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猪细小病毒(PPV)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重要病原之一,为DNA病毒.Cartwright等(1967)首次证实了它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2.
猪细小病毒结构蛋白VP2及其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主要病原之一,该病毒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并呈地方性流行, 给生猪的繁殖、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故防制猪细小病毒病非常重要。PPV VP2蛋白是病毒粒子的主要衣壳蛋白,在体外能自我装配成病毒样颗粒,并能刺激机体产生抗PPV中和抗体,且可作为抗原转运载体,所以研究VP2对PPV新型疫苗研制至关重要。文章综述了猪细小病毒结构蛋白VP2及其疫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正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PPV)引起的繁殖障碍病,该病主要表现为胚胎和胎儿的感染及死亡,特别是初产母猪发生死胎畸形胎和木乃伊胎,而其他年龄的猪感染后一般不见明显的临床症状。(一)病原猪细小病毒(PPV)为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成员。病毒对热具有较强抵抗力,56℃48 h、70℃2 h病毒的感染性和血凝性均无明显改  相似文献   

4.
猪细小病毒(PPV)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重要病原之一,初产母猪感染PPV后,可引起流产、不孕、产死胎、木乃伊胎等,而母猪本身并不表现临床症状,其他猪感染后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血清学试验证实,VP2蛋白可以诱导产生血凝抑制及中和抗体.本实验室对猪细小病毒PPV-SD1分离株的VP2基因进行了原核表达,利用纯化的蛋白建立了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为PPV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猪细小病毒(PPV)是引起猪繁殖障碍疾病的非外膜20面体病毒,和其他细小病毒的亲缘病毒类似,PPV非结构蛋白NS1与基因组复制、转录调控和细胞毒性相关,而NS2参与衣壳的组装和转运。  相似文献   

6.
<正>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PorcineParvovirus.PPV)感染引起以母猪繁殖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其特征是母猪怀孕前期感染该病毒后,经胎盘使胚胎或胎儿受到侵袭,引起母猪流产、死胎死亡、胎儿畸形、胎儿木乃伊化及不孕等,同时还可引起仔猪的皮炎和腹泻。1967年Cartwright等首次分离出PPV后,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和流行。1982年,中国兽药监察所在国内率先分离到PPV,潘雪珠等学者分别在黑龙江、上海、四川、广东、河北、天津等省(市)分  相似文献   

7.
猪细小病毒分子生物学与核酸探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细小病毒( Porci ne parvovi rus,PPV) 是引起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原之一,近年来PPV感染呈扩大上升趋势,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各国的研究者加强了PPV基因组结构和蛋白质的研究。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核酸探针以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成为快速诊断PPV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2013年11月,贵州省都匀市某猪场发生了一起母猪流产、产死胎为特征的疾病,为确诊该猪场病原诊断类型,试验采用猪繁殖障碍性病毒性疫病六重PCR检测方法对送检木乃伊胎病料进行了猪伪狂犬病毒(PRV)、猪细小病毒(PP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瘟病毒(CFSV)和乙型脑炎病毒(JEV)的快速检测,结果表明该猪场送检病料存在PCV2和JEV两种病毒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9.
新型猪细小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世界范围内的猪群出现了多种新型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的感染,其中我国南方地区的猪群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感染。本研究利用PCR方法对实验室保存的2008—2013年期间的送检病料,进行猪细小病毒2型(PPV2)、PPV3、PPV4、猪类博卡病毒(PBo-likeV)和猪博卡病毒(PBo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阳性率依次为46.4%、21.1%、6.8%、12.3%和5.5%。结合PRRSV和PCV2检测结果,并对新型细小病毒与这2种病毒共感染情况进行初步分析,结果显示PPV3和PRRSV、PBo-likeV和PCV2混合感染的几率较高,提示它们在感染过程中可能存在着协同作用。本研究为细小病毒流行病学和致病机理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 PPV)是引起猪繁殖障碍的重要病原,不同品系和不同日龄的家猪和野猪均可感染。猪细小病毒病呈季节性流行,春夏产仔季节多发,母猪感染后主要表现为流产,产弱仔、死胎、木乃伊胎,仔猪感染后表现为消瘦、生长受阻、皮炎、非化脓性心肌炎等。PPV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为无囊膜单股DNA病毒,基因组大小为4.0~6.3 kb, 编码的衣壳蛋白包括VP1、VP2和VP3。  相似文献   

