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物诱发豚鼠胆囊炎的病理学及酶组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酶病理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林可霉素、石胆酸、硫氨酸α-萘酶和月桂红霉素酯四种药物豚鼠胆囊炎和胆结石形成过程中,酶、粘多糖及胆汁成份的变化。结果表明:四种药物都能诱发豚鼠胆囊炎,内源性β-GCD酶含量显著升同且与胆囊为症程度明显相关;胆汁β-GCD酶到UCB/TB幽会显著正相关;β-GCD酶和Ca^2+的关系与成石时间有关而各组有所差异。胆囊和肝脏ACP和G-6-P活性也有明显变化。本文进一步证实内  相似文献   

2.
日粮诱发豚鼠胆囊炎的病理学及酶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采用高脂肪日粮,高胆固醇日粮,高碳水化合物,低脂,低蛋白日粮,低蛋白,低热卡日粮以豚鼠为动物模型诱发其胆结石形成,通过酶病理组织化学技术结合胆汁成份分析,探讨了多种酶在胆结石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FMMU白化豚鼠用作爆震性耳聋动物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本中心培育的 FMMU白化豚鼠在听力功能损伤中的模型价值 ,利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 (ABR)、扫描电镜观察等方法 ,比较了爆震前、后 FMMU白化豚鼠和杂色豚鼠听力功能和结构的变化。结果如下 :爆震前 ,FMMU白化豚鼠的 ABR阈值小于杂色豚鼠的 ABR阈值 ;爆震后 ,FMMU白化豚鼠阈移增加比杂色豚鼠快且明显 ,阈移的恢复比杂色豚鼠慢 ;爆震后 2 1d,FMMU白化豚鼠的永久性阈移大于杂色豚鼠的永久性阈移 ;FMMU白化豚鼠耳蜗超微结构和听力功能的损伤比杂色豚鼠严重。由此表明 ,FMMU白化豚鼠听力敏锐 ,适于作听功能研究 ,其耳蜗对爆震的敏感性较高 ,可制作出较理想的爆震性耳聋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副猪嗜血杆菌(Hps)的感染动物模型,本试验用Hps血清5型标准菌株(Nagasaki),以2.0×10~9CFU剂量腹腔感染豚鼠,观察豚鼠发病及死亡情况.取死亡豚鼠的主要器官组织,观察其病理和组织病理变化,与猪Classer's病痛变进行比较.并同时对死亡豚鼠进行细茵分离,分离菌经PCR鉴定.实验结果显示:在接种14 h后试验组豚鼠(5/8)出现死亡,死亡豚鼠剖检时出现了与猪Classer's病相似的病变;主要组织器官组织学变化以炎性细胞浸润、纤维蛋白和红细胞渗出等变化;并通过细茵分离培养,在豚鼠大脑、心血、肺、肝、脾和肾主要器官中分离到Hps血清5型茵.实验结果表明豚鼠可以作为Hps的感染动物模型.这一结果为研究其致病机制、诊断和免疫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鸡胆汁为原料,通过不和谐梭菌(C.absonum)的转化作用,使鸡胆汁中部分鹅去氧胆酸(CDCA)转化为熊去氧胆酸(UDCA),并在薄层板上表现为与熊胆相同的胆汁酸组成。该结果为通过细菌转化作用制备UDCA及熊胆替代品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马缨丹叶提取物诱发豚鼠胆石症的酶病理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目的在于利用马缨丹叶提取物诱发建立豚鼠胆石症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常规病理学和酶组化技术对其特征性病变进行研究,并测定该模型中血清和胆汁某些生化指标。研究发现其典型病理变化是;胆囊扩张,胆汁淤积;胆道上皮细胞增生及肝细胞变性;血清和胆汁中总胆红素、总胆固醇、游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及钙离子的含量均有不同和蔼的变化;β-葡萄糖苷酸酶和酸性粘多糖在肝脏和胆囊折含量明显增多;结果表明;马缨丹叶提取物  相似文献   

7.
以豚鼠为试验动物模型,探索一种应用豚鼠替代牛进行牛口蹄疫Asia-1型灭活疫苗效力检验的方法.豚鼠和牛同步对6批牛口蹄疫Asia-1型灭活疫苗进行PD50效力检验,其中2批进行重复性试验.豚鼠分别在免疫后7、14、21和28天采血检测Asia-1型的中和抗体水平.统计学分析显示,测定的豚鼠PD50和牛PD50之间具有极...  相似文献   

8.
作者综述了牛磺胆酸的理化性质,合成与代谢过程,牛磺胆酸的检测及其意义和应用前景,以期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牛磺胆酸的研究提供线索,为其应用于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胆酸负荷对绵羊和大鼠血浆(血清)甘胆酸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湖羊通过颈静脉插管灌注较高剂量的胆酸和大鼠通过尾静脉给予不同剂量的胆酸造成胆酸负荷,研究其对血浆(血清)甘胆酸(CG)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湖羊血浆CG浓度在灌注胆酸后呈波动性变化,在18h和138h显著高于灌注前。大鼠以中胆酸组血清CG变动最为显著,灌注4h后开始升高,18h后达到显著水平,一直持续至138h,并在18,90,114和138h显著高于对照组;低胆酸组仅在灌注后18h血清CG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他时间变化不显著;而高胆酸组在灌注后42,66,90和114h显著高于灌注前,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测定补体含量、免疫球蛋白含量及血清总补体水平,比较白化豚鼠和花色豚鼠的免疫学特性.方法利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白化豚鼠和普通花色豚鼠的免疫球蛋白含量(IgG、IgA、IgM)、C3、C4含量及总补体水平.结果白化豚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IgG、IgA、IgM)、C3、C4含量及补体总活性均显著低于花色豚鼠.结论白化豚鼠具有独特的免疫学特性,总体免疫学功能低于花色豚鼠.  相似文献   

