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刘晓东 《齐鲁渔业》2009,(12):20-21
江苏省灌南县汤沟镇泥鳅养殖大户吴进,通过3年时间的不断探索,发展泥鳅池塘养殖6.7hm^2(100亩),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2007年他与同村2位好友合伙承包村里土地1hm^2(15亩),开挖泥鳅养殖池,共收获泥鳅4万kg,销售产值达98万元,纯利润达20万元,平均每667m^2纯利润1.3万元;2008年开挖泥鳅养殖池塘3.3hm^2(50亩),共放苗5万kg,收获泥鳅11万kg,  相似文献   

2.
刘晓东 《中国水产》2009,(10):48-49
江苏省灌南县汤沟镇泥鳅养殖大户吴进,通过三年时间的不断探索,发展泥鳅养殖池塘100亩,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正>日本泥鳅,俗称"大青鳅",长30多厘米。日本泥鳅是市场上泥鳅中个体大的品种,亩利润丰厚,综合效益是本地泥鳅的好几倍。目前日本泥鳅在江浙地区开始推广养殖,效益显著。现将日本泥鳅的养殖技术汇总如下:一、池塘条件养殖场位于杭州市余杭区东北,面积100亩,养殖池塘15个,面积2~5亩,池深1.2米。池塘水来自钱塘江一支流,水质符合日本泥鳅养殖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4.
《水产养殖》2014,(3):53-54
<正>"趁泥鳅在进入越冬期前,挑选出健壮的泥鳅做繁育的种鳅……"2014年1月28日,在游仙区魏城镇圣水村浅水滩养殖基地,总经理樊光成正和技术员在种鳅池打捞选育种鳅,他说:"这个养殖基地目前占地100亩,由70亩泥鳅养殖池、20亩鳅苗池、10亩种鳅池组成。2012年12月,每亩池塘里投  相似文献   

5.
泥鳅高产高效养殖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东 《水产养殖》2009,30(11):9-10
江苏省灌南县汤沟镇泥鳅养殖大户吴进,通过3年时间的不断探索,开展泥鳅池塘养殖,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2007年与他人合伙承包村里土地15×667m^2开挖泥鳅养殖池,  相似文献   

6.
正泥鳅俗称泥狗,肉质爽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近年来,因水质污染和人为滥捕,泥鳅天然产量日趋下降,市场供需矛盾日渐突出,人工养殖已成为发展泥鳅产业的必然趋势。泰州市姜堰区沈高镇官庄村三组的养殖户从2005年开始养殖泥鳅,养殖经验丰富,经济效益良好。一、养殖池建设选择水源丰富、水质清新、进排水方便的地方建池,占地面积22亩,开挖后,每个养殖池塘的面积在5亩,南  相似文献   

7.
<正>泥鳅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被称为"水中人参",近年来泥鳅的人工养殖发展很快。2015年5月23日,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广进泥鳅养殖专业合作社林敏,发现养殖的泥鳅有大量死亡现象,笔者随即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置。现报道如下。一、基本情况该养殖户2014年征地206亩,开挖成长130米、宽20米、深1.5米的泥鳅养殖池45只,2014年开始  相似文献   

8.
柏广林 《淡水渔业》1994,24(2):31-32
泥鳅的人工养殖柏广林(江苏省金湖县农业开发局)泥鳅是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品,具药用功效。泥鳅对环境的适应性强,饵料来源广,管理方便,易于养殖,是农村致富的好途径。一、养殖池的建造饲养池建造在阳光充足,排灌水方便,有弱酸性土质的地方为佳。面积100-1...  相似文献   

9.
泥鳅的池塘无公害高产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鳅又名鳅鱼,鳗鱼鳅,鳛鱼等,在鱼类分类学上属鲤形目,鳅科.泥鳅具有较好的食疗作用和较高药用价值,在我国民间有"天上斑鸠,地上泥鳅"之佳誉,也素有"水中人参"之美称,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汉沽区水产技术推广站,自从2000年开始进行泥鳅的池塘高产养殖实验,经过几年的摸索,养殖技术日趋成熟,养殖面积已经从最初的20亩发展到500亩,平均亩产可达3 000 kg,亩效益达到2万元,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当前,满足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求,发展无公害泥鳅养殖,提供更多优质的泥鳅水产品,是当今泥鳅人工养殖业的发展方向,现将泥鳅无公害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泥鳅高密度高产高效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炳全 《齐鲁渔业》2003,20(3):27-29
泥鳅是一种市场需求旺盛的优良养殖品种,目前在同一地点连片几百亩甚至上千亩的泥鳅规模化养殖还很少,而十来亩几十亩连片的高密度、高产高效的养殖模式非常适合中国的国情,应大力推广。现将我们在浙江浦江等地进行高密度养殖商品泥鳅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微孔管道增氧生态高效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兴化市水产养殖户张建楼,利用微孔管道增氧新技术,在西郊镇发展鱼、虾、蟹高密度高效生态混养养殖技术。在一口10亩池塘里,利用网箱集约化养殖泥鳅,箱外养殖青虾,2007年该塘生产泥鳅5250千克,平均亩单产525千  相似文献   

