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夏茶俗     
在全国七百万回族人口中,宁夏占将近五分之一。在四百六十五万宁夏各族儿女中,回族占三分之一。因而这里,被外国朋友称呼为中国的“伊斯兰省”“穆斯林省”。宁夏人民的生活习俗具有浓厚的民族、地方特色,茶俗亦然。饮茶,在回族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回族同胞常说:宁可一日无油盐,不可一日无茶饭。他们不仅平日重视饮茶,待客讲究敬茶,连走亲访友也常以茶叶为馈赠礼品。影响所及,汉族及其它各族弟兄也耳濡目染,习近成风了。如果说,世界各地茶俗警妙奇异、流派纷呈,那么,宁夏的茶俗可说是异花独出,颇具特色了。  相似文献   

2.
修水茶俗     
修水盛产茶叶,种茶的历史源远流长,宁红茶、双井茶名闻遐迩。饮茶是修水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嗜好和习惯。修水民风纯朴、热情好客。客人走进门来,不分生熟,主妇马上泡一碗茶,双手端给客人,客人起身,双手接茶。喝完茶,把碗放在桌子中间,不能放在桌边上,更不能放在地上,还要道一声“多谢茶”,这是起码的礼节。修水人饮茶和以茶待客,种类很多,最常见的有:菊花茶。用开水冲泡茶叶菊花。人们利用田边地角,到处种植菊花,每年秋天,趁菊花盛开之际,及时采摘回来,去掉花蒂,留下花  相似文献   

3.
神州茶俗     
我国是茶的故乡,“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饮茶的习俗也各有差异,也表现出各民族、地区的特色,韩望舒先生写了一篇《神州茶俗》,读来也饶有风味,故今择之。新疆“砖茶”边风独领的新疆维吾尔族同胞喜爱砖茶。南疆的维吾尔族同胞爱用长嘴铜壶煮茶,并加入丁香、桂皮、胡椒等香料,品茶时配以烤饼,而北疆的维吾尔族同胞则喜欢用锅煮茶,加入奶、盐,喝奶茶。而哈萨克族同胞也饮砖茶,但形式有些不同,在铜壶煮好后浓茶汤倒入碗里,加上盐、奶,再注入开水,成为一碗又香又浓的“奶茶”。喝茶往往是女主人(…  相似文献   

4.
福安茶俗     
福安茶俗福建省福安市茶业局吴家阔福安自唐代就有产制茶叶,并初步形成饮茶习俗。茶俗源于民间,传播于民间,发展于民间,成为当地主要民俗文化之一。随着饮茶的不断深入和普及,已从日常生活的粗犷饮喝向品赏艺术的方向发展,并进入了婚丧喜庆等方方面面领域,形成固有...  相似文献   

5.
修水茶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格非 《农业考古》2000,(4):101-102
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处的江西省修水县,群山起伏,终年云凝雾绕,享誉全球的宁红茶就产于这里。这片原始古朴、悠远厚重的土地不仅孕育了旷世佳茗宁红茶,更以她特有的风情滋润浇灌了仪态万方的修水茶俗,使之成为中华民族泱泱茶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修水人喜欢饮茶,每逢客到,无论亲疏、远近,相识或不相识,必先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家乡茶。敬奉香茗成为修水人热情好客的最直接最朴素的体现,“坐下宕、戏下宕、吃碗茶宕”(即坐一下、玩一下、喝碗茶的意思),这里的人与外界打交道,先不谈别的,第一句话便是这句圆润温软的吴楚细语,道尽淳…  相似文献   

6.
安溪茶俗     
常言道 ,“千里不同风 ,百里不同俗。”中国地大物博 ,人口众多 ,由于受历史文化、地理环境、民族风情的影响 ,形成了各异万千的民风、民俗。安溪是一个有着一千多年产茶历史的古老茶乡 ,世界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 ,中国名茶 (乌龙茶 )之乡 ,通过长期的生活积累 ,演变发展 ,口传心授 ,世代相袭 ,自然积淀而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茶俗。茶 ,渗透到安溪茶乡人民的生产、生活 ,以及衣食住行、婚丧喜庆、迎来送往的礼俗和日常的交际之中。迎宾送客以茶相待 ,是安溪世代相承的传统礼俗。“安溪人真好客 ,入门就泡茶” ,说的是只要你到安溪来作客 ,主…  相似文献   

7.
宁州茶俗     
宁州茶俗景德镇市茶叶学会黄崇焘宁州,修水元朝初之建制,管辖修水流域的现修水、武宁、铜鼓三县。风土人情饮茶习俗,大同小异,在全国独具特色。宁州为我国出口红茶主产区,当地群众则喜饮绿茶,传统饮茶习俗,清饮与混饮并存,俗称“吃茶”。混饮品种甚多,以“菊龙茶...  相似文献   

