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滇丰4号"又称冀丰503 1.品种特征:"滇丰4号"株型半紧凑,叶片基部宽大,全生育期138~143d.株高241~290cm,穗位高80~130cm,茎粗1.9~2.4cm,叶片数18.6~19.8片.  相似文献   

2.
 夏天将带有碎叶病毒的粹潼脐橙、金堂早脐、新会橙、雪柑、蕉柑新1号、德森温州蜜柑盆栽苗置于玻璃房中,10~40天不同时间从其上采嫩芽进行茎尖嫁接,所获茎尖苗全部或部分无碎叶病毒.不同品种不同时间热处理后采其茎尖进行茎尖嫁接的脱毒效果木同.  相似文献   

3.
华湘油15号     
审定编号:国审油2011011 品种名称:华湘油15号 选育单位: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S017A×C100 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隐性核不育杂交种,幼苗半直立,子叶肾脏形,叶色常绿,基叶裂片2-3对,叶缘浅缺刻。苔茎粗壮,绿色。全生育期218天,与对照中油杂2号相当。株高168.9cm,株型较紧凑,  相似文献   

4.
高香气烤烟品种豫烟11号优质栽培调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豫烟11号是由河南农业大学育种专家培育的高香气烤烟品种,亲本为♀K326×♂8306。该品种以香气量足、香气质佳著称,是卷烟工业优质调香烤烟品种。该品种在灵宝丘陵区已试种3年,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一、特征特性该品种田间表现为打顶后株形筒形,叶形椭圆,叶色绿,主脉较粗,叶面较平坦,成熟落黄好。打顶株高140cm,茎围12cm,节距4.8cm,腰叶长72cm、宽34 cm,可采叶数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新品种一、川芋早(国审薯980002;川审薯5号)1.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2.品种来源7032-2-1×燕子。3.特性特征该品种早熟,生育期70天(出苗至成熟)。植株直立,株形扩散,株高58cm;抗病毒Pvy、Plrv,较耐旱。  相似文献   

6.
<正>1品种特征特性唐葱6号系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大葱新品种。该品种生长势强,叶片上冲,株形紧凑,整齐度高;株高120 cm左右,绿色功能叶4~6片,平均葱白长50 cm,葱白茎粗(横径)2.5 cm左右,单株鲜重0.2~0.3 kg,平均产量5 500kg/667m2。耐贮藏,采收后80 d和120 d的干葱率分别为80.62%和75.87%,抗倒伏,耐密植,高抗  相似文献   

7.
《吉林农业》2004,(8):24-25
一、品种特征特性 日本红勇人2号胡萝卜株高48cm,开展度56cm,株形较直立,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黄河流域棉区机采棉最优种植模式,本试验以德棉10号、德棉12号、德棉16号和鲁6269共4个棉花品种(系)为材料,设置76 cm等行距(R1)、66 cm+10 cm(R2)、92 cm+60 cm(R3) 3种种植模式,研究各种植模式对不同棉花品种株高、茎粗、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品种的株高均表现为R1 R2 R3,茎粗均表现为R3 R1 R2;品种间株高和茎粗均表现为鲁6269德棉10号德棉12号德棉16号。4个品种均以76 cm等行距种植模式籽棉、皮棉产量最高;各处理中,籽棉产量以德棉10号+76 cm等行距种植模式最高,皮棉产量以鲁6269+76 cm等行距种植模式最高。纤维品质品种间差异较大,以德棉16号和德棉10号表现最优,种植模式对其影响不显著。本试验条件下,76 cm等行距(R1)为最优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9.
青饲甜高梁优良新品种(系)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强优良青饲甜高粱品种在贵州的推广利用,特引进当前生产中几个甜高粱品种(系)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维多45的穗长最长(33.5 cm),较其它参试品种差异呈极显著水平.大力士的主要产量性状明显优于其它参试品种(系),其差异显著性比较明显.株高达470.0cm,茎粗和节数分别为2.3 cm和20节;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和鲜草产量均明显优于其它参试品种(系),分别为2 894粒、81.6g、28.2g和120833.3kg/hm2,差异性呈极显著;籽粒产量最高的是晋草1号(7 662.5kg/hm2),较其它参试品种(系)差异呈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正>1.山农27号品种来源该品种为常规品种,是以6125为母本、济麦22为父本杂交,系统选育而成。特征特性该品种为半冬性品种,幼苗半直立。株形紧凑,叶色浓绿,较抗倒伏,熟相较好。生育期与鲁麦21号相当;株高72.O厘米,667平方米(1亩)最大分蘖89.4万,667平方米有效穗39.8万,分蘖成穗率44.5%;穗型长方,穗粒数31.3粒,千粒重41.2克,容重770.1克/升;长芒、白壳、白粒,  相似文献   

