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施肥水平与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的效应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谭华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1):177-182
为探讨不同施肥水平与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氮素利用的作用效应,以玉米杂交种‘桂单0810’为材料,裂区设计,设置4个施肥水平和6个种植密度,进行一年两季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水平与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都有显著的作用效应;随着施肥水平提高,氮素利用率、氮素农学效率、氮素生理效率均有所降低,同一施肥水平随密度增加,氮素利用率、氮素农学效率、氮素生理效率均有所提高,通过调节种植密度可以较好发挥氮素的作用效率;以(A2)施纯N 225.0 kg/hm2、P2O5 75.0 kg/hm2、K2O 187.5 kg/hm2与种植密度在(B3)52500株/hm2至(B4)60000株/hm2玉米产量可达7913.2~8207.8 kg/hm2是一种较优的密、肥配合选择。  相似文献   

2.
筛选出适宜制造控释肥料的核芯肥料粒径和包膜厚度,以便达到节省包膜材料用量,降低包膜控释肥生产成本的目的。通过玉米盆栽试验探讨核芯肥料粒径、包膜厚度对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含氮量和氮素利用率、控释肥料肥效的影响。粒径和厚度只有在第一、二造时对玉米地上部含氮量有显著性影响,第三造时无显著影响;粒径和厚度对单造以及三造累计氮素利用率都有显著影响,且包膜控释肥料处理的玉米氮素利用率要高于或显著高于复合肥处理的。核芯肥料粒径对玉米生物量无显著影响,大颗粒可代替小颗粒。包膜处理能显著提高玉米生物量,相对于未包膜的复合肥处理,平均提高了32.6%。  相似文献   

3.
将保水剂,有机、无机材料和复合肥通过特殊工艺制成抗旱复合肥。通过玉米盆栽试验,在控制水分条件下,对抗旱复合肥的保水保肥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抗旱复合肥能显著提高盆栽玉米生物量,水分利用率和肥料利用率。与普通复合肥相比玉米干重增幅为14.8-27.2%,WUE增幅为39.6%-61.3%,氮素利用率增幅24.5%-45.2%。  相似文献   

4.
不同类型肥料对甘薯产量和氮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找到比较适合甘薯增产的肥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在投入等量氮磷钾养分情况下,比较4种不同类型肥料(施可丰复合肥、土壤所包膜肥、金正大包膜肥、史丹利复合肥)的氮肥效率,以无氮处理、普通尿素、习惯施肥为对照。结果表明:施可丰复合肥对甘薯的增产效果明显,产量达到29940 kg/hm2,显著高于无氮处理、普通尿素处理(P0.05),与习惯施肥相比增产8.92%,另外,收获时氮肥利用率最高,pH值降低小,在甘薯吸氮量最高时,施可丰复合肥氮素释放最高,符合甘薯的氮肥吸收规律,在甘薯生产上是值得推荐的。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当前玉米机械化收获现状,以山东省玉米种植户为研究对象,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农户是否采用玉米机械化收获的因素,并用Ordered Probit模型分析影响农户玉米机械化收获程度的因素。研究表明:户主文化程度、信息获取、非农收入比重、玉米种植规模、作业效果感知、政府补贴等对农户是否采用机械化收获玉米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耕地细碎化程度和自然灾害等则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已经采用机械化方式收获玉米的农户中,信息获取、非农收入比重、玉米种植规模、作业效果感知等对采用机械化收获的程度具有明显的正向效应。这表明,加快促进土地合理流转、扩大机械化的宣传、有效利用政策补贴工具、积极进行农业机械革新等措施可以促进更多农户采用机械化方式收获玉米。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有代表性地块进行氮、磷、钾肥料"3 4 1 4"试验,确定了玉米种植合理的肥料配比,建议昭阳区玉米种植中N、P、K适宜的施肥配比为N 33.35~35kg/667m~2,P_2O_524.0~33.3kg/667m~2,K_2O 8.10~11kg/667m~2。  相似文献   

7.
复合肥养分比较全面,颗粒性状好,施用方便,是广大农户喜欢购买的肥料,但其品牌、种类繁多,质量良莠不齐,也给农户购买带来一定困难,为此,笔者建议农户在选购复合肥时,应注意以下两个环节: 一、选择对路产品 不同类型与品牌的复合肥,养分含量与颗粒性状等指标差异很大,适用的土壤与作物也各不相同,因此,农户在购买复合肥时,首先应根据自家耕地的土壤情况及种植的作物种类,有针对性地购买。  相似文献   

