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英武 《中国蚕业》2008,29(2):75-78
通过对重庆市蚕业发展现状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了重庆市蚕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和技术路线应该是结合城乡统筹规划,将蚕业布局向集中适宜区域转移,优化蚕业区域发展;改变养蚕技术模式,提高户营养蚕规模,重推省力化养蚕技术,提高科技养蚕水平;转换蚕业运行机制,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创建蚕桑利益连接共同体,实现蚕桑生产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2.
蚕业科技园推动乐至蚕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鸣 《四川蚕业》2009,37(4):57-58
<正>乐至县生态蚕业科技园,始建于2007年,园区涉及童家镇五通村3、4、7、11四个社,111户农户。园内桑园面积500亩,常年养蚕户50户左右,养蚕200张,年平均单产37公斤,产值约10万元。养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江苏和浙江两省342个种桑养蚕农户的问卷调查,就农户所面对的蚕业风险及其防范行为分析认为,蚕业收益较高,但蚕业风险大于其它种植业;蚕业风险主要来源于茧价格下跌、农药中毒、发蚕病、周边污水废气排放、自然灾害和桑树病虫害;江苏省蚕农的损失主要源于农药中毒、发蚕病、工业废气污染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自然风险,而浙江省蚕农的损失主要来自蚕茧价格下跌产生的市场风险;蚕病导致78.65%的农户发生不同程度的损失,养蚕中发生最多的也是农户最担心的蚕病类型是血液型脓病;农户发生桑病虫害和蚕病的主要原因是疏于桑园管理和没有按照技术要求养蚕;为减少损失,农户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进行风险防范,但是风险损失主要由农户自己承担。为此,极大多数农户希望政府能够补贴种桑和(或)养蚕,同时希望能够稳定茧价,加快桑和蚕品种更新,加强养蚕期问农药使用管理,控制养蚕期间企业的污染排放,将蚕桑纳入农业保险范畴。  相似文献   

4.
袁胜国 《四川蚕业》2000,28(1):36-38
<正> 1 安岳蚕业生产现状分析 全县有10个工委,58个乡镇,936个行政村,9725个社,42万农户。现有养蚕的工委10个,乡镇51个,村683个,社6746个,户12万户。其中年养蚕500张以上的村2个,50张以上的社85个,5张以上的户395户,3~5张的户1060户。现有大小行桑5万亩,计2800万株,小桑园6000亩,计600  相似文献   

5.
<正>栽桑养蚕属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农村劳力向城市转移,留在农村养蚕多数俗称"386199"部队,即妇女、儿童、老人。同时养蚕属季节性用工,在春蚕、秋蚕还与农忙逗工,蚕业生产费工费时,特别是上蔟环节尤为突出。因此要扩大户营养蚕规模,劳动力是一大瓶颈。为此,兴文县蚕业工  相似文献   

6.
蚕桑生产是我县农村的骨干产业之一.这年来,县委、县政府对蚕桑生产的发展十分重视.坚持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充分发动各级干部和蚕业科技人员狠抓结构调整、集约经营、规模栽桑、大户养蚕等新措施,到1994年底全县已有成片桑园2万多亩,年养蚕5张以上的农户3520户,年养蚕10张以上的专业户102户.可是,目前农村多数农户养蚕条件差,蚕房一般都是面积狭小的“口袋”式房屋,通风透气不良;有的农户在一间屋里既住人,又养蚕,  相似文献   

7.
建立现代蚕业制度,实现科学管理,必须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是蚕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在蚕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行为科学理论,需求引发动机,动机产生行为,这就要求蚕业生产经营各环节要满足农户的需求。农户对蚕业需求的满足程度直接影响着其工作热情、养蚕成绩、从业人员布局、蚕业发展规模、蚕业发展状况及趋势等。  相似文献   

8.
推广小蚕共育是发展现代蚕业的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森 《广西蚕业》2009,46(3):45-49
小蚕共育是现代蚕业生产实现社会分工的方式,是我区发展现代蚕业的重要途径,与传统的全龄饲养方式相比,实行小蚕共育具有降低养蚕成本,增加全年饲养总量,提升蚕茧产量和质量,提高生产效益的特点。本文通过对传统全龄饲育与实行小蚕共育农户的投入和收益进行对比,发现蚕农直接购买商品小蚕进行生产,所需投入的成本比全龄饲养的农户低,而年养蚕增收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9.
大棚养蚕新技术的探索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蚕业产业化的发展和蚕桑优化改造进程的加速,户有3333 m2以上专业桑园的养蚕大户不断增加及蚕桑规模化小区的建立,加快养蚕新技术的研究创新,推广应用规模化、省力化养蚕新技术是对应当前蚕业发展需求的一项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10.
蔡利亚 《蚕桑通报》2001,32(3):56-57
蚕业生产要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必须依靠蚕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技术推广到位率的不断提高。近年来 ,随着蚕桑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和实用技术的普及应用 ,我市蚕业科技和蚕业工作出现了几个方面的创新。一是大面积的桑园园区建设方兴未艾 ,集中连片的高标准的新桑园区不断地建成和投产 ,一个由旱地零星种桑向水田成片种桑的发展势头正在出现 ;二是蚕桑规模经营已初见端倪 ,一些大户通过土地流转机制承包了周边农户桑地 ,专业化从事蚕桑生产经营。小蚕规模共育、小蚕经营公司、大棚养蚕等形式比比皆是 ;三是秋种春养的品种布局和专养雄蚕等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11.
<正> 多次养蚕也就是全年春、夏、秋多季养蚕,是目前国内外应用增加全年蚕茧产量的重要手段。它能充分利用现有桑园的桑叶,增加全年的饲育量,增加蚕茧总产;又能提高现有设备资材的利用率,减少投资降低成本;还能合理安排劳动力,有利于蚕桑生产专业化。日本在近几年的蚕业杂志上对多次养蚕有不少报导,他们过去是以春蚕、早秋蚕、晚秋蚕三个蚕期为主的,现在提倡增加夏蚕和晚晚秋蚕,全年养蚕5次以上。从规模较大的43户养蚕农户来看,全年平均养蚕次数为6.6次,以6-7次为最多,最高达10次。他  相似文献   

