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大凡育雏常发生一种现象,那就是雏鸡刚进入育雏室找到饮水器饮水时,少部分小鸡易跳入水中“洗澡”,浑身羽毛全湿,尤其是秋冬季节更为常见,若不精心管理,雏鸡将会发病甚至死亡。实践显示,这是由于饮水器内水温(接近雏鸡体温)高于育雏室温度所致。如何纠正雏鸡“洗澡”呢?可将饮水器内的水温与育雏室温度基本接近;或者相对提高育雏室温度,总之,要将饮水器内的水温与育雏室温度接近(绝不能高于或接近雏鸡体温)。另外,要将洗过澡的雏鸡尽可能地接近热源,暖干羽毛,精心管理。这样,1小时左右就可克服雏鸡洗澡现象。雏鸡“洗澡…  相似文献   

2.
《养殖技术顾问》2011,(12):241-241
雏鸡刚进入育雏室找到饮水器饮水时,常有少部分小鸡易跳人水中“洗澡”,浑身羽毛全湿,尤其是秋、冬季节更为常见,若不精心管理,雏鸡将会发病甚至死亡。实践显示,这是由于饮水器内水温(接近雏鸡体温)高于育雏室温度所致。可将饮水器内的水温与育雏室温度基本接近,或者相对提高育雏室温度,  相似文献   

3.
育推期间饲养管理不当,雏鸡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育雏必须做好以下工作。1.适宜温度刚出壳的雏鸡室内温度应控制在30—32℃,以后每4天降低1℃,直至20℃。当外界温度稳定在20℃、小鸡达一月龄时,可停止供温。当小鸡不断尖叫、羽毛松乱、靠近热源相互挤压.表明温度过低,应立即升温,并驱做挤在一起的雏鸡,若远离热源、张口喘气,争着喝水,表明温度过高,应逐渐降温。2适宜湿度育雏室相对湿度以60%为宜,饮水器应不断水,除供雏鸡饮用外,水分蒸发可调节湿度。3.通风良好雏鸡密度大,呼吸快,排出的H氧化碳气体多,加之粪便分解放出…  相似文献   

4.
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的遗传学家阿维格多·卡哈纳 ,用普通的肉鸡 ,通过杂交 ,培育出一种没有羽毛的“裸鸡”。这是他培育不污染环境、美味、低脂肪家禽的研究项目的一部分。卡哈纳已培育出的这种红皮小鸡 ,看上去有点古怪 ,但由于没有羽毛 ,所以能比有羽毛的鸡体温偏低 ,脂肪也比较少 ,便于在炎热的季节或炎热的国家饲养。在通常情况下 ,肉鸡为了迅速生长 ,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在这一过程中也产生了大量的热。因此 ,它们必须散热。否则 ,体内自温度会过高 ,有导致这些肉鸡死掉的可能。所以 ,在炎热的季节或炎热的国家 ,肉鸡的生长速度会大大放…  相似文献   

5.
家禽育雏成功与否,关键是要抓好“三关”。一、温度关:出壳1周内小鸡适宜温度为30~32℃,以后每周可降低2~3℃,直至降到自然温度。现在广大户养鸡多用火炉和火炕给温。育雏时要在火炕或地铺上面垫一层用来苏儿液消毒处理的麦秸或稻草,要看鸡施温,以小鸡活泼为宜,41日龄后可逐渐离温,保证充足的阳光和新鲜干燥的空气,相对湿度以50%为好。二、饲养关:小鸡出壳后12~24小时能站立活动并作啄食状,即可开食。开食前应喂给温开水和木炭,然后喂经开水煮泡的小  相似文献   

6.
一适宜温度关刚出壳小鸡抗寒能力差,对温度要求比较严格。因此,把好温度关对养好小鸡是至关重要的。在育雏期间要严格按规定控制育雏舍温,为便于观察与在育雏舍距地面15厘米的不同方位挂上4—5个温度计,认真观察及时调整温度。在没有温度计的情况下也可用肉眼观...  相似文献   

