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桉树青枯病的持续控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生产经营角度,着重讨论桉树青枯病防治策略问题,为选育抗青拈病品种以运到持续控制提出新的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2.
桉树青枯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桉树青枯病在国内外均有发生,其病原菌为茄拉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Smith) Yabuuchi et a1.,属生理小种1号;其生物型有2种类型,在巴西为生物型Ⅰ,在中国、澳大利亚、南非和刚果为生物型Ⅲ。该文对桉树青枯病的流行规律和防治方法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并提出了持续控制桉树青枯病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今年5月以来,我区大部分地区高温多雨,有利于青枯病的发生。有些地方新造的桉树幼林,部分发病严重,局部成灾。在合浦县乌家、象州县大蒙林场、区直钦廉林场、七坡林场等地,局部发病率高达45%~60%。目前,青枯病在全区仍有发展趋势,严重地影响着生产。桉青枯病(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Smith.)是由一种细菌(即茄青枯假单孢杆菌)引起的。此细菌宿存于土壤之中,从植物的根部侵入沿输导组织上升并大量繁殖,最后堵塞维管束,破坏植株输导组织,导致植物整株枯死。桉树从苗木到大树均可感病。病株典型症状是:地上部分枝、叶表现突然失水  相似文献   

4.
桉树青枯病害是危害桉树生产的主要病害,近年来桉树青枯病的流行和发生对我国南方桉树产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本文对当今主要桉树青枯病病害特点,青枯病的发生和流行因素,青枯假单胞杆菌对寄主桉树的致病机制及对抗病的差异和抗病机理等研究成果和现状作一概述,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广东桉树青枯病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由青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E.F.Smith)引起的桉树青枯病在国外尚未见报道。1983年广西林科所曹季丹等在桉树引种区中的柳桉(Eucalyptus saligna)和巨桉(E.grandis)上首先发现这种病害,并在1983年11月全国森林病害学术讨论会上作过介绍。1986年广东省雷州林业局在龙门、纪家林场和局林科所试验地上进行桉树种源试验,种子来自澳大利亚,有10个种,每种5亩,4月  相似文献   

6.
韦爱梅  王军  丁志烽 《广东园林》2007,29(Z1):46-47
采用含毒介质法测定11种化学药剂对桉树青枯菌的抑制作用,其中,百菌清抑菌效果最好,其次为绿乳铜和世高。用百菌清和世高预先处理尾巨桉196幼苗2h后接种青枯菌,结果表明,经室内毒力测定有效的杀菌剂在预防桉树青枯病方面的作用效果非常小。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桉树青枯病控制技术研究及应用所取得的进展。包括化学防治技术的研究应用情况;生物防治如拮抗细菌、菌根真菌、植物诱导抗病性以及抗病基因转导技术的研究进展;桉树抗病育种的研究与应用进展;控制桉树青枯病的营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桉树青枯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桉树青枯病病原菌鉴定为青枯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olancearum Smith)。试验用各菌株青枯小种1号、生物型Ⅲ号。  相似文献   

9.
李逸 《热带林业》2006,34(3):45-46
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发展桉树速生丰产林,而桉树青枯病作为桉树的绝症,是桉树的生产和发展的严重障碍,给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地了解桉树青枯病,作好对桉树青枯病的预防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桉树青枯病的病原为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的茄拉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Smith)Yabuuchi etal.],主要以生理小种1号、生化变种3菌系侵染为害。近10多年来由于桉树造林以无性系为主,在具备发病条件时,感病无性系的发病率可达30%~90%以上。由于茄拉氏菌生理小种1号为高温型菌系,在高温高湿和大风气候条件下易爆发成灾;桉树青枯病是单年流行病,有一定数量病原,气候因素有利于发病,桉树青枯病就大发生;易感病的树种1~3年生期间,青枯病可连年流行,随树龄增大病害流行逐渐缓慢,其中以1年生林发病率最高,4年生后基本不发病。桉树青枯病发生危害的程度具有明显区域差异,根据区域气候特点可以将桉树栽培区划分为高风险发生区、中风险发生区和低风险发生区。桉树青枯病的初侵染源为带菌土壤、带菌苗木和农家肥。在桉树青枯病高风险发生区,感病品系在沙土、壤土和粘土造林地均可严重发病,但在前作为易感农作物或以农家肥为基肥时,抗病品系也可严重发病;在中风险发生区,感病品系主要在坡下低洼积水处发病,在前作为易感农作物、以农家肥为基肥或以带病苗木造林的林地严重发病;在低风险发生区,感病品系主要在前作为易感农作物、以农家肥为基肥或以带病苗木造林的林地发生。目前,国内外对桉树青枯病仍没有有效的防治措施。根据桉树青枯病发生与流行规律,提出桉树青枯病可持续控制策略:实行植物检疫,培育无病苗木,减少病原菌初侵染源;采取科学营林技术,减少病原菌的种群数量,降低发病率;合理布局桉树品种(系),充分利用桉树良种资源;培育多类型抗病品种(系),以多品系混合造林减缓病原菌进化,形成专化型新菌系。并提出具体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综述了桉树青枯病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包括利用拮抗细菌、内生菌、益生菌防治桉树青枯病等方面。指出了桉树青枯病的生物防治一方面应加强抗菌作用机制研究,提高防效稳定性;另一方面应加强林间应用技术的研究,综合运用多种生物因子,以期高效、简便、经济、安全地防治桉树青枯病。  相似文献   