12.
<正>宜宾发展蚕业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自然优势,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蚕业生产的形势稳中有升,但养蚕规模小、效益不明显等问题还比较普遍。只有提高科技养蚕水平、扩大养蚕规模和搞好桑园林下地的综合开发,才能促进蚕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对宁南县1995—2013年养蚕户数变化的统计调查发现,养蚕户数随着宁南蚕业生产环境的变化日趋减少,桑树抛荒面积逐渐增多;但是蚕桑生产规模在进一步扩大,户均蚕种饲养量在不断增加。通过分析养蚕户数减少的原因,提出了宁南县在新的形势下要培育养蚕大户,整合蚕业资源,依靠科技,稳步推进规模化生产、提高规模化生产效益和进一步加强服务等发展蚕业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如东县蚕桑生产基本状况及蚕病疫情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解如东县农村蚕桑生产以及蚕病疫情的发生情况,选取了30个农户调查了蚕桑生产的基本现状及蚕病疫情。结果显示,蚕农平均年龄55.7岁,平均养蚕年数达26.5年。养蚕户平均拥有桑田0.128ha,全年平均亩桑养蚕4.16张,产茧166.51kg;蚕种全年平均孵化率为97.21%,平均发病损失率5.28%,平均结茧率为84.95%,平均遗失蚕率为9.77%;全年农药和空气污染等中毒损失最多,占总损失的69.64%,其次是病毒病,僵病在晚秋蚕期威胁最大。年中养蚕次数多,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桑园的养蚕量和蚕茧产量,年养蚕4批蚕的农户,平均每亩桑园养蚕4.55张,产茧185.54kg,比平均水平高出11.43%,比3批蚕户分别高出23.64%和26.24%;比养2批蚕户分别高出48.69%和38.14%。如东县养蚕消毒总体规范,但仍有使用非蚕药药剂、已淘汰蚕药或未通过农业部兽药审定蚕药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周华初 《蚕桑通报》2002,33(2):46-47
嵊州市是浙江省蚕业生产的重点县(市)之一 ,现有桑园2255hm2,年饲养蚕种6万张 ,蚕业经营收入近4000万元 ,共有1.6万余户农户从事蚕业生产。近年来 ,我市的工业经济特别是个私经济发展迅猛 ,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 ,给传统的蚕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经营分散 ,规模小、效益差的劣势日益凸现 ,使蚕业生产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要摆脱嵊州蚕业生产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缺乏竞争力 ,生产规模日渐萎缩的局面 ,必须实施蚕业规模经营战略 ,提升蚕业经营层次 ,提高蚕业经营效益。为此 ,就蚕业规模经…  相似文献   

16.
“小蚕共育化、大蚕省力化”是我省结合多年发展蚕桑产业实际情况总结出来的经验,既是发展途径,也是发展方向,更是推动现代蚕业发展的有力保证.实践证明,小蚕共育利于发育整齐,提升蚕茧质量;利于节省劳力,提高劳动效率;利于节省桑叶,降低养蚕投入;利于合理利用物资,提高规模效应.近年来,“涪城模式”作为蚕桑产业发展的典范,走出了一条“公司+共育户+农户”的路子,为全省蚕桑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共育户作为这一模式的核心与纽带,无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总结并推广小蚕共育的做法与经验对蚕桑产业提质增效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红寺堡新蚕区种桑养蚕推行小蚕共育、大蚕户育的模式已有4年时间,不少农户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但还有部分农户的饲养技术存在问题,收入不如种植玉米,个别农户甚至亏本经营,造成生活困难.经过两年的试验研究和调查,发现亏损农户均没有按操作规程养蚕,不重视环境卫生条件、饲养方式及硬件设施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盐城市近10年蚕茧主产区农户养蚕规模、蚕茧收益变化及蚕桑规模分布的分析表明:从2004年起,农户养蚕规模化速度加快,规模效益显著。并分析影响农户养蚕规模的因素,提出了蚕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是农户规模化养蚕的主推力量;养蚕规模的大小是农户农业生产经营的综合体现;并对蚕桑专业户的发展、兼业户与区域规模发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广西9个县共693份调查问卷的分析发现,广西蚕农以每户3人养蚕最为普遍,人均桑园面积1 281 m2;全龄自己饲养和购买共育小蚕的农户相比,经济收益明显增加;省力化高效养蚕仍是今后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的主要方向;人工费和肥料费是生产成本中比重较大的2项;示范基地农户每年得到的技术指导次数多于非示范基地农户;农业保险在广西蚕业尚未起步,但蚕农的参保意愿比较高.  相似文献   

20.
<正> 宁南县委业局针对本县人少、地多、养蚕分布面厂,技术指导不易到位、难度大的特殊情况,经过长期实践摸索,总结形成以共育户为依托的养蚕技术服务体系,其主要特点: 1.共育户的产生:养蚕共育户是以养蚕技术全面、具备相应的养蚕设施和努力、服务态度热情的农户为对象,通过农户和共育户自行选择(即双向选择),经县蚕业局同意,同的给予一定经济支助而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