12.
草鱼种苗的高产养殖,常受青饲料的限制。人工种草和自然采草费时费力,工效低,单一的精饲料喂养,成本高,鱼类病害严重,现将2000年百姓农庄的生态养殖模式作一介绍。一、主养泥鳅池的品种搭配选择25亩水面进行泥鳅和草鱼种苗的养殖,以11亩水面主养泥鳅,14亩水面主养草鱼,泥鳅池的放养品种见表1。表1泥鳅池的放养品种二、泥鳅池前期养殖措施3月1日每亩水面用100公斤生石灰清塘消毒,结合每亩施猪粪500公斤做底肥,注满池水,培肥水质,当浮游动物繁殖进入高峰期后投放泥鳅种苗,种苗入池后的前期、中期主食浮游动…  相似文献   

13.
对泥鳅采用养殖池水处理系统的固液分离器、回水池和生物过滤一整套技术,探讨适合泥鳅生长发育的条件因子及管控。试验采用同一批270尾/kg,规格均匀,无明显病伤鳅种。结果显示:经循环水养殖60d,1#池和2#池的泥鳅个体平均规格分别由每尾3.704g增至16.667g和17.857g,各增长3.50倍和3.82倍,日均各增0.217g和0.228g,养殖成活率分别为91.2%和87.9%,饵料系数分别为1.51和1.63。试验说明泥鳅是一种适合循环水集约化养殖的品种。  相似文献   

14.
香鱼又名鲇鱼、香油鱼等,为一年生小型经济鱼类。2010年我县在罗溪村利用弃养的鳗鱼养殖场池塘进行香鱼生态养殖,现把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一、养鳗池现状1.鳗池现状养殖场30亩,水域总面积21亩,成鳗池面积18亩。养殖池为正方形和长方形,养殖池高1.2米、水位深0.8米。池底为水泥板面并形成锅底弧状,设有  相似文献   

15.
<正>台湾泥鳅为大鳞副泥鳅的一种,它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南北方均适合生活,由于其养殖周期短、利润高,从2012年开始短期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养殖这一新品种,养殖规模迅速增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珠三角地区的台湾泥鳅养殖水面达到1万亩。但台湾泥鳅养殖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养殖户在尚未了解养殖技术要求的情况下被哄抬的虚高价格所吸  相似文献   

16.
<正> 1 池塘养殖面积17.7亩。养殖池设在黄骅试验区南排河镇西侧彦家洼排水渠北岸,分大、中、小三个池子,南北排列。其中北面的1号池面积10亩,2号池面积7亩,3号池0.7亩。2 施肥及排灌水养殖池自配水泵1台,直接从彦家洼排水渠抽海水,调节盐度用的淡水从附近化肥厂引管注入,水质无污染。在池底及闸门修整后,5月  相似文献   

17.
泥鳅的人工繁育及工厂化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3月,济宁市任城区水产局承担了“泥鳅人工繁育及工厂化养殖技术”项目,认真对泥鳅养殖场设施的建设、泥鳅苗种的人工繁育、泥鳅的工厂化养殖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2007年11月26日邀请专家对该项目进行了验收鉴定,共实施面积774m^2(18个池),其中苗种培育池3个(99m^2),成鳅养殖池15个(675m^2)。总产泥鳅鱼苗230万尾,培育泥鳅鱼种1082kg。养殖成鳅8159kg。鳅种平均规格9.0g,成鳅规格40.2g。综合技术居省内先进水平。现将主要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泥鳅养殖方法离不开淤泥环境,但是,在淤泥环境中养殖生长,不仅容易生病,成活率低,而且起捕率也不高,影响养殖产量。2011年,我们在东阳市横源泥鳅养殖基地,进行了无土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收益,现将该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池塘选择1.试验池塘5口,每口2亩,共10亩。池塘长方形,东西走向,东西向长,南北向宽。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不同面积、水深的池塘,采用不同的放养密度、不同规格的苗种进行高密度养殖试验。结果表明:泥鳅养殖池塘以长条形为佳,面积2亩~3亩,水深保持在0.4m~0.5m,池底铺设腐殖泥土10 cm,养殖效果较好;泥鳅苗种规格为70尾/kg~80尾/kg,放养量1000kg/亩~1200kg/亩,单产较高,效益最好;放养苗种规格越大,养殖成活率越高;随着放养密度增大,成活率逐渐降低;试验条件下,放养规格为70尾/kg的泥鳅苗,单产最高。  相似文献   

20.
稻田生态养殖泥鳅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4-11月,我们在盘锦市盘山县的3553m2 (5.33亩)试验稻田中,进行生态养殖泥鳅试验。试验证明,泥鳅在盘锦地区是适宜进行生态养殖的优良品种。这种养殖方式不仅能改良土质、节肥增产,而且所产稻谷和泥鳅品质好、无污染、市场畅销,正好适应了现代社会人们对于绿色食品的需求。为了将理论付诸实践和为推广养殖提供经验,现将生态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