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赣州市近15年酸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西省赣州市近15年酸雨变化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赣州的酸雨污染严重,春季酸雨、强酸雨出现率最高,且近年来酸雨污染呈明显加重的趋势。雨量对酸雨出现率有明显的影响,小雨和中雨时酸雨、强酸雨出现机会最多。酸雨的出现率随雨量的增大而增加,而强酸雨的出现率则随雨量的增大而下降。此外,地面风向对赣州酸雨污染也有明显的影响,形成赣州酸雨的主要风向是偏北风,其次是静风和西南风。  相似文献   

2.
匡方毅  范昱  王璐  江洪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843+20848-20843,20848
通过查阅1994年以来研究湖南省及长沙市酸雨的主要相关文献,参考部分国内研究文献,回顾并分析长沙市酸雨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1986~2008年长沙市酸雨污染程度整体呈现两降一升的变化,节奏与我国酸雨污染变化一致;降水年均pH年际变化与酸雨频率变化同步;长沙酸雨由典型硫酸性酸雨向硫酸、硝酸混合型酸雨转变;长沙酸雨成因既有当地环境影响,也有国内大环境背景的影响,同时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长沙市酸雨严重尚不能说明当地污染严重;控制SO2等污染物排放是控制酸雨的有效措施,"两控区"防治有成效,实施3年酸雨改观明显。  相似文献   

3.
临沂市酸雨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临沂市气象观测站2003-2013年11年间617次酸雨观测资料,计算和分析了临沂降水pH值、酸雨频率的年际和季节变化特征,研究了酸雨与风向、风速等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临沂市11年间酸雨平均pH值为4.84,酸雨频率为47.0豫,2003-2013年间酸雨频率呈下降趋势。季节变化特征为秋季和冬季酸雨频率较大,春季和夏季酸雨频率较小,表明秋、冬季两季的酸雨污染比春、夏两季严重。当风速≤3.0 m/s时,酸雨发生频率达67.6豫,随着风速的增大,酸雨发生频率越来越小。当风向为偏东北风和偏东南风时,酸雨发生的机会偏大。  相似文献   

4.
西南酸雨区属于传统酸雨沉降区,是我国4个主要酸雨分布区之一。为筛选适合酸雨区生长的园林绿化植物,文章研究采用盆栽试验,设置pH 5.6(对照)、4.0、3.0、2.0共4个pH梯度的模拟酸雨胁迫桃树,每10d喷施1次模拟酸雨,共喷6次,研究胁迫60d后桃树叶片中丙二醛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桃树对酸雨胁迫响应积极;(2)桃树可以承受短时间的酸雨胁迫,并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但长时间的酸雨胁迫会损害桃树的酶系统;(3)桃树对pH2.0的酸雨反应敏感,不能抵抗pH2.0的酸雨。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南宫国家酸雨观测站在日常酸雨观测中的经验和体会,并提出提高酸雨观测数据质量的方法和建议,以为酸雨观测机构提高酸雨观测数据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蓟州降水酸碱度及发生规律,从而为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及降水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利用2009—2021年蓟州国家气象观测站酸雨观测资料,对该地区酸雨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蓟州区降水酸度明显降低,酸雨年发生次数和频率有明显下降趋势;各个酸雨等级均呈逐年递减态势,且发生的酸雨多为较弱酸雨等级,8—11月为酸雨多发期,1—2月为酸雨偶发期;降水pH值、K值随降水量级的增大逐渐降低,偏东风对蓟州酸雨发生的贡献率最大。综上所述,蓟州区近年来酸雨发生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且降水洁净程度越来越好,大气环境治理成效显著。酸雨发生规律具有季节性,且与降水量和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利用广西10个酸雨监测点2003-2009年的酸雨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的统计方法,分析了广西区域酸雨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时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广西酸雨频率呈波动性变化,特别是2004-2008年酸雨污染趋势加剧;全区域酸雨频率变化一致,东部、西北部明显高于其他地区,酸雨污染严重的地带已扩展到西部;个别年份广西东北部与西南部的酸雨频率变化反位相。  相似文献   