11.
钟文  毛瑞喜 《油气储运》2011,(10):26-27
主要农作物品种小麦(6个)1.汶农14号审定编号鲁农审2010068号。育种者泰安市汶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品种来源该品种是常规品种,是84139//9215/876161杂交后系统选育而成。特征特性该品种半冬性,幼苗半直立。生育期239天,与济麦19相当。株高80.8厘米,叶色深绿,旗叶上冲,株形紧凑,较抗倒伏,熟相较好。667平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香蕉新品种桂蕉9号在广西的适宜种植时间、种植模式,以香蕉主栽品种桂蕉1号为对照,在广西南宁、百色、崇左、钦州、玉林等香蕉主产区蕉园种植桂蕉9号,考察不同种植季节的新植蕉及其宿根蕉的生育期、株高、果实性状、产量及抗病性等性状表现.结果表明,新植桂蕉9号在广西的平均产量为19.8~35.6 kg/株,秋植蕉产量一般为25.0~35.6 kg/株,冬植蕉一般为19.8~23.8 kg/株.秋冬植桂蕉9号的抽蕾时间比桂蕉1号晚7~20 d,生育期比桂蕉1号长15~30 d;春植桂蕉9号的抽蕾时间比桂蕉1号晚20~30 d,果实易受寒害无法正常饱满.新植桂蕉9号株高为190.7~284.0 cm,假茎基围在60.2~86.6 cm,正常发育的果指长度为20.0~24.9 cm,果指粗度在11.3~13.3 cm.可见,新植桂蕉9号表现最好的是秋植蕉,其次是冬植蕉,最差是春植蕉.宿根桂蕉9号单株产量、株高、假茎基围、果指长度、果指粗度等均高于新植蕉.宿根桂蕉9号的株高、果指长度均比宿根桂蕉1号低,假茎基围、果指粗度较宿根桂蕉1号粗;抽蕾与收获时间比宿根桂蕉1号晚7~15 d.病区新植桂蕉9号发病率在5.01%~38.60%之间.其中,轮作后种植桂蕉9号,新植蕉发病率为5.01%~10.35%,宿根蕉发病率0.94%~2.9%;未经轮作直接种植桂蕉9号,新植蕉发病率为13.10%~38.6%,宿根蕉的发病率为3.19%~23.4%.新植一代蕉和宿根蕉果实品质分析结果表明,桂蕉9号的果实综合品质与主栽品种桂蕉1号相差不明显.建议在广西种植桂蕉9号宜采用秋冬种植;枯萎病区需轮作1年以上其他作物后再种桂蕉9号.  相似文献   

13.
1品种特性金塔辣椒是由韩国引进的盐渍和鲜食两用的一代杂交品种。属中晚熟品种,生长势中等。平均株高77.6cm,株展76.0cm,茎粗2.5cm,第9~11节位着生门椒,果实羊角形,最长可达23cm。  相似文献   

