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松原市土地沙化机制及可持续发展模式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分析松原市沙区沙漠化机制 ,指出自然环境因素只是沙化的必要条件 ,松原市沙地演化最终取决于人类活动 ;取决于人类对该区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模式。提出应从经济效益入手 ,发展高效生态型的土地利用模式。通过合理配置林种、树种 ,建立沙区人工草场等措施 ,建设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固沙体系 ;发展农牧交错带沙区高效生态型农业 ;充分利用沙区资源兴办沙产业是沙区人民摆脱贫困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采用系统取样法在奈曼旗中部沙区草场布置110个监测点,研究沙漠化发展与逆转过程中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沙漠化发展的初期阶段,土壤养分急剧下降;沙漠化发展到严重阶段时,其养分继续损失并不十分明显。沙漠化逆转过程中土壤养分恢复缓慢,尚不及沙漠化发展过程中土壤养分损失速度的十分之一。  相似文献   

3.
陕北沙区人为因素与沙漠化的定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陕北沙区是农林牧工矿交错出现的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半干旱、干旱沙区的人类活动与环境相互关系中的许多典型问题,开展该区的沙漠化和人为影响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统计相关回归分析,发现该区人为因素与沙漠化间存在以下定量关系,人口增长幅度、垦殖指数、年均林业产值和年均造林面积各自与沙漠化指数间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1.0437X-0.2836(R=0.7846)、Y=-0.036X+0.6687(R=-0.8772)、Y=0.0008X-0.2555(R=0.7606)、Y=0.0275X-0.2619(R=0.9398)。这些定量关系反映了人口、耕地和林业因素与沙漠化间的关系,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为因素对沙漠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与沙漠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沙漠化主要与气候变化有关。研究未来全球性的气候变化,不仅对我国北方沙漠化的预测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而且也是合理开发沙区自然资源,进行国土整治,搞好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沙区古气候自然变化规律及全球气候的自然变化趋势的增温效应,用预测的观点,探讨了沙漠化的未来及其对策,从而强调应从气候变化入手去研究沙漠化变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60 a来民勤西沙窝沙区生态植被观测研究,在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过程中,植被演替主要经历了4个阶段:退化草甸、柽柳群系阶段;柽柳群系、白刺群系阶段;白刺群系、退化柽柳群系阶段及白刺群系阶段,是植物多样性持续降低、植被覆盖度显著下降、生态严重退化与沙漠化快速发展的过程;随着雨养面积不断扩大,降水量较大的年份,沙旱生草本植物增长,其物种多样性与植被覆盖度增加,降水量小的年份则反之;沙旱生灌木植被相对稳定,年降水量超过140 mm,促进灌木植物种群生长发育,100~140 mm维持生长,低于100 mm趋于退化;多数人工固沙造林树种已退化和衰亡,梭梭作为外来树种生态适应性强,已发展为民勤沙区最大的人工固沙林,造林密度大、干旱是梭梭林退化的主要原因,按植被承载量,低密度造林后可持续性增强;近年来,随着流域综合治理,统筹用水,民勤生态用水供给增加,局部区域地下水位有所上升,形成了一些微域性湿地,过去的草甸植被重现,生态正向发展,而多数沙区的地下水位下降也在减缓,荒漠化仍在发展。  相似文献   