11.
为了比较不同提取工艺对胆酸和去氧胆酸的分离效果,试验以兔胆汁为原料,以乙醇法和醋酸乙酯法提取胆酸,分离胆酸后的母液以醋酸提取去氧胆酸。结果表明:与醋酸乙酯法相比,乙醇法提取的胆酸精品收率降低了7.49%(P>0.05),纯度提高了23.74%(P<0.01),折合纯品收率提高了14.48%(P<0.05);与醋酸乙酯法相比,醋酸提取去氧胆酸的精品收率提高了25.44%(P<0.01),纯度降低了4.98%(P>0.05),折合纯品收率提高了20.25%(P<0.05)。说明用乙醇法提取兔胆汁中胆酸的效果要优于醋酸乙酯法,这种优势将进一步影响到胆酸分离后的母液中去氧胆酸的提取效果。  相似文献   

12.
13.
14.
兔胆酸提取工艺的探讨翟频张振华沈幼章(江苏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南京210014)胆酸,全称3α,7β,12α-三羟基-5β-胆烷酸,分子式C24H40O5,主要存在于动物胆汁中,是合成人工牛黄的主要原料之一。胆酸及其衍生物除用于治疗胆囊、胆道功能...  相似文献   

15.
用骨髓细胞染色体制备法研究了豚鼠染色体核型及带型。结果表明:豚鼠染色体核型为2n=64,雄豚鼠为XY,雌豚鼠为XX;在常染色体中,亚中着丝粒或近端着丝粒的染色体有14对、端着丝粒的有17对;X染色体为中着丝粒,Y染色体为端着丝粒。所有染色体均能出现明显的C带带型,其中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的着丝粒部位被深染,两个臂均为浅染;Y染色体几乎全部深染,极易识别。染色体标本经G显带技术处理后,豚鼠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着丝粒区均浅染,两臂上显示出清晰的G-带带型。Ag-NOR s位于1、19、20号染色体上,Ag-NOR s的众数为3个,分布范围1~6之间,Ag-NOR s具有多态性,在不同的染色体上银染的颗粒大小、深浅度不同。  相似文献   

16.
试验采用Buehler斑贴法,用豚鼠50只,共分4组,受试物诱导组20只,受试物非诱导组10只,阳性对照物诱导组和阳性对照物非诱导组各10只。受试物(SUZUTOS)诱导剂量为0.2 g/(只.次),受试物的激发剂量为0.1 g/(只.次)。受试物诱导和激发最大剂量限值为0.2 g/只,激发剂量为不引起皮肤刺激的最高剂量。试验期间对各受试动物一般状态、给药部位皮肤有无异常进行观察。于激发给药后24h及48 h,对受试动物涂药部位皮肤红斑和水肿进行评分,求出致敏率。结果表明,受试物诱导组及阳性对照物诱导组动物皮肤致敏率分别为20%和50%,SUZUTOS对豚鼠皮肤为轻度致敏。  相似文献   

17.
了解牛磺胆酸对发热大鼠体温的影响,并研究其解热作用机理.分别以细菌内毒素、异体蛋白和2,4-二硝基酚致热大鼠,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下丘脑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含量;ELISA法测定下丘脑组织中肾上腺素E2(PGE2)含量.牛磺胆酸对细菌内毒素和2,4-二硝基酚所致发热大鼠的体温具有显著的降低作用,而对蛋白胨所致的发热体温作用时间较短;给药组下丘脑中的NE、DA、5-HT和PGE2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证明牛磺胆酸具有显著的解热作用,其作用机理与影响下丘脑组织中NE、DA、5-HT和PGE2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8.
马缨丹叶提取物的毒性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天然马缨丹叶,以乙醇回流法提取其主要有效成分,并制备成浓度为2∶1(g/ml)的注射剂。以豚鼠为对象,以1.0ml/d颈部皮下注射,连续20d后捕杀。常规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肝脏的中毒性变化和胆囊的增生性反应是其特征性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9.
黑豚鼠的养殖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豚鼠是一种全身呈黑色,集野味、毛皮、观赏、滋补于一身的珍贵食草动物。经济价值高,是农村特种养殖的好项目。  相似文献   

20.
生物疫苗的生产,常用豚鼠脑病毒培养物作为生产用毒种。为了提高感染豚鼠收脑后的无菌试验合格率,将过去在实验动物房内常温消毒,改为在2-8℃冰库内消毒,经生产实践证明无菌试验合格率明显提高。对两个温温度进行消毒的无菌试验结果,经统计分析表明,在2-8℃消毒明显优于在常温消毒(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