7.
雏鸡是指从出壳至6周龄的小鸡。在养鸡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小鸡的育雏期是养鸡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育雏好坏直接关系到育成鸡的整齐度和合格率。育雏的关键在于温度,人工育雏中常用的方法有:热辐射(红外线)保温伞式育雏和热风炉或煤炉加温式育雏。用这种方式育雏的小鸡,羽毛生长较长,皮下脂肪生长慢,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温度稍有降低抵抗力就会下降,往往挤成一堆,甚至压死。  相似文献   

8.
一、保温关 正确掌握保温关是提高仔鸡育雏率的关键。一周内的仔鸡最佳育雏温度为32℃~35℃,这个温度是在保暖伞下设计的,是离地面20~30厘米的温度。对于鸡舍内的室温则要求在25℃左右。一周以后的温度则要求每隔一周降1~2℃,4周龄后要视季节气候和仔鸡的羽毛生长情况逐渐减至常温,即常说的脱温。观察温度不仅要看温度计,更重要的是观察小鸡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英国康沃尔(Cornwall)一家农场里25岁的农场女主人尼古拉,为了帮助自己农场的鸡温暖过冬,竟为鸡织了套头衫,还多达150件!尼古拉说,家养鸡因为羽毛少,十分怕冻。她还根据小鸡羽毛的颜色,为其搭配相应的套头衫。  相似文献   

10.
<正>冬季气温低,如果对鸡群管理疏忽,易造成鸡只疾病发生。为了降低和避免鸡只的发病率,要加强鸡的饲养管理。1注意防寒保温蛋鸡产蛋最适宜的温度是18~25℃,当鸡舍温度低于5℃时,就会影响产蛋量,使产蛋量下降,饲料消耗量增加,所以,在冬季养殖要做好防寒保温工作,鸡舍温度至少要保持到5℃以上。成年蛋鸡体型较大,体温较高,一般情况下可以维持室温,但对于背部和颈部羽毛损失较多的老鸡和新进的小蛋鸡应尽可能保持较高的室温。  相似文献   

11.
灭活苗在生产中常用来刺激鸡的免疫系统,提高抗体水平。灭活苗可单独使用,也可在使用活疫苗后使用。 灭活苗在使用时,常选用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两种方式。皮下注射一般选用颈部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常选用胸、翼或大腿。这两种注射方法常引起较大的组织反应:小鸡在注射灭活苗时,会引起不同程度的不适,表现为精神抑郁,羽毛蓬乱,挤堆和采食量下降;疫苗注射胸、翼或大腿可能形成永久性损伤。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鹿泉市柴鸡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如何养好柴鸡,育雏是关键之一,那么为了提高雏鸡成活率,养殖户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饮水与开食雏鸡运回后应立即开始饮水,若经长途运输后的雏鸡,让雏鸡稍事休息后,即可给于饮水,饮水中应加入3%~5%的葡萄糖或雏鸡开口宝,连用7天,同时配以华天肠安饮水3~5天,促进卵黄吸收和防止细菌病的发生。开食一般在初饮后2~3小时,当有1/3的雏鸡开始有啄食行为即可开食。2温度温度的高低是看雏成活率高低的关健。必须给小鸡一个温暖的空间。让鸡在休息时感到很舒适,温度低时,小鸡尖叫,挤堆,靠近热源;温度高时,小鸡喘…  相似文献   

13.
一、维生素缺乏症在维生素缺乏症里,最常见的是维生素 A 缺乏症。主要表现是:种蛋出雏率低,刚出壳时小鸡双眼失明或患眼炎。2周龄内生长发育迟缓,3周龄时体质衰弱,眼睑肿胀,羽毛蓬乱,闭眼打蔫。如不及时补充维生素 A,雏鸡将大批发病和死亡。  相似文献   