6.
科尔沁沙地沙漠化的形成离不开脆弱的自然条件,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也密不可分,且与后者的关系日渐密切。针对沙漠化产生的过耕、过牧、过樵等不合理人类活动,人们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措施,退耕、以草定畜、严禁采伐等。文章通过对典型区的调查和分析发现,针对过度樵采所采取的措施并不全面和彻底,长期以来,人们忽视了在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半农半牧区生物质能的合理利用,使之成为沙漠化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需要在沙漠化防治过程中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沙漠化土地发展潜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依据沙漠化土地调查结果 ,分析了内蒙古各沙区沙漠化土地的基本特征 ,同时探讨了毛乌素沙地和科尔沁沙地的动态变化 ,并重点分析了科尔沁沙地奈曼旗沙漠化土地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科尔沁沙地沙漠化的形成离不开脆弱的自然条件,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也密不可分,且与后者的关系日渐密切。针对沙漠化产生的过耕、过牧、过樵等不合理人类活动,人们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措施,退耕、以草定畜、严禁采伐等。文章通过对典型区的调查和分析发现,针对过度樵采所采取的措施并不全面和彻底,长期以来,人们忽视了在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半农半牧区生物质能的合理利用,使之成为沙漠化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需要在沙漠化防治过程中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
采用定点观测及调查等方法对沙区土壤沙化的现状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沙区有沙漠化土地210 496 hm2,占沙区总面积(540 950 hm2)的38.91%,沙漠化平均每年沙线从西北向东推进0.54 km。特定的地质构造和毛乌素沙地为沙化提供了物质条件及外部来源,干旱多风、风蚀水侵等自然灾害和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当地农业造成了严重危害。防治土壤沙化的对策:治沙先种草,草灌结合;建立草—灌—乔“山型”体系和林、草、田复合生态系统,控制沙线南移;在荒芜的沙地大量种植耐牧的灌木,沙打旺等牧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沙区人民的防沙、治沙意识;通过人大立法,迅速制止无限度的垦荒;放宽政策,鼓励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促进沙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高分卫星数据,运用随机森林法、景观生态学和地理空间统计学方法分析青海湖东北沙区植被恢复时空格局、评估沙漠化逆转状态。结果表明:1)受青海湖水位上升淹没临湖低洼区及沙区边缘交错带植被恢复的双重影响,2013—2021年青海湖东北沙区范围收缩;2)沙区植被景观呈阶段性变化,表现出覆盖度偏低、破碎度较高、蔓延度中等、稳定性不足等宏观特征;3)沙区植被呈现水平空间聚集性和垂直空间海拔规律性,较高等级覆盖度植被主要聚集在尕海沙区西部沿湖区域、东南角区域以及克土沙区东部边缘地带,表现出显著的局部空间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甘肃科技治沙50年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介绍了甘肃沙区的基本情况;建国50年来甘肃科技治沙的历史,传统的治沙方法和效果,治沙科研机构的成立与沙区的清查,工程,植物,化学和综合治潲技术的研究,科技治沙的应用推广;甘肃科技治沙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建立沙漠化环境信息系统的核心问题——专题图形库为出发点,对建立沙漠化环境信息系统的图形自动扫描矢量化、图形快速编辑、图形网络通讯及图形库定量研究等问题作了较详细的研究探讨;提出了一套可用于快速建立沙漠化环境信息系统的理论与技术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科尔沁典型沙区土地类型三个时期两级专题图形库,对该区进行了示例性分析,获得了该区三十多年来的动态演变信息。该研究方法对我国沙漠化的定量研究及决策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 1.沙地立地分类的原则和系统1.1分类的原则a.多因子立地分类原则:在沙区不同地域的生态环境因子的组合是有差异的,这些因子包括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水文以及沙丘的部位等均能决定各种植物的生存和发展,相似的生态因子产生相似的植物群体和生长量,即植物能反映生态条件量和质的特征,立地分类及评价原则正是以区别各种具有相似生态因子组合的不同地段划分类型,按  相似文献   

14.
<正> 土地沙漠化是当今世界公认的重大环境问题,被列为全球生态环境十大问题之一。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厅和日本海外林业咨询协会,基于保护地球自然生态、制止沙漠化发展的共同目标,共同合作在宁夏盐池县高沙窝林场合作营建治沙试验林50ha,1990年春开始试验。试验项目是在年平均降雨270mm的半干旱流动沙区、无灌溉条件下,通过迅速恢复  相似文献   

