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Gordon-Sweets氏网状纤维染色法观测中华鳖脾脏实质网状纤维的形态结构和分布特点,阐明脾脏不同结构区域的网状纤维分布模式。脾脏白髓和红髓的各结构部位网状纤维的结构和排列方式明显不同。白髓中椭球周围淋巴鞘(PELS)的网状纤维围绕椭球毛细血管呈较粗的辐射状排列,而其外周又形成环形网状构造而与红髓分界。动脉周围淋巴鞘(PALS)的网状纤维较细,相互排列成网状结构。红髓中脾索网状纤维形成网状构造,但其网状支架较PALS的稀疏。脾窦窦壁上分布一层不连续的网状纤维。网状纤维的这种区域性分布模式提示,中华鳖脾脏不同结构部位的功能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
对来自缺硒地区猪、犊牛、羔羊、马驹、雏鸡等白肌病病例,剖检采取心肌、骨骼肌等脏器,进行了网状纤维,弹力纤维,胶原纤维等特殊染色观察,结果表有,白肌病间质纤维可出现病变,病程度与肌组织的病变同步一致。因此,白肌病变原发于肌细胞损害,间质成分的变化是继发的,是机体对伤害的应答的一种反应。  相似文献   

3.
4.
应用常规组织学方法和细胞化学反应,对中华鳖消化道黏膜固有层免疫相关细胞的分布和结构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中华鳖消化道固有膜内均有淋巴细胞、肥大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和粒性白细胞分布。其中,淋巴细胞主要分布于大肠和小肠,以小淋巴细胞为主,细胞的核一质比大,胞质中含有数个圆形嗜天青颗粒。60%~70%的淋巴细胞为T淋巴细胞(ANAE阳性细胞)。浆细胞也主要见于肠道。而肥大细胞主要散布于食管和胃壁内。虽然可见淋巴细胞聚集现象,但从食管至泄殖腔均未见淋巴小结。  相似文献   

5.
以中华鳖心组织为材料,用含10%胎牛血清的TC199培养基,于25℃条件下,经14个月传代培养60余次,获得一个能稳定生长、以成纤维样细胞为主的细胞系,称之为TSH(Trionyx sinesis heart)细胞系。分别对其原代和传代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不同温度下细胞的生长线及原代和传代细胞的显微形态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细胞在25℃条件下生长速度最快;原代细胞约有64%的染色体为2n=66,而传代细胞为四倍体的有62%。初步估计的细胞周期为2-3d。传代细胞冻存后,复苏状态良好,能继续增殖传代。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流行病学调查和电镜超薄切片技术,对福建省4个中华鳖养殖场的病毒性传染病进行观察,发现在病鳖肝细胞中的中华鳖病毒(TSV)是导致幼鳖大批死亡的主要致病原,还讨论了该病毒的超微结构以及对宿主细胞的损害情况。  相似文献   

7.
白点病和白斑病是中华鳖稚鳖时期的两大重要病害.因这两种病症状相似,极易误诊.一旦误诊,治疗不当,就会导致稚鳖大量死亡. 1 简易识别方法①白点病主要发生在25~30℃的高温环境中,而白斑病则是低温性疾病,常在10~20℃的低温环境中流行.②养殖水体太瘦,易发生白斑病;而水体过肥,则比较容易感染白点病.③感染部位,白点病可遍布全身,但主要在腹部和四肢;而白斑病的病灶则集中在背部和颈部.④肉眼观察,白点病病灶一般较小,大小如芝麻,由皮肤内珠状向外突出,挑破可见白色脓液;白斑病病灶一般如黄豆大小,病灶处表皮逐渐坏死,甚至出血.⑤显微镜观察,由于白点病是细菌性疾病,其病原是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因而镜检时在病灶处没有菌丝体;而白斑病是真菌性疾病,是由毛霉菌侵染造成的,因而镜检时,可见病灶处有许多菌丝体.  相似文献   

8.
鸡胸腺肥大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相似文献   

9.
中华鳖的一种致病性病毒及其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电镜超薄切片技术,对福建省4个中华鳖养殖场发生的病毒性传染病进行了观察。在肝细胞中发现的球形病毒是导致幼鳖大批死亡的主要致病原。还讨论了该病毒的超微结构以及对宿主细胞的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进行的中华鳖人工繁殖试验,主要是通过对中华鳖亲鳖场的选址修建、亲鳖的选购、亲鳖的饲养管理、掌握亲鳖发情交配产卵、鳖卵的收集、检查鳖卵的受精情况及鳖卵的孵化等环节来开展工作,并取得了成功.中华鳖卵的受精率达到了90%以上,孵化率达到了85%以上,孵化出壳的稚鳖成活率达93%以上.  相似文献   