8.
小麦-玉米高产区肥料施用状况与养分平衡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兖州市为例,分析了1985年以来高产粮区的肥料施用和养分平衡状况。结果表明:1985—1993年兖州市的化肥施用量呈逐年递增趋势,1993年以后化肥施用量基本趋于稳定。小麦单产从1985到1997年稳定增加,1997年以后有下降趋势;玉米单产从1985—1994年稳定增加,1995年以后变化很大。粮食总产和单产在1985—1994年稳定增加,1995以后波动比较大。化肥用量与粮食总产和单产之间显著相关。施肥现状调查表明,小麦上化肥N、P2O5、K2O平均用量分别是289.3 kg/hm2、212.1 kg/hm2、112.7 kg/hm2,分别占粮食作物肥料总投入量的22.6%、16.6%和8.8%;玉米上化肥N、P2O5、K2O平均用量分别为462.3 kg/hm2、143.0 kg/hm2、58.8 kg/hm2,分别占粮食作物肥料总投入量的36.2%、11.2%和4.6%。  相似文献   

9.
目前许多生产者都使用N-P2O5-K2O=15-15-15的进口挪威复合肥对黄帝菊进行追肥。本试验设定使用了以国产复合肥为主的6种施肥模式,对黄帝菊进行了生长比较试验。综合开花株的外观指标来看,在植株现蕾期之前用国产15-15-15复合肥添加0.1%尿素配成500倍液浇灌及现蕾期之后直接将复合肥配成500倍浇灌这种模式,与使用进口挪威复合肥的差异不大。说明对黄帝菊盆花的施肥,国产复合肥完全可取代进口复合肥,而且成本更低。  相似文献   

10.
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对潮土夏玉米产量及肥料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实现潮土区夏玉米科学施肥, 通过2年田间试验研究了玉米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对夏玉米产量、收益、养分积累量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沙壤质潮土夏玉米施肥两年增产6.55%~39.32%和5.53%~21.19%, 玉米养分专家系统和Agro Services International Inc推荐施肥较农户习惯施肥分别增产4.06%和5.04%, 增收21.90%和27.44%。基于玉米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的氮、磷、钾肥农学效率分别为11.46、25.89和9.93 kg kg-1, 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为41.13%、31.48%和50.35%, 化肥偏生产力平均为36.62 kg kg-1。玉米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提高了沙壤质潮土区夏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 促进了氮磷钾的吸收利用, 增加了干物质积累量, 具有增产增收效应, 肥料利用效率较高, 可作为该地区夏玉米推荐施肥方法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云南滇西玉米施肥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更好地指导农户施肥,采用实地农户访问和田间调查典型区的设点方式,对云南省滇西地区的洱源县、隆阳区和永胜县玉米种植农户进行调查,分析了玉米施肥现状和偏生产力。结果表明:滇西地区玉米施肥主要以化肥为主,有机肥仅占12.3%~14.2%。洱源县、隆阳区、永胜县化肥施用量(N+P2O5+K2O)分别为535.0 kg/hm2、567.8 kg/hm2、505.1 kg/hm2,玉米产量分别为8962.5 kg/hm2、6986.8 kg/hm2、7923.2 kg/hm2。化肥(N+P2O5+K2O)偏生产力分别为23.9 kg/kg、15.5 kg/kg、24.3 kg/kg。以150~250 kg/hm2为氮养分的合理施用量,18.8%农户合理,而过量的农户占70.3%;以45~135 kg/hm2为磷养分的合理施用量,施磷不足和过量的农户分别占29.7%和20.3%;以30~90 kg/hm2为钾素养分的合理施用量,有26.6%农户合理,不足的农户占51.6%。