12.
广东、海南及广西是桉树青枯病流行区.此病在该区流行原因是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大面积推广尾叶桉及巨尾桉易感病树种,是青枯病流行主导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3a生植株发病较重,且易造成多年流行,7~9月内为流行季节.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我国桉树青枯病的研究概况,从桉树的介绍、我国森林青枯病的发现、青枯病病菌的生物学特性、青枯病的发病规律、桉树青枯病日益严重的原因,以及桉树青枯病的防治对策等方面进行阐论述,综述了目前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一些解决桉树青枯病灾情的建议,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桉树(Eucalyptus)青枯病(PseudomonasSolanacearumEF.Smith)是青枯假单孢菌引起的。我国引种桉树已有百年历史 ,由于当时引种的桉树种类抗性强 ,又多为零星分散种植 ,青枯病没有造成危害。近年引种速生丰产、砍伐期短的尾叶桉、巨桉及其杂交种巨尾桉和尾巨桉等。这些桉树种类极易感染青枯病。在种植面积较大的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的桉苗期、幼林期青枯病严重危害 ,发病株率由20%到50 %不等 ,少数严重发病的1~2年生的桉幼林 ,一片青枯死亡 ,需要重新造林。因此桉树青枯病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5.
桉树青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桉树青枯病是我国华南地区严重危害桉树的细菌性枯萎病,已成为桉树生产的严重障碍。文章在总结桉树青枯病的为害症状、发生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对青枯病的防治,包括加强检疫,抗病育种,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基因工程,诱导抗性的利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根据桉树枯病发生及流行规律的定点观测资料,采用灰色系统理论的方法,建立了广东吴川林场和斗门县林业局试验林桉树青枯病预测模型;依发病率与相应的旬平均温度、相对湿度和降雨量,应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桉树青枯病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经检验和进行实际验证,证明上述模型均有较高的可信度.并表现为灰色系统模型的精度高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7.
采用菌液浸泡法、顶尖接种法对不同的桉树无性系盆栽苗和生根组培苗进行抗青枯病性能测定,并结合林间调查筛选桉树抗青枯病树种和无性系,并从根系分泌物和组织研磨液的角度研究其对桉树青枯病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探索不同抗性桉树无性系抗病性强弱与其根系分泌物和组织研磨液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的18个桉树无性系中,bd1、bd2、赤桉和南宁巨尾桉为抗病无性系;U6、南宁尾叶桉、雷9、钦32-29为中抗无性系;DH32-27、钦9、南宁广9、钦8、邓恩桉、钦32-22、雷2、巨桉、尾叶桉和钦广9为感病无性系。不同抗性桉树无性系根系分泌物和组织研磨液对青枯菌没有直接拮抗作用,但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青枯病菌在抗病性强的无性系的根系分泌物及组织液中的增殖显著低于感病无性系,验证通过茎段浸泡接种筛选出的桉树无性系的准确性,同时表明根系分泌物和组织研磨液可以反映桉树不同无性系的抗病性强弱。  相似文献   

18.
对广东湛江桉树开发中心、吴川县、斗门县、高要县、鹤山县等地桉树青枯病的发病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在病株残体及土壤中可存活3年以上,并保持致病力.垃圾肥不仅含有该菌,而且有利于该菌的繁殖.该病始发期为5月下旬至6月初,7月至9月底为发病高峰期,停止期一般在11月中、下旬.林地径流是病菌短距离传播媒介.桉树根部是该病菌主要侵入途径,其次是根颈部.然后蔓延至枝干部分.  相似文献   

19.
以对桉树青枯病有防治效果的荧光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WCS417r为对照,用水杨酸和产生PCA抗生素(phenazine-1-carboxylic acid)的荧光假单胞杆菌(P.fluorescens)2-79进行了桉树青枯病防治试验,并在此基础上,将水杨酸与2-79、WCS417r分别组合,将诱导抗病性和抗生作用结合起来共同控制桉树青枯病的发生.盆栽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菌液蘸根的方法,2-79和WCS417r分别比对照的发病率降低18.4%和33.8%,差异显著(α=0.05).在组合防病试验中,经水杨酸、2-79、WCS417r分别处理后的桉树苗发病率分别比对照降低37.2%、42.9%和37.2%,而用水杨酸和生防菌共同处理(SA+2-79,SA+WCS417r)后的发病率则比对照分别低54.3%、51.5%,且比分别用三者单独处理的显著降低,防病效果显著增强.此结果表明,水杨酸的诱导抗病性与具有拮抗活性的生防菌结合,能显著提高防治桉树青枯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桉树青枯病是一种危害极大地灾害性桉树流行病。在林场森林资源培育过程中如发生青枯病时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本文依据黄冕林场桂东分场新龙造林地实地青枯病危害情况及防治措施,对青枯病的发生时的特征、发病病因、防治方法、应对策略及改善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