11.
崔尚金  戚亭 《猪业科学》2008,25(2):22-24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感染所引起的猪的重要传染病之一.该病的主要特征为受感染的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及血清学阴性经产母猪发生流产、不孕、产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及弱仔等.该病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并在大多数猪场呈地方性流行,严重地影响着养猪业的发展,该病的严重危害及该病病原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受到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关注.人们发现该病毒经常与其他一些病毒,例如猪圆环病毒2型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混合感染,导致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等,从而导致该病毒是猪病研究的主要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2.
猪细小病毒的危害检测与防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是Mayr和Mahnel(1966)进行猪瘟病毒组织培养时首先发现的,并认为是细胞内潜伏感染的病毒。Cartwright和Huck(1967)首次从猪流产的胎儿中分离到了PPV,证明了它的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13.
PRV、PCV-2、PPV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GenBank上已发表的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Ⅱ型圆环病毒(PCV-2)、猪细小病毒(PPV)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能分别特异性扩增PRV、PCV-2、PPV的引物。经条件优化,建立了同时检测PRV、PCV-2、PPV的多重PCR方法,所扩增特异性产物片段大小分别为217bp、394bp、748bp。该方法不仅特异性强、敏感性高,还克服了对上述病原分别进行检测所带来的诸多弊端,为猪伪狂犬病、猪Ⅱ型圆环病、猪细小病的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等研究提供了新手段。  相似文献   

14.
猪细小病毒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细小病毒(PPV)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重要病原之一,是:Mary和Mahnel于1965年进行猪瘟病毒组织培养时发现的,随后被鉴定为DNA型病毒.Cartwright等(1957年)首次证实了它的致病性.自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相继从欧、美、亚、非及大洋洲等很多国家分离到该病毒或检测出其抗体.我国也先后在北京、上海、吉林、黑龙江、四川、浙江、江苏、广西等地分离到了多株猪细小病毒.近几年来,该病毒给世界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受到了高度重视,国内外学者对该病毒的研究也逐渐深入.  相似文献   

15.
检测猪伪狂犬病病毒和猪细小病毒的二重PCR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猪细小病毒(PPV)和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的二重PCR方法。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PPV和PRV基因序列,针对各自保守区各设1对特异性引物,用这2对引物对同一样品中的PPV和PRV进行检测,结果同时扩增出942 bp(PPV)和485 bp(PRV)2条特异性片段。特异性试验表明,对其他几种病原的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二重PCR能检出PPV 和PRV最低浓度分别为22、11.7 pg/L。该方法的建立对临床上进行这2种疾病的鉴别诊断和混合感染的检测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伪狂犬病毒(PRV)、猪细小病毒(PPV)有关基因序列,通过序列比对及参考相关文献,设计了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建立了可同时检测PCV2、PRV及PPV 3种病毒的多重PCR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同时检测到PCV2、PRV及PPV的最低核酸量分别为40pg、72pg、46pg。对猪圆环病毒3型(PCV3)、猪细环病毒(TTSuV)、猪流行腹泻病毒(PEDV)、猪蓝耳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无扩增。应用该方法对87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PCV2阳性检出率为28.7%(25/87),PRV野毒检出率为11.5%(10/87),PPV检出率为12.6%(11/87)。其中2种以上病毒混合感染阳性率为13.8%(12/87),3种病毒同时感染的阳性率为2.3%(2/87),其结果也与单一PCR结果一致。研究结果提示,该方法可用于PCV2、PRV、PPV三种病原的单一感染或混合感染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在与猪圆环病毒2型混合感染的患病猪肺泡灌洗液中鉴定出一株新型的猪细小病毒,命名为PPV4,该病毒与牛细小病毒2型同源性较小,与编码ORF3的Bocavir-us属(如牛细小病毒、犬细小病毒和人bocavirus等)同源性较高。PPV4的ORF3编码一个含204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与bocaviruses的ORF3编码蛋白质的大小类似;而bocaviruses的ORF3编码蛋白质相互间相似性较高,PPV4的ORF3编码蛋白质与GenBank非冗余蛋白质数据库中的蛋白质无同源性。  相似文献   

18.
猪细小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是一种自主型细小病毒,是引起母猪产畸形胎的主要因素之一.通常头胎怀孕母猪感染PPV之后可引起繁殖障碍,主要表现为流产、不孕、产死胎和木乃伊胎等,给养猪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PPV、猪圆环病毒(PC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一直是猪病研究的热点,最近研究发现PPV在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9.
猪细小病毒(PPV)是临床上造成母猪繁殖障碍的重要致病原,4/6/7型猪细小病毒是近几年发现的新型猪细小病毒,并且均已在流产胎儿中发现.为了解福建地区三种猪细小病毒的感染情况,本研究收集2020年福建地区68份发病猪血清和20份发病猪组织样品进行调查,发现PPV4、PPV6、PPV7在福建地区存在较高的感染率分别为9....  相似文献   

20.
猪蓝耳病病毒(又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细小病毒(PP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圆环病毒2型(PCV2)是引发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原,由此引发的疾病具有隐性带毒、亚临床感染、垂直传播和持续感染的特征,它们的共同致病症状是妊娠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胎儿木乃伊,新生仔猪高死亡率;育肥猪食欲不振、呕吐、腹泻、发热,呼吸困难,皮炎、关节炎,神经症状,生长迟缓,免疫力严重降低,极易继发其它病原感染:成年猪长期带毒、排毒而无临床症状,其中猪蓝耳病、伪狂犬病也是呼吸道病综合征的主要原发病原[1~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