因此,在滇西地区应减少玉米化肥氮的施用,提高玉米氮的偏生产力;增加磷钾肥的施用,提高其产量,获得较高的玉米磷钾偏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氮肥处理下玉米中营养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考察氮肥对玉米品质的影响和探讨玉米合理的氮肥处理,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氮肥处理下玉米中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和维生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在玉米的不同生长阶段都施以不同数量的氮肥(基肥:68 kg/hm2;拔节期:52 kg/hm2;大喇叭口期:30 kg/hm2;开花期:30 kg/hm2;灌浆期:45 kg/hm2),氮肥施用总量为225 kg/hm2时,玉米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最高,分别可达12.82%和9.68%,分别比对照(处理1)高86%和72%;而且在该处理条件下,所检测的所有氨基酸和维生素B1、B2和B6的含量高于其他处理。与其他施肥方式相比,此处理氮肥施入总量最少,因此合理的施肥方式不仅能改善玉米中营养成分的含量,而且能减少肥料的施加量,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13.
采用3因素最优饱和设计,系统地研究了氮肥、磷肥与种植密度3因素对不同收获时期粮饲兼用玉米粗纤维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散粉至乳熟期,各器官粗纤维含量均呈增加趋势,器官间以茎鞘粗纤维含量最高,叶片和雌穗相差不大。随着密度、施氮量和施磷量增加,叶片、茎鞘中粗纤维分配量呈下降趋势,而雌穗中粗纤维分配量以中等密度和施氮、磷量水平下较低。从营养品质角度考虑,呼和浩特地区粮饲兼用型玉米适宜的收获期为乳熟末期,优化栽培措施为种植密度5200~5700株/hm2,施氮量(纯氮)260~330 kg/hm2,施磷量(P2O5)110~150 kg/hm2。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明缓释肥施肥量对夏玉米氮积累利用和子粒产量的影响,以夏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在不同种植密度水平(6.75×104株/hm2、8.25×104株/hm2)下,以当地传统施肥量(750 kg/hm2)为对照,增加缓释肥施肥量(975 kg/hm2)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缓/控释肥施肥量对夏玉米各器官及全株氮含量、氮利用效率均无显著影响;增加缓/控释肥施肥量明显降低了玉米空秆率(其均值较对照施肥量降低了20.0%),尤其是在高密度下空秆率比同密度低肥量处理降低了27.0%,单穗重也增加12.4%。缓/控释肥施肥量对产量影响虽然未达到显著水平,但高密度下增施缓/控释肥处理比对照产量增加15.0%,比同密度低肥量处理增加19.4%,经济效益也比对照增加12.3%。因此,在高密度种植(8.25×104株/hm2)下适量增加缓释肥(975 kg/hm2)更有利于挖掘夏玉米增产潜力,实现夏玉米节本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15.
苗期施用EM菌肥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解苗期施用EM菌肥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解决“一年两熟区”种子包衣条件下的EM菌肥高效使用问题,于玉米4叶1心期,在山西南部对地力旺微生物菌肥EM进行了用量及配水量试验。结果表明,苗期喷施EM菌肥,能显著促进夏玉米的生长发育,其农艺性状与产量构成因素明显改善、产量显著提高。与喷540 kg清水比,45 kg/hm2 EM+水540 kg/hm2处理玉米单叶面积增加8.29%,差异显著;穗长增加8.57%,差异极显著,穗粒数增加15.14%,差异显著,产量增幅达18.5%,差异极显著。与喷1080 kg清水比,60 kg/hm2 EM+水1080 kg/hm2处理的株高、茎粗、茎节数、果穗高度、叶面积均增加,差异极显著;45 kg/hm2 EM+水1080 kg/hm2处理的穗长、穗粗、穗粒数、单穗重、公顷穗数、产量增加均达极显著水平,产量最高,增产幅度达35.8%。  相似文献   