14.
长单43号     
《山西农业科学》2007,35(5):23-23
选育单位 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 品种来源 B99×长B100 特征特性 幼苗生长势强,叶片深绿色,叶鞘紫色。成株株形半紧凑,株高270cm左右,穗位110cm左右,苞叶短,全株叶22片,雄花分枝10~12个。果穗筒型,穗长约23cm,穗行数16~18行,行粒数41粒,百粒重35.8g。穗轴白色,子粒橘黄色、半马齿型。保绿性好,熟期较对照晋单39号略晚。  相似文献   

15.
并单6号     
《山西农业科学》2007,35(2):30-30
选育单位 山西省农科院作物遗传研究所 品种来源 H02—18×H02—86,原名极早单13号 特征特性 幼苗叶鞘紫色,长势强。植株较低,生长整齐,株形半紧凑,株高170cm,穗位高60cm左右,叶色浅绿。花药粉色,花丝紫色,雄穗较发达。果穗长17.5cm,行粒数35粒左右,穗行16行,穗轴白色,子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3.2g。生育期较对照晋单43号早熟3d左右。抗旱抗倒伏,保绿性好。  相似文献   

16.
为贵州本地中药材益母草生产应用及品种选育提供基础材料,以贵州省修文县本地种源的1个变异株为试验材料,于2009—2015年采用系统选育法选育出适宜贵州本地推广的优良益母草新种源。该种源生育期300d左右,株高220~280cm,株丛直立,茎多分枝,茎生叶多,基生叶圆心形,直径2~5cm,叶柄5~12cm;其坚果长圆状三棱形,长约2mm,淡褐色,光滑;2012—2013年表现性状均一,遗传稳定性好,生长期内抗病性较强;2014—2015年区域试验4个试验点全部增产,增产点率达100%,平均产量为4 591.24kg/hm~2,较原有栽培种(对照)增产27.39%。2016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黔审药2016001号),定名宣和益母草1号。宣和益母草1号适宜贵州海拔850~1 600m区域的贵阳市、黔南州和毕节市等地及类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同单38号     
《山西农业科学》2007,35(4):70-70
选育单位 山西省农科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 1262×同71 特征特性 株形紧凑,叶片上冲,株高215cm,穗位90cm左右,全株叶18-20片,果穗中等,穗柄较长,穗长20cm,穗行16-18行,行粒数34粒,穗轴红色,子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4.0g。生育期较对照屯玉8号略早熟。  相似文献   

18.
甘蔗硝酸还原酶活性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甘蔗的5个生长阶段测定了24个品种的+1叶硝酸还原酶活性(NRA),并对7个产量性状(株高、茎径、茎重、有效茎数、蔗产量、锤度、含糖量)与 NRA 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回归分析.NRA 在甘蔗品种间有很大差异。在蔗株生长过程中,NRA 一般随株龄的增长而下降,其变化规律与碳,氮代谢及蔗糖分积累有关。前期 NRA 高的品种,后期 NRA 也相对较高;前期 NRA 低的品种,后期 NRA 则相对较低。茎径、茎重和有效茎数三个性状与前中期 NRA 的关系较密切:茎径、茎重与 NRA 呈凸向上形抛物线关系;有效茎数与 NRA 呈凹向上形抛物线关系。其他性状与各时期的NRA 均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岷归1号简介     
<正>品种来源:系统选育。特征特性:岷归1号为伞形科三年生草本药用植物,染色体基数X=11。第一年为幼苗期,株高15~20cm,茎半直立,叶色、叶柄淡绿;主根淡黄白色,圆锥形,百苗重70g左右。第二年为成药期,株高30~40cm,叶片深绿色,叶柄淡紫色,为典型的2或3回奇数羽状复叶,根长40cm,平均鲜根  相似文献   

20.
以半紧凑型品种龙单33和紧凑型品种龙青1号为材料,比较研究了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的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的增加茎粗变细、株高穗位略有增高、空秆率增高,双穗率降低;行粒数及百粒重均出现降低趋势,群体产量随密度加大先增加后减少,龙单33品种密度为6.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龙青1号密度为6.2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