8.
酸雨是指因空气污染而造成的酸性降水,位于安徽省东南部的泾县是酸雨控制区.本文分析了泾县酸雨的成因,指出主要原因与本地燃煤的使用有关,部分污染企业的选址不当和机动车辆尾气的超标排放也是酸雨形成的次要因素.通过对2000-2005年酸雨监测数据的对比分析,探究了泾县酸雨的分布规律,并进一步提出酸雨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9.
模拟酸雨对水稻生长与水稻土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温室盆栽水稻喷淋模拟酸雨实验,研究不同pH值(2.5,3.5,4.5,5.6)的酸雨对水稻生长和水稻土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酸雨的影响下,除喷淋pH 4.5酸雨外,其余酸雨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均下降了9.1%~16.7%;不同浓度的酸雨对土壤碱解氮的影响不大,但速效钾在喷淋酸雨后相对基础土样下降了33.9%左右;土壤速效磷含量相对基础土样提高了21.3%~40.5%;土壤有效硫的含量随着酸雨pH的降低而升高;喷淋酸雨后土壤中的交换性钙、镁相对基础土样分别上升了27.6%~36.3%和3%~21%。酸雨对水稻茎叶氮的吸收影响不大,但水稻稻粒中全氮的含量会随着酸雨pH的降低而升高;酸雨不利于水稻茎叶对养分磷的吸收,但pH 2.5的酸雨会促进稻粒对磷的吸收;酸雨有利于水稻茎叶对养分钾的吸收,但不利于稻粒对养分钾的吸收;水稻茎叶和稻粒中全硫的含量会随着酸雨pH的降低而升高。水稻在pH 2.5的酸雨影响下显著减产,喷淋了pH 3.5酸雨的水稻其千粒重、结实率和实粒数都是最高的,表明pH 3.5的酸雨对水稻产量的提高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1~2011年酸雨和气象观测资料,对银川市的酸雨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银川市酸雨出现频率为2.21%,降水pH值年平均值为6.36;2008~2011年年降水pH值呈减小的趋势;酸雨只出现在夏、秋两季,其中11月酸雨出现频率最高;当风速较小、降水量中等时,出现酸雨的概率较大,并且沙尘天气会减少酸雨的出现次数。  相似文献   