16.
在总施氮量为246kg/hm 2的条件下,研究氮肥不同施用比例[基蘖肥∶穗肥分别为8∶2(N1)、7∶3(N2)、6∶4(N3)、5∶5(N4)]对3个杂交籼稻品种广两优1128、深两优1813和Y两优900强、弱势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探明豫南地区氮肥运筹与水稻子粒灌浆及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氮肥施用比例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存在显著影响。N3和N4处理的水稻产量比N1处理分别增加15.15%和13.83%,其中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的增多是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N4处理水稻的收获指数最高,可达43.98%。N3和N4处理抽穗期至成熟期的植株总干物质重增加较多,分别达13.62和12.88t/hm 2。N3处理水稻强势粒起始生长势降低,最大灌浆速率增加,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时的时间延长、粒重增加。因此,N3和N4处理的水稻产量高,一方面是提高了水稻花后干物质积累和转运,另一方面改变了水稻强势粒灌浆特性。  相似文献   

17.
黄淮海区域现代夏玉米品种产量与养分吸收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玉米合理施肥,实现高产高效提供理论依据,2016年在济南商河国家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中心和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试验,于玉米完熟期进行植株取样,测定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植株矿质元素含量,探究黄淮海区域现代夏玉米品种的产量与养分吸收规律。探测分析和正态分布检测结果表明单株生产力、单株生物产量、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分别符合正态分布N (167.0, 22.722)、N (285.0, 33.472)、N (318.0, 35.752)和N (10.9,1.502),其变化范围为141.55~246.99 g株–1、197.68~389.92 g株–1、226.58~413.76 g和5.84~13.41 t hm~(–2)。每生产100kg籽粒氮素需求量平均为1.95 kg,单位籽粒氮素需求量随籽粒产量提高呈降低趋势。当产量水平由7.0 t hm~(–2)增加到8.0~9.0 t hm~(–2)时,每生产100 kg籽粒氮素需求量从2.15 kg降低到1.96 kg,主要是收获指数升高和籽粒氮浓度降低造成的;当产量水平由8.0~9.0 t hm~(–2)增加到10.0~11.0 t hm~(–2)时,每生产100 kg籽粒氮素需求量从1.96 kg降低到1.84 kg,主要是籽粒氮浓度降低造成的;当产量水平由10.0~11.0 t hm~(–2)增加到11.0 t hm~(–2)时,单位籽粒氮素需求量基本不再变化。生产100kg玉米籽粒的磷素需求量平均为0.97kg,其与籽粒产量呈显著负相关,从产量水平7.0t hm~(–2)的1.07 kg下降到产量水平11.0 t hm~(–2)的0.92 kg,这是由收获指数升高和籽粒磷浓度降低造成的。生产100 kg玉米籽粒钾素需求量平均为1.89 kg,其与籽粒产量呈显著负相关,从产量水平7.0 t hm~(–2)的2.14 kg下降到产量水平11.0 t hm~(–2)的1.74 kg,这是由收获指数升高、茎秆钾浓度增加和叶片钾浓度降低造成的。当前黄淮海区域现代玉米品种籽粒产量为(8.91±1.23)thm~(–2),生产100kg籽粒的氮素、磷素和钾素需求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95±0.24)、(0.97±0.11)和(1.89±0.28)kg。氮磷钾需求量随产量的提高而增加,但每生产100kg籽粒产量的氮素、磷素和钾素需求量随着产量升高而下降。  相似文献   

18.
基于R语言的“3414”肥效试验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介绍R语言在农业试验分析中的应用,使用R语言对“3414”肥料效应试验具体实例的部分实施方案和完全实施方案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拟合了二元二次、三元二次肥料效应方程,并根据肥效方程模拟寻优。使用R语言对“3414”肥料效应试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三元二次肥料效应函数获得的玉米最佳施肥指标为:以每公顷施N 275.26 kg,P2O5 86.62 kg,K2O 45.32 kg,期望产量为10764.13 kg/hm2,产投比达到9.73,为最佳方案。这与使用全国农技中心提供的“3414田间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管理系统”进行计算是一致的;如考虑到田间的可操作性,建议每公顷施N 262.28~287.09 kg,P2O5 82.82~90.85 kg,K2O 43.87~47.29 kg,期望产量为10274.40~10333.87 kg。这样一个施肥量范围在实际生产中更为可行。R语言可以并应该在国内推广,成为农业试验统计分析领域的强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吉林省半干旱区磷肥施用量大且利用率低下的问题,研究膜下滴灌模式下不同磷肥用量对玉米生长、产量及土壤磷素平衡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该模式下磷肥高效利用提供最佳策略。2014—2015年在吉林省半干旱区开展了玉米膜下滴灌田间试验,共设置0、40、70、100、130 kg/hm2 5个磷肥用量,在拔节期、大口期、吐丝期和灌浆期,随滴灌进行追肥。测定了不同处理玉米干物质积累量、磷素营养、产量及磷肥利用率。结果表明:施磷显著影响玉米的产量,在0~100 kg/hm2施磷范围内,玉米的产量均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磷量达到130 kg/hm2时,玉米产量开始下降。利用线性加平台模型拟合玉米产量和施磷量的关系得出,2014、2015年获得最高产量的最佳施磷量分别为78.51 kg/hm2和77.84 kg/hm2,两年平均为78.18 kg/hm2。施磷也显著增加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量和吸磷量,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量和吸磷量均随施磷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施磷处理条件下土壤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磷素盈余,回归分析表明,施磷量与土壤磷素表观盈余量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依据该方程求得,2014和2015年土壤磷素持平时施磷量分别为89.03 kg/hm2和62.20 kg/hm2,两年平均为75.61 kg/hm2。施磷对玉米磷肥利用效率有显著的影响,随磷肥用量的增加,磷肥偏生产力、磷肥农学效率呈显著下降趋势,P100处理的磷肥当季回收效率两年均与P40处理无显著性差异,而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合考虑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量、磷肥利用率及土壤磷素表观平衡,吉林省半干旱区膜下滴灌玉米的最佳施磷量范围75.61~78.18 kg/hm2,可提高产量,并能维持土壤磷素表观平衡,保证磷肥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