15.
呼伦贝尔退化草地植被演替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由于气候环境条件的变化和人类长期不合理的草地利用方式,致使呼伦贝尔草原退化、沙漠化趋势加剧,草地的退化严重威胁着当地的生态环境,制约着畜牧业的发展。对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沙地植被三种草地类型的植被退化演替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草地退化(沙化)程度加大,群落结构与多样性逐渐丧失,草层高度、植被盖度、株丛密度、地上部生物量等,都呈现不同程度的递减趋势,草地退化过程中,群落物种组成逐渐单一,数量逐渐减少,物种组成发生显著的变化。未退化草地以禾本科植物占主导地位,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大,退化指示类的菊科植物的重要地位得到提升,中度退化阶段蔷薇科植物不断增加,并占据优势地位,重度退化阶段,多以耐践踏的蔷薇科植物和小型禾草为优势种,其中重度沙化草地,多年生植物几乎全部消失,而被一年生植物替代。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河下游环境因子与沙漠化关系多元回归分析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塔里木河下游是新疆沙漠化最严重的区域之一。由于近 5 0a来人类不合理开发活动 ,导致 32 0km河道于2 0世纪 70年代开始断流 ,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 ,生态系统受到深度“胁迫” ,由地下水维系的植被群落 ,已出现严重的退化现象 ,当地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沙漠化面积呈逐年扩大的趋势。本文根据近两年来对塔里木河下游沙漠化的大量野外考察、取样和室内样品分析及微机处理 ,以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的变化为主导因子 ,通过SPSS分析软件对引起塔里木河下游沙漠化的一些主要环境因子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建立了沙漠化初步评价的回归模型。该模型显示在塔里木河下游地区 ,地下水位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塔里木河下游沙漠化过程的两个重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7.
不同地下水位植物蒸腾耗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20  
在甘肃省民勤治沙站利用非称量测渗仪研究了梭梭、柠条等 10种沙区植物的蒸腾耗水特征。结果表明 ,各种植物 5a的总蒸腾量由大到小排列为 :沙枣、花棒、沙木蓼、柠条、梭梭、白皮沙拐枣 ;随植物年龄增长 ,蒸腾系数有上升的趋势 ,而蒸散系数有下降的趋势 ;在民勤沙区 6~ 9月是主要蒸腾季节 ,该时段的蒸腾量占全年蒸腾量的80 %~ 90 % ;植物的蒸腾量随年龄的增长而迅速增加 ,但增长幅度随物种不同而异。一般生长快的植物增长快 ,生长慢的植物增长慢。  相似文献   

18.
奈曼旗沙漠化及其防治中的政策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沙漠化是在脆弱的自然条件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形成和发展的,明确它们在沙漠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沙漠化防治的需要。前人的工作成果显示,人类活动在奈曼旗沙漠化过程中的作用比自然条件的作用更为突出,因而改变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将对这个地区的沙漠化防治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奈曼旗沙漠化过程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对比研究,明确了人类活动在沙漠化中的主导作用,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左右人类活动的因素,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合理与否,主要受政策因子的控制。因此,政策的制定是否合理、实施是否得力成了奈曼旗沙漠化防治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9.
《杂草科学》2011,(1):46-46
外来植物抑制本地植物的生长是其能成功入侵的关键。理论上,入侵植物在入侵地的竞争优势应强于在原产地的竞争优势;然而,这种生物地理学的比较还比较少见。此外,有学者认为,欧亚大陆由于人类文明起步早,植物受人类干扰也早,因此植物的竞争力应强于受人类干扰晚的美洲大陆,即欧亚本土植物的竞争力要强于北美本土植物,这也可能是成功入侵的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20.
科尔沁沙地沙漠化过程中植被与土壤退化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科尔沁沙地沙漠化严重地区相邻地段的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半流动沙丘和流动沙丘为对象,对土地沙漠化过程中植物种类消长、物种多样性、生活型结构及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沙漠化过程是一个物种多样性衰减的过程,沙漠化导致大多数原生性物种消失。从生活型来看,地面芽植物受沙漠化影响最大。沙漠化过程中土壤养分严重丧失,土壤微生物量C、N、P,以及土壤脲酶、蛋白酶、蔗糖酶、磷酸单酯酶、脱氢酶和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均随沙漠化程度的加剧而大幅度下降。土壤生物活性对土壤沙漠化比较敏感,在固定沙丘到半固定沙丘的转化过程中土壤生物活性和物种多样性下降最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