8.
旧时镇江茶馆颇多,茶饮之风尤盛,可谓处处桥头见茶肆,条条小街有茶馆.一些稍具规模的茶馆中还设置了书场、面饼摊点等,所以除集聚本地平民百姓、三教九流外,还吸引了众多南来北往的商贾游客.镇江上了年纪的老人大都记得,当时的茶馆有荤、素之分.荤茶馆集中在城外大西路一带商业区,大商号的老板同客商洽谈生意,一般好在荤茶馆,一来可边品茶,边谈生意,二来还便于摆酒宴招待.素茶坊则遍及全城,除春节停业数日外,每天均供应清茶点心.旧时南门大街有一家叫春生园的茶坊,规模较大,能摆二十张八仙桌,同时接待近百名茶客.在五条街附近有杨家茶坊和联桂茶坊,也较有名气.另外还有大西路上的如意茶坊、小门口的鸿翠茶坊、天主街一带的大兴楼茶馆、华阳楼茶馆及宝安新街的万和楼茶馆、镇屏街上的栊江茶坊等.  相似文献   

9.
故乡的茶俗     
故乡人不喜喝白开水爱喝茶。“百里不同风 ,千里不同俗” ,即使“出门三五里”也“各处一乡风”。自有人类以来 ,由于居住的自然环境不同而形成的风尚 ,谓之“风” ;由于各地社会环境不同而形成的习惯 ,谓之“俗”。社会和自然交互作用陶冶着人类 ,社会生活相沿成风 ,群居相习成俗 ,“风”与“俗”融为一体 ,便形成了物质文化和观念形态。风俗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社会性、自然性和传承性。民俗是一个广泛的概念 ,茶俗是整个民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我的故乡英山 ,位于大别山南 ,离六安、安庆、黄州距离大体相等。这里民风纯正 ,人民忠厚老…  相似文献   

10.
素有陕西江南美称的汉中地区 ,也是我国西部的绿茶主产地。走访城乡 ,除了商业大厦每日顾客人来人往外 ,最红火的地方就算大小不一、风格不同的茶馆了。从古到今 ,茶馆是人们谈心议事、交流会友的好地方 ,许多生意人常是一边品饮茗茶 ,一边寻找信息 ,谈买卖 ,讲价格 ,在一片友好和谐的气氛中拍板成交。也有远地农民进城办事 ,坐在茶馆休息片刻 ,顺便倒一碗茶提神解乏。至于闲老无事者 ,更是茶馆的常客 ,把“泡茶馆”做为人生夕阳的乐趣。解放前后 ,由于茶叶还没有进入大发展的时期 ,因而汉中地区的茶馆设备都很简单 ,仅有桌凳、火炉、水壶和…  相似文献   

11.
旧时,每当梅雨时节,具有“六朝烟水气”的南京,家家会搬出大缸或翁罐于庭院之中收集天上落下的雨水,以便烹用当年新茶。一些骚人墨客则会到“妙相庵”聚会细品梅水茶。品茗观景之余,往往还联名作诗,饶有情趣。据地方志记载南京的“妙相庵”建于清代初年,是由一位名叫默汝的大和尚所创建的。据道光年间《上元县志》记载:“妙相庵曲槛临风,空亭枕雨,疏花雅竹,明瑟有致”,这是一座非常清幽的品茗好去处。妙相庵历史上已几经变迁,解放后原址又改作工厂已面目全非。据考证,现在位于南京鼓楼双龙巷18号的房屋即为清代“妙相庵”的…  相似文献   

12.
侗家茶俗     
10多年前,我曾开车到侗族地区运粮救灾,时间达一年之久。在千里运输线上,所见所闻的侗家茶俗,特有风味,特有情趣,特有神韵。至今忆来,令人回味。 先说“待客茶”。在侗家地区,有“贵客进屋三杯茶”的规矩:第一杯是“香茶”,用生姜佐饮,表示“接风洗尘”;第二杯是“甜茶”,以糖果伴啜,表示“情甜意蜜”;第三杯是“清茶”,以清心爽口,并表示“亲昵”。  相似文献   

13.
郑毅 《农业考古》2006,(2):153-154
“闲梦江南梅熟时,夜船吹笛玉潇潇,人语驿边桥”。皇甫松的《梦江南》似乎给人一种无垠的联想:一阙又一阙的连绵梅雨,将江南幻化出一派湿漉漉的朦胧状态,那滴滴嗒嗒、淅淅沥沥的梅雨又如梦如幻、如歌如吟,竞造就了江南人多愁善感和柔情含蓄的性格;而“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又使江南人有了舒恬优雅的品茗逸兴和别具情趣的梅雨烹茶习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宋人赵师秀的这首黄梅雨诗,写得清新自然且又富有生活的闲情雅趣;他在淡泊和静穆中只用一个“闲”字就将梅雨的凄楚和灰黯淡然释去,想来还应有一杯香雾氤氲的茶才是。而同是宋代的曾几似乎是更有情调,他说“雨润梅黄后,风熏麦秀初。不持新茗碗,空枉故人书”。是的,在这灿烂花事,落英缤纷的梅雨时节,泡一壶新茗,用梅雨滋润,那将是点点滴滴都是诗,丝丝缕缕都是情……如是,“阴晴不定是黄梅,暑气薰蒸润绿苔。瓷瓮竞装天雨水,烹茶时候客初来”。  相似文献   