12.
ALV-J和REV诱导雏鸡胸腺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和HE染色法对人工感染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和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的SPF雏鸡胸腺细胞的凋亡情况进行了检测,同时辅以电镜超薄切片观察。结果表明,ALV-J和REV均可诱导雏鸡胸腺细胞发生凋亡,混合感染诱导的细胞凋亡更加严重;切片中可出现局灶状凋亡,凋亡细胞多于坏死细胞。研究结果表明,细胞凋亡是导致感染鸡胸腺萎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1997年7月中旬,深圳市宝安区某甲鱼养殖场养殖的几万只中华鳖有发病死亡现象,每天死亡稚鳖几十只以上,并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经诊断为气单胞菌引起的白点痛。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对该病进行药物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发病期间气候持续高温,养殖池水温偏高,中午超过33℃。他水透明度较低。稚鳖及成鳖均有发病。发病初期整池甲鱼摄食量明显下降,频频爬上食台晒背,反应迟钝,偶见死鳖粘于食台上。发病严重时鳖症状明显,死鳖数量逐日增多。检查濒死的病鳖,发现体色暗淡,腹面有分散的白色斑点状…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1~49日龄雏鸭胸腺发育的组织学观察及胸腺重量、胸腺指数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α-醋酸萘酯酶阳性率(ANAE^+)的测定,研究了雏鸭胸腺的生长及组织发育规律。结果显示,胸腺重量随日龄增长逐渐增加;胸腺指数在28日龄时达最高;1~28日龄时外周血T淋巴细胞ANAE^+上升幅度较大;21~28日龄时胸腺小叶数量增多,并显著增大;28日龄时皮质部主要为小淋巴细胞;胸腺小体有3种形态。表明,雏鸭在1~14日龄时胸腺生长较缓慢,21~28日龄时生长十分迅速,28日龄时胸腺中大部分T淋巴细胞已发育成熟,35~49日龄时胸腺发育已趋于稳定;胸腺小体是具有高度活性的结构,与清除退变上皮有关。  相似文献   

15.
周乃明  洪健 《蚕业科学》1990,16(3):145-148
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家蚕前胸腺超微形态的变化.在四龄龄初细胞基底膜很致密,细胞核不规则形.四龄中期以后.基底膜疏松,而呈纤维状,细胞核以细分枝伸向细胞全域.线粒体形状呈多态,马蹄状和环状线粒体明显增多.在四龄眠中和五龄吐丝期,细胞质中出现大型液胞和裂隙状液胞,粗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一般是龄的后期比前期发达.  相似文献   

16.
中华鳖变质脂肪中毒的诊治许海峰邓建新郑雅卡阮文魁(广西梧州动植物检疫局,543002)吕春松(广西梧州乐农股份有限公司)中华鳖是一种具有极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水陆两栖珍贵经济动物。人工饲养中华鳖在中国正方兴未艾。由于人工饲养由野生转向人工化养殖,由...  相似文献   

17.
中华鳖皮肤溃烂病的病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病鳖肝脏,颈,腿部皮肤溃烂处分离得到菌株M-3,M-6,J-8,M-10株细菌,经人工感染试验证明这四株菌为鳖皮肤溃烂病的病原菌。对菌体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的鉴定证明J-8,J-10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M-3,M-6为摩根氏菌(Morganella morganii)。  相似文献   

18.
中华鳖(TrionyxSiensis)是我国三种鳖之一,俗称甲鱼、团鱼、王八等,除宁夏青海尚未发现外,全国其它地方都有分布。以动物性饲料为主的杂食性水陆两栖性情凶猛动物。在天然水体中,稚鳖喜食水蚤、摇蚊幼虫等,而成鳖摄食螺蚬、蚌类、泥鳅及动物内脏等。中华鳖?..  相似文献   

19.
中华鳖是我国特种经济动物,脂肪在鱼类生长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作用,充当脂溶性维生素载体的角色。文章综合国内外文献关于中华鳖对脂肪的需求,中华鳖高脂饲料对中华鳖抗氧化能力和功能基因的影响进行综述,从中华鳖的营养和免疫学两个层面上进行研究,为中华鳖饲料中脂肪的水平和组成提供参考,以促进中华鳖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寡聚糖对中华鳖生长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240g左右健康成鳖,按试验要求分为4组,试验组分别投喂添加0.1%、0.15%和0.2%寡聚糖的饲料,研究寡聚糖对中华鳖生长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均提高了中华鳖的日增重,0.2%寡聚糖试验组差异显著(p<0.05);寡聚糖还提高了中华鳖的成活率,0.2%寡聚糖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寡聚糖对改善饵料系数有显著效果,试验组饵料系数分别提高9.90%(p<0.05)、15.35%(p<0.01)和16.80%(p<0.01)。从经济效益分析,试验组中华鳖直接生产成本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10.29%、18.5%和22.3%,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