段迅速下降组与ST段持续抬高组比较,ST段迅速下降组ET水平低(P<0.01),NO水平则高(P<0.05)。结论AMI及PCI术均可引起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使血中ET水平升高,NO水平降低;AMI经PCI术后ST段的下降与术后血管内皮功能有关,特别与NO含量有关,PCI术后NO水平未降低者心电图ST段下降迅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脑肿瘤患者的视觉保持测验(VRT)评估指标特点,寻找其规律性。方法:对97例脑肿瘤患者进行VRT测试,并与同期入院的相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的脑梗死患者和健康体检人群作比较。结果:与健康体检组比较,脑肿瘤和脑梗死患者的VRT错误总分[(9.54±3.65)和(13.55±4.61)]明显增高,VRT正确总分[(4.25±1.73)和(2.39±0.56)]明显降低;同时脑肿瘤患者的VRT错误总分又显著低于脑梗死患者,VRT正确总分则显著高于脑梗死组(P均<0.05或<0.01)。左、右半球脑肿瘤患者的VRT错误总分和VRT正确总分接近(P均>0.05);错误分项指标组间比较中,除了右半球组位置错误明显高于左半球组外(P<0.05),其余各项VRT测试指标均无明显差别。顶叶脑肿瘤患者的VRT错误总分明显高于非顶叶脑肿瘤患者,VRT正确总分明显低于非顶叶患者(P均<0.01);错误分项指标组间比较中,顶叶组患者的遗漏错误和大小错误等指标明显高于非顶叶脑肿瘤患者(P<0.01)。大、小病灶组脑肿瘤患者VRT错误总分和正确总分接近(P均>0.05);错误分项指标组间比较中,除大病灶组遗漏错误明显高于小病灶组(P<0.01),其余各项VRT测试指标均无明显区别(P均>0.05)。结论:脑肿瘤患者可伴有视觉记忆和视觉认知能力改变,其特征与病灶位于顶叶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