14.
汉族茶俗风情湖南省益阳茶厂吴尚平汉族,系中华民族的一个主要民族。人口众多,居住地广,其饮茶习俗也千姿百态,构成了中国茶俗的主要内容。现将全国各地汉族人民的饮茶习俗搜集成篇,以飨读者。桃花源擂茶挑花源擂茶原名三生汤,也称三生饮。用生姜、生米、生茶叶放在...  相似文献   

15.
陕南茶俗录     
陕南茶俗录陕西《西北信息报》星海茶乡入俗十里乡俗不一样。丙子年秋上,去了几趟陕南茶乡,不论是山区川道,或富户贫家,官宦与黎民,凡有宾朋至,热情好客的主人就会走出门来,先叫你一声“稀客”,急忙迎进屋内,招呼你在堂屋的竹椅子上落坐,一边向你敬烟,一边向灶...  相似文献   

16.
甘肃茶俗见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陇南严坪油茶坐火车到徽县嘉陵车站,再步行往东三小时,路的尽头是一座海拔近二千米高的大山,植被繁茂,并不奇特。涉溪水,翻石坝,在窄窄的山间小路上观苍鹰翔天,听鸟鸣林梢,又走了二十几里,便来到了徽县严坪村。严坪村地处嘉陵江东岸,山高林深,几个自然村象晨星般散落在被林木包围的山头上。村子很小,村东挂着一条近七十米高的细瘦瀑布,落涧有声,远传数里,令人想起马远的山水画。村里很少来客,我们的到来,便成为全村人竞相奔走的新闻。走入一家小院,在堂屋坐定,主人热情地爬上梯子从阁楼里取下一簸箕核桃,皮薄、肉饱…  相似文献   

17.
江西婺源是绿茶产区,婺源人喝茶,吓煞人也!早晨起床,万事皆空,唯有煮水泡茶是头等需要。大把茶叶投入杯中,三沸水冲去,叶一半,水一半,盖杯之后,细细揣摩那青花名瓷,双手不断在杯边抚摸,心也净了,情也寂了,待到茶叶入水,品啜几口,认可便开始饮喝。好在喉似三江,肚容四海,嘴皮子又练就不怕烫的本领。冲水三四次,喝到五六程度,似已吞下仙丹甘露,精饱神足八九,于是,一天伊始。鄙人客籍,几十年耳濡目染,够得上茶桶一级。然而与当地诸君相比,自惭形秽,只能列入另册。其实.能列入另册者,亦非寻常之辈。晨起、睡前、饭后、酒余,工作学习会议谈话之间,舞文弄墨搔首搜肠之时,须臾不能离开此物,否则,魂不守舍,昏昏然不所事事。唐、卢仝  相似文献   

18.
伊斯兰教向世界传播的同时,中国的茶文化也由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了穆斯林世界(1),与穆斯林的先民相结缘,饮茶之风逐渐兴盛起来,天下穆斯林同声"cha",茶已成为穆斯林饮食文化的一部分。茶一经传入穆斯林世界并且快速普及是与穆斯林的宗教信仰、精神享受和生理所需相得益彰的。穆斯林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文明是其教徒全部生活方式的准则,  相似文献   

19.
信阳茶俗和茶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阳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悠久的制茶、种茶历史。千百年来,信阳人以茶为媒,在生产和生活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信阳茶文化。本文着重介绍信阳以茶敬客的饮茶习俗、以茶为礼的风习及信阳毛尖茶艺。  相似文献   

20.
任何一种文化一旦被统治阶级所提倡,被文人学士所崇尚,尤其是作为教化、风习来出现,上风下渐,必然要渗透和影响到民间,从而形成一种习俗。西南人的饮茶习俗也是这样形成的。当汉化之风渐起,汉俗成为风尚时,自然西南人也就学汉人饮起茶来。然而,西南人的茶俗亦是有其特点的。西南人敬茶有一定规矩。讲究的人家有所谓一三道茶”:一道茶不饮,只是表示迎客,敬客;二道茶是深谈、畅饮;三道茶上来即表示主人送客了。在这里西南人将茶的自然属性与功能与交友之道巧妙地结合了起来。客初至,谈未深,茶尚淡,故仅示敬意而并非真饮;淡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