11.
根据1997—2004年惠州市降水中酸雨频率、pH值、硝酸根和硫酸根等的浓度,研究了惠州市酸雨演变的生态学意义。结果表明,近年来惠州市的酸雨频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酸雨强度为弱酸型酸雨;酸雨类型仍以硫酸型酸雨为主,但随着SO2造成酸雨的贡献率降低,氮的氧化物的贡献率急剧增加,酸雨类型进一步接近于硝酸型;降水中氮营养盐含量较高,且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其中2004年的总氮含量较1997年的增加了一倍多。虽然目前降水尚未达到硝酸型的程度,但这种转变具有深远的生态学意义,特别是降水中氮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山东省威海市酸雨污染状况,进而为酸雨的控制提供参考依据,选取2015年威海市酸雨观测资料、气象因素数据,统计分析了威海市降水pH的季节变化和月变化,探讨了酸雨的变化特征,并对酸雨的成因做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威海市酸雨强度和频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月变化,降水pH随冬、秋、春、夏逐渐升高,而酸雨出现频率则按冬、秋、春、夏逐渐降低;相比于威海市周边地区,威海市酸雨污染相对较低,但值得引起注意;酸雨的出现与威海市当地气候、污染源和自然条件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酸雨类型转变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土壤养分及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为不同类型酸雨区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南京市东善桥林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对照处理(ck,山间防火池水,pH 6.6)、不同酸雨类型[包括酸雨类型(硫酸型、硝酸型和混合型)和酸雨酸度(模拟溶液pH 4.5、3.5和2.5)]胁迫1 a后,探究酸雨类型转变对杉木林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的影响。  结果  随着酸雨酸度增加,不同类型酸雨处理土壤pH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而土壤交换性氢离子(H+)和铝离子(Al3+)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与对照相比,酸雨pH为2.5时,土壤交换性H+、Al3+均在硫酸型酸雨处理下分别增长了275%和240%,在混合型酸雨处理下分别增长了254%和246%,在硝酸型酸雨处理下分别增长了246%和249%。此外,酸雨胁迫时间显著影响土壤总碳、总氮、总硫、有效磷和微生物量碳氮(P<0.05),但酸雨类型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影响不显著;酸雨胁迫1 a后,pH 2.5硝酸型酸雨处理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质量分数最低,分别为(378.89±60.69)和(38.67±4.10) mg·kg?1。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可知:酸雨酸度对杉木林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强于酸雨类型,其主要通过影响土壤pH、有效磷和总碳间接影响微生物量碳氮。  结论  1 a的短期酸雨胁迫后,酸雨酸度仍然是影响杉木林土壤特性的主要因子,而酸雨类型转变将会加剧酸雨酸度对杉木林土壤特性的抑制作用。图6表3参29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酸雨污染类型由硫酸型向硫酸、硝酸复合型转变,为了解转变对我国陆地植物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为试验对象,研究模拟硫酸型酸雨(SAR)、硝酸型酸雨(NAR)及混合型酸雨(MAR)对山核桃的生理特征影响。试验测定了山核桃在不同酸雨类型下,生长量,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反应参数在pH值为5.6,4.0,2.5时的数据。结果表明:SAR处理下,山核桃的株高、基径在pH 5.6时高于另两个梯度,NAR处理下,生长量的大小为pH 5.6处理MAR>SAR,有显著差异,但三种酸雨类型各梯度间的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三种酸雨对山核桃的光合作用都产生抑制,净光合速率在pH 2.5处理下小于pH 56处理,对表观量子效率(AQE)、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饱和点(LSP)都表现为MAR相似文献   

15.
2008年辽宁省酸雨时空分布特点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分析酸雨时空分布状况,为进一步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工作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数理统计、GIS技术和概率方法,对辽宁省酸雨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辽宁省2008年酸雨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征,酸雨区域占全省的57.9%,大连、丹东和阜新地区为主要酸雨区。酸雨集中在6~9月,重酸性雨季节分布不明显。[结论]2008年辽宁省酸雨区域分布十分明显,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大明山保护区的酸雨特征分析及气象影响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酸雨监测信息和气象常规资料,对广西大明山地区的酸雨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明山降水的酸性较强.对影响酸雨的气象因子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外来污染源的传输是该地区酸雨形成的重要原因.冷空气的影响路径、降水量、大气逆温等气象要素对酸雨的形成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模拟 pH2、3、4、5、6的雨水,以1、5、10年的积累雨量淋洗3种紫色土。淋洗后的土壤 pH 值对微生物有抑制或刺激作用,其影响较雨水 pH 值更明显。4种土壤酶活性与淋洗后的土壤 pH 值的相关程度亦较与雨水 pH 值为高。雨量积累的影响较 pH 梯度的影响微弱。意味着酸雨对陆生生态系统的危害,首先通过土壤的酸化这一环节。  相似文献   

18.
东营市酸雨状况对农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靳军  郑丽娜  宿秋兰  梁海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617-11618
应用东营地面观测站2005年9月~2008年8月的酸雨观测资料,分析了东营市的酸雨特征,并讨论了酸雨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141个降水样本中酸雨频率为55.3%,11月最多,达100%,12月最少为25%;酸雨频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即秋季〉夏季〉冬季〉春季;酸雨的年变化趋势基本呈波浪状,但由于资料的年限较短,还需进一步总结订正;酸雨频率与雨量大小有密切关系,基本按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的次序直线上升;农田长期受酸雨危害会影响土壤的pH值,农田土壤酸性与酸雨强度有正相关关系.当酸雨输入超过土壤缓冲能力时,土壤就会呈现酸化,使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由于酸雨是使农田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所以建议加强城市排放的严格管理,提高能源利用率;另外还要合理利用土壤,尽量减少土壤的酸性,加强对农田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