14.
<正> 春季,气温回升,是养小鸡的大好季节。每年到这个季节,农村社员普遍都要养一批小鸡,秋后养大接替老母鸡产蛋。所以,养好小鸡不仅是为了多成活,更重要的还要使小鸡长大后,能多产蛋,达到增加经济收入的目的。要养好小鸡,必须做好以下几项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15.
养好小鸭     
雏鸭的饲养关系到日后鸭子的成长与肥育。若雏鸭饲养不好以后虽给以良好的条件,鸭子仍然生长缓慢,所以把小鸭养好是决定鸭子品质最重要的因素。育雏工作一般是比较困难的,因为雏鸭抵抗能力差,一不小心就容易造成死亡。首先要注意温度。刚孵出的雏鸭个体小,绒毛稀,不能御寒和调节体温,要靠人工控制好育雏室的温度,温度要高低合宜,更要平稳均匀,不能忽高忽低。温度过高容易引起感冒或致呼吸器官病。温度正常,雏鸭表现活泼,食欲良好,饮水适度,羽毛光滑整齐。温度太低时,容易使雏鸭着凉拉稀,也容易密集在一起,相互拥挤,发出号叫声。夜间外界温度降低,雏鸭安息不动,更应注意室内温度,应使温度比白天略高。  相似文献   

16.
去年3月,我县陈祖德同志在市场上买回45只小鸡。回家后趁天黑把家里的一只阉公鸡的胸部羽毛拔掉一小撮。然后在拔掉羽毛的地方擦上一撮盐。便把阉鸡和小鸡一齐放在鸡窝里。阉鸡拔毛擦盐的地方奇痒难忍,小鸡怕冷便在阉鸡胸前钻来钻去,正好为阉鸡止痒。阉鸡与小鸡之间,止痒御  相似文献   

17.
氨化麦秸对滩羊的饲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区麦秸资源丰富,年产大约15亿斤,约为全区草原产草量的一半,但历年来利用不当。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小麦秸资源,我们参照国内外氨化秸秆的经验,首先试验用氨水湿法氨化麦秸,以3、5和7%3种浓度;5—10、15—20和25—30℃3种温度;1、2、3周3种时间进行正交试验。通过氨化前后麦秸  相似文献   

18.
我县提高鸭雏成活率有些体会,分述如下:1.孵化与成活率的关系:过去有些地方的初生小鸭往往会出现大量死亡。主要原因是为了赶工图快,把孵化温度由摄氏三十六度至三十八度提高到摄氏四十度,缩短孵化期二至三天,这样孵出的鸭雏容易患“干脚”病,在十天内就大量死亡。这种病农民称之为“火毒”。因此,孵房技术员应该按照操作规程掌握好孵化温度,让鸭雏在二十七至二十八天出壳。2.鸭雏的运输:条件许可的话,以运输将要出壳的种蛋为好(经孵化二十二至二十五天的种蛋)。若条件不许可,必须运输鸭雏  相似文献   

19.
1温度新孵出的雏鸡的体温大约39℃,以后每天逐渐升高,直到3周时达到恒定的“成年”体温(40.6℃~41.7℃),雏鸡3周前无法保持自己的体温。因此,育雏第1周温度很重要,建议育雏温度32℃左右,以后每周降2℃~3℃,直至21℃。夏季至少提前一天,冬季至少提前两天提高室温,使舍内温度均匀。同时应注意昼夜温差不能太大,否则会引起雏鸡腹泻。应避免鸡舍出现贼风。雏鸡过度鸣叫,表明温度不正常。前10天温度过高,会造成雏鸡早期发育受阻,羽毛生长慢、蓬乱。控制温度应注意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测量相当于鸡背高的温度或离地面6~8厘米的温度,达到32℃;二…  相似文献   

20.
此时,正是非洲的旱季。炎热的阳光,干涸的水源给生活在草原上的各种动物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所有的动物,无论是亲朋好友,还是冤家对头,都来到这个水塘边寻找水源。沙鸡,每隔一天来一次。为了饮到水,它们往返需飞行40多里路程。当太阳还没有释放出它的全部热能时,沙鸡便早早地来到水塘边。在繁殖季节,雄沙鸡不仅自己饮水,而且还会以出人意料的方法把水携带回去,喂它的幼鸟。雄沙鸡伏在水中,展开胸部的羽毛。这些柔软的羽毛像吸附能力很强的海绵,一下子就可以吸上半盎司水。雄沙鸡刚刚飞到巢中,小鸡便蜂涌而上。用小嘴梳理雄沙鸡的羽毛,吸出水来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